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走心”教学和“走脑”学习

2021-09-20 12:50章杨琼唐欢迎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3期
关键词:走心高中信息技术

章杨琼 唐欢迎

摘要:现阶段而言,信息技术虽然前景十分广大,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遍布我们的生活,但是却因为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很容易受到家长和孩子的忽略,然而,目前互联网的应用包揽整个世界,而且还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需要更加重视,要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就需要针对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两方面来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走心教学;走脑学习

引言: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必要性,教育和学习其实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的过程,哪一方面出了环节都会导致整个学习成效下滑。因此,教师应从做好学期统筹规划,做好课堂精准规划,合理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遇到不同情况,懂得因材施教,合理优化教学资源等方面来做到有效教学,学生也应通过多次实践求教,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走心”教学和“走脑”学习的必要性

(一)“走心”教学

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昂,而教师却做不到给学生一个合理的引导以及反馈作用,会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下降,进而无法完成预期目标。换句话说,虽然学生有要学习的心思,但是教师却不能好好的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在没有学会走路时,却没有人教他如何走路一样。如果是自控能力比较强,对未来有较强规划的学生,可能会去探索其他自学模式,但如果自控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在失去了学校老师的帮助之后,就会自暴自弃,对这门科目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对于自控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的有效引导,也是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这一科目上走得更好更快的一大利器。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有效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走脑”学习

如果只有教师在单方面的讲课,用力的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而学生整体处于一种躺平的状态,所谓躺平,也就是只是机械的,听讲不会主动去思考提问,课后也不及时巩固复习,对于教师留的作业,也只是敷衍完成,那么这种躺平的学习状态,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十分有害的。教师和学生其实是两个互相合作的个体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那么就会使得课程的学习轻松而高效。因此,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应该协同合作,共同努力,教师教学是出于对本身工作的尊重,以及出于师德方面的考量,而学生认真学习是出于对自己未来负责的一种态度,因此,两者的合作应该是十分高效的,至于如果哪一环节出了问题,就要让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理解,学校再加以调和引导,相信“走心”教学和“走脑”学习会给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带来质的飞跃。[1]

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走心”教学

(一)做好学期统筹规划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做好学期的统筹规划,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给自己这一学期的授课规定,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可以包括课时的分配以及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调配,要知道一个有规划的课程,要远远胜于漫无目的的上课,当然做好以学期为单位的统筹规划之后,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时都要按照规划来安排,只是提前的一个统筹,如果在后期发现学生对于某一块知识掌握较轻松,或对某一块知识掌握较艰难,可以合理的分配课时,进行调整。

(二)做好课堂精准规划

在完成第一步,以学期为单位的规划之后,教师还应把规划细节到课程,应明确每节课要完成哪些任务,什么知识点是重点?该让学生重点记忆哪些知识点较为轻松简单,可以穿插一些互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做好课堂的精准规划之后,相信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会更加游刃有余。

(三)懂得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时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对于《信息的编码》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因为编码世界是学生之前可能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尽管在日常生活中跟计算机手机打的交道比较多,但是关于二进制世界的01对话,可能是初次尝试,为了避免学生对于此过程感觉较为枯燥,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简单的程序供学生进行填空,例如,我们可以借助一个输出的设计,让学生在编程软件上进行填空,从而达到不同的输出,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在高潮的时候再进行教学,会增大学生学习困难知识的兴趣和毅力。

(四)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授《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课程时,为了避免理论抽象的知识过多而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下降,可以利用目前现有的生活例子进行因材施教,对于经常热爱网上冲浪的学生,可以举一些关于网络较常见的例子,对于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举一些图书馆常见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何为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切勿单单根据教案进行死搬教条的引导,教案只是让教师心中有底,而不是规定教师的行为。

(五)优化引进教学资源

对于教学资源的优化,也是教师需要用心的一个板块,因为时代在与时俱进,许多授课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关于本门课程的各种资源都在更新中,教师不可以指示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也要进行开拓创新,带给学生更多的新体验。[2]

三、信息技术教育如何“走脑”学习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

有了良好的引路人之后,学生也不可以,只局限于受老师的教学,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而言,许多知识都是在自己不断的摸索之中才学会应用的,如果只是听从于教师的一些经验课程,而没有自己主动去犯错,去解决那么信息技术的知识是十分不牢靠的。因此,要想有效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生一定要亲自動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有些知识点可能对于某一类学生而言难以理解,但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是十分简单的,同样对于一些同学而言,十分简单的知识点也有可能是其他同学的难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单枪匹马的去闯,也要找寻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互相帮助,互相进步。因为许多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难以理解学生的不理解之处,这个时候与学生同纬度的其他学生可能会起到比老师更好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要提升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要多管齐下从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两个方面来提升教育水平。深知有效配合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升自己教学以及学习的效率,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参考文献:

[1]张文晓.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J].新智慧,2021(10):17-18.

[2]陈健平.学习活动主导下初中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8(03):59-61.

猜你喜欢
走心高中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做一名“走心”班主任
李安:拍片靠科技更靠“走心”
从“听”音乐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