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探究

2023-10-30 20:00周沫利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茶文化高职院校

周沫利

摘 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能充分展现出艺术美、生活美以及科学美。将茶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可以助推英语教学的本地化,提供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茶文化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课程思政资源,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可以显著提高高职生感悟中国古代优秀技艺、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英语学习效果等,最终推动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24

在当前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语言能力培养”、轻“素质素养提升”的局面仍不同程度存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言教学仍存在路径贫乏、覆盖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高职英语教师可根据具体课程特点及学生发展需求,引入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进英语课堂,确保学生英语技能与文化意识目标双达成,在确保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语言要求达成的同时,为学生全面发展、五育融合提供原动力。进行中(茶文化)西(英语语言)交融,促使英语教育之路更加符合中国实际,起到传播和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1 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环节引入茶文化的意义

1.1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一直被认为是工艺技术、艺术美学和民族精神等的综合表现。在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中引入茶文化的科学技术之美、艺术之美,讲述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充分体现中国人在科学技术发展上的不懈努力,以及从古至今中国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塑造。可以帮助高职学生转变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不足,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达到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爱国初心。通过从茶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建立向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主动提高自身向海外传播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1.2 拓宽学生视野

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文本特征,关注茶文化具体融入点,比如在英语教学内容上,可以对中国传统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进行科学对比,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之处,展开讨论,形成知识树。在英语课程教学方式上,教师根据学情不断进行改进,通过内容优化,将茶文化渗透英语语言教学,来推动教学方式的不断变化,使学生获得新的教育教学体验,确保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能够齐头并进。

1.3 扩展高校英语课程学习目标

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教学结合起来,丰富了教学内容,完善了语言教学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应当可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将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作为核心教学目标之一,一方面增加学生的文化比较分析能力,使得同学们可以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还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为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传播打下基础。高校教师作为茶文化发扬和传承的主角,自身要首先对茶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茶文化有着深度的理解,才能够在教学设计中如盐入水地融入茶文化,才能够游刃有余地选择教学方式,最终达到高职英语课程与茶文化元素之间的完美契合。

2 高职英语教学与茶文化融合不足之处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言文化融合教学,着重点在“融”,“融”的内容、方式以及支撑保障都至关重要。调研后发现,目前的教学现状表明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课程内容融入不足

当前,教材或教辅材料中茶文化的体现是散发式的“硬”融入,“大”系统或者“小”系统的茶文化体系都没有很好地展示,教师及学生很难全面理解茶文化知识体系,更谈不上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要素。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跨文化课程长期不被重视,其重要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相关教学实施、评价等体系都不够完善,阻碍了茶文化与英语文化的融合教学。同时,课程内容中的茶文化强调了英国的下午茶或者日本的茶道等,而对中国优秀的茶文化内容不够,提炼不精,缺乏系统系统性,包括中国茶文化中体现的科学技术、商贸、艺术等应系统介绍,同时应落实教学效果导向。

2.2 师资培训跟进缓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整体教学设计培训不足,在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中,缺乏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指导。对于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而言,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的准备不足,理解不透。就具体的茶文化而言,高校英语教师长期以来偏向于重视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对茶文化英语认识不足,在教学内容准备上底气不足,在教学方法上不够灵动,这会导致学生难以感觉到茶文化融入英语的重要意义,学生很难在英语学习中领悟茶文化,主动学习目标达成不够。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在包括茶文化在内的文化领域知识贫乏,且因奖惩措施不全面,缺乏主动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动力;另一方面,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学科融合意识不够,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软”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法不多,英语课堂中独特的人文教育价值得不到充分展现,如在茶文化融入具体章节内容时,会使得学生产生突兀费解之感,没有想进一步了解英语文献中的茶文化,进一步用英语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冲动。

2.3 評价体系稍显滞后

标准化的评判茶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体系是做好融入工作的关键环节,不可缺少,不可走偏。当前的评价体系仍不够科学、不够全面、不够有力。茶文化融入效果评价体系缺乏全局性的规划和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尚属较新的教育教学谋划,教学设计等方面都不算很成熟,所以在评价体系设计时可能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存在套用相关评价体系的情况。评价后的反馈渠道并不畅通,评价反馈对象不够全面,往往忽视文化方面的专家,很难起到改进的作用。反馈机制并没有设置合理的评价主体,存在类似理工科专家评价文科课程或反过来的情况,收集到的信息较为片面、不够准确,有时候还会对融入优化起反作用。理论上,高校应在评价体系中天然地使用信息技术,实际上由于资金及意识等方面的问题,评价体系信息化创建还需要外力助推。

