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

2023-02-23 14:46王璐瑶
求知导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文学阅读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

摘 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是一种发展型任务群,其与“审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内涵相呼应。设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主要目的就是突出小学语文课堂的审美创造价值,在内容方面从过去的孤立式转变成融合型,在实施方面从片面领会转变成整体理解。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注重整体感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审美需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阅读;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王璐瑶(1994—),女,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

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基础型任务群、发展型任务群以及拓展型任务群,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注重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设置,且在教学指导中设置阅读与品鉴、表达与互动、总结与分析等环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文学作品是创作者的精神产物,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群,细化文本内容,为学生展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感受语言之美、形象之美、结构之美,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使其品味创作者的逻辑情感,领会文字表达的深意,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初感学习趣味,培养阅读能力

(一)创设阅读情境,以兴趣为导向

在阅读与品鉴、表达与互动、分析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之中,进行语言构建与应用、思维强化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新、文化传承与感悟等,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乐观积极的良好品质,为综合发展与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文学阅读的乐趣,而这也是第一学段的重要目标[1],是激发学生审美需求的前提条件,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愉悦感。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有限,知识积累不够全面,所以语文教师要创设有趣的阅读情境,使学生完全投入阅读情境与作品分析之中。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依照新课程标准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为学生创设“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等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优化任务群内容,进行整体领悟

新课程标准强调,感知是走进审美经验大门的钥匙,也是审美经验结构建立的基础,社会化水平较高的视觉与听觉在审美经验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形象魅力、情感魅力,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春夏秋冬”阅读教學情境,设置“四季歌声”学习任务群时,在“品味秋天”情境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并让学生说出教材文本中对秋天景物的描写,使学生抓住文本中所使用的叠词,如“一片片”“黄橙橙”等,让学生幻想秋叶飘落的美丽景色。随后,教师可让学生观察教材文本中的秋天插图,且联系自己所想象的秋天,进一步体会秋天。在“走进江南”情境中,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把握住与“江南”有关的诗句,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从而想象江南水乡夏日采莲的画面;随后,让学生分析“东—西”“南—北”这两组相互对应的方位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小鱼、莲叶等,想象小鱼在水中畅游嬉戏的美好画面,领悟《江南可采莲》这首诗的情感。

(三)学习方法的传授

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第一学段,主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教师应以“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诵读、讲述等方式学习教材文本,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一学段中,应该注重朗读指导,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朗读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设置“我爱祖国”学习任务群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将轻声、儿化音读好。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注意断句与停顿。另外,教师可通过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倾听、模仿与对比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二、梳理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一)厘清任务群与单篇文本阅读的内在关系

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与活动类任务群有明显差异[3],需要面对多篇文学作品的阅读任务,掌握作者的语言表达与形象塑造技巧,理解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厘清任务群与单篇文本阅读的内在关系,从整体视角进行分析,细化单元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母鸡》《白鹅》这几篇文章时,可通过设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整个大单元,明确核心学习任务;第二,逐一分解课程内容,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深入解读文本;第三,整合教学内容,并选择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梳理、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

(二)注重品味教材文本中的语言和情感

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的文学阅读活动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教材文本中的语言和形象,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小学生通常通过形象的语言对事物进行理解[4],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忽视了以情感为枢纽的联结点,使学生的学习态度、阅读情感、审美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文学阅读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之中,体会教材文本中所描述的人或事,将审美感知与情感感悟活动相融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可通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让学生模仿教材文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并进行创作。之后,教师可按照四季的顺序,将学生创作的内容汇总在一起,在班级内进行分享交流,让学生领会到创作的乐趣。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读与写真切地体会到大自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提高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三、强化学习体验,领悟文本思想

(一)激发审美需求,增强生活体验

审美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审美需求是个体所具备的一种内在属性的生命需求[5]。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挑选具有审美特性的文学阅读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审美需求,为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以及逻辑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审美需求,往往需要创设相应的文学阅读情境。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针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草原》《丁香结》《花之歌》这几篇文章设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尽管学生没有真正见过作者笔下的画面,但是文本能引发学生联想自己曾经与大自然接触的画面。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教材文本所描绘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根据“美的历程,我心中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这一话题展开联想,将其与自己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联系起来。在展示与交流环节,教师可鼓励学生使用优美的语言对情境加以描绘,并引导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分享和倾听的过程中,能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激发情感的驱动力,对教材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全身心投入“美好山河·走进自然”的阅读情境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明确学习任务,整合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师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实施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审美需求,进而通过整合与优化教学资源,激發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当中。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些文章时,可将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设计成“回顾革命历史,革命先烈在心中”,从而构建良好的教学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我是开国大典小主持人”“歌颂祖国”“讲述革命故事”等学习任务中,进一步了解课本内容,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这样的学习任务群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不同的教学资源结合起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使学生的学习空间进一步扩大,实现创意表达的目标。

(三)组织丰富的活动,增强表达能力

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是审美经验的基本要素。高年级小学生经过教师的悉心教导,已经积累了感知文本语言与形象、想象文本描绘的情境、解读文本情感等学习经验,所以第三学段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审美理解属于实践活动范畴,并非一次性的认知行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积累审美鉴赏经验,提升艺术素养和水平,才能使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理解能力真正得到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其具有持续、高效的特点。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父爱之舟》的阅读指导中,可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舐犊情深”,并为学生布置“阅读文章,一边读一边想,你看到了哪些事物,哪个细节最打动你,并说一说你的感受”等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把握文章的关键词,感受父子之间的情感。随后,教师可让学生品评文章内容,体会父爱的深沉,并向学生提出“作者的父亲为什么会为作者做万花筒呢?”等问题,让学生联系前后文进行分析。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唯一”与“最”等关键词,让学生感受到即便家庭贫穷,父亲一直忙于生计,但是也会尽力满足作者的愿望,由此可见父亲对作者的爱。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中没有一个‘爱字,但是我们却能体会到父亲对作者的爱,作者是怎样体现的呢?”这一问题,使学生通过分析明白父爱隐藏在细节之中。这种教学设计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解析,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将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后,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途径,把控好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学习任务群为桥梁,让学生和文学作品进行对话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特点,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感悟中思考,在积累中应用,不断整合听说读写等表现方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武亚楠.摭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2(7):47-50.

[2]颜琳.课程思政视域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J].中小学班主任,2022(24):12-14.

[3]高子阳.如何让“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落地:以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2(30):39-42.

[4]王爱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意义与实施建议[J].语文建设,2022(24):18-22.

[5]黄国才,刘冰.文学阅读:引导学生探索“有创意地表达”: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2):26-29.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高三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探究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