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支架 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

2019-09-10 07:22陈业忠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支架理论阅读模式教学实践

陈业忠

【摘要】 在英语作为外语教与学的环境中,阅读是初中英语的学习目的之一,也是英语学习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支架理论”在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结合本校开展的相关课题,尝试在教学中找到适宜的支点,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支架理论;阅读模式;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英语课程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能力;在阅读方面,注重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目前在长期的阅读课教学中,“投入多,产出少”是常见的英语阅读教学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本校开展了“基于支架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本文结合一学年来的课堂实践研究,探索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所提供的四大要素,分析“支架理论”在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尝试在教学中找到适宜的支点,建立支架,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支架理论”下的阅读模式

“支架理论”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结合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利用情景、讨论、评价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合理的、使之可以不断向上攀缘的支架,以形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在阅读课中,教师以此理论为指导,把阅读过程中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的最近发展区,适时为学生搭建适当的“脚手架”,形成以“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小组评价”为基本程序的“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

二、基于支架理论的教学实践

1.“支架理论”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可行性分析

以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语言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刷题”式的强化训练,至于课标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则无暇顾及。众所周知,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著名教学法专家韦斯特(Michael West)认为,教授英语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培养直接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如果我们依旧只是把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一味通过练习来进行阅读教学肯定是不行的。而支架理论是通过有效的“教师——学习者”对话互动方式,互为支架,取长补短,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帮助学习者完成其无法完成的任务。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因此,把支架理论引入英语阅读课堂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学情分析

本学年笔者所任教对象为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英语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有较明确的学习动机、较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在阅读理解方面,基本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能根据阅读目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在课堂实践中,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学生对支架理论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能自觉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建构,实现教学控制由教师向学生的动态转移。

3.教学实践方法

支架式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搭建合适的支架,帮助学生顺“架”而上,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多运用以下方法为学生搭建支架:

(1)情景体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角色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时,笔者注重搭建能创设情境的支架,引导学生融入情感,充分感受作者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提高其阅读能力。例如,笔者在执教仁爱版英语九年级Unit 2 Topic3 SectionD时,制作了一段关于地球遭受人类破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地球的巨大变化,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性,体会到作者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家园的强烈要求,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2)合作提问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已深入人心。探究的根源就是问题,质疑是一切探究和创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提高其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时应引导其就阅读材料多问些为什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明知故问”“不懂就问”的方式给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提问,从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例如,笔者在执教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2 Topic3 SectionD时,让学生以6人为一组合作阅读语篇,并把读懂的地方变成问题,当小老师考考其他同学,以帮助他们形成问题意识:Why do they plant different kinds of trees?然后把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这样通过教师和小组成员们搭建的支架,学生们能顺架而上,解决问题,既培养了提问意识,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3)思维导图

作为可视化的教与学的策略,思维导图能使信息表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将思维导图与初中英语课堂阅读巧妙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因此,在阅读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常针对不同阅读材料运用不同的导图,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笔者在执教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1 Topic2 SectionC 时,运用了思维导图(Population of China/Government measure/Social problem/less./heavy/he policycrowded/opportunities),让学生依据导图提供的信息进行课文复述,导图给学生搭建了支架,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了语言知识的输出。

(4)情感态度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阅读课中搭建能渗透情感教育、改善学生学习兴趣的支架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常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关爱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注重挖掘情感素材,激发学生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总之,教无定法,“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策略,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通過学生原有的知识,帮助他们超越先前已经具备的能力。把支架理论引入阅读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学生通过协作学习、交互学习、自我评价等自觉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建构,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何文芳.基于“支架”理论的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评述[J].鸡西大学学报,2012(01):90-91.

猜你喜欢
支架理论阅读模式教学实践
基于支架教学模式的英语写作教学
用“支架理论”优化英语阅读教学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调适阅读心理,培养阅读技巧的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深化情感体验,建构阅读模式
运用支架理论指导中学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