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与影响

2022-07-06 17:14雷萍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应用路径初中物理

雷萍

【摘要】物理是解释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本质的一门课程,具有抽象性、实验性的特征,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实验法让抽象的物理变得可视化,以此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丰富学生课堂体验.本文通过分析法、归纳法对实验教学与初中物理之间的应用路径和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助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習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物理;应用路径

实验教学法,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地将实验引进课堂教学之中,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教学设备和材料,设计出有趣的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验教学法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知识直观化,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通过科学的方法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等.伴随着学生学习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务必做出相应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潮流和学生的需求.

1 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问题

1.1 实验过程学生主体性不够

任何一门学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物理实验亦是如此.

作为一门稍有难度的课程,更是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要把“教师教学生听”调整为“教师教学生动手操作”,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让问题“下节课化”或者“隐藏化”,做到课堂知识课堂消化.但是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会因为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和教学内容的容量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长期如此不仅会降低师生之间的互动密度,还会让学生因为实验困难知难而退,产生厌学情绪.

1.2 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不够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层出不穷,教育踏上了网络化、信息化的进程,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技术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学过程细致化、教学内容多彩化、教学方法新颖化,给学生带来更贴切的感受,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内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吸收.但是,目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客观上的教学条件、主观上的教学能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学还缺乏现代教学媒体设备的支撑.尚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导致只能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不能充分借助媒体设备多次观看学习和检查.

1.3 实验室设备更新速度不够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借助动手实验来帮助物理现象的可视化,对基本的实验设备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充足的实验设备可以助推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还能加以巩固,完成物理知识的随堂内化.学校对物理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是也有不少物理实验室设备更新速度不够,对于损坏的设备维修速度较为缓慢,跟不上教学的进度,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最终导致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动手操作不够,设备维修速度不够会导致实验的数据出现偏差,缺乏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切身体验感,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考核方式实践能力分值不够

初中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学生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动手操作,不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科学的实验揭示自然界中不同的物理现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教学过程中需要动手实践,在教学成果考核环节实践能力也不容忽视,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在现有的初中物理考核中仍有部分教师会参考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赋分,因此部分同学直接从网上找到现有的实验成果,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实验成果,如此一来,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仅为纸上谈兵,未能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更不会真正带动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思考和理清逻辑思路,教师无法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对此,教师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让学生能够真正专注于实验过程,而不是考核方式.

2 实验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2.1 运用实验法激发学生创造性

在我国以往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未能很好地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输出、学生聆听,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跟上进度,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会下降,学生的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激发,教师需要在物理教学上做出相应的改变.

例如迈克尔逊·莫雷这一实验在测量地球引力上所具有的创新性至今还让人们为之称赞,而这一实验仅仅是在简单的道具之上创新出来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时间和帮助,充分了解学生在某一实验上的想法,进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

2.2 通过实验教学法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为师生关系,还应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同样,通过实验教学法在物理课堂上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内容的讲解时,学生积极完成教师所讲的内容,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充分保证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 在讲授物理实验“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按照实验内容准备相应的器材道具,如透明杯、水、筷子等,教师边讲解边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共同发现其中的奥秘,并积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

2.3 注重实验中传授学生实验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理教学亦是如此.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观察各种复杂的物理现象并思考,以保证学生在脱离教师的帮助下也能够独立观察、思考、解释各种物理现象,让学生找到探索奥秘的方法,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等.

例如 在讲授“控制变量法”这一实验法时,通过教会学生这一实验法就可以运用到不同的课程内容之中,如物理实验内容“探究欧姆定律”,保证学生在遇到不同的课程内容时候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验能力进行思考.再如累积法、模型法、转换法等实验方法,都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实验思路.

2.4 课外观察辅助实验知识点

物理实验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要让学生有更多参与、操作实验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把物理实验迁移到课堂之外来,应用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日常之中,进而拉近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也通过各种物理现象的解释习得更多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充分发挥课堂之外的辅助角色.

例如 在讲解物理实验“物态变化”时,这个实验所需要的道具和器材可以从生活之中轻易获得,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准备相应的道具进行实验,借助水在不同温度下所产生的变化来观察冰、水蒸气、热水等,并进行记录,将物理回归于生活,实现物理现象客观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体验感.

2.5 注重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

好的内驱力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对物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助力课堂效果提质增效,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探究欲望较强,仅有的理论知识教学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物理实验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

例如 对于电学实验,从学生的共性关注点来看会更多地关注最终的结果,也就是灯泡最后是否亮,但是却很少关注过程之中是串联还是并联,如果只是口头上告诉学生要关注哪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并给学生设定一个目标,需要用一节电池来让两个灯泡成功亮起来,学生先完成灯泡亮的目标,紧接着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有的灯泡亮有的灯泡暗呢,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理,最终找到不同点.

2.6 网络教学方式辅助物理实验

在现代教育技术多样化的趋势下,网络教学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帮助教师丰富教学手段,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通过网络教学来动态地展示实验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画面感.

例如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这一物理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动态观看水沸腾的相关实验,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设计出如何来验证水沸腾前后不同的温度.

3 实验教学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3.1 学生物理兴趣的提高

物理实验教学法摒弃了传统的纯理论授课和教师做学生看的弊病,在物理课堂之中融入实验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度,且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够加深理解,变抽象为具体,降低物理实验的难度,学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能够完成相应的实验,自我效能感和实验体验感会上升,能够很好地体会其中的乐趣,学习动力才足.

3.2 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

实验教学法可以借用实验来营造出浓厚的物理学习氛围和实验氛围,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能力,例如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实验的严谨态度等,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3.3 物理现象直观可视化

课本中对某一知识点讲解得再详细,在没有肉眼可见的情况下也是复杂的、抽象的,通过实验教学法可以助力学生直观看到物理现象的发生过程,在和书本的理论知识内容进行结合,方能达到学习效果上的事半功倍,帮助学生从抽象思维到具体思维转变.

3.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实验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和探究,以此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部分物理实验需要小组分工协作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品质.

4 结语

综上,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法能够助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助力提高学生在物理上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和探究能力,给学生带来缤纷多彩的物理世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感受,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教学方法.物理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在物理实验上的教学能力,帮助学生营造出优越的学习条件,为学生的物理实验打造良好的学习基础,更好地满足物理实验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特点,助力物理教学质量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郭文茉.艺术与实验的“碰撞”——视觉传达实验教学法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5):78-79.

[2]苏建成.分组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改进策略探究[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出版者不详],2021:1614-1620.

[3]武巨松.基于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意义分析[C].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9:193-194.

[4]苏建成.分组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改进策略探究[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出版者不详],2021:1614-1620.

[5]高珂.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16(01):192-193.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法应用路径初中物理
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的运用探析
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路径研究
以“氯气的性质”例说元素化学的“实验化教学”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