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机关;公益诉讼;民事;行政;刑事附带民事一、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概述(一)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公益诉讼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检察机关是依法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的国家机关,其宗旨是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团体的利益,为了保护社会群体利益,而不涉及对本身利益的维护。(二)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特征1.广泛性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由检察机关可以提起的公益诉讼的范围十分广泛,其涵盖了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食品与药品安全以及其他与公益相关的领域。2.多样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2年1期2022-01-08

  • 我国民事执行担保制度的完备与分析
    00)众所周知,民事强制执行主要是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遵循高效的原则,对执法机关采取执行措施,要推动执行担保的开展,解决强制执行程序中所遇到的问题,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我国民事执行担保制度要对被执行人的基本利益和债权人的债权进行保障,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与正义,但是,在当前执行担保研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在立法方面规定较为模糊,司法方面缺乏实践性。所以,对民事担保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推动执行担保相关立法的完善,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视

    法制博览 2021年16期2021-11-24

  • 民事习惯司法适用现状及思考* ——基于222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显然,这是对1987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通则》第六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规定的发展[1]。也是对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总则》关于民事习惯规定的认可和沿袭。《民法典》第十条对民事习惯的规定,亮点在于接纳习惯成为民法的法律渊源,法院在面临愈发复杂的民事案件时可以将习惯纳入案件裁判考量之中,起到弥补制定法漏洞的积极作用(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6-07

  • 民事执行救济兼论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悖论与困境分析
    赵伟关键词民事 执行救济兼论 第三人执行异议我国建设与实施民事执行制度的宗旨是为维护己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威性与可兑现性,但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规范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执行行为,此时执行当事人及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为将不规范或违法执行行为对执行当事人或案外人带来的侵害降至最低水平,执行救济制度逐渐被整合至各国家法律制度层面上,执行异议之诉实施的宗旨是为维护执行当事人、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救济制度制定与落实过程中均发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期2020-12-11

  • 虚假广告的民事法律责任承担方式探究
    键词 虚假广告 民事 法律责任作者简介:李宛珊,广东庆荣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研究方向:民事。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8.196在虚假广告引发的消费者损害赔偿纠纷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4期2020-09-07

  •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犯罪主体问题研究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犯罪主体问题研究李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摘要: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一般主体为司法审判人员,但是鉴于案多人少的矛盾及中国特色的司法“审批”制度,有时法官仅挂名“办案”,书记员或者法官助理等实际办理案件,或者有时领导以“审批”的方式实际决定案件结果,使法官审而不判,造成了行政权代替审判权的局面。书记员、法官助理、院庭长此类主体,虽然不是案件名义上的承办人员,但是实际行使了审判权力,能够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关键词

    青年生活 2020年13期2020-05-26

  • 民事执行异议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
    关键词 民事 执行异议 制度作者简介:潘昕,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249由于法律的制定本身具有滞后性,因此后续的完善尤为必要。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制定良好的法律是法制的必要前提。民

    法制与社会 2020年9期2020-05-14

  • 探析新闻侵权的责任分类研究
    闻;侵权;责任;民事简言之,所谓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或法人因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因法律规定的其他事由而依法承担的不利后果,包括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等。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律或行政法规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刑事法律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作为三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各自有其不同的发生根据和特定的适用范围。一艘情况下,三者各自独立存在,并行不悖。众所周知,侵权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因此《侵权责任法》第4条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期2020-05-07

  • 我国确立民事自助行为的适当性分析
    30039)一、民事自助行为概述(一)民事自助行为的概念及特征民事自助行为是指行为人于情势紧急无法及时求助公力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时,而对债务人的财产或人身实施的一种符合必要限度要求的强制性措施。①作为抗辩事由之一的民事自助行为,其特征包括:(1)保护权益合法性。对于不法民事权益,不能够采用民事自助行为手段。(2)情势紧迫性。如有寻求公权保护的机会和渠道,则不能实施民事自助行为进行自我保护。(3)作用对象特定性。民事自助行为一定要是对债务人的人身或财产采用。(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12-29

  • 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完善路径
    诚实信用原则是只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当中事,应当做到诚实守信,真诚、并且遵守信用和诺言。在民事活动当中要正当行使个人的民事权利并履行相应的民事义务,践行自己的承诺,不得存在任何欺诈的行为。作为与诚实相对的欺诈在民事活动中是被严令禁止的,严重的欺诈行为甚至会构成刑事犯罪,对人身自由造成束缚。不得存在任何规避法律的行为,例如逃税,就对国家的经济和财政造成了影响,应当履行缴税义务的主体并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而是在逃避应当缴税的行为伤害到了国家的公权力和国家的财产

    赢未来 2019年30期2019-12-17

  • 民事习惯的基本问题和法律适用研究
    彬☆行政与法☆民事习惯的基本问题和法律适用研究□ 童 彬在日常生活中,民事习惯为人们生活秩序和纠纷处理带来了标准和规范。作为习惯法性质的规则和社会风俗,民事习惯在社会生活和日常交易中充满活力。孟德斯鸠曾言:“法律还应顾及基本政治体制所能承受的自由度,居民的宗教信仰、偏好、财富、人口多寡,以及他们的贸易、风俗习惯等等。”在世界各国立法中,民事习惯都成为民事立法的重要内容。在罗马法和习惯法基础上,《法国民法典》统一了法国民事活动。尽管1804年《法国民法典》

    重庆行政 2017年5期2017-12-10

  • 简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上海)简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陈莉娜(200444 上海大学法学院 上海)法律要得到良好的实施效果,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检察监督制度是法律实施的重要手段。在民商事领域,民事检察监督对促进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民事检察监督;权力制衡;司法公正一、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概述(一)民事检察监督的概念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过程进行监督的制度。检察院以宪法授权而进行监督,纠正审判中的一些错误行为和违法行为。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8期2017-06-05

