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体

  • 共同药业“全产业链”升级
    0 吨。届时,在甾体药物起始物料方面,共同药业年总产能将超4000 吨,全球最大供应商地位进一步巩固。共同药业于2006 年在襄阳成立,2021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 亿元,归属净利润0.17 亿元,扣非净利润0.13亿元。“未来五年,我们希望公司销售额能有进一步突破。”共同药业董事长系祖斌在接受支点财经记者专访时说,“公司深耕甾体药物产业,正在逐步建立起始物料、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全产业链,带动公司转型升级。”共同

    支点 2023年10期2023-10-20

  • 植物天然甾体化合物研究进展
    250101天然甾体化合物的存在十分普遍,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它们在结构上相同的特征是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的基础骨架,也被称为甾核。按照在甾体母核17位上连接的侧链不同,我们将天然甾体分成多个种类,包括强心苷类、甾体皂苷类、植物甾醇类等。通过研究发现,这几类天然甾体化合物主要在植物茎叶、水果和谷物中提取出来,主要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癌、抗肿瘤、心脏疾病治疗以及降低胆固醇和消炎止咳等[1]。天然甾体化合物领域的科研,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并且对于医学及制药方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5-10

  • 云南重楼ITS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甾体皂苷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甾体皂苷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尹鸿翔1,张开元2,任梓萱1,赵家雯1,蒋桂华1, 陈蓉1*(1.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 611137;2. 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 彭州 611930)为了解云南重楼(var.) ITS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特征与其甾体皂苷构成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药材质量稳定性的影响,利用MegAlign软件对37份云南重楼样本的ITS序列进行对比,根据SNP位点进行分型;采用HPLC法测定7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2年5期2022-10-17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龄草中4种甾体皂苷的油水分配系数及平衡溶解度
    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甾体皂苷,以4种甾体皂苷偏诺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简称Y1T)、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 →2)-β-D-吡喃葡萄糖苷(简称Y2T)、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 →4)-[α-L-吡喃鼠李糖基(1 →2)]-β-D-吡喃葡萄糖苷(简称Y3T)、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 →4)-α-L-吡喃鼠李糖基(1 →4)-[α-L-吡喃鼠李糖基(1 →2)]-β-D-吡喃葡萄糖苷

    中南药学 2022年5期2022-08-08

  • LC-MS和LC-NMR在中药三萜和甾体类成分快速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摘 要】 三萜和甾体类化合物作为具有多方面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一直是中药活性和质量控制研究的重点。文章对近十年运用LC-MS和LC-NMR联用技术鉴定、分析中药中三萜类和甾体类成分的前沿方法进行综述。两种联用技术的特点是将HPLC的高效分离能力和MS、NMR精确的结构表征能力巧妙结合起来,方法更具选择性和灵敏性。与此同时,笔者讨论了LC-MS和LC-NMR在中药三萜和甾体结构指认中的适用性并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实现中药中复杂成分结构的快速鉴定提供借鉴。【关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2年7期2022-05-30

  • 共同药业营收净利双增 政策因素叠加市场需求驱动业绩稳步增长
    日晚间,作为国内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领域最大供应商之一的共同药业(300966.SZ)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26.23%;归母净利润7833.06万元,同比增长46.99%;扣非净利润5253.5万元,同比增长13.87%;基本每股收益为0.74元/股,并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6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567.77万元,与投资者共享业绩回报。伴随国内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甾体激素药物市场需求量的持续上升。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2年16期2022-04-23

  • UPLC-QTOF-MS 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考察胡芦巴盐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
    [6];知母中的甾体皂苷类成分在盐制过程中发生转化[7]。目前,关于胡芦巴盐制后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 分析胡芦巴与盐胡芦巴中的化学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以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筛选胡芦巴与盐胡芦巴中的差异性成分,利用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分子量、二级质谱结合文献数据鉴定这些差异性成分的结构。探究盐制对胡芦巴中化学成分的影响,为阐明胡芦巴盐制的机理提供实

