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

  • 《诗经•国风》爱情诗中“兴”的运用
    或二句起兴的有《郑风•萚兮》《周南•汉广》《卫风•有狐》《陈风•东门之池》四首诗篇;每章开头一句或二句起兴的有《秦风•蒹葭》《召南•摽有梅》《召南•草虫》《鄘风•桑中》《王风•丘中有麻》《郑风•山有扶苏》《郑风•东门之墠》《郑风•风雨》《郑风•野有蔓草》《秦风•终南》《秦风•终南》和《陈风•东门之杨》等十二首诗歌;每章开头一句或二句起兴的有《王风•采葛》《唐风•有杕之杜》《陈风•防有鹊巢》《郑风•出其东门》《桧风•羔裘》《陈风•月出》《邶风•终风》《秦风•

    大众文艺 2023年12期2023-09-01

  • “思无邪”与“郑声淫”之关系
    将“郑声”看成是郑风,并将“淫”解释为男女的不正当关系,将《诗经·郑风》的21首诗中涉及男女之情的15首诗归为淫诗,开了郑声淫之先河。还有的学者如戴震、马瑞辰、陈启源则将郑风与“郑声”完全割裂开来,认为“郑声”不同于郑风,将“郑声”解释为郑国的音乐,而将郑风理解为郑国的地方民歌歌词。这种观点看似解决了“思无邪”与“郑声淫”的矛盾,但却割裂了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传统。另一种种观点则认为“郑声淫”之中的“淫”并非是指淫秽之淫,而是过分、过量。这种解释与孔子的中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3-01-05

  • 管窥《诗经》解释与西方解释学的契合 ——以《郑风·子衿》为例
    限,仅对《诗经·郑风·子衿》作个案分析来管窥这个问题。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子衿》一、《诗经·郑风·子衿》的多义解释(一)刺学校废也《诗》小序有云:“《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后世多采信小序之说。如郑玄、孔颖达、欧阳修、马瑞辰、姚际恒、方玉润、陈子展、周振甫等。然诗中难见与学校有关。只是毛亨的传中有 “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

    名家名作 2022年15期2022-11-10

  • 论《诗经·郑风》中的审美意识
    识。品读《诗经·郑风》,对其审美意识的研究,便是经历一场美的洗礼。一、美在自然从自然角度发掘《诗经·郑风》中的审美意识,必然要从其对自然审美意象的选择中去捕捉。经探寻,《郑风》21首诗歌的自然意象之声色呈现,均有朴野明朗的审美特征,体现了《郑风》中的自然直觉审美意识。(一)色彩美《郑风》中自然意象的选择基本都是当时人们最为常见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其色彩多以红、黄、青、白为主。例如“叔于田,乘乘黄”,“叔在菽,火烈具扬”(《大叔于田》)中的黄马和红火的色

    今古文创 2022年30期2022-11-01

  • 《毛诗序》与《诗集传》对《郑风》释读对比研究
    450000)《郑风》长久以来都被研究诗经的学者作为批判的对象,但时代背景不同,出发点不同,话语构设方式不同,批判的侧重点也不同。汉初,构建什么样的人伦关系、社会关系成为汉儒思考探索的重点。毛《序》以重建理想化礼乐文明的现实需要为考量,力图从《诗经》中找到“礼”的身影,并将其应用于文明制度的建构中。南宋,理学发展迅速,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得性情之正”,因此《诗集传》着重批判男女之间不克制的情欲,用以作证自己的观点。以“义理”释诗

    大众文艺 2022年17期2022-09-29

  • 郑风·将仲子》诗说流变及其对后世俗文学的影响
    穆昂《郑风·将仲子》一诗历代各有所解。关于其诗旨的解读,大致有三:一为刺庄公说,二为淫奔说,三为男女恋歌说。此诗诗旨随着解诗角度的不同、时代的发展、学术环境的不同,产生了明显的流变。而这三种诗旨背后蕴藏的深厚内涵也为后世的俗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延伸之路。一、《郑风·将仲子》诗说流变《郑风·将仲子》的解读经历了由经学到理学再到文学的发展过程,在这过程之中其流变的轨迹受多重因素影响。(一)刺庄公说关于《郑风·将仲子》的主题,汉代的《毛诗序》提出:“刺庄公也。不胜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期2022-03-16