  •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41057)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何 普1,高剑波2,高俊伟2(1.湖北文理学院 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2.湖北省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湖北 襄阳 441057)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2013年制定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有利于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但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存在着过度适用的风险,我国民事检察监督仍然在程序启动及范围、民事检察监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10

  •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构建分析
    044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构建分析时羽嘉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2015年12月,民法典的编纂就已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规划内。在当前司法形式下,民法典的编纂又一次开启。民法与民事诉讼的联系不可拆割。民法典的编纂不仅有实体内容,民事诉讼法的内容也有涉及。尤其是对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剥离,其中很多问题的规定都不是特别清晰,以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为基础,这样编纂出来的民法典才是更加严谨、科学、适合我国发展的。民法典;民事诉讼;协同构建民法典的

    法制博览 2017年16期2017-01-28

  • 民事习惯在司法审判中的适用
    510275论民事习惯在司法审判中的适用劳小航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民事习惯具有稳定性和不成文性,是人们参与民事活动的重要规范,对于法律规则具有补充性。我国《民法总则》确认了民事习惯的法律地位,规定了适用民事习惯的基本前提。民事习惯在司法审判中的适用还存在很多疑难问题,建议在明确民事习惯法律性质、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民事习惯的适用规则。民事习惯;司法审判;司法适用民事习惯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民事活动中的规范,具有不成文性和独立于

    法制博览 2017年18期2017-01-27

  • 浅论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建设现状与完善
    广水)浅论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建设现状与完善彭 毅(432700 湖北省广水市人民检查院 湖北 广水)民事检察制度是我国特色的法律制度,但是由于相关立法不完善,民事检察并没有有效发挥作用。例如长期以来检察工作长期侧重于刑事检察领域,而民事检察职能则有所忽略。因此民事检察制度建设一直是我国法律完善和讨论的热点问题。所以针对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更加详细和科学的建设意见,有利于促进我国民事检察工作的进步。有鉴于此本文从研究民事检察制度现状和存在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6期2017-01-27

  • 英国人婚姻状况十分多元
    择:单身、已婚、民事伴侣、未婚伴侣、离婚、民事伴侣关系解除、分居、丧偶,或者尚存民事伴侣等等。《环球时报》记者和同在英国生活的小伙伴们在和英国人谈到婚姻状况时,往往也会被问你的伴侣而非你的丈夫或妻子,而英国人询问时措辞严谨而小心,似乎生怕冒犯了被询问者。 这其实和英国多元的婚姻状况有关。2005年12月5日,英国的民事伴侣法案正式生效,允许同性情侣缔结民事伴侣关系。根据剑桥高级字典的定义,民事伴侣关系在英国是合法的,他们享有与异性夫妻同等的权利。可以说,

    环球时报 2016-03-302016-03-30

  • 民事习惯在民事立法中的合理定位研究
    152200论民事习惯在民事立法中的合理定位研究董彦喜盖兆斌黑龙江省绥棱县人民法院,黑龙江绥化152200民事习惯在民事立法中的定位如何决定着我国法律的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促使其定位更加具有合理性。文章首先从不同的角度对促使民事习惯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民事习惯进行了合理定位,主要目的在于为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及其普及提供基础性的保证,从而使法治社会能够进一步实现。民事习惯;民事立法;合理定位一、引言法律是保证社会能够按照一定秩序运行的主要措施

    法制博览 2016年28期2016-02-02

  • 民事审判权谈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李晓丽【摘要】民事审判权是服务于当事人诉权的一种权力,是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手段。确定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方向,应当正确地认识民事审判权性质,认识清楚民事审判权的本质。【关键词】民事审判权;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5-132-01民事审判权,是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通过审理对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它是国家司法权的组成部分,属于国家基本权力之一部。国家权力设定的目的,在于

    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4年5期2014-10-21

  • 我国民事检察的功能定位和权力边界
    文◎王利明我国的民事检察,是在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下检察权对审判权进行有效制约的重要体现。2012年民诉法修改推进了民事检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也将使检察机关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民事检察是中国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民诉法修改对民事检察的范围、方式、当事人申请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限制、民事检察的监督体制、措施和手段进行了完善。通过长期实践探索,我国民事检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具有公权力性、合法性、事后性、程序性、保障性特征。我国民事检察的

    中国检察官 2013年23期2013-01-30

  • 我国民事执行中检察监督制度研究*
    00875)我国民事执行中检察监督制度研究*崔 林(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民事执行工作存在着执行“乱”与“难”的问题,而执行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也将民事执行中监督制度的缺陷体现了出来。因此,为了维护我国司法的公正、有效以及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就要求由一个专门的机构对民事执行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系统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本文笔者通过对民事执行中检察监督制度的影响因素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民事执行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8-15

  •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的启示——以知识社会学为视角的分析
    树洁 熊云辉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的启示 ——以知识社会学为视角的分析文◎齐树洁 熊云辉许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这种知识生产过程深嵌在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中,这种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的生产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结构。本文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的考察,更多的是从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来理解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的生产。民事

    中国检察官 2012年13期2012-01-28

  • 论非法人团体的法律地位
    存在,广泛地参与民事活动,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对于其民事主体资格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目前主体资格的理论进行评析,力图澄清存在于民事主体制度上的模糊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民事主体的标准,以论证“非法人团体”是民法上的主体之一。[关键词]非法人团体民事主体人格权利能力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年6期200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