    药学研究 2022年12期2022-02-04

  • 甾体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博 255000甾体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有着广泛存在,微生物转化是指微生物细胞把复杂的外源物质做特定结构装饰这一过程,也就是将微生物作为载体,经由菌体于代谢过程当中所产生的酶来催化外源性底物发生反应。甾体类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无论是对新一代的甾体药物、还是关键中间体的合成,皆不失为是有力工具。1 甾体类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工艺甾体微生物转化工艺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①菌体生长:在此阶段,目的是为菌体提供充足营养,为菌体的生长提供有利的生长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甾体化合

    商品与质量 2021年9期2021-11-24

  • 淡水环境中水生生物对甾体雌激素的物种敏感度分布
    常的外源性物质。甾体雌激素是具有雌激素活性的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其内分泌干扰能力较其他内分泌干扰物具有效应剂量小、危害程度强的特点(危害程度可达其他环境激素3个数量级以上),极其微量的该类化合物便可对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危害[1]。甾体雌激素污染主要来源于动物和人类排放的天然雌激素及避孕药生产和使用中排放的人工合成雌激素。随着社会人口增加、生活需求的不断扩大和避孕药的大量使用,甾体雌激素在水环境中的排放和污染日益严重,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也越加显著。开展水生生物对

    净水技术 2021年9期2021-09-10

  • 共同药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9.70%需求增长驱动业绩持续向好
    96%。作为国内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领域最大的供应商之一,伴随我国甾体激素药物市场需求量的持续上升,公司业绩在上半年继续维持了快速增长趋势。需求持续增长驱动业绩持续向好共同药业是一家专业从事甾体药物原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甾体药物生产所需的起始物料和中间体。目前,公司已拥有多种产品的生产技术,能够实现起始物料至性激素类中间体的完整产品路线覆盖,并能生产多种皮质激素类中间体和孕激素类中间体。据了解,甾体药物在化学药物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年34期2021-08-30

  • 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血脂影响的meta分析※
    明确针对不同类型甾体AIs的使用人群,包括高海拔人群。本研究使用meta法分析AIs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血脂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纳入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1.2 方法基于PRISMA法[3](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开展相关研究。1.2.1 文献检索通过计算机在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筛选相关数据。搜索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5-26

  • 共同药业上市
    06年,主要从事甾体药物原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为甾体药物生产所需的起始物料和中间体。目前,在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领域,共同药业是国内最大的供应商之一;在甾体药物中间体领域,其产品线丰富,可以生产皮质激素、性激素、孕激素和其他类四大类中间体,已发展成为国内甾体药物中间体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

    支点 2021年5期2021-05-23

  • 新型苦参酸-氨基甾体化合物对人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研究证实氨基甾体化合物对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4]。利用药物拼合原理,将苦参碱的水解产物苦参酸与氨基甾体成酯,所得产物为新化合物,目前尚未有关有该化合物的研究报道,由于合成所用的两个化合物均具有抗肿瘤活性,有望产生协同作用,提高苦参碱的抗肿瘤活性。结合苦参碱和氨基甾体化合物的抗瘤谱,选择人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为体外试验细胞,K562细胞系建于CML急变期的患者,是第一个人类髓性白血病人工培养的细胞,已广泛用作研究白血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5-17

  • 新型甾体类吡唑并[1,5-a]嘧啶化合物的合成
    712100)甾体化合物是一类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含杂环修饰的甾体化合物,特别是在甾体骨架D-环引入含氮杂环后的甾类衍生物,具有抗癌[1-4]和酶抑制[5]等活性。吡唑并[1,5-a]嘧啶基衍生物有良好的生物活性[6],可作为抗血吸虫剂[7]、抗肿瘤药物[8-9],以及治疗睡眠障碍药物[10]。雄烯二酮是一种重要的甾体激素,在性生理机能表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1]。随着甾体化学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发现雄烯二酮类衍生物还具有其它生物活性,如抑制某种酶的作用[