  • 孔子“郑声淫”辨析
    概指雅乐,又在《郑风》之外另寻与之相配的音乐,而且朱熹统计了《郑风》中的21首诗歌,有15首以上都是“淫诗”,如《将仲子》《叔于田》《山有扶苏》等。第二类是以“郑声”为当时的一种“新声”,指春秋时期郑国的流行音乐。马瑞辰、戴震、陈启源等人持此说。《孟子·梁惠王下》曾说到齐宣王只喜欢听当下流行的音乐,却不喜欢听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赵岐注释这里时,曰:“谓郑声也。”说明他认为这个时期流行的音乐就是“郑声”。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也认为“郑声之淫”在于它的音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1-27

  • 简论《诗经》中爱情诗的真性情
    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诗篇中的原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之后也有很多文人引用,最为著名的是曹操在《短歌行》中的借用,主要是为了表达对贤才能士的渴求之心。而《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描写主要是表达这相思之情的婉转悠长,真实的情感与虚拟的时间交叠读来真切。“青青子衿”这四字也使这诗中的爱情有了浅浅悠悠的书香味道,才子与佳人的爱恋许是这时候起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6期2021-11-03

  • 论《诗经·郑风》的戏剧表现手法 ——以《西厢记》为参照
    张 野《诗经·郑风》是《诗经·国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根植于郑地民间广袤的土壤之中,体现出鲜明的平民性、世俗性、娱乐性的特点。《诗经·郑风》中的某些艺术表现手法,常见于后世戏剧作品当中。本文以元杂剧中代表作品《西厢记》作为主要参照依据,试从戏剧创作理论的视角,重新观照《诗经·郑风》的艺术特质。一、俚俗诙谐的“遣词造语”戏曲的源头之一是先秦宫廷俳优的艺术表演,滑稽诙谐的戏曲语言特征和审美风貌是对先秦以来俳优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元人胡祇遹在《幼龄赵文益诗·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2-01

  • 得于《诗经》的名字
    长子,名字出自《郑风·山有扶苏》,原文作“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指枝叶繁茂的大树。西汉著名辞赋家,姓枚名乘,字叔,名和字均来自《郑风·大叔于田》,原诗首章作“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此诗以铺张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打猎的具体场面,歌颂了一个能骑善射的青年猎手。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其字出自《小雅·信南山》中的“祀事孔明”。孔明,就是完备周详的意思,正是诸葛亮为人处世的性格特征的体现。唐朝初年名相杜如晦,其名出自《郑风·风雨》,原文作“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9期2020-11-13

  • 浅析“郑风淫”观点的合理性
    李梦文摘要:《郑风》作为十五国风之一,在从汉到宋的经典阐释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宋代以前,学者们根据孔子“郑声淫”的观点,从音乐的角度批判《郑风》。到宋代,朱熹将《郑风》和郑声联系在一起,定义《郑风》为“淫奔之诗”。但是从《郑风》的诗歌本意来看,诗歌语句并不符合朱熹对于“淫”的定义,因此朱熹“郑风淫”的观点并没有合理依据。在历史上,古人仅提及“郑声淫”而未有“郑风淫”一说。关键词:诗经 郑风郑风淫” 朱熹中图分类号:I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现代交际 2020年17期2020-11-09

  • “郑声淫”考论
    作当中,学者对于郑风的内容与思想的解读也往往依照孔子的这两句评价延伸展开。现有的文献当中,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观点是把郑声直接等同于《诗经》当中的郑风,把“淫”直接解读为“淫秽、淫乱”之意。此外,在后世的接受中,“郑风”还常常作为俗乐的代名词出现在各类文献当中,与施于朝中的雅乐形成一组对立。将“郑声淫”问题简单化处理,极易忽略其具体的指涉意义与文化内涵。因此,选择这个问题研究,既可补充现有研究之不足,又可在此基础上对《诗经》特别是郑风部分进行重审。一、“思无邪

    文化学刊 2020年10期2020-11-07

  • 论“郑声”非《诗经?郑风
    慎将其与《诗经·郑风》相联系,最后到宋代朱熹将其完全等同于《诗经·郑风》,历代学者对两者的关系争论不休。但是在最初“郑声”概念形成的时候并没有证据将其指向《诗经·郑风》,所以在相关论据证明下,“郑声”应当是郑国新兴起的音乐,有别于《郑风》;“淫”之概念亦有过分、过度、不中正和好色淫欲等多层含义;《诗三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已经是正统音乐典范,所以《诗三百》中并无淫诗,且没有证据可证明当时有人认为其中有淫邪之诗。关键词:郑声;淫;诗经;郑风“郑声”的概念第一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7期2020-06-29

