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生活化的教学,让生活气息弥漫在英语教学中

2023-02-23 08:00华灿玉
求知导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小学英语

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教学理论的核心,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征,积极从生活中挖掘鲜活、真实、有意义的教学元素,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话题、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主要从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生活化问题的设置以及基于生活的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三个角度,探寻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华灿玉(1993—),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乐小学。

陶行知是中国教育领域的先驱者,推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其生活教育理论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当代教师点亮了一盏明灯。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更要重视陶行知教育思想,钻研生活教育理论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学理念,培养崇高的教育追求。

陶行知曾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中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教学理论的核心[1],他主张将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理论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探索生活化的英语教学实践,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着现实价值。

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存在“教条化”的问题,只会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及教学参考材料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单元主题挖得不深,对于教材文本吃得不透,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地融入教材的主题语境中,在学习时难以获得共鸣,英语学习效果不理想[1]。这样的教学形式不能满足从“学”到“用”的教学需求,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在课堂上不知道怎么开口,在课后没有机会开口”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不论是语言能力的训练,还是语言素养的发展,学生都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为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教师不妨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出发,开展生活化的英语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师教的能力,焕发学生学的活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增效提质。为此,本文从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生活化问题的设置以及基于生活的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三个角度着眼,谈谈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情境。陶行知指出,与生活产生了关系,以生活为中心,便产生了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依赖教材,照本宣科,而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生活照进课堂,以课堂反射生活,积极创造充满生活趣味与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关心的事情、熟悉的环境等为切入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获得自然、亲切、快乐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内在动机[2]。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8 Dolls中的“Fun time”板塊时,在教材提供的游戏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同班学生因为朝夕相处,对彼此都比较熟悉,基于此,笔者将学生分组,每组五至六人,并给每个学生发一张A4纸,要求他们在纸的右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之后听从笔者的指令进行同学肖像绘画接龙。笔者依次发送如下指令:“①Draw the face.②Draw the ears.③Draw the eyes.④Draw the nose.⑤Draw the mouth.⑥Draw the hair.⑦Draw the eyebrows. ”。这些简单统一的指令与本课学生需要掌握的五官词汇相吻合,并在最后拓展了“eyebrow”这个单词,目的在于保证学生所绘制的肖像五官完整,同时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观察能力,在绘画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观察脸部五官缺少的部分,自然而然地联想到“eyebrow”这个单词的中文释义。当然,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并不只是简单地听从指令绘画,而是进行合作,即一个学生在完成一个指令后,需要将A4纸递给小组内的下一个同学让其继续根据教师的指令绘画,直至指令结束,最后拿回写了自己名字的那一张肖像画,同时根据绘画内容进行描述。对此,笔者给学生列出了如下语言框架:“Hello, everyone. This is my new portrait. My ears/eyes/eyebrows are...My nose/mouth is...My hair is...I like my new...It' s /They' re cool/beautiful/...”。对于学生的绘画活动,笔者只规定了每次画画的内容,并没有规定五官的特征。基于教师的指令,学生可以仔细观察同学的五官再绘画,也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无拘无束地创作。对于笔者提供的语言框架结尾的两句话,学生可以运用在本课中所学的形容词,也可以运用其他课外词语,从而积累词汇。这个活动以“同学眼中的自己”入手,所以学生的参与度与热情都很高,活跃了英语课堂的气氛,带动了平时比较文静的学生,让他们放松下来且乐于加入活动中。课后,笔者让学生参考所学的内容,结合肖像画巩固词汇,或给肖像画配上英文说明、颜色,使肖像画更生动形象。总之,借助绘画活动开展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氛围的感染下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又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中的“Fun time”板块中有制作环保海报的任务,在教学时,笔者基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环境,创设了以本校为背景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在“Story time”板块的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对此,笔者设计了如下任务:“Enjoy pictures of our school.We study in a beautiful school.We have many bright classrooms, some beautiful gardens and a big playground.But some of students do bad things at school.They climb.(呈现学生爬树的照片)They pick.(呈现学生摘花的照片)They walk.(呈现学生踩踏草坪的照片)They throw.(呈现学生在教室乱丢垃圾的照片)They stand. (呈现学生站在桌子上的照片)They draw.(呈现学生在墙壁上乱涂画的照片)They write.(呈现学生在课桌乱写的照片)Our school is not clean. We study in the dirty and messy school.”。笔者在情境中,有机插入了教学话题——“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school clean?”,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话题讨论活动。在教学中,笔者扣紧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校园生活为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学习活动中。

