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K理论的教学设计

2023-08-21 11:36张晓莉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张晓莉

摘 要: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专业认知的核心领域,对促进教师课堂有效教学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算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难点内容,其中“核算企业采购业务”是企业资金循环运用的起点,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第一阶段,将PCK理论与“核算企业采购业务”教学融合,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聚焦职业素养,构建“五动课堂”,可以解决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采购业务;PCK理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61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加快培养德技双馨、技能报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讲好“核算企业采购业务”这一项目、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目的呢?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学习会计的起点,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引领和奠基石作用。“核算企业采购业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环节,是企业货币自己转换为储备资金的关键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着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岗位能力,逐步形成教学内容实时变动、教学方法突出互动、教学手段关注生动、教学对象学习主动、教学评价内外联动的五动课堂教学模式,运用PCK理论,将学科知识、学生认识、教学法知识在不同的课堂情境中融合,从而为“核算企业采购业务”讲授提供理论基础。

1 PCK理论概述

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Shulman)在《教育研究者》中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教学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他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所特有的知识,教师能够利用类比、操作演示等方法将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各类学生更容易接受的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中的核心知识领域。P.L.Grossman则扩充PCK主要的理论,他认为主要影响因素应该包括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及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的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及其呈现的知识。Fernandez-Balboa认为PCK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策略知识、教学情境知识、教学目的知识。R.Turner-Bisset(1999)认为PCK主要包括实体性知识、句法性知识、学科观、课程知识、教学模式、一般教学知识、情境知识、关于学习者认知的知识、关于学习者经验的知识、关于教师自己的知识、教育目的知识。M.Zembylas(2007)认为PCK主要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情感知识。D.L.Ball(2008)认为PCK主要包括学生知识、学科知识、教学知识。C.Angeli等人(2009)则提出,职业教育中技术知识和学习环境知识也是PCK的重要构成。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学知识的含义、特点、结构、来源、阶段与教师教育等这些基础问题上,对PCK内涵的理解经历了从静态认识、动态发展到综合把握的历程。白益民(2000)提出PCK核心就是向特定学生有效呈现和阐释特定内容的知识。廖元锡(2005)从PCK的研究背景出发,将众多学者对什么是PCK理論进行了归纳总结,说明了影响PCK的因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其研究发现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领域内促进教学效用最高的。韩继伟、马云鹏(2008)提出PCK是一种在实践中整合而成的知识,很难用命题或者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蒋青(2014)研究、探讨了教师PCK建构,通过定义教师PCK、研究建构学科教学知识的意旨,提出了相应构建建议。

2 运用PCK理论进行会计专业课教学的必要性

2.1 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必要途径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评价依据,体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要求,规定了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计课程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基础会计是财经会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以“夯实理论知识、实现职业认同、培养岗位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为目标,满足学生“升学+就业”的双重需求,增加学生的理论与技能知识储备。这些均对专任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新要求。

2.2 是提升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有效性核心要素

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成果的多少取决于教学有效性的高低。有效教学是任课教师遵循“课程教学标准”和“学科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在相对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借助较少的资源,帮助学生获取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教育。教师深刻领悟PCK理论,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结合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益最大化。

2.3 是提高会计专任教师专业素质的理论保障

PCK理论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其内涵和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得到大幅提升,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解读和保障。尤其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教学环境和设施地域差距较大,教师能力和素养参差不齐。学科知识是教师知识能力水平的标尺,是成为会计专业教师的基础。学会运用PCK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养成持续性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3 PCK理论指导下“核算采购业务”的教学解析

PCK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的形成部分,它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是许多教育专家学者所关注的教育问题,也成为教育专业化运动的主要指导思想。基于PCK理论,将学科知识、学生认识和教学法知识在不同情境下融合,围绕“教什么、教谁、怎么教”三个问题开展课堂教学。

