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过程性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2018-11-02 09:01黄晓璐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深度学习小学英语

黄晓璐

【摘要】指向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方法及策略是当前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关心的话题。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通过真实案例剖析深度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对培养学生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影响,从而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 过程性评价 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对于小学英语学科素养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深度学习而获得有效途径,真正使学生能掌握语言,达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效果。英语学科的深度学习之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思考学生学习的多个维度,实现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向“英语学科素养”的转变。“深度学习”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以学习者主动参与为前提,重视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认知策略的元认知过程,

过程性评价,包含诊断型测试,是一系列正式与非正式的评价过程,是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中不断调整其教学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其典型的内容包括定性的信息反馈(往往胜于分数),是学生与教师把关注点放在教学和学习内容及课堂表现的细节。过程性评价往往与终结性评价相呼应,更多地是为了达到最终检测教学成果的目的。过程性评价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作为英语学科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一种学习手段,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本文以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 Read and write为例,拟从以下四点对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英语过程性评价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一、评价“前置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前置性学习,又称前置性作业或前置性研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先学后教,通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与深度学习中“培育主动进取的学习品质”不谋而合。通过对学生前置性学习的评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形式分别有:课前调查作业、课前复习表演、课前资料收集等。

以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 Readand write为例,课前,教师通过布置复习关于天气情况的词汇、总结四季的天气、景色、衣服和活动,并让学生阅读关于旅行的文本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对本单元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感受和浅层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知识铺垫。我所设计的前置性作业如下:阅读并完成思维导图。

同时,笔者把前置性作业纳入课堂评价机制范畴,在设计该节课时,把前置性作业巧妙地融于课堂学习中。在一开始的破冰环节(warm-uo)中,以“小组讨论”“个别提问”“小组表演”等形式,并设立分别评价机制,完成第一项任务的学生可获得一颗星,完成第一、第二项任务的学生可获得三颗星,同时完成了第一、二、三项任务的学生可获得五颗星。

二、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表演。培育学习共同体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将深度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将某一情境下所学的内容应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并将学习者在深度学习中发展的能力具体划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人际领域(interpersonal domain)和自我领域(intraoersonal domain)。在深度学习的六大策略中,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均属于人际领域的范畴。因此,在小学英语日常课堂中,通过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及表演,培育学习共同体,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者在深度学习中发展其人际领域的能力。

以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 Readand write为例,在巩固与拓展环节(consolidationand fellow up)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补充完成思维导图中关于John在北京的天气、活动、景色、衣着等要素,并根据思维导图帮助John写一封回信给爸爸,最后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回信。同时,在课例最后的post-reading环节中,以“五一假期即将来临”为契机,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旅游推介会,教师推介了四个风景绝美的地方,学生通过扮演导游讲解景点的方式,推介一个最喜欢的地方。最后,全班同学通过投票选出最佳旅游目的地。笔者设计该环节的目的在于,精彩的旅游推介会和刺激的现场投票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有效的语境,培養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出行前查找资料、得到信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基本生活常识的能力,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信息交流分享、合作表演、全班投票等方式,以达到培育完整学习共同体的目的。这是一个学习与评价的过程,也是过程性评价在日常课堂中的常态体现。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与人交流、倾听和分享。著名日本学者佐藤学曾说:“合作学习必须有对话和倾听,否则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探究。也不可能发生深度学习。”

三、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是培养深度学习的三大领域中的自我领域能力,其表现在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和是否具备学术心志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是指学生能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主动学习。学术心志是指学生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将学习视为一个社会性的过程,与同伴互助完成学习内容,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设计了多种评价工具,主要以个体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以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自我提升能力。

1,以个体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教师应尊重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以个体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是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常以“You did a good lob,”“I likeyour ideas,”“Youre great”等语言表扬和鼓励举手发言或表演的学生,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后,往往会信心倍增,对待自身的学习更加努力和充满自信。

2,以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术心志

然而,在过程性评价中,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其标准也不应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对于能力较强、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每一节课上的表现基本是很好的,也得到老师和同伴的一致认可。但基础薄弱的学生,反而更需要得到大家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老师的表扬。因此,我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收获学习的成功。例如,在人教版PEP年级下册Unit 3Weather Read and write一课中,笔者在设计该课的拓展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扮演导游讲解景点的方式,推荐一个最喜欢的地方,并向全班同学介绍。学生若能简单介绍一个地方,可获得一颗星:若能更详细地介绍该地区的天气、景色等,可获得两颗星;学生若能介绍更多详细情况,可获得五颗星。该任务活动会以小组合作进行,并派代表或一同上台展示,最后全班同学在平板电脑上投票评分。这种以小组合作并被评价的方式,能大大地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会了合作、倾听,也能高效地掌握语言并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任务设计方案:

四、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保持评价的持续渐进性

在过程性评价中,学习者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将是评价的一部分。同样,课后巩固和练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课后作业通常分为两种:书面作业和语音作业。除了常规的抄写、听写作业外,笔者发现,富有创意和想象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执教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 Read andwrite一课中,我为学生布置了绘制思维导图的图文作业。学生可根据本课的话题——traveling展开想象,设计与traveling有关的情景,把单词、句子进行归类,从而形成一张思维导图。待学生上交作业后,我会组织一个作品展,把作品粘贴在教室里,每一名同学把持有的一票投给自己最喜爱的作品,最后评出五幅票数最高的作品,颁发证书以示鼓励。

以下为学生的日常书面作业:

语音作业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課堂所学知识的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它能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及时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结束每个单元的学习后,我都会布置语音作业,如小组合作完成roleplav录音、原声电影配音、主题演讲等。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实施过程性评价后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了,并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简而言之,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过程性评价活动就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自主学习与自我评价融为一体的意义探究活动。因此,对学生而言,过程性评价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是对自我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性评价的意义探究过程:对教师而言,过程性评价活动则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自主学习的意义探究过程,并为教学提供了及时的反馈和帮助其调整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深度学习小学英语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