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作文的修改

2018-05-10 06:31叶小琼
新一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叶小琼

摘 要: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重视学生作文的修改。修改的方式有很多,如学生自改、同学互改、老师批改等。作文修改的内容可以从文面、选材、立意、表达几方面方面入手。修改作文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但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是迅速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修改;修改方式;修改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好的文章绝非天然生成的,多半是不断斟酌、不断修改得来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改”与“写”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名家尚且如此, 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呢?

一、修改方式的多样性

(一)学生自改。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写完的文章,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基本的问题都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睛来发现并纠正。古人写成诗文后,常常边吟诵边修改。改后再读,读后再改。这样的方法,学生较容易发现自己在用词、造句、修辞、标点等方面的问题,别人则还能在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围绕中心等方面有所发现。这种自我修正错误的方法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学生能够自己完善自己的作品得需要更为认真的态度和修改技巧。

(二)同学互改。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收到的效果往往是有限的。这一方面是因学生自己受自己思维定势和见识高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多少受一点自己“情感因素”的影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可爱”,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同学间互改作文。学会修改的第二步就是要学会和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彼此的经验、优点,甚至不足。

(三)老师批改。我认为最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还应该是老师的批改,因为老师的批语在学生的眼里具有权威性,所以教师在批阅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给学生既要找到最应该改进的地方,还要多提优点激励他们。一个具有良好写作素质的语文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文章给予非常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针对性指导往往能一针见血,暴露出学生文章中的不足,学生也更能在教师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下,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學生的作文经过这样多次有针对性的修改,必可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精益求精。

二、修改内容

(一)文面。一篇文章我们拿过来需要看什么?其实,我觉得第一眼应该是文面。人靠衣裳马靠鞍,作文文面要美观。文面可以从书写格式、标点符号、自然分段三个方面把握。把握了这些方面,每位同学都能把自己的作文“装扮”得漂漂亮亮的。

1.书写格式要正确

(1)标题的书写:①标题写在正中。②两个字的标题,中间最好空一格。③题目不用标点符号,除非特别强调。④副标题是主标题的补充说明,要用破折号表示,可换行在主标题下一行书写,居中排列,中间不必空行。

(2)正文的书写:①字体大小适中,占方格的4/5为宜。②字要横平竖直,忌连笔字。③字体要匀称,舒展,忌忽大忽小。④笔画要清晰。

(3)数字的书写:①年份不能简写。如:“2015年”不能简写成“15年”。②固定词语中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初二年级、星期三等。③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④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如:十一二岁、五六块、一两个小时、五六万套等。

(4)正确使用删除、修改符号:不用涂改液、改正纸。

(5)科学选择书写工具:选用粗细适中的黑色笔。

2.标点使用要规范

(1)顿号、逗号、句号、分号、冒号、叹号、问号;引号、书名号、括号的后半部分等,可以点在一行的末尾,不能点在一行的开头。

(2)引号、书名号、括号的前半部分等,可以点在一行的开头,但不能点在一行的末尾。

(3)破折号和省略号等占两格的标点符号,可以写在开头两格,也可以写在行末两格,但不能拆开分写在两行,保持该符号的完整性。

(4)描写对话时,根据说话人的不同位置,选择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走一步 再走一步》

3.自然分段要合理。所谓人要呼吸,文要透气。分段的方法口诀: 叙述事件有条理,顺序层次巧安排。动作细节要描述,经过结果写明白。段落转换要自然,层次清楚有重点,5 —10段较合适,文章结构显美感。

(二)选材

首先,要围绕中心选材,这是选材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其次,要选用那些能深刻反映事物本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另外,还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不过,在每个事例的写法上还应该有所变化,避免呆板和单一。作文的修改,一定要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根据文章主旨和内容的需要,对作文材料精心挑选,大胆取舍。

如训练题为《第一次做饭》,学生写的片段:

每个人都有珍贵的“第一次”,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做饭的情景,那是最令我自豪的一件事。

……(做饭过程省略)

我做好饭,盛到饭盒里给妈妈送去,妈妈看了,又高兴又心疼,病也很快好起来了。作文没有交代事情的起因,也就突出不了做饭、送饭的意义。如果选材上在做饭过程段前交代以下做饭的原因,结尾就不会显得太突兀了。经过指导,修改后就变为:

每个人都有珍贵的“第一次”,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做饭的情景。

上六年级的那年暑假,有一天妈妈感冒了,在医院打点滴,恰好爸爸出差还没有回来。中午我饿得厉害,本想吃点方便面凑合一下。但是,我忽然想到妈妈也没有吃饭,她在医院更需要人照顾,我就决心尝试做饭,然后给妈妈送去。

……(做饭过程省略)

我做好饭,盛到饭盒里给妈妈送去,妈妈看了,又高兴又心疼,病也很快好起来了。

(三)立意。一篇文章立意的高下,决定着它的得失成败。

1.一是“意在笔先”,立意是战略决策问题,所谓“思路决定出路”。 即使先想到的是许多感性的事例材料,也要上升到理性的意旨上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和选取角度。

2.二是立意要有“回答话题”的意识。 这是指立意要对准话题,如“体贴”话题的立意——人生处处有体贴;细微的体贴见威力;我融化在体贴的温馨里。

3.三是立意要追求“活”“深”“新”,要多方探寻,扬长避短,择优选龋。 要想让学生的作文顺应时代,反映 2000年后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键是要运用发散性思维,突破思维定势,从多角度去拓展思路、思考问题。

(四)表达。文章语言表达方面的修改自然要从文章的字、词、句入手。字要看有没有错别字;词要看用得是否恰当;句要看表达是否清晰等等。可以说,这是对作文语言修改方面的浅层次的要求,若要使文章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则需要对文章语言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是涉及到炼字、炼词、炼句的问题了。

修改作文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但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是迅速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我相信只要静心钻研,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作文能力提高的成功模式,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开出绚烂多姿的花朵!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