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09-13 09:40朱晓燕
教育界·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小学语文

朱晓燕

【摘要】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具文化性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是传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在历史的长河中,伟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在当今时代,学生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精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充实日常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1]。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因

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师必须挖掘日常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有效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学习语文知识,提升智慧,学会如何做人[2]。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体现出其优秀、传统、强大的育人价值。

将优良传统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生年纪较小,缺乏生活阅历,社会经验不足,正处于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例如,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教师可让学生感受垂钓老人虽然遭受苦难,仍然有豁达脱俗的气度,即使在凛冽的风雪中也坚持不退缩,表现了不畏恶势力的高尚品德,以此让学生了解到人生中有很多坎坷和磨难,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屈服、不退缩,坚持到底,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周总理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热情,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以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兴旺为己任的态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成为善良、有良知、有信念、有气节的人。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涵崇尚美德、礼让他人、重视修养、提高素养等内容,这些美德是每个人身上必不可少的,也是小学生应该学习和培养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石灰吟》时感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品德;在吟唱《示儿》时学习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主义热情。这些高尚品质都是值得学生学习和践行的,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一)渗透书法教育,传承书法文化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四大要素,“写”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语言表达,更强调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引领学生学习书法,认真练字,并且在练字过程中学习中国汉字的形体美、线条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4]。学生看到自己一笔一画写出的漂亮中国汉字时,能够获得到极大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积极地传承书法艺术。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知道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性,理解字如其人,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教师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讲述书法大师苦练书法的故事,展示各种优秀的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练字兴趣。并且,教师要认真讲述字形结构,让他们掌握写字方法,定期举办书法展,增强学生写字的动力,让学生意识到写字是内心的一种成长需要,将练字培养成为他们的终身爱好。

(二)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当代,诵读国学经典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潮流。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上的瑰宝。为了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让他们记忆经典语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语言和思想,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水平的提高[5]。例如,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八分钟,教师要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唐诗宋词》等,通过诵读《三字经》,感受民族精神的影响,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诵读《弟子规》,丰富自身内涵,净化心灵,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和谐发展;通过朗诵唐诗、宋词、元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重视师资建设,提升教师品位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应建立一支有着丰富人文底蕴、心理健康,充满爱心、情趣高雅、豁达自信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带领学生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受到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勤于学习和读书,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在博览群书中积累知识,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这样才能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与人类的思想、文学等各种经典对话,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科学精神。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品位提升了,在日常的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异彩纷呈,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挖掘教材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资料,更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文、古典散文,这些篇章蕴涵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些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传统习俗、传统节日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植入学生的灵魂中,生生不息,世世传承,并且让学生感受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道德情操、高雅情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要让学生从“有朋自远方来”中感受友谊的可贵;从“任尔东西南北风”中感受坚强与坚忍;从“家祭无忘告乃翁”中感受爱国情感;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中认识诚信的重要性;从《慈母情深》与《父爱之舟》中感受父母恩大于天,感悟中华孝道,实践中华孝道;从《狼牙山五壮士》中感受狼牙山五壮士坚毅的品格,体会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意识;从《开国大典》中感受一代代革命人士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伟大奉献,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意识到要珍惜现在幸福、和谐、安康的生活,立足现在,把握未来,努力学习,为国争光;从《传统节日》中感受我国历久弥新、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文化,了解中华优秀节日习俗,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悟。

(五)讲述名人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给学生讲述更多的名人故事,如讲述陆游“未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讲述铁杵磨针、凿壁借光的故事,激勵他们刻苦学习;讲述子路借米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传承传统美德。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增强学习动力,养成立身处世的美德和高尚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发育、价值观念的形成,对于学生意识形态、审美能力及道德情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挖掘日常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以满足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李强.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4):154-155.

黄亦玲.例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教学意义[J].华夏教师,2020(10):72-73.

马玉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08):67-68.

李兴文,王德元.摭谈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03):115.

周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1):72-75.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小学语文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对话理念
联系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