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4-01-30 08:15吴冠钰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教学应用初中数学

摘 要:问题导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整体出发,凸显学生主体性,关注学生参与性和现实发展,旨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也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问题导学法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教学改革创新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吴冠钰(1972—),男,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六中学。

问题可谓是数学学科的核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工具。为此,数学教师应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问题来促进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引入问题导学法,基于教学理论明确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积极意义,同时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问题导学法的积极意义

(一)问题导学法概述

简单来讲,问题导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等方式,将教学过程问题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创新能力[1]。问题导学法的重点在于“问题”和“导”,是通过具体的“问题”来实现“导”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教师设计问题情境为前提,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探究。

数学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力图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模式,教师作为主导者,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可以系统地将问题导学法的实践应用看作三个部分:提问、思考、作答。

提问包括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主要由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并不是提问的唯一主体,学生的提问亦不可忽视。教师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知识;学生提问则是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出疑问。提问是发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的,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环节。思考,即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方式根据问题来决定,可以是快问快答的短时间思考,也可以是分析探究的长时间思考。学生在思考中经历了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并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去验证设想,对于学生学习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作答,也就是解决问题,是学生思考的结果、问题的答案。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时代教育思想,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论是对数学教学还是对学生学习都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问题导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导学法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探究为主线,整个学习过程伴随着对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探究、解决,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应用问题导学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深度学习。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比较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利用问题导学法,能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在思考探究中训练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2]。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研究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时,需要明确的是,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单指课堂上是否有问题出现,或者说学生是否参与到问题思考中,而是需要从多个方面总结分析。本次研究从问题导学法的教学、问题设计、学生参与方面展开调查。首先,围绕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问题设计、提问方式、问题与目标的契合性、问题的持续性等,判断教师是否在教学中重视并应用问题以促进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其次,应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比如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学生是否具有提问的机会等,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最后,分析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教学实践。

经调查,笔者发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1)教师在问题设计方面的不足。部分教师的问题设计缺乏系统性、合理性、目的性、推广性,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比如:问题与教材内容、学生学情脱离;问题过于简单,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2)教师课堂实践不足。主要表现: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无法畅所欲言,无法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只关注问题的答案正确与否,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导致学生就算知道自己的结果是错的,也不清楚到底是哪一个步骤出错;教師不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全权掌控课堂,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导致学生被动思考,总是等着教师提问而不是主动发现问题。(3)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问题导学法应用的最佳效果,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激发学习探究兴趣,跟随教师的问题主动思考探究,在思考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然而,部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发现问题的意识,只关注做题答题,不关注知识产生的过程。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设计问题,突出问题的“导”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单是提出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出问题导学的价值。所以,在实践应用中,教师要科学设计问题,突出问题的“导”,在问题设计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问题设计目的

教师一定要明确问题设计的最终目的,即需要借助该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除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还要重视学生素养的培养。为此,所设计的问题要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服务于教学目标[3]。

首先,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情设计问题,突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其获得良好体验。例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围绕整式知识的主题设计问题“整式的分类”“整式运算去括号法则”“整式加减运算步骤”等。反之,如果问题脱离整式知识的主题,涉及整式概念的内容过多,就会带偏学生的思路,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偏离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除了要实现教学目标,还应该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如装修工人判断一个墙角是否为标准直角等。

最后,教师应凸显问题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感悟数学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强化数学情感。

2.重视问题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较大,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重视问题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趣味问题,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去感知数学,这样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围绕电影院的座位来设计问题: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应如何选择座位?电影票上是如何表示座位信息的?我们要如何寻找座位?通过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其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从数学学科本身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探究欲望。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数学史来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发现和证明勾股定理的故事,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背景,又能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3.凸显问题的持续性和递进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凸显问题的持续性和递进性,改变提问单一、零碎的情况。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链,通过问题将知识回顾、新知认识、新知运用、构建知识框架全过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从已学知识中找出共同点,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随着问题的递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最后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4]。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可通过设计多个问题,要求学生求出两个根与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在运算中寻找规律。

(二)课堂合理提问,引导思考

课堂提问并不是随意发挥,而要适当合理。否则,不仅无法发挥出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针对课堂提问,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科学的提问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正确的提问方式,要让问题加强师生双方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教师在课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问题的设计,只有少部分问题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连贯、有层次,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的提问分为互动型提问和任务型提问。互动型提问是以对话的方式提出问题。该类问题比较简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用于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学习的问题,就属于任务型问题。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自主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学生的提问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由学生自主向教师提出问题[5]。学生在教师提问的指引下主动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整个过程学生自主进行,有利于实现知识的类比迁移。

2.问题推动思维发展

具有持续性和递进性的问题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例如,对于数学概念,教师可以从概念的生成、判别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和内涵。对于任务型提问,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探索过程,在任务评价时将任务探究过程、思路等进行充分展现,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思考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用民主、平等的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拘束感,为学生提问打下心理基础。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要给予肯定,应立即回答问题并给予鼓励,根据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多去思考和分析。对于部分学生提出的比较复杂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将其作为小组的课后探究任务,教师亦可参与其中提供帮助。不论是何种问题,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肯定,及时回应,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动手记录的好习惯,将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不论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还是课后复习,学生都应该注意并重视问题,主动将问题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相互监督,定期分享讨论[6]。

结语

本文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问题设计、提问方式、培养学生提问意识三方面发表了相应见解。课前的问题设计是问题导学法应用的基础,合理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合理的提问方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在合适的时机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作用,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苏亚男.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0):78-80.

黄福君.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3(12):69-71.

李丽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5):26-28.

杨发鑫.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29-31.

赵霞.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广州: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1084-1087.

李丽坤.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苑教育,2022(28):54-56.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教学应用初中数学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