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体育教学学年计划设计思路研究

2021-12-23 12:09付绍康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7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

付绍康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年教学设计,是按照年级教学目标,对课程标准中各领域水平目标四提供的运动素材,在新中考体育方案下,结合学校课程资源和学生的实际,统筹安排的过程。

关键词:新中考;体育教学;学年计划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7-328

一、年教学计划设计的依据

1.根据新中考考试方案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新中考考试方案构建了本门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只提出了必修和选修的大体范畴,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由于考试内容对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和体质健康监测的要求具体化,教师必须全面地学习和领会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理解每个学期的考试内容以及达到水平目标的要求,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全面地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

体育学习内容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根据教学目标对各类运动素材分析判断的优选过程。首先要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对有关运动素材进行价值判断,分析这些运动素材在促进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培养方面有什么价值;进而分析它们对完成体育学习总体目标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是否具有典型性的学习意义;然后再根据学习条件判断其实施的可能性,既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这些学习内容的价值是否有可能被学生所接受,学习内容的难度是否适宜,所要求的场地器材等硬条件能否达到。

2.遵循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2)激发学习兴趣,运动形式活泼;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3.简单易行、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进行适当的教材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

4.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

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各个学习领域的内容和时数,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

1)实践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实践。只有让学生经常性地参与体育活动,他们的身体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要避免用过多的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现象。

2)灵活性

应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作用、难易程度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时数,也可以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对教学内容的时数和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较快达成学习目标的内容,教学时数可适当减少,反之适当增加一些教学时数。

3)综合性

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教师有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以保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

二、年教学计划设计的步骤

1.分析中考考试方案,认真学习和专研新课程标准领域水平目标四提供的内容,明确各项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这些内容与新中考考试方案的联系,确定测评项目。

2.根据学期考试方案及上一学年教学工作总结和学生目标的达成情况,恰当提出和确定本年级的教与学要求。

3.计算学年教學总时间。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本校的行政历,每学期一般不少于16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时间。全年确定40周(每周3课时,全年教学时数120学时,三年累计360学时)适当留出2周作为机动时间(包括考试和学校活动)。

4.选择各学习领域水平目标四和新中考考试内容,预计时数比例

(1)根据选择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难易程度来分配课时。

(2)结合学生对该项内容目标的达成实际分配课时。

(3)将学习领域水平和考试内容按以下五点,合理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

A.每个学期学习内容不相同,分配时不要任意取舍,以保证各学习领域水平目标的达到和成绩的提高。

B.充分考虑到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保证学习内容自身的系统性和相互衔接。

C.要根据季节和气候特点分配学习内容,使教学计划合理。

D.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保证选择内容的落实。

E.要根据新中考改革每学期考试内容和特点,合理分配各学期教学内容

三、体育与健康课学年计划内容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学年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向学生开放,面向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趣以及知识实际,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使上体育课和学生发展个性、表现自我联系起来。由于新中考考试方案,上学期注重身体素质的发展,下学期注重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难度逐渐加深。初一上学期主要发展学生的跑、跳、投,肌肉力量、耐力、爆发力的运动能力。初一下学期让学生初步掌握两项运动项目。初二、初三上学期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保持。初二、初三下学期让学生熟练掌握两项运动项目并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内容选择应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以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转移,将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的内容。强调内容的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陈雁飞. 中学体育教学设计100例:点击课堂聚焦质量[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江玉燕. 新中考体育测试视角下初中体育教学探究[J]. 学苑教育(21):2.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
浅析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信息技术在高职护理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