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计划”背景下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困境与纾解
——以Y市乡村教师为例

2023-02-24 10:40段志贵王俊辉
关键词:发展教育教师

段志贵 王俊辉

(1.盐城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2.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徐州 2211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强教必先强师”,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强师计划”)(1)教育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2022-04-11)[2023-08-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204/t20220413_616644.html.,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激发乡村教师活力,提升乡村教师队伍质量。基于乡村振兴背景和乡村办学具体特点,积极探索乡村教育“强师计划”实施的路径和方法,是新时代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乡村教育投入还不够充足,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还不够强,许多教师虽然通过招聘入编乡村学校,但可能还没有安下心来,更谈不上一辈子扎根乡村任教的意愿了。如何激发现有乡村教师队伍活力,促进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立足我国国情特点,以Y市教师为例,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客观分析当前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广大乡村教师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参考。

一、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溯源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社会学专业名词,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的是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人们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53-78.,及至后来关注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port of the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ohannesburg: UN,2002.,教育要“提供必要的知识、科学和创新,以社会、经济和环境正义为基础,为所有人塑造可持续的未来”(4)UNESCO.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 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Paris: UNESCO,2021: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中强调,教师应当在新的教育社会中处于核心位置,教师的发展应当是一个丰富而且动态的学习和体验的连续体,是持续一生的旅程(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86页。。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并为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提供动能。类似于社会科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界定,我们可以把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基于教师专业标准要求获得的既能胜任当前教学又有未来从教的心理准备与学习潜能的发展。

乡村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乡村地处偏僻,交通不太方便,与外界的交往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城市教师相比,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工作环境、学习状况等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全社会持续关注。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获得自我成长和价值实现的内在需求。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的“文化人”,其高学历和丰富的知识储备理应在乡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影响力,以他们的辐射作用引领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既体现在专业素养方面,也应包括作为一个特殊职业拥有的生命性、主体性和个体性的发展,是集专业性、社会化和生命性于一体的发展过程(6)侯秀云:《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机制探析》,《教师教育论坛》,2019年第9期。。在自我不断发展、充实的过程中,乡村教师能够发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在可持续发展历程中紧跟时代潮流,并引领乡村社会向前发展。

二、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逻辑架构

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受国家政策导向、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化面貌等多重因素影响。虽然经济激励是促进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然而改善其工作环境也非常重要(7)See B H,Morris R,Gorard S,et al. What works in attracting and retaining teachers in challenging schools and areas?.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20(06):678-697.。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乡村教师的成长需求与自我实现,使他们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心情愉悦,发挥特长,获得真正的发展。美国著名教师教育专家埃文斯曾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知识、技能生长为主要内容的“功能性发展”;二是以职业情感及教育信念为主要内容的“态度性发展”。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功能性发展”,而且“态度性发展”也不能偏废(8)Evans, L. What is teacher development?.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2,28(1):123-137.。

乡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既要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专业素养”功能性发展,也要兼顾其职业表现出来的身份认同态度性发展。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有关乡村教师的政策要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乡村学校营造的环境因素以及乡村教师作为主体自我驱动的个人因素。本研究结合学者卢秀琼提出的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动力因素分析(9)卢秀琼:《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教育评论》,2008年第2期。,把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因素分为“政策引力”“环境助力”和“内生动力”三类,其中,“政策引力”与“内生动力”合力形成乡村教师的功能性发展区,强调知识性和技能性素质的培养,而“环境助力”与“内生动力”则合力形成乡村教师的态度性发展区,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格、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上述三个要素及两个发展区有机组合,建构形成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逻辑架构(10)段志贵:《基于身份认同的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理论模型》,《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 年第1期。,如图1所示。

