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建设与思考

2023-07-29 15:22李伟王加志季顺欣
成才之路 2023年20期
关键词:设计思路理论基础制作

李伟 王加志 季顺欣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普及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性,高校应重视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专业人才。高校应探索如何将中医学理论知识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一套既能体现中医学特色又符合当代大学生认知规律的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文章探讨高校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制作等,并进一步探究高校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校;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中医数字化教育;理论基础;设计思路;制作

中图分类号:G4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0-0053-0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项目“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医学美容技术方向中医辨证调摄教材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SJGY2018048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教材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而中医辨证调摄是中医学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研发一套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对弘扬中医文化、提高中医教育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高校探索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建设和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在教学、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应用情况,能为中医数字化教育的推广和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而且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专业人才。

一、高校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1.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数字化教材开发和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不断地建构知识和概念的过程[1]。因此,该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在数字化教材开发中,建构主义理论为其提供了一种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式。举例来说,当开始学习中医辨证调摄时,学生需要参考自己以前的经验和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中医辨证调摄知识。

(2)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是数字化教材开发和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基于信息加工理论,人们在理解和处理信息时可以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感知加工”“认知加工”“响应加工”这三个部分[2]。这三个部分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指导与影响学习过程。在数字化教材开发中,信息加工理论的引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医辨证调摄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加工”部分,通过组织相关信息,进行问答、小组讨论等互动,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要基于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这三大中医理论,结合实践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方法、技能及辨证施治的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等,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阐述。设计数字化教材时,需要合理安排知识结构,理顺内容层次,并突出重点难点[3]。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典型症候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变化、舌脉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利用真人模拟、3D动画等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体现在教材要符合实际能力训练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数字化教材应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问诊等技能。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讲解规范的问诊常识和技巧、经常出现的临床技术和方法,让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技能。数字化教材还可以借助实验模拟、案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临床场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诊疗水平。例如,可以结合经典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自主分析病情、提出治疗方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规范性原则。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是对中医辨证论治和调养的传统经验的数字化处理,可以更好地传承和普及中醫知识及技能。数字化教材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规范性原则,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首先,需要遵循规范化的术语标准,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需要以已有的中医理论为基础,使用规范的中医术语,遵循中医经典著作中的临床诊断标准,确保教材内容可靠并符合中医规范[4]。其次,需要严格按照患者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分类。例如,对于不同的体质类型,需要提供相应的辨证方法和调摄指导。对于不同病症,需要提供相应的中药方剂、穴位、按摩技巧等,以满足患者不同的治疗需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症状进行精细化的治疗。最后,需要高度重视教学规范和教育职业道德。要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教学价值,并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中医学习资料,培养中医专业人才,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设计思路

1.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结构设计

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结构设计需要清晰易懂,以便学生和医生快速上手。其主要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践案例和学习辅助功能这三个部分。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的基本概念、经络理论、五脏六腑的基本功能、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等。其中,对经络理论和经络定位等需要详细讲解,并配以图示。实践案例部分是教材的核心内容,主要是通过具体病例的阐述让学生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每个病例都要配有详细的病情描述、辨证分析和选择治疗方法的说明。此外,还要注重临床实践技巧的介绍。学习辅助功能部分包括动画演示、互动模拟、问答测试等,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可以添加五脏六腑的互动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脏腑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添加问答模式,以便学生快速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

2.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功能模块设计

为提高教学效果,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需要设计多种功能模块,如基础理论、实践案例、测试、互动学习等模块。基础理论模块主要包括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等。其中,对经络理论和经络定位等需要详细讲解,并配以动画和图示。实践案例模块是教材的核心内容,主要提供丰富的实例,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每个实例都要配有详细的病情描述、辨证分析和选择治疗方法的说明。测试模块可供学生自主测试和复习所学知识,测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测试成绩,进而针对性地复习和练习。互动学习模块是教材的一大特色,可以让学生通过互动模拟和游戏等方式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掌握中医知识。

3.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数据库设计

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数据库设计需要保证教材的资源丰富、内容详尽。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理论、实践案例、动画教学和相关文献。中医理论数据库是教材的基础,包括中医的基本概念、经络理论、五脏六腑的基本功能、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等。其中,对经络理论和经络定位等需要详细讲解,并配以图示和动画。实践案例数据库是教材的核心资源之一,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实例不仅要配有病情描述、辨证分析和治疗方法的说明,还要介绍临床实践技巧,方便学生实践。动画教学数据库是教材的另一大特色,主要是通过动画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病理生理知识、脏腑系统和经络系统的结构、各种手法操作和诊断手段等。相关文献数据库是教材的补充资源,主要是通过整合各种中医文献资料,包括各类经典医书、教材、论文、课件等,为学生提供详尽的学习资料,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参考文献。

三、高校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制作

高校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一是定义目标用户。首先,要明确教材的使用对象,如学生、医生、患者等,以便在后续的制作过程中考虑他们的需求。二是确定內容,即确定教材的内容和主题。这一步需要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筛选与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同时,要注意权威性和实用性,尽量避免教材内容的重复和冗余。三是具体制作。这一步需要根据内容和主题使用合适的软件进行排版和编辑,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知识框架进行展示和解释。四是测试和优化。教材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和优化,以确保完整性、正确性和易用性,直到满足用户需求为止。

