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理论下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有效开展

2021-11-30 00:53福建省晋江市紫帽镇中心幼儿园李明纯
青年心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生活化理论科学

福建省晋江市紫帽镇中心幼儿园 李明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儿童教学要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化理论如今已经与现代素质教育理论紧密结合,适用于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为科学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教育材料、教育方法、教育工具和教育环境,实现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初期引领。在当今时代,科学教育已然下沉到幼儿园阶段,如何为幼儿打下科学的基础?如何引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生活化理论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指导方向,总结了生活化理论下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有效开展措施,希望能够更多地指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一、生活化理论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指导方向

生活教育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最核心的教育思想,其理论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成为儿童教育中重要的理论思想。生活化理论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指导要重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教学要以生活为引入,不应该进行硬性的科学知识教育。生活化理论在推行的过程中,陶行知先生一直批评传统教育思想“死读书,死教书,教死书”是摧残人才,所以我们的课程推广也要重视以生活化的感知为主。第二,面向全体幼儿,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生活化教育理论强调自主发现生活,所以幼儿园要开展集体科学活动,确保实现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活动内容,面向全体幼儿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第三,生活化理论在幼儿园科学领域内的推广要重视与现代幼儿园教育理论相结合,把教育融入生活,把生活引进教育,特别要重视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中强调的对“科学活动联系实际生活”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索欲时从生活中的环境、自然界以及日常生活中寻找契机、捕捉教育点,适时地开展科学活动,从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参与的欲望,学会真探索。

二、生活化理论下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有效开展措施

(一)从幼儿经验出发,寻找科学教学与生活教育的结合点

科学,向来给人以神秘、费解的“第一印象”,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寻找科学教育与生活教学的结合点,就是要让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已知经验,加深熟悉度,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又能让幼儿了解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生活化理论下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有效开展要从幼儿经验出发,寻找科学教学与生活教育的结合点。例如: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光”的科学知识,为了让科学活动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设计了“手电筒找光”的活动。幼儿家里面都有手电筒,这是很容易得到的工具,孩子们年龄小,也都玩过手电筒,所以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下,教师要考虑让孩子们通过玩手电筒来发现科学问题。所以设计了第一次自主探索的内容:给孩子们发放材料(手电筒、各种颜色的布和纸),然后让孩子们用手电筒照这些纸来发现问题。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孩子们会发现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所以得出结论:光会变成各种不同的颜色,这与光透过什么样的颜色的东西密切相关。在寻找科学教学与生活教育结合点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考虑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与基础。例如:教师设计科学知识的教学课程,希望通过介绍四大发明来让幼儿知道科学的重要性。在此之前,要通过询问、谈话等形式来了解孩子们是否对四大发明有明确的认知,最后再安排课件视频的相关内容,适当地增减内容。总之,科学领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孩子接触世界、了解世间万物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与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化教学理论,从生活中强化幼儿教育,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引入生活化案例,把直接经验改造成为科学学习经验

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更对于幼儿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行为趋势等多个方面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生活化理论下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有效开展要引入生活化案例,把直接经验改造成为科学学习的经验。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回忆生活经验,使得科学探索的过程变得更为顺畅,学会把直接经验改造成为科学经验。例如:教师设计了“物体站立”的科学探索活动,希望通过对各种物体如何站立起来的探索,形成对“力学”的初步感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请孩子们想一想“如何让牙签站起来”?而孩子们正在疑惑的时候,教师请孩子们思考一下,生活之中我们要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很快就会想到了需要什么东西把牙签挤住。这个时候,孩子们需要一些材料辅助,教师根据孩子们的要求,拿出准备好的材料,这样就会使得实验获得成功。用橡皮泥做一个底座、插在沙子里、用书夹住等,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是孩子们探索科学的重要路径。同时,教师还要组织交流,使幼儿感受到方法的多样性。其次,教师还要通过故事引领,让孩子们将自己已有的经验转变为科学方法。例如:教师设计了“认识颜色”的科学实验活动,先请孩子们思考蓝色与红色的衣服一起洗,然后红色的衣服掉色了,染料到了蓝色衣服上面,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在孩子们联系生活思考的时候,教师接下来就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让孩子们思考:三只调皮的小兔子小红、小黄、小蓝跑到染坊里捉迷藏,一不小心,小红掉进了黄色染缸,小黄掉进了蓝色染缸,小蓝掉进了红色染缸。等它们爬出来之后,它们的毛皮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孩子们以往的生活经验也许不足,这个时候教师请幼儿来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感知颜色变化的魅力。最后,再联系生活,请幼儿回忆生活之中有什么颜色混合的经历,丰富幼儿所学,验证幼儿的部分猜想。总之,生活化的案例就是将科学实验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最后使得幼儿感受到科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也能够解释生活实际问题。

(三)实现科学化延展,确保科学内容形成生活观察的思考

指南中强调指出,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关注并积极发现幼儿的好奇心,细心保护并加以引导。要善于发现并能够抓住一切生活中的实践、观察的好机会,引导幼儿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安全而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发现、质疑、提问、分析并逐渐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生活化理论下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的有效开展要实现科学化延展,确保科学内容形成生活观察的思考。首先,教师要布置一些亲子的科学作业活动,这些作业内容不是一节课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与讨论。例如:教师组织幼儿与家长一起种植一棵小树,然后每周观察小树成长的情况,做好记录。同时,在幼儿园内,教师也要有序地组织幼儿到园区植物园找到自己种植的小树进行观察测量,然后增强孩子们对生命的责任感,继续定期做好更加详细的跟踪观察记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同的记录方法可以引导幼儿对不同事物的探究,能够促进幼儿的科学学习和发展,使孩子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收获知识,也能获得快乐。其次,教师要鼓励父母与孩子一起探索科学小实验,每周给孩子和家长一个探索科学实验的小任务,实现对科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另外,科学领域内的课程活动后,教师要让家长带领孩子一起探索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之中的难题。例如:学习了醋的作用,家长带领孩子一起用醋来去除卫生间的顽渍污垢,这样使得幼儿会更为深刻地理解科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贯彻落实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思考幼儿的学习经验和探索空间,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推行科学实验活动。通过多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发掘生活中的乐趣,遵循准确定位、适度实践、提升素养等为原则,进而实现幼儿科学素养、知识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生活化理论科学
坚持理论创新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