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023-02-23 08:00钟筱琦
求知导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技术应用小学英语信息技术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迈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文章基于当前时代背景,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案例。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技术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专项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2ZJY15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钟筱琦(1983—),女,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昭平镇第一小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高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教育部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相较于传统课堂,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小学英语课堂打破了过往“先教后学”的常见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有效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途径,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案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广泛搜集相关教学资源,并将前期学习的知识点向学生终端发送,以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培养其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意识。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应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归纳与创新能力。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应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完成课后作业,同时针对学生个人情况提出拓展任务。具体应用途径如下[1]。

(一)应用思路

教师可以分别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前阶段、课中阶段和课后阶段应用信息技术,并从线上与线下两个维度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前阶段,教师首先需要围绕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详尽的备课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准备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能够辅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的视频、文本材料等;其次,教师还需要通过在线平台等渠道向学生发布课前自学任务。学生则需要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前自学任务,并在课前预习教学知识[2]。

在课中阶段,教学活动分为六个环节,包括抽查检测、创设情境、小组交流、阶段检测、小组展示、总结拓展等。这些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自主学习,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切实锻炼自身的英语能力与合作能力,进而提升其核心素养。

在课后阶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拓展学习和教师辅导两个部分。教师在此阶段应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纠正课后练习的错误并进行拓展学习上,从而综合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

(二)应用过程

1.课前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为此,教師的主要职责包括:

(1)仔细分析该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并筛选出其中学生可以自行理解的部分,如概念类知识点等,以文字材料、视频等形式,借助信息技术传递至学生终端。

(2)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需继续备课,更新之前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

(3)布置一定的课前自学任务,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音频、视频、电影片段等,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为后续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奠定基础。

(4)课前通过在线平台为学生设置基础英语知识的练习,练习内容应涵盖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简单检测,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3]。

而学生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

(1)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课前自学任务。

(2)完成课前练习,并将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

2.课中阶段

这一阶段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最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为此,教师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该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1)抽查检测与导入

在正式开始教学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前练习进行简单的点评,并及时回答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英语知识。之后,教师应设置一些导入活动,如对话或观看视频等,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

(2)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情境,并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本堂课教学活动的种类、内容与步骤等,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搭建知识网络。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因此,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自然由“境”到“情”,进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4]。

(3)小组对话练习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合理安排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活动,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充分融合线上与线下两个学习维度,完成小组对话练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各学生小组需选定一名组长,由组长对各项职责进行分工,并安排各组员承担部分对话练习任务,同时监督任务的进展情况。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对话练习,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时,应为每个小组提供充足的时间,并及时为遇到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

(4)阶段检测学习效果

在学生完成小组对话练习后,教师应通过在线平台向学生发布阶段检测任务,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获得阶段检测结果后,教师应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整理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最后,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来调整后续的教学进度和节奏。

(5)小组探究与展示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向班级中的各个小组安排具有探究性质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并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随后,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

(6)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在完成上述五个环节后,学生应该已经对教师教授的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利用板书、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本堂课的英语知识体系。然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好、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当引导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拓展学习,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3]。

3.课后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并开展课后辅导活动。例如,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向教师发送提问信息。教师收到信息后应及时回复,并记录学生常见的问题,为后续辅导提供依据。同时,学生应积极完成相关任务,并参与教师开展的针对性辅导。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分析自身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记录等规划自身的学习计划。部分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还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5]。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本文所呈现的应用案例,其教学内容源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PEP)(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中的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具体如下。

(一)课程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为“季节”,各部分的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并未涉及过多的生词、难词。教学核心问题为“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知识。

2.教学工具需求分析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注意维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形成英语思维。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和谐的小学英语课堂,打造线上英语教学平台。该平台所涉及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师授课使用的终端、学生学习使用的终端以及提供交流互动基础的线上与线下空间等;在软件方面,需要具备收集与整合学习资源,以满足线上、线下双重教学需求的在线平台。

3.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能力目标:

(1)学生应能够根据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理解对话的内容。

(2)学生应能够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对话,并阐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其原因。

学习策略目标:

(1)学生应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应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想法。

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应能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表达出自身对季节的偏好,并能够流利地阐述喜爱的原因,从而形成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过程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所示。

1.课前阶段

教师将四季特色微视频发送给学生,其中包括本堂课需要学习的疑问句型和生词。同时,在评测中心发布关于句型和单词的基础测试题,以便找出学生的薄弱点,从而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训练。

2.课中阶段

(1)創设教学情境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关于季节变换的视频,以此自然引入教学情境。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主题,并要求学生调查身边的朋友、家人和同学对于各个季节的喜好及其原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学习情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小组对话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Do you like this season?”句型进行对话,讨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哪个季节以及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在小组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提供必要的指导。

(3)教师归纳指导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各个季节的特征,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某一季节,归纳出该季节的优点与缺点。然后,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出该季节的特征,同时强化练习“Why do/don't you like this season?”句型。

(4)游戏练习检测

教师设计一个游戏任务,让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抢答和提问,并完成“Let's talk”“Let's learn”“Read and match”这三项阶段检测任务。同时,利用学情分析功能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级指导。

(5)拓展提升训练

在此活动中,教师向学生发布“Read and write”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材的例子与教学主题写作。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选择自己想写作的季节,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沟通。然后,将小组成员的写作成果汇总在一起,并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和展示。

(6)作业布置学习

教师在课后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发布课后作业和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还可以发布拓展任务,让学生使用“Which...do you like best ? Why?”的句型向家人提出问题,并将提问和回答过程录制成视频与同学、教师分享。

3.课后阶段

在完成课后作业后,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公开汇报自己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与同学互评,交流学习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个别辅导,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有效拓展了学习空间。

三、总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课堂互动频率,构建智能化课堂;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英语综合实力。希望未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途径能够更加丰富,让小学生能够在更加优良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悦.技术引领,创新赋能: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思路[J].校园英语,2022(28):172-174.

[2]靳强.信息化技术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以四年级为例[J].新课程,2022(26):146-147.

[3]彭淑霞.基于信息化视野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智力,2022(9):7-9.

[4]汤晨晓.信息化视野下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22(8):92-93.

[5]陈晨.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的构建[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2智慧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北京: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2:5.

猜你喜欢
技术应用小学英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