  • 毛序《郑风》的话语构设与汉初继嗣语境关系研究
    :毛《序》解读《郑风》作品主要采用概念转换、取譬转义等意义置换手法,聚焦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郑庄公诸子间两场因君位传替而引发的政治斗争,认为由此造成的社会混乱是郑国走向衰败的根源之一。毛《序》将郑国君位传替斗争作为《郑风》言说内容并加以批判,体现出在汉初继嗣不明的政治局势下,作者尝试重建周代嫡长子继承宗法传统的话语权力,借由文本注释实现构设符合大一统背景的新秩序的努力。关键词:毛《序》;郑国;《郑风》;君位传替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中州学刊 2020年2期2020-04-10

  • 《诗经》中“将”的辨读——《诗经》释辞之五
    赠之以勺药。(《郑风·溱洧》)(10)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小雅·巧言》)这个“将”是“带来”的意思。(11)於皇来牟,将受厥明。(《颂·周颂·臣工》)“将”是“带来”,“受”是“给予”,二连动式。(12)将予就之,继犹判涣。(《颂·周颂·访落》)“将”是“带来”,“予”是“给予”,“就”是“靠近”,三连动。(13)谁将西归?怀之好音。(《桧风·匪风》)疑问代词“谁”前置,“将”是“带着”的意思。(14)国步灭资,天不我将。(《大雅·桑柔》)否定句代同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期2020-02-26

  • 郑风》思想价值的演变及其独特性成因浅析
    100048)《郑风》共有21 篇,主要描述的是春秋时期郑地以爱情、交游题材为主的民间诗歌。郑地,即今河南郑州、荥阳、登封、新郑、新密一带。从诗歌数量上而言,《郑风》为国风之首;从诗歌内容上而言,再现了郑国年轻人对于爱情自由、大胆地追求;从诗歌特点上而言,呈现出清新奔放、率真淳朴、浪漫野性、真挚热忱、忧思悲慨、哀怨苍凉、乱离悲凉的色彩。[1]《郑风》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描述,在十五国风中较有代表性。然而,这种与众不同的思想价值呈现,一开始就受到了批判与误解。一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2-25

  • 从《诗经》看古代社会舆论对婚恋关系的影响 ——以《国风·郑风·将仲子》为例
    经》中的《国风·郑风·将仲子》为例,尝试解读古代社会舆论与道德礼制对婚恋关系的影响作用。一、诗经与《国风·郑风·将仲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中的作品内容丰富而广泛,细致描摹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覆盖了农事、战争、祭祀、宴饮、婚恋等方面。《诗经》生动优美地展现了先秦时代人与人之间质朴深厚的情感,在这其中,亦可窥见当时社会的道德风气和世俗关系。《国风·郑风·将仲子》中写道:将仲子兮!

    文化产业 2020年15期2020-01-02

  • 《诗经》与新郑风物录
    涣兮。——国风·郑风·溱洧故郑国,筑都城在溱洧之间。自古以来,有水便有灵,二水绕城,自染红尘。子曰,郑风淫。然而,经过夫子自行删减的郑风却在国风中存诗最多,可见夫子对于这片土地和其上的人们还是隐有偏爱的。而余居新郑四年,想来也是别有一番缘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特别想读一读郑风,于是以《诗经》就旧事,话新郑风物。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国风·郑风·出其东门郑国东门,在溱水之滨。如今,此地为一公园,名唤郑风苑。园内多有石刻,盖将郑风诗歌刻于其上,供游人摩挲、观

    金秋 2019年14期2019-10-23

  • 浅析季札对《郑风》的评价
    中,季札唯独对《郑风》和《陈风》作出了亡国的评价,其余皆为美赞,原因何在?本文将分别从《春秋左传注》和雅乐审美标准来看季札对《郑风》的否定评价并对其成因予以探析。关键词:季札观乐;郑风;雅乐;新乐《季札观周乐》是《左传》中一篇特别的文章,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访问鲁国,欣赏了保存在鲁国的周王室的乐舞,除了对郑风和陈风贬低外,分别对《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小雅》《大雅》《

    青年生活 2019年14期2019-10-21

  • 《诗经·郑风》恋歌的情与思
      要:《诗经·郑风》中的婚恋情歌或描写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坦率表白,或描写幽期密约的兴奋和邂逅相遇的喜悦,或描写真诚的相爱和刻骨的相思,或描写失恋的痛苦和爱情受阻的哀怨。可以说,这些诗作基本上反映了那一时代郑国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全过程。这些贯穿婚恋与爱情之主题的歌咏,无疑是郑地民俗风情和民众普通人性的典型呈现。关键词:诗经;郑风;恋歌;情思《诗经·郑风》共21篇作品,有5篇主要是反映郑国贵族政治生活的,蕴含着好贤尚直、崇武尚力的主题,展现郑人的政治意识和族

