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秋季深松整地的研究与探讨

2016-05-14 18:39夏婧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年8期
关键词:应对措施作用

夏婧

摘 要:深松整地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点和难点工作,通过让农民了解深松整地的机理和对农业生产及粮食增产的作用、通过广泛的宣传积极引导、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逐步把深松整地变成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自觉行为和耕作方式。

关键词:深松整地;作用;困难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j.cnki.njwx.2016.08.072

1 全市基本情况

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 7843 km2。辖七镇九乡,境内有牡丹江农管局及其所属的 6个国营农场。市域人口 43.38 万,属三江平原第二区,密山土地肥沃,,区域耕地面积达460万亩(其中农垦系统190万亩),盛产大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白瓜、烤烟、甜菜、等经济作物。密山农机化发展较快,农机保有量达到4万台,配套农具6万多台,农机总动力72万 kW,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8%。目前我市深松机械的保有量不大,全市100台左右,能够投入生产作业的70台左右。每年的秋整地以深翻为主,完全深松的面积很小。

2 深松整地技术的机理及作用

(1)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通过深松作业可以打破常年等深耕作形成的坚硬犁底层,形成“上虚下实,左右虚实相间,底部有鼠道”的土体结构。这一结构有利于接纳和存储雨水。又可利用鼠道排涝,既有利于养分的释放和存储,又有利于根系的纵向发育,这是作物生长最适应的土壤结构。

(2)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使土壤的渗水速率提高5~10倍,使耕地能更好地吸纳雨水,深松耕层具有虚实相间的结构,虚部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多,而实部土壤绝对含水量比较充足,毛管浸润作用好,提墒快,供水连续均匀,最终使有效水增加。

(3)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深松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为耕层创造了较好的好气性土壤环境,使好气性分解作用增强,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供应量,在土层深度30~40 cm处,深松地速效养分的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深松耕地促使作物的根系生长,使作物能更充分、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因此,使用深松技术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深松松动了20~40 cm深处的土壤,使作物的根系密集区下移,根系残体增多,为微生物生存提供了条件,实部耕层具有厌气性土壤环境,腐殖化合成活动相对加强,有机质含量提高,起到了培肥养地的作用,

(4)增加土壤热容量。深松能打破长期形成的坚硬厚实的犁底层,消除障碍层,使土壤的透气性得以改善。随着通气空度的加大,导热性增强,从而使地温有所提高,通常可提高地温0.5~1 ℃。返浆期提前7~8天。

(5)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深松使土壤耕层疏松,土壤容重降低0.6 kg/cm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7.8%左右,通气度的加大促进了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微生物下移,扩大其营养范围,加速土壤养分有效化过程,根系易于向下发展,促进作物早熟高产,一般增产10%~12%。

(6)提高土壤抗灾能力。深松使土壤疏松耕作层加厚,提高土壤接纳雨水的能力,有利于地表水向下渗透,减少地面径流,可实现土壤水分的自身调节,积蓄自然降水,建立地下水库。疏松的土壤使作物根系生长良好,有利于存储的水分在干旱季节被作物的根系吸收,缓解旱情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增强耕地防旱、排涝和抗涝能力,同时又可提高地温,加速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促进早熟,抗灾增产,据测定,耕层每加深1 cm,1 hm2地可多容纳水60 t,土壤耕层15 cm处含水量增加3%。20 cm处含水量增加6%。

(7)有利于改良土壤。深松耕法以少耕低耗为原则,机组进地作业次数平均减少50%,相对降低了土壤耕作的动土量,保护了土壤的团粒结构,降低了油料和机械整地作业费用。实现低耗高效,改良土壤的作用。

3 我市深松整地的开展情况

多年来,我们在开展秋整地的同时,重点推进深松整地,取得了一定成效,深松面积从无到有,近年来逐渐增加。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我们通过科普之冬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讲解深松整地技术的作用、增产机理和推广前景,让农民有一个感性认识,我们还在农机技术资料宣传单中增加了深松整地的内容,让农民全面了解深松整地技术,积极开展深松整地作业。二是加大资金支持,政府对农业示范园区地块中进行深松整地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调动了各乡镇开展深松整地的积极性。三是发挥大型机械的作业,充分发挥大马力拖拉机在深松整地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合作社的机械,我们现有的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大马力拖拉机都配备了深松整地机具,而且要求合作社的秋整地重点要以深松为主,增强示范引导作用。四是开展场县共建、跨区作业。针对农场在深松整地方面的优势,我们积极开展深松整地跨区作业,增强地方农民对深松整地的认识。

