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语文情境中,探赜语体教学基本规律及策略

2023-02-23 14:46冒颖
求知导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初中语文语体教学由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堂预设与生成,能引导学生领悟和运用语体蕴含的思维方法和语用规律,培养学生利用语言手段使语言更适应语境的能力,使学生的表达更为有效、得体,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提升。语体教学的策略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维度。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探求合乎对应语体的教学策略,可为发展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情境;语体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冒颖(1995—),女,江苏省昆山市周市中学。

语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应被忽略,尤其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课标”)颁布与实施之后。2022年课标强调:“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在真实而有效的情境中,文本(语篇)仅仅是交际内容(载体),教师还必须关注交际情境、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媒介等问题。

语体的分类纷繁复杂,本文将语体分为口语语体与书面语语体。结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本文进一步将口语语体细分为口语交际和演讲稿;将书面语语体中的文学语体细分为记叙语体、抒情语体,将书面语语体中的实用语体细分为新闻语体、说明语体(含科技语体)、书信语体和议论语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语体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语篇,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实现深度教学。晁瑞认为,从模式来看,语篇可分为记叙语篇、描写语篇、抒情语篇、说明语篇与议论语篇[1]。张长松、李震指出,在抒情语体教学中,可以通过言语形式、理解情感、意义生成引导学生体验抒情语体特点,如抓关键词语和句子、借助不同形式的朗读、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等[2]。实用语体教学中,新闻语体是一种社会语境下的语言功能变体,教师要紧扣新闻的结构、语气和人称等。书信语体教学中,邀请函相对特殊,兼具礼仪性和告知性,既言明邀请之意,又告知相关事宜,如何表达得体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李煜晖认为,情境化任务蕴含着大量的潜在线索和限制,有助于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辨析概念、建立关系和验证假设的能力[3]。本文将在真实语文情境中,分别探赜口语语体教学和书面语语体教学的基本规律及策略。

一、口语语体教学策略

(一)口语交际

2022年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口语交际的统一要求如下:“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口语交际需要考虑人称,交际的主体、对象、媒介等要素。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涵盖讲述、复述与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和辩论。笔者以“应对”与“辩论”为例,探究其教学策略。

1. 应对

应对是指在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向我们提问、建议或者质疑时,我们采取恰当的方式做出回应。做好应对的前提是认真聆听对方的话语,准确理解其意图,把握其观点态度。如2021年苏州语文中考卷中的第4题,需要学生选出与漫画情境最匹配且寓意最深刻的一项。究题目之本质,是分析交际语境下的言说者与言说对象,结合口语应对的目的,选择最贴合情境的应对方式来表述漫画寓意。教师要指引学生根据漫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题干信息等推理漫画寓意。漫画中的小女孩站在水壶边,耷拉着双手,上半身扭向身后,一脸焦急。同时,题干提示这幅漫画建立在劳动教育的情境中,选项明确是家长与子女的一次口语交际活动。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扮演家长和女儿的角色,当堂演绎题目选项对应的四种情况,并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谈谈看法,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得出正确答案:一要符合漫画“水开了”的要素;二要体现漫画的讽刺意味,即小女孩缺乏独立劳动的能力。

2. 辩论

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一场辩论活动,一般有确定的论题、正反双方以及特定的程序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综艺节目《奇葩说》中的片段为导入内容,让学生作为观赛者,以更敏锐的视角,观察辩手们结合当下生活的时事热点展开的辩论,从而萌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说明:一场辩论赛从熟悉规则到形成辩词,最后开展辩论,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一场辩论活动的评价量表,量表内容包含前期准备与辩论过程。如设计辩论过程的评价要素时,分别从开篇立论、巧辩环节、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以及临场反应等方面思考。结合《奇葩说》的视频片段,学生能对以上环节有更清晰的认知。以自由辩论为例,能找准对方漏洞进行反驳,攻防转换有序,引用事实得当,逻辑性和针对性强是关键。在此基礎上,结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学生能明白在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观念的交锋不可避免。教师可让学生当堂围绕“人类和平是否是可以实现的理想”展开辩论,以行促知。此外,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辩论也是学生学习应对技巧的一种途径。