3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环节引入茶文化的实践策略

3.1 重构教学内容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关注“讲”比较多,关注“学”比较少。教学组织中更关注语言的单向传输,重心放在记和写上,训练方式较为畸形。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独有的文化魅力,而应试驱动对高职学生作用不明显。茶文化内涵丰富,茶本身展现的是一种长久不衰、内涵丰富的艺术形态,它还是一种融合了风俗、科技、贸易与日常生活的一类工艺品。在高职教育强化个性化、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当下,高职教师要及时将有趣、有用的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语言文化内容中,同时对难以激活语言学习主动性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才能够为高职生提供更适合自身需求的英语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而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度和传播力。比如,倡导理工科的同学多阅读中国茶叶的制备、泡茶方式等的英文著作,让学生通过阅读具掌握更多专业英语词汇,提升专业类文章阅读速度,还有助于同学们对中国茶叶史的了解,激发爱国情怀,增强学习兴趣。建议修读财政经济类专业的同学多阅读茶叶贸易相关的英文文章,从贸易中了解茶叶在中国经济中曾经的重要位置,通过语言学习了解经济学知识,通过融合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价值引领。在教学内容编排中,还要注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中西方茶文化介绍相关文章,比较分析不同国家茶文化的异同,进而突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

在茶文化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突出挖掘其中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精髓,使得高职学生能够养成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例如,要深度思考中国古代茶叶手艺人的个人成就与时代背景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心中的家国情怀,促进积极向上价值信仰的形成。以小故事的方式将中国古代优秀茶叶人的经历引入教材,将陆羽、葛玄、李渔等古代著名茶人及各地特色茶叶编撰成册,既训练了师生,也助推了文化传播。除上述之外,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劳育和美育相关内容也应如盐入水、有味无痕似地嵌入。

3.2 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教学是否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协作,而高职学生英语底子薄、文化素养也不太高,对学习容易丧失信心。教师在上课时一方面自身要具备积极的情感,同时还要持续关注学生的感受,关爱学生,积极为学生营造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受益来推动全面发展。教育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生活体验,也深受移动互联网影响,希望得到群体认可,对成功有一定渴望。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现状决定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要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因势利导。

在课程导入时,可以采用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鼓励学生将有关茶文化的对话用英语亲身演绎,可以创设主题,展开深度讨论,凡此种种方式,通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学生在老师带动下通过自身理解完成茶文化基础内容的掌握。同时,教师可以科学创设贴近于实际的教学场景,使得学生更好地将自身在课堂所学到的融入茶文化的英语知识展示在事件中,提升学生的内在感悟。高职学生学习,老师是指着学生往哪走,更是应当看着学生如何走,教学方式要以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

3.3 以评助建促融合

茶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宏微结合进行。把握好融入的有效路径,建立评价标准,让各参与主体包括思政类教师、文化类专家及英语类专家都能够按照标准分类工作,提升评价有效性和全面性。要从教育教学全过程设置评价反馈机制,从课前的教学备课环节,了解教师所选取的茶文化内容以及对应的英语语言内容,到课中的教学实施过程,掌握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达成的教学目标,最终到课后的教师反思过程,提高反思效率。茶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充分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网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外语学习中,互联网为茶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化,培养既具备茶文化相关知识,又具有一定英语能力,还具备信息素养的高职人才。运用学习通等平台搭建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学习校本平台,充分对接高职生个性化的兴趣爱好,同时根据教师个人特性推荐教学方式,整体提升融入效果。最后,多元化的信息平台,特别是其中具有的大数据监控和分析功能提升评价效率及准确性,及时推送,对症下药达成良性循环育人场所。

4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茶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进行跨文化、跨地域融合教学是中国在对国外语言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本族文化学习的方式,是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和传承的体现。通过重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传统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融合教学,还要将其他传统文化与国外文化开展融合教学,不仅要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也要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陈郁.课程思政下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J].福建茶叶,2023,(3):101103.

[2]朱乐.茶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三教”改革初探[J].福建茶叶,2023,(1):111113.

[3]张莉飞.我国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语言文化教学实践探究[J].海外英语,2020,(11):191192.

[4]侯晓华.茶英语翻译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探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8689.

[5]张怡恬.传统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的融合探究——以茶文化为例[J].海外英语,2023,(2):151153.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茶文化高职院校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