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语文要素学童话,立足单元整体品故事

2021-01-03 08:23田禾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童话小学语文

【摘要】童话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通常以单篇为单位来进行童话的教学。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统编版语文教材创新了编排方式,依照主体进行单元教学,即便如此,部分老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然采用单篇的方式进行童话教学,因此本文緊扣语文要素,立足单元整体,探讨童话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4-074-03

【本文著录格式】田禾.紧扣语文要素学童话,立足单元整体品故事[J].课外语文,2021,20(34):74-76.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主题和语文要素线索进行单元编排,整本书的教学目标明确,在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中都有所体现,体现出了每一个单元之间既独立又相关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树立起单元教学的意识,既要从文章的内容出发,又要着眼于单元。

一、落实语文要素,循序渐进地提升语文水平

目前统编版语文教材所采用的编写方式,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提升语文水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新旧知识衔接工作,明确各个单元中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比如在统编版的二年级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数都属于童话,认真研读其中的语文要素,能够发现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童话教学中的语文要素也在逐渐增多。一般的童话都是叙事类体裁,以讲述某一个故事为主,教师可以采取先通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文章讲解,在学生了解故事的前提下,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文中想要表达的寓意,在学生认知升级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故事进行创编和续写。语文要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从童话故事本身出发,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分层次表现出来的,每一篇单独的童话及教学要求,和其所在单元内的整体要求,以及其内部的课文都是有所联系的,只是随着教学的深入而不断地提升教学要求。因此老师要树立起单元意识,要摒弃传统的单篇教学的习惯,将文章放在整个单元中进行认知,找到语文要素之间的相关点,掌握学生成长的提升点,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树立起整体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朗读教学

在统编版教材中,对童话故事的学习都要求学生朗读,通过不断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形成更加强烈的角色意识,借由朗读,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并随着学习的深入,教材中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更加明确的朗读要求,提高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内心动态的精准把握,从而和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在经过充分的朗读训练之后,老师不需要仔细地对文章进行讲解,学生就能够通过调整阅读技巧来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比如在《青蛙卖泥塘》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大声吆喝”这一词时,只需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够用正确的语气来进行朗读,从“老牛”“走过来”等关键词,帮助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塑造老牛的形象,突出老牛的特点,感受老牛在说话时其语速的沉稳,从而为接下来的角色扮演做好准备,帮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进行演绎。

(二)表演教学

从朗读过渡到表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青蛙卖泥塘》这一篇文章中,其语文要素包括要求学生分角色来进行演绎,通过表演完成童话故事的教学,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在角色演绎的过程中走入角色的内心深处,更好地体会其情感态度。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掌握讲故事的方式,丰富其表演的感受,统编版的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方式,如插图、词语、关键字等,通过这些提示帮助学生构建起语言框架,用更加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选择合适的方式来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故事的框架,了解其中的细节,为角色扮演做好准备。

(三)讨论教学

在《青蛙卖泥塘》中,教师要求学生讨论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后来又为什么不卖了,通过这种讨论,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能够挖掘出其深层的价值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文章学习的主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照这一主线搜索关键信息,根据自身的理解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在《大象的耳朵》中,课后练习题为谈一谈大象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想法。这一讨论题让学生能够目的明确地抓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在文章中画出大象所说的话,来感受大象在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学生通过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来揣测大象之所以会发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也能够运用到《青蛙卖泥塘》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文章中标出青蛙的话,然后体会泥塘的变化,了解小动物所做的努力,从而理解青蛙为什么最后不愿意卖泥塘了。

二、形成篇章意识,培养良好的语感

大部分的童话故事,其结构模式都是反复结构,也就是在文章中会反复地出现相似的结构,或者相似的句式,有些在情节上也会有相似的特征。这种反复结构能够更好地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其良好的语感,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迁移,做好篇章意识的渗透。对于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的理解,还要引导学生形成篇章意识和良好的篇章能力。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教师要在教学伊始就渗透篇章意识。比如在《青蛙卖泥塘》这篇文章中,采用的也是反复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这篇文章和其所在单元内的其他文章联系起来,从整体着手关注局部,帮助学生了解童话结构中的异同,从而建立起局部和整体之间的正确认知,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一)发挥前文作用