3.1 PCK理论运用于学科知识的解读

课程和教材是学科知识核心要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程、教材和课标的研读是必不可缺的环节。会计学科是应用类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本课选用的教材是郑在柏主编的《基础会计》,该教材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根据PCK理论的核心要素,联系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提出如下问题(如表1所示)。

会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资金的筹集、循环使用和退出,采购是资金循环使用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采购各类物资材料,为生产经营提物料储备。教材中阐述了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账户设置以及不同结算方式下采购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理论知识比较多。针对教材的特点,将学生在某宝上的采购结算过程作为导入案例进行讲解,并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企业、领料单、入库单、结算票据等凭证,将账户设置以及采购成本作为教学重点、不同结算方式下采购材料的账务处理作为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实时变动,使学生对采购业务的实际操作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原始凭证,了解企业所筹资金的动向,更直观的明晰资金的周转循环,帮助学生建构财会专业知识。

3.2 PCK理论运用于学情分析

PCK的核心内涵是教师对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进行加工,转换成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表征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以学情作为出发点,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解决“教谁”这个问题。本课程所教授的学生是五年制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感知较为肤浅但是喜欢思考,实际操作能力欠缺但富有昂扬的热情,形象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困惑,分析学生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刚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尚未养成严谨的职业素养,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不甚了解,对所学的内容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但是他们普遍对会计知识充满兴趣和好奇。结合会计学科知识特点和基本学情,扩充企业采购业务中操作流程、结算票据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强化学生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意识,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3.3 PCK理论运用于教学法策略

基于PCK视角,教学法策略的设计的关键是运用合适的教法、学法,将学习内容转化成学生易于吸收内化的知识。对“核算采购业务”进行分析,结合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展示等方法,模拟企业采购业务的核算全程。比如,对核算采购业务中所涉及的账户这一重点内容,通过课前发放视频预习、导学案,结合技能实训平台中的原始凭证填制项目,请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尝试填写支票、收料单、增值税发票等,课中分组上传填制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解析原材料、应交税费等账户,回顾资产类账户和负债类账户的特点。接着导入学生网购视频,随机抽取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作为买方,是否需要承担运费;(2)运费险如何处理;(3)在收取商品时,是否会收到增值税发票,如收到增值税发票,是普票还是专票。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点滴作为教学案例,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地将难以理解的采购成本、增值税费等问题通俗化,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利用虛拟仿真软件呈现支票、商业汇票等支付货款的过程,结合小视频“都是空白支票惹的祸”,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规范意识。在教学平台上发布任务,学生完成仓库、出纳、成本会计等不同角色的学习内容,巩固新知,与技能大赛、会计实操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4 PCK理论指导下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

PCK理论运用于基础会计教学设计,对教师、学生、课堂的效果如何是笔者最为关心的。笔者就“核算采购业务”进行的了教学实践,以扬州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甲班、乙班学生为测评对象,两个班人数相当、成绩相仿,在甲班采用此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乙班则是传统教学设计。经过课堂随测、课后作业和学生访谈等,围绕课程知识、学习心得及测验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甲班学生对知识点理解较好,测试均分92,尤其会计分录题正确率达到100%;乙班同学则认为知识点有一定难度,在做题时,把握不准账户借贷关系、运费及增值税对采购成本的影响,测试均分低于90。

PCK理论对教学影响是通过“理论—实践—反思”螺旋式推进的,需要教师结合学情、社会需求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主构建。授课过程中,对理论、概念等抽象性难点的讲解比重过多,忽略了会计学科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构建会计知识框架、提高学科素养,增加实训比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Herrin g,Koehler,Mishra.Handbook of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for Educators[M].2nd Edition New York:Routledge,2016:7,3334,193.

[2]李美贵,邓峰,冯艳芳,等.国内外化学教师PCK的实证研究述评[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9(02):7377.

[3]熊耀华.PCK视角下的概念知识解析与教学难点突破——以《磁感应强度》为例[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8,36(2):3538.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