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因细节而精彩

2020-12-21 03:43杨长英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杨长英

【摘要】2014年3月26日在五中实验中学听了郑亚莉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让我不禁发出了“作文因细节而精彩”的感叹。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捕捉细节

现如今,不少老师和学生都发出了“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作文教学中,老师说什么,学生写什么,孩子们完完全全成了被动的接受者,思维被禁锢,灵性、悟性消失殆尽,写出来的文章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一副干巴巴的成人腔。2014年3月26日在五中实验中学听了郑亚莉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让我不禁发出了“作文因细节而精彩”的感叹。

一、捕捉精彩瞬间,打开记忆大门

写作需要一种状态。专家认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有一种误区,总是研究如何提高习作的教法”,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语文新课标》提出:“自由表达”、“乐于表达”就是对学生所处的知识状态、心理状态等的关注。在这两节作文指导上,老师都关注了学生的写作状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处于自由、愉悦的习作状态。如郑亚莉老师的公开课,并不是一开始就搬出作文要求,而是以童年歌曲导入,引入囧,然后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调动学生写作欲望。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打开了学生记忆的大门。看着台上孩子们那兴趣盎然的样子,那专注的神态,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此时已回到了快乐的童年,那童年囧事如潮水般涌入大脑。郑亚莉老师用敏锐的眼光察觉到孩子们此时跃跃欲试的心情,适时提出了习作要求:1、写自己童年中最囧的一件往事2、过程清楚,内容生动具体,突出囧态3、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引导学生用几句话说说记忆中最囧的一件事,为后面的作文做好了铺垫。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对囧态的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囧态的个性体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确定写作的内容,而老师的点拨,则巧妙地点明了每件描写囧态的事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选择材料,就容易写出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富有个性的好作文出来!

二、下水作文引路,品味细节描写

细节就是指写作时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细致生动的描写。鲁迅先生认为好的细节描写“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巴尔扎克也说过:“当一切的结局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经过加工,这是,再向前进一步,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可见,任何成功的文学作品,任何深刻的主题,都必须依靠细节表现出来。郑亚莉这节作文指导课,范文引路,引导学生品味细节描写。一开始,郑老师出示自己童年囧事中的一个片段:跳舞时裤子掉下来的囧事,问:“老师的描写有哪些地方很有趣?为什么?”郑老师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把学生带到记忆的沙滩,这种做法一箭双雕。一个是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的习作兴趣和交流的欲望,另一个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例文,果然,学生饶有兴致地看了故事后,迫不及待的打开记忆的盒子里,兴致勃勃的交流起来。郑老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派出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产生思维碰撞,在相互倾听、欣赏中受到启发,弄懂怎样才能突出重点,把囧事的过程写具体,然后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既明白了写作的方法,懂得如何去写作,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只有学生胸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本堂课的教学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了想要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的情思得以自由放飞,学生的习作就会充满情趣。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范文,拓展学生的思维,适时总结一些抓住细节的写法,在对范文的赏析中,学生们明白了写作时,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做以细致的描写,才能突出人物形象,凸现囧味十足。在郑老师的层层铺垫,步步引入下,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为本次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还作文一片蓝天,任学生自由翱翔

长期以来,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和神秘感,必须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作文能力两方面入手。在教学作文中,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写作难度,改进评改方式,与学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必须真正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自在的翱翔。作文教学应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郑老师这节《童年之囧事一箩筐》作文指导课,因为有了作文引路,品味细节描写的引领,所以学生写起一个最囧的片段来,真情流露,囧态百出:有的學生写道:“记得有一次回家,我看到爸爸躺在床上,于是我的小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坏念头,就是画‘脸谱。当然,不是在纸上画,而是在脸上画,我先找出颜料、笔和水,随后我在爸爸的额头上小心翼翼地画上一个大大的‘王字,再用土黄色在爸爸脸上四周画上一堆金灿灿的斑纹,这样就是一只威风十足的老虎了。”有的学生写到:“约5岁时,除夕夜几个小伙伴分炮竹。我右手端着一只点着的蜡烛,左手抓着一把炮竹。我看到小伙伴那有几个大号的炮竹,想都没想就把蜡烛塞进了左手,腾出右手去抢他们的炮竹,同时就听到咣的一声,整个左手瞬间被炸得漆黑一片,麻木的像不是自己的手一样。除夕夜一个晚上疼得没睡着,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整个春节举着一只肿的像猪蹄一样的左手招摇过市。不过压岁钱收得可比往年都多……”孩子们生活的内容千差万别,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写作教学中,郑老师让学生善于从自己的生活视野和经验中获得个性化的独特体验。在课堂上,郑老师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囧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囧态,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囧态,鼓励学生多角度选择材料,写出各自对童年囧态的不同体验。

四、注重评价细节,激发习作兴趣

于文正老师曾经说过:“教学艺术就是一种处理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与尊重,它一定会自然地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一种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郑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上,把改作文看成“解读心灵”,就是说,不把学生的作文看成一份作业,而是一段故事,一次经历,一种感受,一个启发,一丝心语,一场感动,老师和学生一同经历童年囧事,倾听学生的心声,体会学生的感受,师生达到了心灵的相通。在这节课上,留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注重了评价的细节,极大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不论质量怎么样的作文,都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所以,在评价作文时,郑老师都是用欣赏的眼光,激励性的语言,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对学生的作文小到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大到文章的构思立意,郑老师都努力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在整节课上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心理学家盖茨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成功更能鼓起一步求成功的能力。”

作文因细节而精彩,生活因作文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勇忠.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的创新实践[J].学周刊,2020(9).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