在单元意识基础上所进行的语文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呈螺旋上升的,教材中所选择的文章既有着独特的价值,也有着共同的特点,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比如《蜘蛛开店》这篇文章,在课后练习中有情节示意图,通过情节示意图,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童话故事的结构,知道在文章中都是以蜘蛛卖东西来开头的,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讲故事。在《青蛙卖泥塘》这篇文章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出《蜘蛛开店》这篇文章的作用,也使用关键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摸清文章的结构。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细读青蛙和老牛之间的对话,并且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含义。其次,用关键词的方式学习这部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厘清文章的脉络,掌握其中心思想。

(二)预测文章情节

学生对文章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在掌握了基本脉络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接下来的情节进行猜测。比如接下来的文章会出现什么情节?会怎样发展?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学生完成预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回到文章中,通过朗读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一教学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仔细地去阅读文章。然后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的方式问学生,其他小动物来的顺序是文章描写的顺序嗎?学生在通读文章之后,会给出否定的答案,教师可以再次询问,为什么不是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部分学生认为没有按照顺序写,是因为这样会导致文章过长,而有的学生认为这样显得过于平淡,有的学生会认为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学生在回答中已经了解到童话故事的结构特点,其思维也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发散,从而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三)比较文中异同

在童话故事结构中,有很多内容都是相同的,当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异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语言的敏锐度。比如当学生发现老牛和野鸭这两个部分的结构特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部分内容进行比较,了解其中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比如文章中小动物们的谈话都是先肯定,然后再提议,小动物们虽然所提的意见都不一样,但是都是关于自己的需求等。这些讨论都为接下来的说话练习做好了准备,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异同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延伸课外阅读

学生树立了单元篇章意识之后,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采用课外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阅读方式的迁移,比如从一篇童话的阅读延伸到同一类型童话阅读上,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夯实知识基础。老师可以为学生筛选出相似结构的童话材料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阅读,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童话中的描述方式、表达方法等,完成知识的迁移。

三、升华认知,体会童话的乐趣

在统编版教材中,每一个单元主题都是和文本紧密联系的,单元主题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文章主题是对单元主题的诠释。童话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类型,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描写方式,为小学生描绘出一个有趣味的童话世界,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解释世间万物,从而更好地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良好的童话故事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交际能力、感知能力等,因此在教学童话的课文时,教师应该将主题、语言等整合起来,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童话的魅力,为学生构建出充满梦幻和活力的童话世界,让学生能够在童话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一)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年级下册的童话中,出现了很多的小动物,在童话故事中,这些小动物都有明显的特点,是故事的主角,它们不再是平凡世界中普通的小动物,而是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是在这世界中的真实存在。比如《青蛙卖泥塘》这篇文章中,老牛就是真诚稳重的形象,它的出现为这篇童话定好了基调。文章中老牛说的话以及神态,都和其性格特点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调整,在自身的语气语速中感受不同小动物的性格差异,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异同,体会其中的内涵。教师要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丰富故事的情节。学生通过将自己想象成为其中一个小动物,能够更好地了解为什么这些小动物会说出这样的话、会有这样的态度和情绪,并且能够了解到文章中出现这些小动物绝非偶然,它们所提的建议都是为了让泥塘变得更美好,它们和泥塘之间是有潜在联系的。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出现,它们会提怎样的建议。在这一基础上,学生进行的想象就是有逻辑、有依据的想象,它是根据文章内容所进行的合理猜测。

(二)结合文章内涵启发学生

童话之所以对学生极具吸引力,除了自身故事情节的生动有趣,还在于它深刻的内涵。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仔细咀嚼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含义,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童话的乐趣,领悟其中的道理。因此,童话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对童话中人物形象情节的体会和感悟中,充分发挥出文本的特点,展现出语文教学的魅力。比如在《青蛙卖泥塘》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青蛙想了想,我住在这么好的地方,我可以____,我还可以____,那我为什么要卖掉呢?让学生补充空格,学会模仿全文中青蛙的说话语气,以更好地从整体把握文章。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其想象能力,想象被改善之后的泥塘有哪些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青蛙最后不卖泥塘的理由。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文章的内涵。然后教师可以再询问学生,如果其他小动物再次回来,它们会和青蛙说些什么呢?这一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地回答,通过模拟某一个小动物,结合其所学的内容完成猜测,即便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不尽相同,但是都是真实的课堂反馈。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单元意识,不仅要关注童话本身的文本特点,更要注重所属单元的特征,从整体出发,关注局部,保证教学目标的整体和连贯性,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学青.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1(Z1).

作者简介:田禾,女,1989年生,河南平顶山人,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为基于语文要素的故事类文体单元整体研究。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童话小学语文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