    美与时代·下 2019年12期2019-09-10

  • Contents and Abstracts
    e Ζheng(郑风 ),on one hand he praised its exquisite q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he lamented that “its details are too trivial”.He thought that was a sign of this state’s subjugation. It is worth thinking about this contradiction. On

    古代文明 2019年3期2019-07-11

  • 从郑国祭祀遗址出土乐器组合看《郑风》“其细已甚”问题
    观点明确,然唯独郑风之评价却美中带贬,其中深意耐人寻味。对此现象,前人多从《郑风》的诗词内容及郑国国情予以解释弥缝,较少关注到季札观乐这段文献首先是一篇乐论,其次才是诗论或者政论。既然如此,从乐入手,或可令这一聚讼千年的公案有一新的解读。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9组206件青铜乐钟,其独特的组合方式,为我们考察春秋时期郑国一带的礼乐风格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据,也为季札观乐对于郑风的独特评价提供了新的解读线索,本文姑且论之,敬请诸贤郢正。一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

    古代文明 2019年3期2019-07-11

  • 得于《诗经》的名字
    长子,名字出自《郑风·山有扶苏》,原文作“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指枝叶繁茂的大树。西汉著名辞赋家枚乘,字叔,名和字均来自《郑风·大叔于田》,原诗首章作“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此诗以铺张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打猎的具体场面,歌颂了一个能骑善射的青年猎手。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其字出自《小雅·信南山》中的“祀事孔明”。孔明,就是完备周详的意思,正是诸葛亮为人处事的性格特征的体现。唐朝初年名相杜如晦,其名出自《郑风·风雨》,原文作“风雨如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16期2019-06-26

  • 得于《诗经》的名字
    长子,名字出自《郑风·山有扶苏》,原文作“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指枝叶繁茂的大树。西汉著名辞赋家,姓枚名乘,字叔,名和字均来自《郑风·大叔于田》,原诗首章作“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此诗以铺张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打猎的具体场面,歌颂了一个能骑善射的青年猎手。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其字出自《小雅·信南山》中的“祀事孔明”。孔明,就是完备周详的意思,正是诸葛亮为人处世的性格特征的体现。唐朝初年名相杜如晦,其名出自《郑风·风雨》,原文作“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05-04

  • 听凭它们映照我内心的波澜起伏
    句,出自《诗经 郑风 风雨》。原诗三节,每节四句。前两句都是风雨大作景象,后两句则写“既见君子”的喜悦心情。和朋友通电话那天虽然没有风雨,但心情却是“如晦”变为“云胡不喜”的。孔子和朱熹对《郑风》颇有微词,说它“淫”。“淫”是过分、过度的意思。《郑风》的每首诗,相当于现在的情歌,情歌当然热烈、直白。我想,两位夫子并不是批评情歌不好(要不然孔子也不能把《关雎》放在首位),而是认为整个《郑风》都是情歌,这就显“淫”了。周天子的时候,“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

    杂文月刊 2018年15期2018-11-14

  • 地理因素对《诗经?郑风》婚恋诗中神话思维的影响
    有其特色。其中《郑风》中婚恋诗种类多、数量大,极具代表性。《郑风》婚恋诗的特征与其得天独厚的地域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郑国的地理位置、水源土壤、交通状况等均对其文学作品有着深远影响。关键词:地理因素;神话特征;婚恋诗;《诗经》作者简介:王亦玮(1996.3-),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3一、地理因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2018-10-27

  • 《诗经》郑、卫国风男女在恋情中的心理表现略说
    01现存《诗经》郑风二十一首、卫国十首中的爱情诗男女在爱情的心理表现大概可以分为:“痴敏与执滑”式、“主动与被动”式和“君子与美人”式。一、痴敏与执滑郑、卫国风中女子多痴情和敏感,而男子则多执着和油滑。从女子角度来讲,女子痴情,犹如,《卫风·氓》中“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的急痴;《卫风·伯兮》中“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的病痴;《郑风·褰裳》中“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的怨痴;《郑风·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哀痴。女子敏感,有如,《卫风·有狐》中“有狐绥绥,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5期2018-07-28

  • 试论《郑风·子衿》中“相思之情”的建构
    任菲【摘 要】《郑风·子衿》这首诗记述了一个女子于高楼城阙之巅对她恋人的痴情等待与入骨相思。女主人公看到青颜色的饰物便会联想到自己的情郎青色的衣领和玉佩,凭栏远眺,穿越秋水,望断天涯路。本文以“思念之情”为中心,将以“悲”的意涵——人之于宇宙的深刻悖论、个体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统一—个体的原欲、潜意识和“优美与崇高”的合目的性美学原则,这三个视域来建构“思念之情”,体现出此情感的悲态、悲喜交织、哀而不伤的性质。【关键词】《郑风·子衿》;悲;原欲;优美;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2018-05-29