(二)演讲稿

演讲稿是架在演讲者与听众间的“桥梁”。2022年课标中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以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为例,作者擅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深刻的教育思想,论述时兼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使听众在短时间内能接受其教育主张。如在文章中,陶行知形象地将教育方法比作“刀法”,让枯燥晦涩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更符合听众的认知规律;又如“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这句话告诉听众,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不是空谈,而是有事实依据的。此外,好的演讲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创造宣言》在句式方面多用短句,同时穿插排比的修辞来加强语气,正是这种激情澎湃的语言,才能使听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字力量的冲击,如“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学生通过课文朗读音频中的语气变化,能感受到教育者要实现教育创造,困难重重。

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语言特点、修辞角度、言语环境等角度解读《创造宣言》,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语体逻辑,学会演讲与评价演讲的优缺点。以此为基础,教师可在十二月份设置“新年寄语”主题演讲比赛,加深学生对语体的印象。学生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中,能将新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关联,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演讲比赛中,作为听众的学生,他们对演讲者的评价是对演讲者是否做到“心中有听众”的反馈,教师也能据此评判作为听众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贯彻落实“教学做合一”。

口语语体教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通过口语交际、演讲稿的课堂教学,可以逐步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 书面语语体教学策略

(一)文学语体

所谓文学语体,是指和一定的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戏剧等)相匹配而能够显示其特征的语体[4]。笔者以其中的抒情语体为研究对象,探求合适的教学策略。

朱自清的《背影》是关于作者的父亲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对父亲的形象进行了刻画,如“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其间的颜色词都是相对冷调的、压抑的,亦如作者的父亲当时的处境。这是作者的父亲与读者的一次无声的对话。文章中也穿插了与“我”相关的颜色词,例如父亲送给“我”的紫毛大衣,给“我”买的朱红色的橘子,这些颜色词都给人一种明亮而温暖的感受,是“我”生命中的一抹亮色。通过颜色词的对比,父子形象跃然纸上,在这些词语中传递着“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传递着父子隔阂的消融。学生作为读者,根据这些词语,进行总结归纳,能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朗诵中进行联想和想象。如文中有一段父亲送“我”到车上的对话,教师可让学生以演读法将对话中的场面还原出来,指导学生结合词性、标点等进行重读和停顿,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父子离别时的惆怅之情,领会形象化语体规律。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中的阿长不是鲁迅的母亲,却胜似母亲。文中的称呼语能反映作者情感的变化。例如,日常生活中,“我”用“阿妈”来称呼她;当她谋害“我”的隐鼠后,“我”称她为“阿长”,意在告诉读者此刻作者和她的关系疏远了,带有憎恶的情感;而在她给“我”买《山海经》时,“我”则尊敬地称她为“长妈妈”。这对学生的日常交际也有所启示,即称呼他人前要三思,正如叶圣陶曾说过的要使学生学会“在需要的时候说恰当的话”。此外,风格与语体是“里”与“表”的关系。教师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后,可以进行类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当堂讨论,把握鲁迅抒情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之异同。

贾平凹的《一颗小桃树》是一篇典型的状物抒情的散文。作者好似在重现真实生活,语言连贯、平实。阅读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反复出现的细节描写,以文中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为例,作者善用形容词和动词来给读者以直观感受。比如说小桃树长得“委屈”,又如“瘦瘦的,黄黄的”,用一些拟人化且具有新意的词语,兼用叠词,来表现事物形象。同时,作者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用了“紧抱”这个词语,就如人在没有信心时,也会不自觉地产生这样的肢体动作,说明散文的用词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揣摩[5]。小桃树在文中的出现也和“我”的奶奶息息相关,如奶奶给“我”买桃子,奶奶不同意砍掉那棵小桃树,还常护着给它浇水。奶奶对小桃树的态度,也是奶奶和“我”的对话,即奶奶借这棵小桃树寄托对“我”的思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封“奶奶,我想对你说”的书信,以此感知抒情语体背后的形象思维。

