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讨

2021-01-01 23:25陈志猛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作业布置个体差异教学目标

【摘要】数学教师开展分层教学,能够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并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学习活动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关键词】个体差异;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作业布置;教学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20095。

作者简介:陈志猛(1980.08-),男,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圩中心小学,一级教师。

数学学科是小学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涵盖的知识、文化、科学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受学科属性的影响,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非常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多为形象思维,所以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加之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分层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教学效果。

一、分层教学的相关概述

分层教学始于20世纪的美国。美国有众多移民儿童,经常作为插班生散落在各个学校,他们的教育背景各异。教师必须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以维持班级的整体水平。近年来,分层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能力水平,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有效弥补了学生群体间的个体差异,能够显著提高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确保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

分层教学模式在应用和管理上较为复杂,教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掌握分层教学的特点,了解分层教学所有的分层环节,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总结分层教学的缺点,以调整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适用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助力。

二、个体差异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个体差异

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上。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受成长环境、教育观念、遗传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智力发育速度不同,性格各异,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从某种角度上讲,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大多与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有关。据观察,在实际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学习得又快又好,而有的学生不但接受知识慢,掌握得也不够扎实;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态度认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学生不爱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知识的速度慢。这些都是学生群体中常见的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的,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义务。只有正确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弥补,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一些数学教师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1]。填鸭式教学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难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和锻炼学生的能力。以往,教师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只是以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作为依据,没有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了解。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是一定的,教师如果对此视而不见,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始终围绕着这一点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时借助分层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三、当前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层次划分缺乏科学性

层次划分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基础。大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时,划分层次较为随意,未能准确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无法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另外,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薄弱,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分层教学的系统性不强

考虑到数学学科的属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完善学生学习认知以及转化学生思维方式的关键时期,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降低学习难度,有效排除学习中存在的障碍,提高学习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分层教学时,注重分层教学的系统性,在制订教学计划前,考虑各方面因素,融入其他教学方法,增强分层教学的系统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到教学因素,导致分层教学在应用中的系统性不强,制约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根据学习层次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方法,最为关键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分层的依据不止一个,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还要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进行充分认知和明确[2]。具体来说,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处于稳定状态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出学生的數学学习能力。但仅针对学习成绩进行分层还是有些片面,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水平不断地进行认知和分析。

一般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A层次,这一层次的学生总体数学成绩非常优秀,表现出很强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较高的数学学习水平。平时,这些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是非常认真和端正的,而且在数学思维方面非常活跃。第二个层次为B层次,这一层次的学生总体数学成绩一般,而且呈现出不稳定的情况,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而且有一定的活跃度,但是缺乏学习耐性,这类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力的。第三个层次是C层次,这一层次的学生总体数学成绩不佳,而且数学思维不够活跃,灵活性比较差,学习态度和知识水平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缺乏。

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但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3]。以往的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现如今需要做出一些改变。首先,教师要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正确认知和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定一个全体学生都能够完成的教学目标,此教学目标是基础性的;接着,根据具体的分层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体现出其独特性和针对性。这样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会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C层次学生,要重点完成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促使其能够很好地掌握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B层次学生,要完成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教学目标,使这部分学生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程度的隐性知识;对于A层次学生,要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因为这部分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和能力,需要继续深入学习,提高综合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教师可以让C层次学生努力实现基础的教学目标,即通过自主观察和分析,对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认知和了解,同时能够理解其展开图;对于B层次学生,教学目标应该设置为对长方体体积的意义和正方体体积的意义进行认识和理解,并且能够对相关单位进行换算,如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换算等;对于A层次学生,教学目标应该设置为良好地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正文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等,同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和处理一些实际问题[4]。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同质分层”和“异质合作”并重

所谓“同质分层”,即教师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归到一起,开展小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组内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差不多,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实现共同进步。但是这样的分层有一定的问题,即出现明显的标签,优等生聚集的小组往往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师交代的相关任务,进而出现一些优越感。这对于后进生组成的小组将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严重的会出现自卑心理。

“异质合作”主要是指在同一小组内A层次、B层次、C层次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分组看似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也存在着较大弊端。小组内的C层次学生往往没有发言权,思维跟不上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相当于在没有出力的情况下就得到了小组研究的成果。这样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影响C层次学生,导致其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难以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在进行分组时需要注意灵活性,避免和防止出现“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的弊端。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自主选择,按照相应的分组原则,使各个小组内平均分布着A层次、B层次、C层次的学生,并且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关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拥有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发挥一定的作用,实现各个学生在组内学习的价值,实现共同进步[5]。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作业布置分层

教师在分层教学中还要关注数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首先要对所有学生布置基础作业,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一些不同的数学作业。这些数学作业的数量不宜过多,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作业难度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相符合,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知识巩固和拓展延伸。

这种作业布置形式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清晰的了解,改变传统作业的结构,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让作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此外,通过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为例,教师可以给C层次学生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作业,习题基本上能够清晰地给出求取圆柱体积的已知条件,使该层次学生直接利用相关的圆柱体积公式进行解答,不断地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B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隐藏一些已知条件,使学生自主找出已知条件,正确解答习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A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将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设计习题,促使学生灵活地使用相关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教学任务分层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虽然能够认识到关注学生整体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不自觉地将教学中心偏向优等生和普通生。这样的行为会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导致其学习成绩只会变得越来越差。而且教师如果一直以中等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开展教学,也容易降低优秀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的学习难以跟上进度。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演练,重视每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避免出现忽略学生主体的现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灵活掌握万以内的加法运算,这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掌握基础位数的连续加减,像“8+5+4=”“50+80+60=”等等,慢慢引导能力欠缺的学生逐渐适应难度更高的教学内容;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列举一些三位数、四位数等多位数的运算,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探索,最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想要更好地进行教学创新,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除了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促使教学评价朝着多元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尤其是针对C层次的学生,要以激励评价为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评价的价值。

六、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研究,提高分层教学水平,在數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因材施教,最终完成相关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腾骏.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寻[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74.

[2]王荣.基于差异性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2):79-80.

[3]胡颖华.正视学生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以《圆柱的体积》为例[J].新智慧,2020(34):65-66.

[4]纪贝贝.基于分层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方法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84-85.

[5]严复武.探究通过分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85.

猜你喜欢
作业布置个体差异教学目标
英语教学生活化模式刍议
教师有效布置语文作业研究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