二、设置生活化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陶行知认为,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到教育的作用,摩擦者和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的活力,引发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碰撞,引发教学的矛盾点,指导学生将英语学习的过程转化为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教师要深度解读文本,科学设置教学问题,同时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以“生活即教育”为依据,促进课堂与生活的摩擦,设计具有关联的问题链,以接地气的、循序渐进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推进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文本核心,发展关键能力。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中的“Fun time”板块时,笔者整合了“Fun time”板块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了一个小组采访活动。在活动中,各个小组以相互采访的形式了解小组成员的假日活动。对此,笔者为学生提供了采访活动的语言框架:“How was your holiday? It was...Where did you go? I went to...What did you do? I...Did you...? Yes, I did./ No I didn' t.”。之后,笔者为学生提供范文,要求学生在这个采访活动的基础上,写一篇旅游日志。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读写教学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了解日记的写作格式,然后模仿范文创作属于自己的旅游日志,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又如,在教学绘本My lucky day时,笔者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语境,鼓励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阅读过程中,笔者结合文本设计了相应的肢体动作,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真实又欢乐的学习体验中输出英语,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笔者以问题链为线索,引导学生聚焦关键问题,收集有价值的图片及文字信息,主动提问。如在while-reading这一环节,笔者围绕绘本的内容设计了如下闯关活动。

Challenge: Read and answer

Please read p12-15, try to answer three questions and circle the answer.

1.What is the pig' s second good idea?

2.What does the fox do?

3.What does the pig say after the dinner?

4.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ig?

5.If you were the pig, what will you do?

在这个阅读环节中,笔者以挑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以问题链为其提供思维路径,指导学生开展有目的的阅读探究。笔者设置的问题链既基于绘本内容,又融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谈一谈遇到危险时如何应对,从而以生活为媒介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这样的阅读活动既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深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又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富有生活乐趣与挑战性,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三、设置项目化作业,对接生活实践

作业是维系课内外教学实践的关键纽带,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重新审视作业的作用,优化作业的设计,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英语教学效能[3]。基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应该以“做”为核心,学生要在做中学、在做中用,而作业就是“做”的表现形式。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项目化学习方式,将单一的、短时的课时作业变成长线型的单元项目化作业,以单元统筹与整体设计的模式,推进学生的实践,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的形式,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并以个性化的形式展现项目成果,以此活化学生的语用实践,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其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这一单元时,笔者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了项目化作业——Protect our animal friends,并以驱动性的问题“How to protect our animal friends?”帮助学生开展项目实践。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依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微课、绘本故事等),开展小组共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了解关于动物外形以及特征的知识,复习单元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语用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然后,笔者指导学生通过观看绘本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使其了解更多有关野生动物的知识,丰富学生对动物的认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最后,笔者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动物朋友,并绘制海报,表达小组的觀点以及态度。在这个项目实践活动中,笔者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理解单元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意义探究,既帮助学生巩固了语言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认识,从而推进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作业更具生活意义。

结语

正如陶行知所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从英语学科的特征出发,发挥英语学科的实践价值,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以春风化雨般的生活化教学,赋予英语课堂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与实践的动力。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从学生的生活环境、认知水平、性格特征出发,融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生活镜头、生活话题,以真人真事真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肖满心.践行行知理念,激活生活化英语课堂:探小学英语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当代家庭教育,2020(9):164-166.

[2]李克冬.让学生融入生活: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中学生英语,2020(14):29.

[3]朱杭飞.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析[J].第二课堂(D),2020 (8):24-25.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小学英语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
生活,习作之“本真”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