    合成化学 2021年2期2021-03-13

  • PCPA对大鼠大脑皮质P450scc、CB1R、MAP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酸枣仁汤的干预作用研究
    50025)神经甾体是一类存在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中,与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的一类甾体化合物。神经甾体很早就被认为具有镇静、麻醉和抗癫痫的作用。神经甾体是神经兴奋性的内源性调节因子,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合成的神经甾体会通过非基因组机制影响CNS的兴奋性[1]。中枢神经系统中合成神经甾体需要以胆固醇为原料,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 cholesterol side chain cleavage,P4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2期2021-03-12

  • 工业分枝杆菌植物甾醇转化途径及菌种改造研究进展
    代以来,国际市场甾体类药物的销售额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2020年全球甾体类药物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 500亿美元(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2005/860576.html)。目前,甾体类药物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化学药。甾体类药物的高需求促进了甾体类药物中间体的提取与制备的发展。在微生物转化植物甾醇生产甾体药物中间体的工艺技术成熟之前,以植物中薯蓣皂素作为低廉工业原料进行化学合成制备的工艺技术占据着主导地

    工业微生物 2021年1期2021-03-01

  • 甾体化合物绿色生物制造:从生物转化到微生物从头合成
    201318)甾体亦称类固醇,是一类以环戊烷多氢菲为母核的有机小分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真菌及个别细菌,其在生命体生存繁育的过程中,作用极其多样且无可取代。天然甾体一方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如胆固醇等对于维持细胞膜流动性和稳定性不可或缺[1]。在生物体内,甾体通常扮演着“激素”角色[2-4],例如人体内的性激素、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芸苔素内酯、昆虫体内的蜕皮激素等。在哺乳动物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等,密切参与了生殖、骨骼和大脑发育、生物

    合成生物学 2021年6期2021-02-10

  • 基于光干涉原理的生物亲和性检测环境中甾体类激素
    性检测技术,实现甾体类激素动力学参数及定性与定量检测。方法:利用阻遏蛋白RepA与3α-HSD/CR的回文序列基因及甾体类激素的特异性结合,建立一种非标记光学原理的甾体类激素检测新方法。结果:检测了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双链DNA OP1与RepA特异亲和性,亲和常数KD为9.865×10-9M,建立了环境监测中双链DNA OP1与RepA抑制法的甾体类激素总量定量检测新方法,最低检测限0.45ng/ml;结论:本文在研究光干涉生物亲和性关键检测技术基础上,建立

    科技风 2020年30期2020-11-30

  • 拉曼光谱法鉴别分析3种甾体类避孕药晶型*
    避孕药化学结构为甾体类激素[1]。甾体类避孕药物通常可以分为3类:①黄体酮类衍生物,如甲地孕酮、甲孕酮等;②雌激素类衍生物,如炔雌醇、炔雌醇环戊醚等;③睾酮类衍生物,如炔诺酮等。甾体类避孕药通常存在多晶型现象,不同晶型会影响药物溶解性、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而对生物利用度产生重要影响,不同药物晶型在机体内的吸收差异可至数倍乃至数十倍[2-4]。因此对甾体类避孕药进行多晶型研究,对于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和更好发挥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拉曼散射原理、

    医药导报 2020年11期2020-10-29

  • 甾体衍生物羟基化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几年来,人们对于甾体化合物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由于甾体化合物本身的特性使其在多方面均得到了应用,例如在治疗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治疗内分泌紊乱等相关疾病以及进行人体器官移植时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进展。目前甾体类激素已经成为除抗生素外的第二大类药物,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甾体化合物的相继研究,甾体衍生物羟基化的生物转化也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甾体衍生物羟基化的生物转化使得最终产生了更多高效的中间或者终末产物,且甾体衍生物的生物转化具有诸多优点,例如

    化工管理 2020年32期2020-01-15

  • 内源性甾体激素GC/MS分析中酮基衍生规律的研究
    130022)甾体激素(steroid hormones)又称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四环脂肪烃化合物,在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中合成,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在抗炎、免疫调节、调节性功能、促进机体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甾体激素的含量极低,检测响应值低,直接检测难度较大,对检测手段的灵敏度要求较高,是医疗、环境、畜牧业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3]。甾体激素的检测常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该方法的灵敏度高,可实现多种成分同时检测[4-7]。