  • 听凭它们映照我内心的波澜起伏
    之句,出自《诗经郑风风雨》。原诗三节,每节四句。前两句都是风雨大作景象,后两句则写“既见君子”的喜悦心情。和朋友通电话那天虽然没有风雨,但心情却是“如晦”变为“云胡不喜”的。孔子和朱熹对《郑风》颇有微词,说它“淫”。“淫”是过分、过度的意思。《郑风》的每首诗,相当于现在的情歌,情歌当然热烈、直白。我想,两位夫子并不是批评情歌不好(要不然孔子也不能把《关雎》放在首位),而是认为整个《郑风》都是情歌,这就显“淫”了。周天子的时候,“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

    杂文月刊 2018年8期2018-05-14

  • 郑国地理环境影响下的《诗经•郑风》研究
    水发生,《诗经·郑风》中就有许多诗篇描写青年男女相会及相恋都是在沿水而生。其优越的地理环境还为郑国人带来良好的经济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真正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才会有精力去满足精神需求。而正如熊栋梁而言郑国新建国的豫中山地平原十分适合发展农业:“豫西、豫中由于地势相对豫东平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受黄淮泛滥的影响。同时,境内众多河流又发源于豫西山地,在地形、地势的作用下,在豫中一带形成了许多山前冲积平原,为周代封国提供了良好农耕环境。”[6]相对高的地势

    丝路艺术 2018年11期2018-04-01

  • 嗟我怀人,使我心痗
    怨中苦苦等待。《郑风·子衿》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她的思念与爱恋有多深呢?她没有直接表明,只是说“子衿”、“子佩”常常牵系愁心。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望穿秋水,恋人却久候不至,浓浓的思恋开始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我”与“子宁”反复对举,急盼之情中矜持之态尽出,直至“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由幽怨而心烦意乱,不由得在城楼上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那种“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焦灼渴盼就在这种细节的描写中呈现出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52期2018-01-15

  • 把这世间最美的颜色都给你
    之以勺药。——《郑风·溱洧》注:1.溱(音zhēn)、洧(音wěi):河名,在今河南新密境内。2.蕑(音jiān):一种兰草。菊科,与山兰有别。《溱洧》里男女相會的日子,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人們随主神官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灵,同时焚香草,去除灾邪,乞求苦难的日子里能够天降吉祥。这样的节日,也为青年男女们沟通心性、互诉衷肠提供了自由的场所。诗中的蕑,即是我们今天植物学上菊科里的兰草。兰草对后世的影响力,更多得益于孔子的自叹和屈原的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17年9期2017-08-13

  • 《诗经?国风》阐释的世俗化倾向
    的本真。其中,《郑风》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过程。因此,以《郑风》为例,对《毛诗序》、朱子《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和程俊英《诗经注析》四者进行解读,描述这一演变的过程,探究其背后原因,以及这一世俗化阐释倾向的得失。[关键词] 诗经;郑风;阐释;世俗化[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5005706所谓《诗经·国风》阐释的世俗化,即运用世俗化的观点和方法阐释《诗经》的《国风》部分。自汉代《毛诗序》以后,由于社会制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5-30

  • 《将仲子》,那是羞涩的告白
    。通过对《诗经·郑风·将仲子》的具體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将仲子》是诗中女主人公对情郎羞涩的告白。【关键词】《诗经·郑风·将仲子》;媒妁;男女有别在中国诗歌这个百花盛开的大观园里,《诗经》是最早盛开的而且至今仍久开不败的一朵娇艳夺目的玫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产生的305篇诗作。我之所以称《诗经》为一朵娇艳的玫瑰,是因为《诗经》中记叙了大量的关于爱情、婚恋的诗歌,如象征爱情的玫瑰一般浪漫。全《诗》共305篇,

    青春岁月 2016年24期2017-04-15

  • 《诗经?郑风?将仲子》主题考
    摘 要:《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早期对《诗经》的阐释往往通过政治比附,后来虽然注重到原始时期男女之情但是分歧也很大。综合各个历史时期对这首诗的观点,并分别进行评判,最终可发现该诗是一女子婉拒无礼之辞得作品,回归本诗爱情主旨。关键词:将仲子 主题 郑风 拒绝关于《将仲子》一诗,历来就有不少对其主题的阐释。首先,在《毛诗序》中提到:“《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1]《郑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2期2017-03-10

