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文带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1-01-06 08:56刘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文章语文课堂

刘影

摘 要:众所周知,以往的语文教学一直都是一种“小语文”形式的教学,通常是以书本为核心,以教师为核心,以教学过程为核心,教师和学生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对文章内容的解析过程上。使学生阅览课外书本的时间减少,缺少对学生进行阅读方式的引导。本文将以“以文带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应用进行探究分析,以求能够为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以文带文 拓展应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01

隨着学生阅读标准的提出,学校非常重视对于学生阅读素质的提高,在“不拘泥于课本”的教学思想下,主动开展一些主题阅读的相关课程实验。传统语文教学始终将课堂和教材作为中心,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教育引导和教学帮助,其中“以文带文”的教育新思想便是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促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其强化教学研究,此举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以文带文”的具体分类

(一)融合式带文

融合式带文指的是将多篇中心含义类似或是相同的文章进行整理,让文章能够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更方便对类似文章产生认知。比如说《生命生命》与《永生的眼睛》这两篇文章,虽然讲述的故事不同,但中心思想都是围绕着生命的意义铺开故事,都是对于生命的歌颂。

(二)分散式带文

分散式带文指的是由教师带领学生们精读某一篇文章,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解读,打破学生们的思维,方便学生们理解文章的内容,不仅要让学生们理解当前文章,还要帮助学生们了解如何精读文章。

(三)拓展式带文

拓展式带文指的是按照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另一篇文章,拓展课堂中的信息内容,帮助学生们丰富自身的阅历与知识储备,为学生们后续的阅读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推行拓展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在教学之前开展课前延伸

怎样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更加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一直是我国教育行业极为重视的问题之一。而最有效也最合理的方式,就是进行课前的延伸。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借助课前延伸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的相应知识,使学生们投入到对文章的学习中去,提高学生们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乐趣,还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们的知识储备。

在进行课前延伸的时候,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们的需求,帮助学生们学习如何在课前进行预习,对文章进行资料采集,通读文章,保证自身能够对所学习的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课前进行延伸工作,能够帮助学生们对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文章产生一个大致的印象,让学生们在学习之前就能够对文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正式学习的时候就能够对文章中的知识与信息有更深层的感悟。比如,在进行古诗讲解之前,教师让学生们收集故事作者的人物简介、创作环境;在进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面》等篇章的教学时,要求学生们在讲课之前翻看与这类名人相关的故事;在进行《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及《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类篇章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在讲课之前去收集相关图片以及数据资料。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上课之前的三分钟实行延伸阅读。例如,在进行《慈母情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上课之前的三分钟,让学生们延伸阅览了梁晓声的作品《母亲》的相对应段落,借此来激发学生内心的困惑与求学的欲望,会对于文章当中母亲的角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受。

(二)在教学课堂中进行课中延伸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才可以做到“不拘泥于课本”,怎样做到课程之内与课程之外的有效融合,需要通过以下几个层面来实现。

1.巧用原文,延伸阅读

在语文教材当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名人名言,或是著名的文章片段节选,怎样运用课文,使学生能够将对文章的乐趣延伸到课程之外的阅览当中呢?带着这个问题,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课文的原话实行延伸阅读。例如在进行《少年闰土》的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重点讲解关于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形成对鲁迅的理解和认识,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告诉学生本篇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故乡》,这样许多学生便会针对性地利用自己的课下时间进行阅读。此外教师为明确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质量,还可以提取许多关键词,将其书写在黑板上,作为问题,引导学生会意,形成深刻认识,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从而实现一箭双雕的基本目标,优化改进课堂教学成效,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支撑作用,此举意义非凡。此外,如果教材当中的原文比较长的话,教师需要应用长文短教的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成效,引导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2.巧用作者,延伸阅读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学生们对于作者的文章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进而刺激学生们产生课外阅读的相对乐趣。例如,在进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辛弃疾其余两首词,分别是《菩萨蛮·稼轩日向儿童说》以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的古诗词具有豪放的特点,但是《西江月》是一篇描写山水以及田野的作品,使学生读起来会产生辛弃疾属于婉约派词人的错觉。

3.巧借文本,延伸阅读

当下的课本会依据课文的内容与文章的特征等不同的层面实行编排。教师能够运用文章的特征实行延伸阅读。例如,教师能够在进行《少年闰土》的教学过程中找到本篇文章描写语言以及内心活动的特征,并且依据文本的特征以及根据作者延伸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当中的相关内容。例如在进行第四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寻找关于描写闰土外表的相关句子,然后使学生勾画出可以展现闰土外表的重要词语,进而从中了解到年幼时的闰土是一个非常活泼好动并且身体特别健康的少年;接着延伸阅读《故乡》中对于闰土中年外貌侧写的句子,使学生们勾画出可以展现闰土中年时期外表的重要词语,进而从中了解到中年闰土是一个历经沧桑的中年男子。

在描写外表的延伸阅读之后,再次带入文章,与此同时关注描写动作的延伸阅读。进一步让学生在延伸阅读中了解到,不同的描写手段能够表现出不相同的人物性格。

(三)在课堂后进行课后延伸

实际上,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其实并不代表着相关知识学习的完成。在文章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如果可以向学生们推荐与其相对应的课外文章,推动学生进行课程之外的学习与应用的融合,拓展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储备,那么学生们就不单单能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与经验,还能够在课堂以外获取知识,这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西游记》片段的时候,可以利用部分时间为学生系统化地介绍《西游记》,旨在通过此种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应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以文带文是整体化的,是被融合应用在教育工作当中的,所以核心目标是通晓全文。科学合理地应用此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大家经常说,阅读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人生高度的重要标准,如果各个教师都可以能够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就会使学生切实地踏上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航行的船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综合应用以文带文的教学方法具有极为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发现,寻找到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优秀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敏芳《“以文带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中国教师》2020年第S1期。

[2] 张冬华《“以文带文”阅读策略运用实践初探——以汪曾祺〈昆明的雨〉为例》,《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21期。

[3] 杨永梅《“以文带文”阅读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家长》2020年第24期。

猜你喜欢
文章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