    质谱学报 2019年6期2019-11-22

  • 甾体激素药物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anthrene甾体化合物被誉为“生命的钥匙”,可调节人体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矿物质代谢及性功能[4]。甾体化合物具有分子量小、脂溶性大的特点,使其易于进入细胞并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因此,甾体化合物具有成为药物的自然属性[5]。在临床上,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结缔组织病变和湿疹等疾病的首选药物[6]。此外,甾体激素还具有保健的生理功能,如改善蛋白质代谢、抗肥胖、恢复和增强体力、预防冠心病及利尿降压等[7]。近年来,甾体

    生物加工过程 2019年5期2019-10-10

  • 圆叶牵牛化学成分研究
    成分, 三萜, 甾体中图分类号: Q946, R2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142(2019)07-0910-07Abstract: There were abundant resources of Pharbitis purpurea, but lack of the systematic and deep studies about the whole plant.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

    广西植物 2019年7期2019-09-10

  • 天然资源型化合物甾体皂苷元的化学研究
    天然资源型化合物甾体皂苷元和非天然型化合物氟烷基磺酰氟两类化合物作为代表进行了系统研究。甾体皂苷元是一类含螺甾基本结构的化合物,在天然植物中它们则以与糖链接的皂苷形式存在。甾体皂苷元是甾体药物生产的基本生产原料之一。我国薯蓣皂苷元年生产量最高达4×106kg以上,剑麻皂苷元年产量约在5×105kg以上且大部分作为环境污染物被废弃。甾体皂苷元的生产历史超过半个世纪,其生产工艺十分成熟,因此甾体皂苷元的价格极为便宜,最低价格每公斤仅150多元人民币。此外,从薯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3-08

  • 重楼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甾体皂苷、蜕皮激素、萜类等类型,其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本文对重楼属植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1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1.1 螺甾烷型甾体皂苷从重楼属植物中共分离得到了98个螺甾烷型甾体皂苷[4-22]。98个螺甾烷型甾体皂苷可由苷元C-17是否有α-OH可以分偏诺皂苷及其衍生物、薯蓣皂苷及其衍生物,一般在C-5和C-6有双键C-3、C-7、C-17有羟基取代。其所含糖基的主要类型有葡萄糖、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芹糖、果糖等组成。

    山东化工 2019年4期2019-02-16

  • 含氮杂环甾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515041 )甾体(steroids)是一类结构特殊的天然产物,其分子母体结构中均含有环戊烷骈多氢菲(cyclopentano-perhydrophenanthrene)碳骨架,此骨架又称甾核(steroid nucleus)。甾体化合物是一类对生命体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化合物,也被称为生命的荷尔蒙。甾体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许多生命过程密切相关。在甾体化学物中,芳杂环与甾体母核稠合,形成新的芳杂环甾体;或者是芳杂环作为附属基团独立于甾体母核

    癌变·畸变·突变 2018年4期2018-08-02

  • 蘑菇中总甾体含量的测定
    114007)甾体类化合物是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的天然产物,种类众多,数量庞大,几乎所有生物体自身都能合成.其生物活性广泛,具有抗炎、抗肿瘤、抗休克、增强免疫能力和应激反应等药理作用[1,2],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被称为“生命的钥匙”[3],因此甾体类化合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蘑菇中含有丰富的甾体类化合物[4],通过文献发现,对蘑菇活性成分的测定多集中在多糖、氨基酸、维生素上,而总甾体含量的测定鲜有报道.因此,本实验根据Liebermann-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7-05

  • 以甾醇为底物微生物法合成甾体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兴225400)甾体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生命物质,被Witzmann博士誉为“生命的钥匙”[1]。所有甾体化合物均由环戊烷多氢菲核(如图1所示)为母核衍生而来,其中A、B、C为六元环,D为五元环,在C3、C11、C17位上可接羟基或酮基,在C10、C13位上可接角甲基,在C17位上可接烃基,在A或B环上可有部分双键,这些官能团通过不同的组合进而衍生出各类甾体化合物[2]。甾体类化合物按用途主要分为甾体类药物和甾体类功能食品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年10期2018-05-30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人体尿液中14种内源性甾体激素含量
    尔161006)甾体激素,又称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具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四环脂肪烃化合物,对机体生长、免疫调节、性器官发育和生殖控制等方面起关键作用[1-2]。外源性甾体激素是体外合成物质,如丙酸睾酮、苯甲酸雌二醇和乙酸美仑孕酮等,对机体体能恢复、肌肉增长、神经兴奋状态有重要作用,被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列为运动员禁用药物[3];内源性甾体激素是由体内内腺生成的激素,如睾酮、表睾酮、雄酮、脱氢表雄酮、孕酮、孕二醇、β-雌二醇等[4],在体内作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7年7期2018-01-22