  • 对“郑声淫”一说的重新考据
    即《诗经》中的《郑风》,“不应又于《郑风》外,别求郑声也”。许慎、郑玄、朱熹、王柏、顾炎武等从不同角度论证过这一观点。但这一说法与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原则相矛盾抵触。于是人们又以“美刺”(毛诗、郑玄)、“为戒”(朱熹、王柏)之说来解释这一矛盾:“美刺”将《诗经》中的“淫奔之诗”看作诗人对淫风盛行的社会的尖锐反讽,完全曲解了诗中男女相悦的真情;坚持“为戒”说的朱熹虽尊重文本为“各言其情”,但仍将其视为“劝善惩恶”之作。用“学者诚能

    世界文学评论 2017年3期2017-02-01

  • 《将仲子》,那是羞涩的告白
    。通过对《诗经·郑风·将仲子》的具体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将仲子》是诗中女主人公对情郎羞涩的告白。【关键词】《诗经·郑风·将仲子》;媒妁;男女有别在中国诗歌这个百花盛开的大观园里,《诗经》是最早盛开的而且至今仍久开不败的一朵娇艳夺目的玫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产生的305篇诗作。我之所以称《诗经》为一朵娇艳的玫瑰,是因为《诗经》中记叙了大量的关于爱情、婚恋的诗歌,如象征爱情的玫瑰一般浪漫。全《诗》共305篇,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2016-12-21

  • 浅析《郑风》的语言特点
    、雅、颂。其中《郑风》就是十五国风的重要组成部分。《郑风》的最大特点就是“淫”,本篇文章将对郑风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初步的探析。【关键词】《郑风》;多情诗;语言特点《郑风》共二十一首,在《国风》中所占比重较大。其中讽刺诗一篇,赞颂诗一篇,其余十九篇均为男女之辞,这是《郑风》中最具特色的篇章。现将郑风这十九首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关于“上巳节”男女幽会的情诗。例如《女曰鸡鸣》:与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这首诗描写了古代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2016-05-14

  • 论《诗经·郑风》积极乐观的诗风及其成因
    45〕论《诗经·郑风》积极乐观的诗风及其成因穆冬霞〔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文法系,河南郑州450045〕“郑风”展现了郑国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有着不同于其他国风的诗歌风貌,使其成为《诗经》中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郑风”21首诗从各个方面展现了郑国人民的生活情境和精神面貌,整体呈现出积极乐观的诗风。郑风;积极乐观;地域;文化;风俗《诗经》中十五国风是东周王畿和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是百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心灵写照,能够真实反映周初各地先民的生活概貌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5

  • 吟唱流传吐真情
    量占据第一名的《郑风》,颇能体现“思无邪”的本意。《郑风》是一部热情、浪漫、率真的民歌集,充分展现了郑国的民俗和民风,是地域文化的缩影。春秋时期的郑国涵盖如今的郑州、荥阳、登封、新密、新郑一带。查看彼时的版图,郑国地处中原腹地,溱水、洧水两河在这里交汇,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秀美,且“商邑翼翼”,经济繁荣。通读《郑风》,会发现在21篇诗歌中,除去《清人》《羔裘》两篇没有涉及到爱情,其他19篇皆以爱情为主题。有意思的是,将这19篇串联起来,就是男女相遇、追慕、相

    河南电力 2016年8期2016-03-10

  • 郑风·笛
    天津市耀华中学郑风·笛王 昊 天津市耀华中学1987年河南省贾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六千年前的古笛,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六千年后,这些古笛依然能够演奏出优美的音乐。因此有感,作此诗。笛声幽幽 写我之愁有美一人 在河之洲一支好瘦的笛我徘徊于七孔之间一尾蒹葭被笛声缠绕一阵秋风把它们拉散河上湿湿的月光岸上飞舞着秋的翅膀人生的路太短我们的脚步很慢我打碎了你最爱的泥陶你是否愿把它修好重修偕老的誓言泪洒在笛上慢慢地干

    星星·散文诗 2015年22期2015-12-30

  • 《诗经》婚恋诗中植物意象之情感类别研究
    》、《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小雅》等中都涉及用植物来抒写情感的笔法。《诗经》婚恋诗中涉及植物意象的共有57篇,按照情感状态可将植物意象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单身情歌类林志炫的《单身情歌》表达了在爱中失落的人伤感又坚强的心情,因爱受伤仍对爱期望的爱情观。早在几千年前,诗经中的单身情歌就出现了,代表了广大落单青年的心声。“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2],《召南·摽有梅》就是女子勇敢求爱之歌,她以梅子自比,梅子由挂满枝头,到一点点坠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7期2015-07-22

