让文学阅读走进语文课堂

2015-10-21 19:53黄满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学阅读阅读教学语文

黄满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语文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本文主要论述了艾登·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理论以及“海量阅读”等成功阅读教学实践,旨为更多教师在探索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道路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文学阅读

夸美纽斯说“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获取智慧则是一种最重要、最直接、最经济、最方便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彰显课堂生命力的重要方式。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一文中说:读书的整个目的就是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并且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获得读书的风味或是嗜好呢?

李希贵是北京十一学校校长,致力于倡导“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的教育理念。“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就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他在《我的语文教学感悟》、《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等相关文章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和真实的学生案例,向广大语文教师阐明了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他坦言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还是采取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提高语文成绩、写作水平,还是在提高整体素质上,让学生去阅读都要比上语文课有用。

李校长的“阅读比上语文课有用”说法,让无数一线语文教师倍感惊讶和尴尬。在传统教育模式辖制下的语文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能体会到语文课的乐趣。复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在《“人”是怎么不见的》一文中说“五条绳索”捆绑了我们的学生。其中,功利主义急功近利;专制主义扼杀了学生个性;训练主义剥夺了学生的灵性。面对这么多教育问题,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毫无疑问地会受这些问题的影响。

阅读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重要目标。正如李希贵校长所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那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生命力呢?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

英国知名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有一个著名的阅读理论叫做“阅读循环圈”。身为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副会长和小学语文教师的郭史光宏在他的《如何成为孩子的阅读导师》一文中详细介绍了“阅读循环圈”这一理论。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理论共有三个环节:选书、“阅读”、回应。

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家庭条件,选书的环节主要由学校来进行。学校首先需要具有一批适合儿童阅读、类型丰富的藏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与书籍的相遇成为可能。选书的条件是兼顾“量”和“质”两个方面。其次是“阅读”环节。关于阅读與读者之间的关系,艾登·钱伯斯说“所谓读者,就是要为自己而阅读,而所有的阅读总是需要时间的。如果你能认同上面这句话,那么相信你也一定能够接受以下这个观点: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位读者,一定也要给他时间阅读。”[1]在有时间保证、阅读主体参与、他人辅助阅读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获得成长的土壤。再次是回应环节。“回应”可包括轻松的闲聊与专业的教学。通过轻松的闲聊,这种无心插柳的方式或许可以取得“柳城荫”的效果。专业的教学则是强调教师的引导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作品进行深刻地剖析,可以发掘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阅读能力。通过选书、阅读、回应三个环节的循环,学生在阅读的广袤空间中,接受思想的碰撞,体会自由阅读带来的乐趣。在钱伯斯看来,“阅读循环圈”的运行,还需要有一个能够协助学生阅读的大人。他们必须是能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帮助的人,能够“为小读者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

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为阅读走进语文课堂提供了理论支撑。目前我国很多一线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文学阅读与语文课堂有效结合的途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学校韩兴娥教师的“课内海量阅读”。

“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2]韩老师将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并依照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个阶段安排相应的阅读内容。第一段阶: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第二阶段: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第三阶段:四、五、六年级则是“海量诵读经典”。[3]这三阶段合称“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为更好的演奏这个曲调,韩老师指出要严格遵守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时间关键词:课内。将阅读放进课内来进行,就需要解决好教材和阅读材料之间的关系。韩老师的方法是,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她还通过实践指出,全班共同读一本书的效果是最好的。第二个是质量关键词:海量。为进行“海量”的阅读,语文课堂就需要删繁就简,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能够全心全力地专注于阅读。第三个是方法关键词:阅读。“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韩兴娥老师通过巧妙的比喻将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巧妙的表达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读书形式,然后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有感情地读作品是“课内海量阅读”的关键,使学生在阅读中达到解决识字、作文、理解等问题则是最终目的,这正应了“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句话。

韩老师的“海量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在“海量阅读”中识字、诵读、积累、诵读经典,能够使学生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同时也会在自由的阅读的环境影响中形成健全的个性。正如中国教育报所评论的“学生诵读的文章多了,内化于他们心中阅读的种子就会自然萌生嫩芽,吐露翠绿,绽放馨香”,韩兴娥老师带领学生从语文教材的堡垒中成功地“突围”了出来。另外,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陈琴老师对“素读”经典的探索,同样也是对当下语文阅读模式的一个突破。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李希贵校长、韩兴娥老师、陈琴老师等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进行的探索,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存在一条蹊径,能够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阅读所带来的满足感,最终收获一种优雅和风味。

参考文献:

[1]郭史光宏.如何成为孩子的阅读导师[J].发现(教育版).2014(2).

[2]韩兴娥.“海量阅读”将优秀作品搬到课上读[N].中国教育报,2013-05-18.

[3]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J].湖南教育(上旬刊).2013(5).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三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探究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得法于课内,施法于课外
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