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本土开发

2019-08-07 09:05叶卫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叶卫萍

摘  要: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注重开发本土化课程资源,可以丰富小学语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改进小学语文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达成小学语文综合性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本土化课程资源开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发、利用当地蕴藏着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梳理了本地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衔接相关资源、挖掘生活资源,优化整合成为可供学生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包。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积累了大量过程性材料和可贵的经验,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操作系统,更充分认识到了本土化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一、开发本土化课程资源,丰富小学语文综合性的学习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中,不少学校和教师把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忽视生活资源,缺乏充分利用文本以外课程资源的能力和信心,广阔丰厚的资源被闲置一边,“沉睡”不语。以致学生所关注的教学内容比较匮乏,课堂教学成为搬运教材和教参的过程。实际上,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不仅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更把当地资源引进语文学习,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当地资源紧密联系和结合起来,把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与实践活动的经历与体验融入语文学习中,构建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我们在充分考虑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的基础上,根据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搭建起一个集本土特色、学生意愿与新课程理念相融合的开放的多元的校本课程框架。课程包含了有山水景观、民俗风情、特色物产、环境保护四个系列。內容包括: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多媒体赏析课《清远旅游资源》;与音乐教学融合的《景区歌词赏析》、《连南、连山歌舞》;与美术教学融合的《我为清远做“名片”》、《给家乡的特产—竹笋做广告》;与劳动课相结合的《学做家乡美食—擂茶与擂茶粥》;与科学教学相融合的《追寻母亲河—北江河》和各种环保性质的调查活动,还有与家乡民俗节日相关的《清远的风土人情》、《话说连南盘王节》;与地方文化相联的《学宫街的文化渊源》、《凤城的由来》《连州国际摄影节》、《景区对联赏析与创作》等。

真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融入自然、拥抱生活。本地的风景胜地、村落田野、工厂车间、街头巷尾、农贸市场……都应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这正是真正的广阔的“大语文”天地。

二、开发本土化课程资源,改进小学语文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作为课程的依据。它较之学科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积极主动地参与,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其根本在于使学习者的被各个学科割裂和肢解的学习经验重新得到组建,所以其学习方式强调多样化、个别化、知识应用综合化。把丰富的本土化资源引进到语文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时空界线,实现了课程内容之间的整合、学习内容与学生经验的整合、学习方式的整合。

比如在资料收集和分类的指导方面,我们在资料整理加工上对高年级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如必须制作一份完整的资料目录,资料规格要统一,并按一定标准分类。特别是在实施阶段,更要对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和筛选。由于综合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们也要求学生及时做好活动记录、感受和体验记录,作为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如指导学生做好“四卡”:“资料卡”、“灵感卡”、“体验卡”、“网络卡”。要求学生四卡随身带,利用“资料卡”规范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灵感卡”随时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利用“体验卡”,随时记录活动时的心路历程、收获与体验;利用“网络卡”(软盘)随时下载有价值的网上信息。

再比如我指导开展的《追寻母亲河—北江河》和《游北江栈道,寻北江人文》这两个综合性活动都因为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在这过程中需要学生调用所有的学习经验,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整合各学科的知识,才能保证整个过程的顺利有效地开展。由于学生有先前的活动经历与体验,对事后即将展开的实践活动有心理期待,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因素就容易被激活起来,从而形成积极的内外部相结合的学习动力系统。因此,这两个综合性学习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前一个活动在我市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公开展示课中受到一致的好评,后一个活动拍成录像,参加广东省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课展评获二等奖。

三、开发本土化课程资源,达成小学语文综合性的学习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要实现的教育目标具有不确定性、丰富多采性和目标生成性特征,而且包含有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等。本土教育资源的引进拓展了语文课程的视野,丰富了语文学习资源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活跃了学生综合性学习实践氛围,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在其中自我发现课题、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判断,通过这种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提高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开发者认识课程资源系统,利用课程资源为课程服务的过程,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就没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可言。从课程资源到形成课程,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集中体现。新课程改革,一个巨变就是老师要变“课程的忠实执行者”为“课程的自主创生者”,要把身边所有利于学科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资源进行激活和筛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我们指导老师们创造性地以学生熟悉、喜闻乐见的家乡清远人文现象为内容,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形成能力,又学会宣传家乡,为家乡而骄傲。如远近驰名的“牛鱼嘴”风景区禾雀花、清远鸡、清新三坑温矿泉、江滨公园、凤城广场等等,都成为了我们活动的题材。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把当中的好资源编成的我校的校本教材,形成了我校共三册的《语文综合性校本教材》。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浅谈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