  • 郑风·野有蔓草》诗旨论说
    草》出自《诗经·郑风》,位于《郑风》的第20篇。关于《郑风·野有蔓草》的诗旨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笔者意在总结前人众多观点的基础上对歧说进行辨析,以探求《野有蔓草》的诗旨论说的合理性。一、《野有蔓草》诗旨论纷说《郑风·野有蔓草》作为《诗经》中一首相对较短、仅有着48字的小诗,却让历代评者对其诗旨做出不同的解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刺时说1.思遇时说这一观点由《诗序》首发:“思遇时也,君子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 [1]26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3-27

  • 《诗经》婚恋诗中植物意象之情感类别研究
    》、《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小雅》等中都涉及用植物来抒写情感的笔法。《诗经》婚恋诗中涉及植物意象的共有57篇,按照情感状态可将植物意象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单身情歌类林志炫的《单身情歌》表达了在爱中失落的人伤感又坚强的心情,因爱受伤仍对爱期望的爱情观。早在几千年前,诗经中的单身情歌就出现了,代表了广大落单青年的心声。“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2],《召南·摽有梅》就是女子勇敢求爱之歌,她以梅子自比,梅子由挂满枝头,到一点点坠落,

    现代语文 2015年20期2015-02-28

  • 寻找“活的形象” ——古代文学作品中几处“风雨”的审美意象分析
    分析,着重通过《郑风·风雨》和《红楼梦》四十五回中的“风雨”意象的对比分析,尝试用寻找“活的形象”即审美意象分析的方法学习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文学作品,探究是否可使古代文学的美更明显、更亲近人。活的形象 审美意象 风雨席勒曾把美定义为“活的形象”。一个事物要美,需要它的形象就是生命,而它的生命就是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生活着许多著名的形象,比如:依依杨柳、翩翩蝴蝶、明明如月、耿耿秋灯……它们色彩鲜艳、轮廓清晰、姿态优雅。只要想起这些美的形象,我们就会赏心悦目

    名作欣赏 2015年5期2015-01-28

  • “卫”“郑”诗之比较探微
    手对《卫风》和《郑风》比较探讨。郑卫诗;比较研究;特点;分类一、诗题材多样性比较《卫风》收诗三十九首,其大致可分为九类:(1)悼亡诗;(2)孝道诗;(3)隐逸诗;(4)送别诗等;(5)美颂诗;(6)婚姻诗;(7)爱情诗;(8)相思诗;(9)怨刺诗。《郑风》收诗二十一首,其大致可分为五类:(1)美颂诗;(2)婚姻诗;(3)爱情诗;(4)相思诗;(5)怨刺诗。从以上的归类中可以明显看出:卫风在题材的多样性上明显多于郑风。二、诗同题材内容风格的比较1.就美颂诗而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7期2014-07-21

  • “桧诗皆为郑作”辨
    都将《桧风》与《郑风》进行了一定的比照、关联,所以说意欲探求问题的真相,桧地与郑地的比较,是绕不开的关键环节。首先,从地理区域来看,桧地与郑地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朱熹《诗集传》说:“桧,国名,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南,居溱、洧之间。其君 姓,祝融之后。周衰,为郑桓公所灭而迁国焉。今之郑州,即其地也。”朱熹认为桧诗乃今天郑州之地。对于郑,朱熹说:“郑,邑名,本在西都畿内咸林之地。宣王以封其弟友为采地,后为幽王司徒,而死于犬戎之难,是

    名作欣赏 2014年12期2014-07-14

  • “诗三百思无邪”辨微
    《诗集传》中将《郑风》的一些诗列为“淫诗”。如:《郑风·将仲子》:“莆田郑氏曰,此淫奔者之辞。”[8]48《郑风·叔于田》:“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说之词也。”[8]48《郑风·遵大路》:“淫妇为人所弃,故於其去也。”[8]51《郑风·有女同车》:“此疑亦淫奔之诗。”[8]52《郑风·山有扶苏》:“淫女戏其所私者。”[8]52《郑风·萚兮》:“此淫女之词。”[8]52《郑风·狡童》:“此亦淫女见绝而戏其人之词。”[8]53《郑风·褰裳》:“淫女语其所私者。”[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4-06

  • 季札对《郑风》、《陈风》亡国评论的原因探析
    的评论中,唯独对郑风和陈风是贬低的,原因何在?一直以来,多数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解释皆从《诗经》的内容着手,认为《郑风》多写男女恋情,不合于礼教,尤其是儒家学者,对于郑风一直没有好的评价,“淫溺之音”比比皆是。而对于《陈风》,除了写男女爱情的诗歌外,还有讽刺国君放荡淫乱的诗歌。《毛诗序》将陈风中描写男女爱情的诗与讽刺国君荒淫的诗看作是同一性质的,认为由于国君的无道,造成了国家男女不正当的风气,后世的学者对其的批判也多是如此。然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不能从儒家的