(一)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力

在上述逻辑架构中,“政策引力”主要包括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吸引优秀人才和完善服务保障等,从政策上支撑乡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调查显示,工资收入是影响教师流动的首要因素,会极大地影响乡村教师在乡村任教的稳定性。乡村教师普遍认为“提高生活待遇”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有效的措施。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曾撰文提出:“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老少边穷岛等贫困艰苦地区教师待遇政策,总的导向是越到基层越到艰苦地区补助越高。”(11)刘自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研究》,2017年第12期。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出台了包括“强师计划”在内的许多促进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诸如《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2006),提出要加强乡村教师职后培训,提高乡村教师专业水平;《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2007),引领各地根据实际适当放宽乡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明确把乡村教育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关于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强调要均衡城乡师资配置,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推动各地开展“乡村教师素质提高行动”,加强县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20),指出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还组织实施了“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12)《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启动》(2018-08-17)[2023-09-1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8/t20180817_345496.html.,自2018年开始每年遴选300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等。各省市亦能在贯彻国家政策文件精神上注重落实,制订了有地方特点的具体措施。比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之后,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即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13)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2018-12-27)[2023-09-11].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03/zt1803_ls/201901/t20190116_367071.html.,强调要“关心乡村教师工作生活”“将更多的教育投入用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Y市市委、市政府也随即发布了《关于加强全市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意见》,相关部门还印发了《Y市中小学教师荣誉制度(试行)》。这些政策文件注重在工资、职务 (职称) 、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着力提升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水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职业发展前景,有效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发挥了政策导向应有的引领功能。政策引力实质上构成了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为乡村教师获得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4)李森、崔友兴:《论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二)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助力

在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逻辑架构中,“环境助力”主要包括创设优良环境、开展教研活动、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加强可持续发展评价等,帮助乡村教师生长身份认同情感。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人才作用的发挥。真正有吸引力的岗位,除了工资待遇,还应包括这种使人精神愉悦的工作环境、文化气息、心理支持等(15)刘毅玮、张云晶、封文波:《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困境与突破——基于乡村教师对政策感知与态度的调查》,《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6期。。物化的校舍、绿化、交通等,这些可以看作是影响乡村教育的硬环境,而无形之中的身份认同以及工作上的心理支持,诸如职业归属感、和谐的同事关系以及领导或组织上的认可等,也是乡村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环境,可以称之为软环境。就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来说,软环境的支持比起硬环境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乡村学校硬环境上的不足显而易见。如果没有软环境的大力支持,肯定不利于激发和调动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谓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作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乡村教师发展的优良环境。要用足用好党和国家面向乡村教师的倾斜政策,确保乡村教师经济收入和相关福利待遇得到完整、及时、公平、公正的落实;要通过与乡村教师经常的对话,加强联系,真正了解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愿望;要主动作为,注重做实、做细各类思想工作,有针对性地帮扶乡村教师,关心他们的生活,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构建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逻辑架构,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不可或缺。“动力”,本意是指使机械运转做功的作用力,后来引申为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内生动力”,则是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个体为完成一项工作或实现一个目标而在内心涌现的一种为之努力的潜在能量。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即指乡村教师扎根乡村而具有的教育情怀、自我身份的认同、发挥潜能学习进步的精神面貌等。目前,对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更多地关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外界支持体系,而对乡村教师作为主体的内生动力则关注不够。显然,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一样,他们也希望能教好书,育好人,在三尺讲台实现人生价值。

乡村教师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认同、共识、需求,以及科学地认识自我,准确设定自我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是他们获得成长和进步最根本的因素。为此,帮助乡村教师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理解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帮助他们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促进他们培养乡村教育情怀,提高职业认同感,从而发挥他们内在最大潜能,成就作为一名教师在乡村教育中的人生价值。

三、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基本现状

基于上述逻辑框架,并结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强师计划”提出的新时期教师专业素养基本要求,笔者编制了《“强师计划”背景下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调查问卷》。笔者采用这一问卷对苏北Y市2023年举办的各类乡村教师培训班1020名学员进行调查,并基于人口学特征从中挑选5名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半结构访谈,并辅以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存在动力需要加强、方向有待明确以及氛围尚需营造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加强

调查数据显示,许多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他们满足于本科毕业,认为在乡村学校胜任基本的教学不成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存有后顾之忧。虽然乡村教师近年来对经济收入逐步得到改善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但就目前而言,对此心满意足的乡村教师仍不多见。同时,还要看到经济收入并非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充分条件,他们尚有孩子上学、父母赡养及个人专业发展制约或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态度以及职业规划。二是缺少沟通交流。一些已有政策在逐级传递过程中执行走样或力度削弱,当然有些只是因为执行的时间延后,但缺少合理解释,以致部分乡村教师对地方有关部门缺乏足够的信任。三是疏离乡村文化。许多乡村教师“城市居家,乡村上班”,他们很少与乡村农民直接打交道,一定程度上疏离了乡村风土人情,成为“乡村边缘人”。他们向往城市却囿于“乡村人”标签而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又因不想留在乡村而与乡土文化区隔(16)黄晓茜、程良宏:《城乡张力间的彷徨: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及其应对》,《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年第4期。。不少乡村教师都明确表示“很不情愿在社会交往中被别人认出是乡村教师,更不愿意主动暴露自己的乡村教师身份”(17)王坤:《农村小学教师身份认同困境与干预策略》,《基础教育》,2013年第3期。。