  • 萝藦科植物C21甾体成分抗肿瘤活性近5年研究进展
    黄琴 曾婷C21甾体是一类含有21个碳原子的甾体化合物, 除从夹竹桃科、百合科、茄科、十字花科、玄参科、毛茛科等植物中发现外, 还以萝藦科植物中存在更普遍。该类化合物绝大多数以孕甾烷或其异构体为基本骨架, 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1]。当前一些研究表明, 萝藦科各属植物中的C21甾体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其中关于C21甾体苷类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开发潜力[2,3]。本文就近5年来关于萝藦科植物C21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5期2018-01-18

  • 甾体激素引入9氟原子反应综述
    300459)甾体激素引入9氟原子反应综述张 杰(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9)叙述了利用HF/H2O溶液,HF/THF溶液,HF/Py溶液以及HF/DMF溶液做为氟化试剂向甾体激素引入9氟原子的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认为HF/DMF溶液做为氟化试剂引入氟原子,具有收率高,易于操作,反应相对温和、安全的特点。甾体激素;氟化;药物合成甾体激素是一类维持生命,保持正常生活的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

    山东化工 2017年11期2017-09-15

  • 植物甾体皂苷生物合成与生理活性
    363005)甾体皂苷是由糖基和甾体皂苷元缩合而成的糖基皂苷。甾体皂苷元的骨架由27个碳原子构成,母核是环戊烷多氢菲。根据F环的闭合状态,甾体皂苷主要有螺甾烷型、呋甾烷型和变形螺甾烷型3种类型[1]。甾体皂苷广泛存在于薯蓣科、玄参科、龙舌兰科等单子叶植物中,具有抗癌、抗菌消炎、降低血压等多种生理活性,药用价值高,具有一定的市场开发潜力。本文概述了甾体皂苷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活性,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1 甾体皂苷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甾体皂苷的生物合成首先从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10期2017-08-15

  • 甾体雌激素在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规律
    黄德英,张继彪甾体雌激素在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规律纪付元1, 2, 3,田云飞1,袁守军2,张梦涛2,黄德英4,张继彪1(1.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433;2.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3.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410007;4. 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20043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甾体雌激素在4座具有深度处理工艺的污水厂中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4座污水厂的进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5-25

  • 中华猕猴桃根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ch.);三萜;甾体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0-5359-03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20.048Abstract: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 of Actinidia chinensis. The root of Actinidia chinensis was extra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20期2017-02-15

  • 总状毛霉对17α-羟基孕甾-4-烯-3,20-二肟的生物转化
    或结构新颖的羟基甾体肟衍生物,利用总状毛霉对合成的17α-羟基孕甾-4-烯-3,20-二肟进行转化研究。转化产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鉴定为7α,17α-二羟基-20-肟-孕甾-4-烯-3-酮(3)和11α,17α-二羟基-20-肟-孕甾-4-烯-3-酮(4)。目前微生物转化甾体研究领域对于甾体肟的转化研究少见报道,研究结果为甾体肟衍生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生物转化;合成;甾体肟;羟基化;总状毛霉随着甾体药物的发展,人们发现在甾体母核上引入杂原子后有更广泛的生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12-01