    学理论·中 2013年5期2013-07-24

  • 郑风淫”的形成与春秋郑国战略地缘关系 ——“郑风”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河洛文化】“郑风淫”的形成与春秋郑国战略地缘关系 ——“郑风”研究系列论文之三杨秀礼(上海大学 中文系,上海 宝山 200444)郑国处于天下之中的战略地缘位置。发达的商业、频发的战争促进了艺术形式的交融,催生并强化了郑地娱乐社会心理,使得《诗·郑风》等艺术形式超越了原来的艺术规范,具有“淫”的特色和超越节度之意。郑国;地缘战略;郑风;郑声;《诗经》“郑声”与《诗·郑风》得以生成并有“淫”的特色,学界已成定论。在考察“郑声”与《诗·郑风》的特点及其形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2013-04-08

  • 郑卫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
    卫风·有狐》、《郑风·缁衣》、《郑风·将仲子》、《郑风·叔于田》、《郑风·大叔于田》、《郑风·羔裘》、《郑风·遵大路》、《郑风·山有扶苏》、《郑风·狡童》、《郑风·褰裳》、《郑风·丰》、《郑风·风雨》、《郑风·子衿》。这些诗歌中的女子,或是热烈地表达对心上人的赞美和思念,或是吐露恋爱中的甜蜜和挫折。周代是一个过渡期,它不是上古的群婚时代,已经出现周礼,对人的行为举止有了束缚。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对劳动力有着大量需求,而当时生活条件十分低下,以及战争的频发,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郑声淫”之“郑声”考辨
    。用“新乐”为《郑风》伴奏,把原本可以用于庙堂的《郑风》变成了俚俗野曲。孔子因此“恶郑声”,要“放郑声”,而使“雅、颂各得其所”。《诗三百》;孔子;郑声;《郑风》;“古乐”;“新乐”“郑声”之说起于孔子。《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又《阳货》:“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但“郑声”何指?历来解释不一,主要观点可分为三类:一是认为“郑声”即《郑风》;二是认为“郑声”指《郑风》的音乐;三是认为“郑声”即“新声”。那么,究竟哪种解释更为合理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9期2011-08-15

  • “狂且”与“狡童”
    这两个称谓仅在《郑风》中出现,在整个先秦其他典籍中,“狂且”未见,而“狡童”仅出现在传世的《麦秀歌》以及需要进一步考订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将德篇》:“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这就造成上述词语长期以来受到忽视或误解。有鉴于此,拙文试图对“狂且”和“狡童”的语义内涵及其文化成因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辨析和挖掘,以就教于方家。一、语义内涵“狂且”和“狡童”仅出现在《郑风》中。即《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花。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

    文艺评论 2011年10期2011-08-15

  • 燕燕于飞
    庞彦诗经·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小冤家爱情对于女人是生命的全部,恋爱中的姑娘永远没有精神的安宁。小坏蛋,小冤家,晓不晓得我为你茶饭不思?表达的正是这种半是不满半是爱怜的思念之情。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错过人间无数,只是不愿错过你那某年某月的某一次不期而遇的因,也许

    读者·校园版 2011年16期2011-05-14

  • 《诗·郑风》意象简论* ——《诗·郑风》意象及其意象经营研究之一
    0241)《诗·郑风》意象简论* ——《诗·郑风》意象及其意象经营研究之一杨秀礼(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诗·郑风》的艺术成就与其意象经营艺术分不开,《诗·郑风》意象生成既是先秦“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观念下的自然产物,也是郑地图腾和原始宗教的产物。它们或由意生象,或由象生意,具体而言,《诗·郑风》的作者或借助文化传统构建意象,或利用汉语谐音、多义而生成意象。《诗·郑风》意象艺术给后世对《诗·郑风》诗歌主旨解读及其文学创作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2期2009-04-05

  • 《诗经.郑风》中的爱情发展历程
    :十五国风中,《郑风》的篇目最多,有二十一篇。《郑风》中关于爱情的诗很多,无论是女追男,还是男恋女,都有一条内线贯穿其中,即一次从相遇、追慕、相恋到磨合、结合、相守的爱情发展历程。通过这条线索,我们可以窥探到更多上古时代的民风民俗。关键词:《郑风》 爱情 发展历程一十五国风中,《郑风》的篇目最多,有二十一篇。近代以前的诗经研究者都对郑风颇有微词,斥之为“淫诗”。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到“郑声淫,佞人殆”,自此,郑声就一直被冠以“靡靡之音”,“亡国之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7期200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