(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有待明确

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个别访谈,我们都发现一线教师在谋求可持续发展上往往缺少努力的方向。他们中的许多人教育教学类知识相对欠缺,特别是有关新课程标准方面的知识技能,更是只知皮毛,不知就里。部分年龄刚刚40出头的乡村学校“老教师”,平时鲜有阅读课外资料。他们习惯于自己的老教案,根本不想对一些用得上的教育教学理论温故知新,更谈不上实践应用了。许多教师平时上课教学方法呆板,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日常教师之间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但很少交流教学上的事。教研活动也不是定期开展,平时虽然也有一些听课活动,但评课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说到不足,可能只会提一些不疼不痒的问题。这一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乡村教师在这个环境里缺少压力,竞争力不强。再从每一个教师个体上说,他们大多缺少必要的自我反思能力。能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并主动收集信息、反思自己教学工作的老师只占乡村教师群体中的少数。对于教学上的问题,虽然也有一些闪光的心得体会,但只有极少数的教师会在问题解决后进行总结,回溯过程,分析关键环节,查找教学疏漏。

(三)可持续发展的氛围尚需营造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有内在的努力,也不能缺少外在积极向上氛围的促进。然而,在多选题“从学校的角度看,以下各项中影响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的回答结果中,有超六成(648/1020)的教师选择“学校尚未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七成(717/1020)教师选择“教师之间缺乏合作、交流的氛围”。客观地说,乡村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办学规模较小,教师配备不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许多教师身兼班主任、生活老师、校医等多重身份,除了正常的教学外,每天还要处理很多繁杂事务和家校沟通,这些都占用了许多时间,分散了他们的精力,使他们根本无法集中在自己的业务再学习上。一些乡村教师的职业倦怠由此产生,他们缺少工作热情,更谈不上进一步拓展学习空间,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了。诚如有专家所说,客观上的教育理念陈旧、专业技能水平低、教学技能差、教学方法落后,使得许多乡村教师失却了自我实现的心理生态环境(18)樊香兰:《乡村教师专业学习生态环境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25期。。

四、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困境纾解

基于上述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逻辑架构及基本现状,我们立足政策引力、环境助力和内生动力三个维度提出如下四条解决对策,以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规范、有序、持久的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实践机制,推进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建立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政策保障

国外有学者研究认为,对于职业倦怠明显且教学效能感偏低而大量流失的乡村教师,如果相关社区与相关机构对乡村教师的生活及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则能明显降低乡村教师的流失率(19)Acheson Kris,TaylorJustin,LunaKera.The Burnout Spiral:The Emotion Labor of Five Rural U.S.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16,100(2):522-537.。

乡村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只有具备一定的优势,才能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入职其中。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是首要选择,为此,要充分运用政策实施的杠杆与调节作用,最大限度保障乡村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当享有的地位、待遇,为乡村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要建立必备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让乡村教师成为广受欢迎的职业而人心向往。一方面,要加大乡村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保障。乡村教育经费投入是地方政府重视教育与否的标志,要逐年加大教育支出在地方GDP中的占比,努力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运行机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改善乡村教师待遇,提高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让乡村教师能安心从教。另一方面,要强化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政策保障。对乡村教师职业的身份认同,需要着意加强软环境建设。要制订有别于城市教师的特殊待遇以吸引广大青年到乡村任教,扎根乡村,为乡村教育振兴奉献青春年华。

在有关生活待遇和福利保障上,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充分保证乡村教师在交通、住房、就医、保险、养老、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上都能得到较好解决,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在有关文化生活以及政治上的进步要求等,也要给予必要的倾斜。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乡村教师中的典型,表彰他们立志乡村任教、奉献乡村教育的教育情怀(20)赵新亮:《提高工资收入能否留住乡村教师——基于五省乡村教师流动意愿的调查》,《教育研究》,2019年第10期。。地方政府应当责成相关部门专门负责乡村教师的服务与管理,把属于乡村教师的相关待遇落实到位。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实行县域乡村教师统一管理模式,从加强乡村教师的考核入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这一机制中,通过考核,制订和实施轮岗交换规则,激活乡村教师工作活力;在有关职称评定、学历提升、工资待遇、住房安置、子女上学等方面,向优秀教师倾斜,让真正乐于扎根乡村、奉献乡村教育事业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实惠,增强职业幸福感、自豪感。

