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活动

2018-08-20 09:33王张
考试周刊 2018年71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语文教学高职院校

王张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在这个视角下,高职院校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分析了高职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基于职业能力视角,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语文教学

在高职院校中,能够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人才,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汉语是我国的母语,一直以来,语文教育都在我国的教学体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但是,在高职业院校教学中,语文课程逐渐边缘化。在职业能力的视角下,高职语文教育除了要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应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 高职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 教学认识不全面

就现阶段而言,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中,语文学科都被作为了选修课,但是,开设的科目只是《大学语文》。很多教师认为,语文仅仅属于基础课程,学生学不学都无所谓,只要掌握专业课就可以了。然而,事实上语文课程十分重要,除了是基础的文化课,也密切联系着学生的总格素养,如果教师不能全面地认识语文教学活动,必然会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总格素养。

(二) 教学方法单一化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够重视语文这门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应付的心理,在教学方法上,往往采用强制的灌输方式,很难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还会出现逃课现象。另外,在高职院的教学中,语文课程所占比重较小,学生只是通过选修课的途径来学学习语文知识,这就很难发挥出这门课程的真正价值。

(三) 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不足

当前,在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中,即使开设了语文课程,不过,这门课程往往是一种教学内容的附属品。由于存在这样的思想观念,这就使语文教学活动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很难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能得到全面提升,并且,不利于学生和教师的有效沟通。因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比较欠缺,在竞争力十足的当下社会中,这些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就难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不能对职业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位,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学活动的可行性不强,由于教师一味地传授理论性的语文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很难发挥出语文教学的真正作用。

二、 以职业视角展开高职语文教学活动的策略

(一) 改形式主义为实用主义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充分理解语文学科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今,就业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每个教师都应该朝着现实的方向前进,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形式,抛弃以往的形式主义,注重实用主义。如今,在高职教育中,形式主义教育比较严重,只要有专业课有需求,语文课就会出现“让路”现象。当学校领导对教学情况进行考察的时候,学生往往摆出默写文章的样子,用这种假象来蒙混过关。对于这样的形式主义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彻底消除这样的教学方式,围绕实用性教学,积极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例如:对语文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应该指导学生深刻理解句子的内涵,让学生积极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多多互动,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只有这样,在今后的面试或者实际工作中,学生才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积极转换思想观念

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要看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技术水平,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文化素质也十分重视。基于这种背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形成较强的综合素质。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人文特征,之所以实施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进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教师要重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人际沟通十分重要,关系着学生的职业生涯,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中,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进而适应社会发展。

(三)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如今,高职院校教学在不断改革,不仅在授课方式上有了改变,还将语文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对自身生活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高职院校中,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相应的语文知识运用到活动中,例如:举办校园面试活动,教师负责面试,让学生能够适应日后的面试情景。在面试的过程中,为了介绍自己,学生必须组织好语言,老师也会向学生提问,此时,学生会积极思考,进一步整理自己的思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分认识学好语文的意义,也会配合教师的工作。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在校园中,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 结语

站在职业的视角而言,在高职院校中,语文教学和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如过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会使其受益终身。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做到言传身教,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语文热情,为今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惠敏.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6(15):126-127.

[2]贺东辉.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5):136.

[3]张莉.分析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N].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2):9-10.

作者简介:

王芳,吉林省长春市,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语文教学高职院校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