1.数字化教材的制作工具

一是排版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Adobe Photoshop、InDesign等,用于排版文字和图片等素材,以制作出高质量、视觉冲击力强的教材。二是视频制作软件,如Camtasia、Filmora等,用于制作各种格式的视频资料,使教材更加生动易懂。三是交互式软件,如H5P、Moodle等,用于制作互动式的教学内容,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四是绘图/图表软件,如Adobe Illustrator、AutoCAD等,用于绘制中医经络图、方剂制作流程图等较为复杂的图形内容,以便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五是数据可视化软件,如Tableau、Gephi等,用于可视化呈现大量的数据,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中医知识。

2.数字化教材的制作过程

一是确定教材的目标与内容。即从中医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临床经验,确定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比如讲解中医的辨证方法和针对不同病症的调摄方案。二是梳理知识点。确定教材的主要内容后,需要对中医的基本理论、病机与治疗等知识点进行梳理,并进行分析、总结与归纳,以便为后续编写奠定基础。三是编写教材内容。编写教材内容时需要结合全面、系统、简练的原则,并使用案例分析、图示演示等方法,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四是图像、音频与视频效果的制作。对于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来说,图像、音频与视频效果的制作是重点。制作者应该注重教材的美观性和直观性,拍摄和制作高质量的照片、视频,采用专业软件和技术进行后期制作,保证教材效果的质量。五是进一步优化教材结构,导入动画制作等,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实际操作性。六是用户测试。进行用户测试时,需要确认教材的各项功能是否实现、内容是否易于理解、操作是否便捷等。

3.数字化教材的质量控制

为提高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编写质量,必须对其开展全面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流程如下。一是审查教材的目标和内容。教材的目标和内容必须与中医的理论、实践相符合,必须进行评估,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查,确保教材符合中医规范。二是监督教材的编写。要确保教材涵盖所有的课程,包括完整的理论基础,遵循中医基本规范,要确保所有的观念都是正确的。三是监督制作过程。要对制作教材的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教材完成的期限和质量。四是审核教材设计。要根据中医教材设计准则和美学原则审核教材内容,确保教材符合学习者的审美标准,具有较强的视觉吸引力。五是测试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教材完成后要进行用户测试,评估其可读性和实用性,确保教材易于操作,并进行修订。六是反馈和修正。要追踪学习者学习情况,及时汇总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七是保护教材的版权。为避免侵权问题,需要在政府机构的监督下保护教材的版权。

四、高校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应用

1.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数字化教材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医辨证调摄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点。例如,数字化教材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各类疾病的症状表现及不同的辨证方法,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基本概念,通过模拟病情巩固所学知识。其次,数字化教材能够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中医调摄涉及的知识众多,如膳食药膳、经络按摩、针灸推拿等,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而数字化教材能帮助学生掌握很多实用的应对方法和技巧,方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最后,数字化教材能通过互动功能代替传统的课堂互动,能通过问题解答、游戏等交互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节奏。

2.中醫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在临床中的应用

首先,数字化教材能够辅助医生诊断病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电子病历已成为医生诊断的重要工具。数字化教材记录着大量临床病例,这些病例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病症的特点,进而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其次,数字化教材收录了各种经典的调摄方法,如推拿按摩、药膳调理等,方便医生随时随地查找和应用。数字化教材支持多种语言操作,方便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最后,数字化教材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数字化教材能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医辨证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调摄技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3.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在科研中的应用

首先,数字化教材包含着数量庞大的临床病例和调摄方法,这些资源能够为中医科研提供宝贵的参考。科研人员可以根据数字化教材中的经验和方法,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实验,从而对中医的辨证和调摄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其次,数字化教材包含着许多医学文献和专业知识点,这些资源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实验数据和参考文献。同时,数字化教材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对中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数字化教材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开放、自由的交流方式。数字化教材支持多媒体交流,方便科研人员分享科研成果,与国内外专家进行交流。这不仅有助于传播科研成果,还可以促进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协作,不断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五、结语

高校开展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建设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传统中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数字化教材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学生更加方便地进行学习。其次,数字化教材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等方式直观、生动地呈现中医辨证调摄知识。最后,数字化教材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和监控。在数字化教材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需要选取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同时保证数字化教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应用中,应用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和科研,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比对等方式验证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有效性。高校需要继续探索中医辨证调摄数字化教材的设计和开发,为中医学专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曹莉,孔建霞,杨素青,李宗学.西部医学院校《医用高等数学》数字化教材资源建设[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43(S2):150-151.

[2]任青玲,陈雯玥,龚歆,洪丹丹,陈赟,郭斐,胡荣魁,谈勇.中医妇科学数字化教材纳入中医经典教学的设想[J].药学教育,2020,36(04): 37-40.

[3]饶静云,韩继伟,姚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纸质教材的出版与对策建议———以医学教材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9(06):51-53.

[4]易延逵,张璐,谢银萍,卢静雅.数字化教材在中药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2):7-9.

Construction and Reflection on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Modul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Wei, Wang Jiazhi *, Ji Shunxin

(School of Jiamus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iamusi 154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utonomy in learning,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extbook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adaptation,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xplore how to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evelop a set of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that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onform to the cognitive law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ideas, and production of digital textbooks for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adjust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xtbooks for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adjust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regulation; digital textbooks; digitaleducation 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theoreticalbasis;design ideas;make

猜你喜欢
设计思路理论基础制作
基于人本管理的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思路探索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