  • 氯胺酮诱导发育期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时神经甾体17β雌二醇水平的变化
    经细胞凋亡时神经甾体17β雌二醇水平的变化李建立1, 崔红赏2, 郭洪霞1, 于洋3, 吴红海3, 侯艳宁3目的探讨连续大剂量应用氯胺酮引起发育期大鼠大脑皮层区神经细胞凋亡时神经甾体17β雌二醇水平的变化及机制。方法30只7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每组15只。对照组连续3 d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氯胺酮组连续3 d腹腔注射75 mg/kg氯胺酮,末次注药后24 h,每组取5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层区cleaved-caspa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9-21

  • 甾体糖苷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研究
    130024)甾体糖苷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赵雪淞1,李盛钰2,杨旭3,周义发3(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国家乳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吉林长春 130033;3.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为研究甾体糖苷的苷元和糖链结构对其抗肿瘤活性的影响,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了五种结构相关的甾体糖苷薯蓣皂苷、纤细皂苷、边缘茄碱、澳洲茄碱和查茄碱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

    食品工业科技 2016年11期2016-09-10

  • 全球精英齐聚,共话甾体医药发展 ——记溢多利生物产业发展与行业高端论坛珠海峰会之生物医药发展交流会
    球精英齐聚,共话甾体医药发展 ——记溢多利生物产业发展与行业高端论坛珠海峰会之生物医药发展交流会文/欧阳支(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图1 周德荣常务副总裁致欢迎词2016年6月24~25日,在溢多利生物产业发展与行业高端论坛珠海峰会暨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际,作为峰会重要活动之一的溢多利生物医药发展交流会在珠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交流会由溢多利控股公司湖南新合新、河南利华联手主办,100多家海内外客户和供应商、150多位行业专家等嘉宾出席交流会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6年7期2016-08-10

  • 灵芝化学成分的研究
    化学成分;三萜;甾体灵芝(Ganodermalucidum)为多孔菌科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别名有万年蕈、瑞草、秀草等,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的大型药用真菌,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灵芝亚科(Ganodermatoideae)灵芝属(Ganoderma)[1].传统中医认为灵芝具有补肝益气、延年益寿的功效.近年来从灵芝中分离到三萜类化合物已有100种,其中三萜类化合物主要是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衍生物[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7-14

  • 斜脉暗罗叶甾体类成分研究*
    3)斜脉暗罗叶甾体类成分研究*刘冰晶1,2,熊跃3,曾靖1,2(1.赣南医学院药学院;2.江西省脑血管药理重点实验室,江西赣州341000;3.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江西南昌330003)摘要:目的:研究斜脉暗罗叶的化学成分。方法:95%乙醇提取斜脉暗罗叶,制备总浸膏,硅胶柱色谱分离其成分,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种甾体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甙(2)、豆甾-4-烯-3-酮(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斜脉暗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6-14

  • 6,19-环氧甾类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6,19-环氧甾体化合物主要用来制备孕甾类化合物和19-去甲基类固醇化合物,其主要通过6β-羟基甾体在光照并有氧化剂参与下形成烷氧自由基中间体来合成的。综述了甾体6,19位氧桥的几种代表性的合成方法,并对合成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关键词:6,19-环氧甾体化合物;6β-羟基甾体;光照环合反应0 前言甾体化学是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的独特分支,甾体化合物与许多生命过程密切相关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6,19氧桥结构是甾体化学的很重要合成中间体。例如,抗早孕药[1]米

    浙江化工 2016年3期2016-04-22

  • 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应用甾体激素的疗效观察
    殖内分泌疾病应用甾体激素的疗效观察曹素艳 (赞皇县医院妇产科,河北 石家庄 051230)【摘要】目的 观察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应用甾体激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类型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患者201例作为研究对象,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给予倍美力(雌激素)与安宫黄体酮口服,更年期DUB给予炔诺酮片口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口服,围绝经期综合征给予替博龙口服。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DUB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年1期2016-03-29

  • 绵马贯众石油醚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 结构鉴定; 甾体绵马贯众DryopteriscrassirhizomaNakai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别名贯众、东北贯众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有小毒,具有治疗风热头痛、温毒发斑、疮疡肿毒的功效,作为常用中药被收录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1],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和河北北部地区[2]。现代临床中常见绵马贯众单用或复方治疗癌症、流感病毒、真菌原虫感染等疾病。迄今为止,已从绵马贯众中分离或鉴定出间苯三酚类、黄酮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0

