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法在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1-10-20 20:50魏娜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魏娜

摘  要:在语文教材内容中,寓言故事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教学寓言故事时,教师要以寓言故事的精神内核为教学核心,让学生明白作者郁结在寓言故事中的思想感情和情感寄托,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会捕捉故事中的主要形象,正确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正确概括出故事的寓意,促进学生理解寓言故事,并化寓言故事中的主旨为学生的精神,鼓励学生激昂寓言故事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关键词:引导法;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7 -0131-02

Application of guiding method in Chinese fabl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WEI Na  (Jiuzhou primary school,Chengguan District,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nt of Chinese textbooks,fable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When teaching fables,teachers should take the spiritual core of the fable as the teaching core,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thoughts,feelings and emotional sustenance of the author in the fable,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to capture the main images in the story and sort out the plot correctl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guide students through independent exploration,Correctly summarize the moral of the story,promot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fable,turn the theme of the fable into students' spirit,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apply the passionate fable to their own writing.

【Keywords】Guidance method;Primary school language;Fable teaching

在寓言教学中,教师正确要利用“引导法”,让学生学会将寓言故事贴合实际生活,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领悟到生活中的道理。本文将从引导学生学会捕捉形象,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等方面出发对寓言故事教学进行理解。

1. 引导学生学会捕捉形象,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老师在向学生教学寓言故事时,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教学水平。因为寓言故事背景题材丰富多样,而且大多故事主人公为动物,通过描述的简单故事来表现讽刺意味,从这些简单而富有想象的故事阐释种种道理。每个寓言故事都着力刻画一个独特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就是学习寓言故事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狐假虎威》这一课文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观看《动物世界》节目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这则故事的主角是谁?体现出了动物的哪些形象特点?在学生认真进行课文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动物形象进行简单的概括。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成功找到了突破口,并全面深入地对课文有了认识。寓言故事的寓意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现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抓住寓言故事的关键点,让学生抓住主要形象进行多层次的分析,让学生对形象产生更直观、更全面的感知。

2. 引导学生多方面梳理故事情节,巧妙抓住学生认知点

寓言故事的学习是在熟悉故事情节、把握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深入鉴赏,使学生深入了解到故事内容的核心。除此之外,教師还应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树立,深入解读寓言故事的内涵,学会故事情节的多层次梳理,是学生打下良好基础的前提。故事情节的梳理是学生认识到事件发展过程的前提,每个寓言都有其独特的情节,教师应该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整理情节,只有掌握好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才会对故事情节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亡羊补牢》这一课文的内容时,这篇寓言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在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先自由阅读,然后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梳理故事情节,明白狼和羊的形象特点。之后,再让学生们仔细地进行阅读,进一步明白在羊被狼抓走之后,才进行修补羊圈的后果是什么。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从而促进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对故事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的教学时,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握故事情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寓言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故事寓意,寻找学生的思维点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