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07:22韦森林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韦森林

【摘要】随着人们思想的日益进步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人们对教育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化表现,分层教学法展现出很多优势,该方法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获得针对性提升,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法应用十分普遍,优势十分突出,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针对性的学习提升,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因此,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分层教学法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未來发展。

一、分层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制订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得到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课后时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辅导,让学生能够在集体学习中获得均衡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订不同级别的学习检测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应用原则

1.差别随动原则

分层教学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个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应以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化表现为基础,随着分层教学法的深入实施,学生展现出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将出现一定变化,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分层教学法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2.模糊性原则

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不能因过于明显的分层导致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教师要采取模糊界限的分层划分方式,让分层界限具备高度灵活性,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

3.学习激励原则

教师在划分教学层次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健康的竞争学习环境,从而认识自身的学习缺陷,学习他人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分层教学逐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4.调控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需求,科学地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通过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指导学生更加科学、系统地学习初中数学。

三、分层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分层

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可塑性强,好奇心较重,理解能力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充分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和学习能力等,对学生进行教学分层,依据不同层别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同的学生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存在不足之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制订教学方案,让不同的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层教学的变动性。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丰富自身的能力,取得学习进步,教师要及时掌握这些现象,及时对学生的分层进行调整。另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逐层递加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问题,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层次较高的学生对高难度的问题进行挑战,而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在不断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相应的数学知识。而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利用一些难度中等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提升练习难度,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对其单独辅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学习信心,逐步缩减与高层次学生的学习差距。

2.教学目标分层

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以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为实施基础,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消化与吸收,也就是说,教师既要满足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要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目标的制订,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通过分层目标的设立,基本满足上、中、下等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简单的学习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理解初步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公式等为基本目的;中等学习目标是为了加深中间层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同类型的知识能够进行拓展学习;而具有一定难度的分层目标则是为了培养能力较强的学生,使其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攻克更具学习难度的知识点,从而提升该阶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教学内容分层

在应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想使该方法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就要依据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层教学,在内容分层过程中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方向,以启发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创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创新学习技巧为目标,以促进集体教学中整体水平提升和均衡发展为总体目标,以此为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层。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如下分层。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分析相关例题,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自我解读和理解;其次,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和讲解,练习相关例题,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最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分析该种例题的解题技巧。通过逐层分类的教学内容,使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4.教学作业分层

分层教学的应用要结合所有的教学因素,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后作业的分层方式,将课后作业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课内作业主要应用于全体学生,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而课外作业主要应用在层次较高的学生中,课外作业是对课内作业的拓展和延伸,挑战难度更大,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运用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可以做一些难度适中的习题,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逐渐向难度较高的练习过渡。这样,可以在课后练习中让学生获得均衡发展,能够针对自身特点得到针对性提升。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掌握好课后作业的练习数量,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不能让课后作业成为一种负担,导致课后作业的练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后作业的练习,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要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经验的总结与分享交流,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自身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

5.教學提问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巧妙地设置教学问题,这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维模式的重要技巧之一。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基础情况设置难度不同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提出一些蕴含基础知识点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信心,若学生无法回答相应问题,也能根据正确答案的引导,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对于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增加对理论知识的拓展,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巧妙设置问题可有效加强分层教学的应用效果,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增强基础知识领悟能力,使基础强的学生得到知识拓展和思维创新,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6.教学评价分层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初中生拥有不同的学习动机,有些学生是因为得到教师的某些鼓励性语言而受到激励,有些学生是因为想要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而努力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总结对学生的不同评价标准,通过鼓励和激励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评价分层可以依据教学的各个因素制订。例如,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日常习题练习等,通过相应的激励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兴趣爱好等,可在分层教学中有效加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

随着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教师应结合数学学习的各种因素,与分层教学法相融合,帮助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获得有针对性的提升,使全体学生获得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胡颖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18(26):34-35.

胡云豪.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7(30):85.

刘阳勇.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9):97.

张占林.初中数学教学环节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的实际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131.

王华.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设计,2017,6(10):245-246.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法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