(二)营造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的文化氛围

今天的乡村教师所处环境及其社会影响与20世纪上半叶有着很大不同。在社会认同层面上,乡村教师以前的文化占有状况被打破,“文化资本”占有率降低,作为知识拥有者的威信下降。过去的乡村社会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家对乡村教师的丰富知识储备崇拜有加,因而乡村教师在乡村享有较高的地位。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乡村子弟受教育层次的提高,加之开放的社会,信息量大,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致使乡村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明显大不如从前。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乡村社会对乡村教师的崇拜度、认同度不断降低,从而引发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21)叶菊艳:《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

为鼓励乡村教师扎根乡村,奉献乡村教育事业,首要的是增强他们的乡村情愫,使其自觉自愿地融入乡村生活,接纳并认同乡土文化。文化包罗万象,在乡村可能就是风俗,就是生活习惯,就是衣食住行。它们是乡村发展的灵魂因素,是乡村特有的一种文化品质,是凝聚乡村生产力的潜在基础,是激发和调动村民投身乡村建设的活力源泉。因此,在乡村重塑新的时代乡村教师新的乡贤形象,一方面要赋“责”,坚持专业性优先,动员和组织乡村教师立足于专业知识与技能优势而成为“新乡贤”,教好书,育好人,参好政;另一方面要赋“能”,促进乡村教师增长信念、提高能力,积极参与乡土文化建设;再一方面要赋“权”,搭建适合平台,帮助他们凭借专业知识与技能,担负起乡村振兴的使命和责任,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激发乡村教师获得发展的内生动力

本质上说,乡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自我主动发展,它需要乡村教师首先要有超越眼前现状的个人成长愿景,拥有强大的自我成长内驱力。调查发现,部分乡村教师缺少努力的方向,看似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到头来自我总结毫无成就感。促进和激励乡村教师描绘自我可持续发展愿景,是引领乡村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指路明灯。一要贴近乡村教师内在需求,使他们对乡村教师这一职业有着美好的憧憬,不断增强教书育人使命感和热爱教育的责任感;二要加强对乡村教师的人文关怀,通过乡村学校学生成长个案分析以及优良师生关系情意的宣传与体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性格局;三要在持续丰富乡村教师职业内涵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奉献精神与进取品质。在物质与精神融合的乡村教育教学体验过程中,引领广大乡村教师向先进典型学习,争做“四有”好老师,赋予自我三尺讲台教书生涯以崇高的使命,为乡村教育事业,为乡村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主动作为。要通过认真倾听、交往对话和跟踪服务,加强与乡村教师的沟通与联系,了解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愿望。作为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坚定自己奉献乡村教育事业的信仰,以自己模范的一言一行为乡村教师做好榜样。与此同时,还要对每一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经常性组织谈心交流活动,帮助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要在校内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和良好风气,使得人人都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教好书,育好人,比、学、赶、帮,互助共赢,在各自领域都能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四)组织乡村教师增长专业才干的教研活动

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在教学业务上获得成长和进步。教学是乡村教育活动整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是指教师对知识、经验、方法、能力进行再加工并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学集中反映了教师在学科知识、学生理解、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教研则是指有关部门或学校教务部门为探寻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惑或难题而开展的研讨活动。教学与教研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首先,要夯实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教学的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教师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要聚焦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以课前备课、课堂授课和课后辅导三个方面为抓手,从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课后作业布置等环节,把握课堂本质,逐步提高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要经常性组织乡村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将每一次优秀课堂展示活动都视为改进、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契机。

其次,要推进教师常态化实践反思。要组织广大乡村教师把从书本上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机地渗透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研究学生表现,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考察是否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是否存在不合常理的地方,注重在实践中加深对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进一步理解。

再次,要构建教学教研的有效实践机制。要揭开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纱,帮助乡村教师克服畏难心理,使教育科研回归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善于发现和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要引领他们开展力所能及的教学研究,感悟教学过程,加深教学理解,学会通过课题研究进行高阶形式的教育科研,经常性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做好工作总结,生成教学心得,发表研究论文。在经常性的学习、探索、解惑、生成过程中,积累经验、生长智慧,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总之,加强“强师计划”背景下的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一定要立足于乡村教育实际,切实提升广大乡村教师的职业追求和身份认同,注重政府各项政策的引领,营造身心愉悦的乡村环境,激发广大乡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在情怀,并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为未来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可持续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发展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