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研究课题生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

2021-01-01 11:24李明
考试周刊 2021年88期
关键词:物理学科策略探究核心素养

摘 要:做好课题研究教学,就能够确定清晰的框架,有目的性、有参与感地进行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融入,教师也能更生动地展现课程的魅力。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科学思考、对具体问题展开探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课题教学;策略探究

一、 引言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存在着比较单一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做好课题研究教学,就能够确定清晰的框架,有目的性、有参与感地进行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融入,教师也能更生动的展现课程的魅力。现在课题导入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教师所熟知,但是教师是否真正理解课题导入,对课题有效导入的功能是否真正理解,是否在课题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课题导入呢?

为了能够了解这些问题,文章重点对课题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了解当前课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提出高中生物理课题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优化,为后面提出课题有效导入的策略提供一些基础。

二、 高中生课题研究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具有科学性的研究方法。在调查法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系统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对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和了解,其过程可以是实地调查,也可以是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调查法作为当前研究过程中一种科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访谈、问卷、案例分析、历史经验、观察以及检测试验。在对调查对象的认知过程中,会采用将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的方式,最终获得全面的认知。

调查法中,比较常用的即为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编制调查问卷,分发给调查对象进行随机调查,最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回收、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观察法

观察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根据研究目的或者是提纲来通过自身的感官如视觉、听觉、味觉等以及辅助工具来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的观察、了解,从而获取相应研究材料。观察法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具备较高的价值,其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可重复性以及计划性。但是由于观察是一种较为主观的判断,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误差,这是观察法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法

實验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实验以发现实物之间因果联系的一种方法,也是最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与观察法和调查法相比,实验法是主动去对研究对象进行操纵,人为改变实验对象的性状、特征、存在方式等,使其服务于科学研究的需要。

三、 高中生物理课题研究教育的课题选择

课题研究的整体过程,文章认为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课前、课堂和课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课前,教师要进行备课,制订符合课题研究教学的计划,这就需要在课前向学生发放预设目标课题的研究单,同时对学单进行回收,之后可以进行二次备课,完善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所谓备课是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标、学情、教材的内容进行熟悉和分析,也要对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以及和学生的互动等内容进行预设,这样才能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以及教学内容的落实。由于课题研究教学法会增加教师的工作,所以要合理采用教学具体方法来展开教学,以便减轻日常的工作量。

在课堂中,教师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对课题内容进行了解、分析和探究,带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重难点,明确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最终得出本课题教学的结论。但是得出结论并不是最后一步,最后教师还要收集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意见,并完成课题研究。在这个部分中,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进来,教师运用生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课题的结论,最终形成验证,实现教学目的。

四、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中学生物理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最常见的多媒体技术,只要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活动的方式,都可以算得上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一般来讲,教育信息化下学校教育的形式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多媒体演示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多媒体演示,这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多媒体素材相结合,进行合理的内容搭配,将课本上的内容以一种更为形象的方式演示给高中生,增加活动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二)辅导交流

信息技术的另一种运用方式,则是通过网络进行辅导交流,比如进行作业检查、知识点的巩固与检查。借助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就可以对每一位高中生做到有效辅导交流。目前各种学习型软件层出不穷,教师与高中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方便快捷,同时,教师还可以对高中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三)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资源共享,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资源,也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汇集与传播。这种资源共享的形式大大丰富高中生的学习资源,使他们从原本的纸质教材转变为多样性、全面化的资源库。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仅对高中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教师也是如此,极大限度上扩大教师的知识量,让教师在活动时更加得心应手,对活动效果也有极大的促进。

(四)微课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由于初步涉及较为复杂的理科学习,其许多重点和难点而非常难懂。当务之急是采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将模糊概念、复杂操作技能、模糊抽象数据结构等复杂章节转化为单一知识点,将抽象和模糊纸质信息转化为灵活多样的可视化学习视频,以降低学习难度。在这一过程中,“短小精悍”的微课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用以实施教学,展示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术,丰富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以及优化教学面貌。

五、 高中生物理课题研究教育的指导意见

(一)掌握“研究课题”的原则和方法

1. 过程原则

研究课题很强调学生动手研究,但是,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重点往往是学生的动手参与研究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的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与判断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研究课题的过程,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等。

2. 应用原则

研究课题的评价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学生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因此,对研究课题的评价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知识综合的能力,重视学生主动探求、创新的勇气和综合能力等在更高层次的发展。

3. 体验原则

研究课题评价高度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的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既发展观察、思维、操作和表达等基本能力,更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评价应十分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如社会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等精神的发展。

4. 全面原则

研究课题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这些潜能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课题提供了可能性。评价的价值标准应该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多元化安排,体现注重全体、实施个别化、差异化评价的特点。

5. 激励原则

研究课题评价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重点指导的部分

1. 选题的新颖性

课题研究应有新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从课堂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新情况、新形势去发现、提出新问题。因此学生要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关注媒体和网络信息,多与他人交流和讨论。

2. 课题名称的规范性

课题一般分为社会调查、科学实验、读书报告和设计方案等四类,一般课题名称都应用“研究、思考、调查、比较、实验、预测、影响、应用”等词语来界定,这样才规范。

3. 课题的可行性

课题的可行性研究是需要做良好的前期准备工作的,这是一个关键因素。一个课题研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可行性的高低。

六、 结语

当前的物理教学往往显得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课堂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但是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前、课堂中以及课后的努力方向,还能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科学思考、对具体问题展开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晓莉.构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2018(6):164.

[2]杨健.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教改新视野,2018.

[3]梁艳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探究[J].考试周刊,2018(34):113.

[4]刘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8(1):61.

[5]毛福军.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51.

[6]蔡丽.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4):178.

[7]車文娣.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18(3):175.

[8]王秀娟.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校园英语,2018.

[9]黄凤群.浅析小学语文课题教学中“读”与“写”的重要性[J].语文课内外,2019(10):279.

[10]田丰.培智学校生活化主题式教学课题探究[A].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2019.

作者简介:

李明,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物理学科策略探究核心素养
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