4 我市深松整地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及应对措施

4.1 深松整地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农民自主整地意识不强。受多年耕作习惯的影响,农民对深松整地的认识不高,自主开展深松整地的意识不强。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倡导、补贴,基本是政府出资为农民整地,而农民却不买帐,认为是在搞形式主义。

(2)政府参与过多,下任务,下指标,农民坐享其成。多年来,深松整地工作一直是省里下指标,层层落实到乡村、到组,各乡(镇)、村为了完成任务,就由乡、村出资整地。农民摸透了这一规律,自己想整地也不整了。不花钱有人给整地,何乐而不为呢?

(3)深松整地与秋收时间上交叉重叠,农民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秋整地。在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现实情况下耕种土地的农户种植面积不断加大,户均都在100亩以上,耕种200~300亩土地的农户越来越多。我市每年的深松整地时间一般是从10月1日开始,到11月5日结束。但这段时间也正是收获的黄金时期,很多农民没有时间、能力和配套的机械同时开展收获和整地作业。而农民也绝不可能放弃秋收去进行整地。为此,造成了整地时间不多,作业量不足,整地工作开展不顺畅。

(4)现行农村土地条块分割的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深松整地工作的规模化推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村的土地是按照地类和地块等级平均分给农民的。也就是说一个村的土地如果分三类七块,那么每户农民的责任田至少有七块。每块面积都很小,有的不到一亩,就几条垄。要想整地就必须这一块地上大部分农民都同意,才能一起耕翻。只要一家或几家不同意,这块地就没法整。

(5)深松整地成本高,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农民不愿整地。目前我市整地的作业价格为:深松每亩40元、耙地每亩30元(两遍)、起垄每亩10元,合计每亩80元。这样每垧地就要投入1200元。现在很多农民都是租种的土地,每垧地的利润空间在3000元左右。如果进行整地则1000多元的利润就没有了。租来的地种几年还不一定,所以他也就不会考虑为了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而损失自己的利益去进行整地作业。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认识。

4.2 应对措施和办法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深松整地的认知程度。充分利各种宣传工具和媒体,宣传深松整地的意义和好处,特别是要农民认识到深松整地是促进土地可持续生产的有效措施。是抵御自然灾害的最有效措施。是造福子孙的功德之举。和农民算好经济账,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可以长期受益。让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深松整地的好处,自主开展整地作业。采取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深松整的意义,克服农民群众传统的耕作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政府要加强引导,搞好示范,不要下达硬性指标和限定完成时限。我们认为,在深松整地工作上,政府要搞好示范引导。在乡镇示范园区、农民科技示范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机企业或者有自愿整地农民的地块上,高标准开展整地作业。在夏秋两季组织农民参观。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提高农民的认识程度。搞行政命令,下任务,定时限,会给农民造成认识误区,也给乡村在深松整地工作上造成了困难和经济压力,给农民养成了一种等靠思想,不利于深松整地工作的开展。

(3)加大补贴力度,以经济手段促进深松整地工作全面实施。

目前的深松整地补贴每亩提高到20元,与每亩80元的作业价格相比,补贴的比例相对较少。我们认为应加大补贴力度,促使农民自觉开展深松整地。针对全市深松作业机械保有量较少的实际,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用于深松作业机械的补贴,以确保有足够的深松作业机械。

深松整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工作重点、深松整地是保护性耕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善耕地质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抗旱排涝,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3年深松一次,深松达到30 cm,每公顷地块可多蓄水400 m3左右;玉米亩增产100 kg左右,效益十分显著。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深松整地对于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性。在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同时,要加快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农机、农艺关键环节的科学衔接,大力推广应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和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作业模式。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开展深松作业,提高深松作业质量。促进我市耕地的可持续生产。

猜你喜欢
应对措施作用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