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原则 快乐作文

2023-11-16 01:42籍荻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籍荻

摘   要:作文教学既是一首诗、一首歌,又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需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做好学生习作指导和讲评,让学生乐于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原则;学生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8-0014-02

小学生作文课难上,学生作文水平难提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教师要突破这个瓶颈,就需要遵循新课标理念,自觉和教材编者对话,不断探索,使作文教学有法可依。

一、指导、讲评相结合

指导是让学生写出作文,讲评是让学生的作文写得更好,二者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习作教学要强调过程中的指导、具体的指导、可操作的指导和详细的指导。讲评重在激励,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能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自己取得的成就,享受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二、先说后写

作文指导课一定要营造浓厚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先说后写、思维碰撞、互相启发,这样学生习作才能水到渠成,有话可写。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即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而启迪是撬动教育顽石的最好杠杆,习作课上学生只有说出来,有了思路,写作才能一气呵成。

三、加强积累、勤于观察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勤于积累,善于采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和语言仓库,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采摘书本(含教材)中优美的词句和片段,闲暇时翻阅,并做到潜移默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事,获得真切的体验。有了丰富的材料积累,学生便能做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四、阅读、积累、习作相结合

本文阅读指的是课内外阅读,主要是学习语言;积累指的是背诵,也可以是抄写和做笔记;习作是学着去用,指的是输出。课外广泛的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底气,而课内的重点评析,语言规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气,二者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其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或文学作品有的是白开水,有的是碧螺春,有的需要品,有的则需要大口喝,因而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不同的作品或文章。

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课堂上看到课题就能自觉推想课文主要内容的习惯,之后学生看课文时,需要看自己的推想和作家描绘的是否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实现求诗得之于书中,得诗求之于书外。

五、科学把握习作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表达与交流,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对5~6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把握,有效实施,不要拔苗助长。

六、读写结合

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读学写,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学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领悟表达方法,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毫无疑问,课文就是学生习作的范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打通阅读和习作的通道。一般而言,精读课结束后,可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做一次小练笔,练笔以片段练习为主,不要要求过高,不要急于求成,也可引导学生仿写,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七、作文要求由简到繁,由浅入深

作文伊始,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不要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不要让学生望而生畏,可指导学生由词到句,由句成段,连段成篇,由不通顺到通顺,由不具体到具体,由模糊到有详有略、感情真实,逐渐提高,逐步完善。

八、尊重与鼓励相结合

教师在修改学生的习作时,应尽可能多地保留学生习作的原貌,不要全盘否定学生习作,要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不要把每次写作都变成一盆盆冷水泼在学生身上。习作是让学生习文,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而不是考验学生的意志。对学生的习作要关上一扇窗户,打开一扇门,要多一些疏导,少一些壁垒,不过分要求、不责备,让学生快乐写作。

九、生活性原则

语文學习外延与生活相等,习作也不例外。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师可让学生坚持写个人日记,同时建议班级建立轮流写集体日记制度。轮流日记没有题材、格式、字数等要求,要像《祖父的园子》中的动植物一样,富有生命力,充满灵气,不受任何约束。只要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在切磋砥砺、互相启发中,文思如泉涌,自由表达即可。

十、实用性原则

每次习作可通过校广播站、校刊、专栏等渠道给学生提供展示优秀习作的平台和空间,增强他们的自豪感。班级内可由一个小组的同学负责当“编辑小主人”,把每次的习作收集起来装订成册,同学间、同年级间互相传阅、修改或写评语,互相借鉴,体会成就感。

【责任编辑 李红霞】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