(二) 实用语体

下面,笔者分别以新闻和邀请函(书信语体)为例,分析书面语语体中的实用语体的特点,并探索适合初中生的教学策略。

1. 新闻

新闻是受新闻传播与报道领域中一系列交际要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语言特色体系。在词语运用上以常用、意义明确为主,在句型选择上以短句、简单句、主动句、肯定句为主,在结构上以倒金字塔为常用结构。课堂上,教师应带领学生感知词语选择、句子甄别与结构排列,领会新闻的语体规律,学会撰写与播报新闻稿。如学习毛泽东的《消息二则》时,学生通过朗读会发现文本在语气的选择上主要以提供讯息、传达资讯的陈述语气为主。此外,《消息二则》中常出现“我”“我军”“我西路军”等第一人称,此举意在拉近新闻报道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仿佛作者在和读者分享听闻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喜讯后的喜悦和感慨。学生可以通过换词法感知新闻语体的词语兼具主观倾向性与客观准确性。又如教授《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时,教师可以课文中评价航空事业工作者的排比句为例,让学生以祖国或老师为对象进行仿写,建构语言模型,把别人的话变成自己的话,实现语言思维的正迁移。此外,教师还可以摘取文中的关键句,利用希沃软件中的排序游戏,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更好地把握语体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将校园实践活动撰写成一篇新闻报道并当堂给全班学生播报,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新闻人”。

2. 邀请函

教授“表达要得体”时,教师可以“班级开设主题班会,邀请学校德育处主任参与”为情境,要求学生撰写一份邀请函。撰写时,学生要明确写作对象,选择恰切的语言,理清撰写邀请函的语体要点,注意将礼仪性与告知性相结合[6]。

在撰写之余,修改尤为关键。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指出,反复可以使人脑的语言分析变得更加清晰、有条理。这启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能不断更换情境,应给予学生反复打磨的机会。因此,教师应重视写作修改环节,引导学生根据交际语境对邀请函进行精细化加工,将情境任务落到实处。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各自撰写的邀请函,在阅读中换位思考“我这样表达是否得体”,再给其一定时间,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邀请函的格式不规范处、用语不得体处和存疑处勾画出来,并进行修改。待学生检查、修改完毕,教师再组织学生随机交换,引导学生对手中他人的邀请函进行第二次修改,要求修改时标注好修改原因,并在最后罗列无法解决的问题。第二次修改结束后,教师将学生作品依次发回,使学生在参考他人修改结果的基础上继续修改,鼓励其当堂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疑惑。在最终的邀请函定稿后,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实践,圆满完成该情境任务,并使其在自评、他评、再自评的循环中增强语体感受能力。

三、总结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语体教学的意义与重要性,且要自觉地开展语体教学活动,如通过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语体特征,再基于课堂指导、训练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有机地将语体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体实践应用能力。总之,研究语体于日常教学有一定价值,语体教学应“依体而教”,教学策略也应建立在真实语文情境的基础上,力求落实听、说、读、写四个维度的教学,促进学生积累多样化的言语图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晁瑞.汉语文体学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

[2]张长松,李震.体验:抒情语体教学的价值追求[J].中学语文教学,2011(5):20-25.

[3]李煜晖.语文学习任务载体形式问题类说[J].中学语文教学,2023(4):9-15.

[4]刘玲.文学语体解析[J].发展,2011(2):93.

[6]宋亦峰.“阅”出深度 “读”出本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的路径探析[J].读与写,2022(3):64-66.

[6]常宇欢.交际语境下的初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