  • 氨基甾体Z1对MEG-01白血病细胞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分化作用
    ·基础研究·氨基甾体Z1对MEG-01白血病细胞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分化作用周阳张君李震何群【摘要】目的观察氨基甾体Z1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MEG-01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实验、集落培养实验、MTT实验观察氨基甾体Z1对MEG-01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采用Wright染色、AS-D NAE染色、细胞膜CD41表面标记物检测氨基甾体Z1对MEG-01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10-8~10-4mol/L的氨基甾体Z1连续作用后,细胞和集落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2期2016-02-29

  • 甾体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甾体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王鸿,周峰,吴祺豪,陈苏(浙江工业大学 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摘要:甾体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它的生物转化指的是外源甾体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经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通过生物转化可以完成一些有机合成难以进行的反应,得到更具有新药开发价值的物质.近5年来,甾体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研究发展迅速,在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甾体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不同类型,羟化反应,氢化反应,脱氢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6-01-22

  • 鹅绒藤属植物甾体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鹅绒藤属植物甾体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何达海,杨 帅,罗华秀,秦 茜,马雅茹,张秀瑛(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鹅绒藤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且大部分具有药用价值.甾体皂苷,该属植物的主要成分,表现出极大的结构多样性.化学结构多样性体现在母核(甾体苷元)、母核取代基、糖链长度、单糖种类、绝对构型(D或L)以及糖链中糖苷键的类型(α或β),特别是在同一个糖链中同时存在D-糖和L-糖的情况在其它天然产物中并不多见,糖链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12-17

  • 催化甾体羟基化的P450氧化酶BM3的蛋白质工程的研究进展
    建强·综述·催化甾体羟基化的P450氧化酶BM3的蛋白质工程的研究进展刘星,孔建强甾体关键位点的羟基化在药用甾体的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细胞色素 P450(CYP450)氧化酶 BM3 在甾体羟基化合成中的潜在应用,基于细胞色素 P450 BM3 的蛋白质工程逐渐发展起来。在取得的若干 P450 BM3 突变酶的基础上,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催化甾体羟基化的相关 CYP450。根据易错 PCR等定向进化技术获得了突变位点信息,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5年6期2015-11-27

  • C17-吡唑琳基甾体衍生物诱导Hela 细胞凋亡研究
    712100)在甾体分子结构的D-环引入含N、O、S等杂原子的杂环后将使得甾体衍生物呈现广泛的生物活性[1]。在杂环衍生物中,吡唑啉基甾体化合物因为具有止痛、抗菌、抗癌等功效为人们所熟悉,合成含有吡唑啉基的此类衍生物已经成为甾体结构改造和修饰的重 要 分 支[2-5]。2013 年,我 们 合 成 了 一 系 列新颖的吡唑啉基甾体衍生物,体外细胞毒活性试验显示部分化合物对肺癌(NCI-H460)、宫颈癌(Hela)和肝癌(HepG2)3种人体癌细胞具有较好

    动物医学进展 2015年12期2015-06-11

  • Nocardia canicruria BF313催化甾体9α-羟基化发酵工艺优化
    BF313催化甾体9α-羟基化发酵工艺优化魏长龙1,2,赵树欣1,王 珊1,2,史吉平2,张保国2,*(1.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300457;2.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201210)应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以Nocardia canicruria BF313作为实验菌株,雄烯二酮为底物,研究了生物法制备9α-羟基雄烯二酮的新工艺。实验考察了转化培养基成分、投料方式、初始pH等因素对微生物转化生成9α-羟基雄烯二酮的影响。最终确定的发酵培养

    食品工业科技 2014年18期2014-02-27

  • 海星中抑制ACE 活性的甾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连116023)甾体化合物具有软化血管、活血、强心、抗炎、镇静、促进生长发育等生理活性,并在生殖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3]。海星中甾体化合物含量丰富,基本上每种海星都含有甾体类化合物[4]。从海星中得到的甾体化合物,大部分具有3β、6α(或6β)、8β、15α(或15β)、16β - 多羟基胆甾烷母核的结构,有时在4β、5α、7α(或7β),偶尔在14α 位置具有一个或多个羟基,且一般支链具有25(S)羟基[5-6]。海洋甾体化合物因支链丰富多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02-15

  • 甾体生物转化技术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214122)甾体药物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过敏、抗感染、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分泌失调、心血管、胶原性病症、淋巴白血病、人体器官移植、抗肿瘤、细菌性脑炎、皮肤病、风湿病、老年性疾病等[1-2]。甾体生物转化即利用微生物酶对甾体底物的某一部位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来获得一定的产物。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法相比,甾体生物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高效性和高选择性等优势,还能合成化学合成法所不能合成的一些甾体中间体。近些年来,

    生物加工过程 2013年2期2013-10-25

  • 藠头总甾体皂苷对高脂大鼠降脂作用研究
    [5]。研究表明甾体皂苷如薯蓣皂苷、番麻皂素、菝契皂苷及异菝葜皂苷类物质是百合科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大多具有增加冠脉流量、营养心肌、改善外周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药理作用[6-7]。目前仅有研究发现从藠头中提取分离的甾体皂苷成分对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和Na+-K+-ATP 酶有抑制作用[8],而对该成分在高脂血症上起的调节作用未有报道,本文研究工作便以此为切入点,通过高脂饲料喂养诱发高脂大鼠模型,考察藠头总甾体皂苷给药后对其血脂水

    中成药 2013年8期2013-09-17

  • 甾体-17-酮肟的Beckmann裂解反应研究*
    210009)在甾体激素研究中发现,分子结构的改变可以大大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并能改变作用的专属性[1]。对于甾体化合物的合成,改变和修饰A, D环上的官能团非常重要,在D环导入氮原子[2~7]、去除18-甲基、改变18-甲基的立体构型、改变C, D环稠合方式[8~10]等的研究带来了许多重要结果。18-甲基为惰性官能团,若能将其转变成活性较高的官能团,对D环的修饰会变得更容易。Wang[11]利用Beckmann裂解反应使得18-去甲甾体-17-酮类化

    合成化学 2010年5期2010-11-26

  • 甾体激素引入6α氟原子的各种方法
    州310014)甾体激素引入6α氟原子的各种方法郭罕奇 裴 文*(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杭州310014)叙述了利用氟化氢、三氟化硼、过氯酰氟、2-氯-1,1,2-三氟三乙胺氟化溴、亲电试剂NFPy和N-氟代磺酰亚胺氟化剂向甾体激素引入6α氟原子的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认为N-氟代磺酰亚胺为氟化试剂引入6α氟原子的方法N-氟代磺酰亚胺氟化试剂,具有高立体选择性,毒性小,反应相对温和、安全。甾体激素;氟化;N-氟代磺酰亚胺合成甾体激素分子中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10年3期2010-11-07

  • 甾体雌激素的污染水平及转化机制*
    上海200444甾体雌激素的污染水平及转化机制*吴明红①任来堂②徐 刚③郭瑞云④①俄罗斯工程院院士,教授,②硕士研究生,③副研究员,④助理研究员,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444甾体雌激素 来源 分布 环境浓度 转化机制近年来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一些天然甾类雌激素及合成甾体类雌激素被发现具有很强的雌效应,环境中极小量的雌激素就能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不可预测的危害。作者结合最近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甾体雌激素的种类、来源及分

    自然杂志 2010年2期2010-09-06

  • GC-MS法对哈蟆油中甾体类化合物的分析
    MS法对哈蟆油中甾体类化合物的分析陈燕超1,胡岩1,王诗涵2,王永生1*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目的测定哈蟆油中甾体类化合物的成分及含量。方法将粉碎后的药材用皂化法预处理,以乙醚萃取未皂化物——甾体类成分,水浴蒸干,利用气质联用色谱法对甾体类化合物进行鉴别及含量测定。结果哈蟆油中共鉴定出8个化合物,即胆固醇(32.236%)、胆甾-3-酮(0.925%)、胆甾-3,5二烯-7-酮(2.811%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5期201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