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阁

  • 邂逅兰山
    续往上走,来到二台阁。二台阁的风格与旧城门类似,由斜瓦砌成,好看极了。我们穿过二台阁中间的门洞,来到惊险的玻璃栈道。通过玻璃栈道时,我内心很平静,并不觉得害怕。就在我感觉有点无趣时,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条河——黄河!滚滚流逝的河水真壮观啊!它穿城而过,就像一条耀眼的黄丝带。看到眼前的美景,我不禁暗想:黄河不愧是兰州的主角,就连那些漂亮的“小帽子”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吃过晚饭,夜色悄然降临,我们进入了兰山公园。这里我已经来过很多次了,每次我都会走同一条小路,小路

    小读者 2023年24期2023-12-31

  • 法意并进:台阁体楷书和草书在明代的发展
    意是为“意”。“台阁体”楷书和草书分别是明代书法重“法”和重“意”的典型,但二者在明代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立、你有我无的关系,而是相互交织和影响的。这两种书风为明代的书法艺术乃至整个书法艺术史补充了两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范式。明初,由于皇帝的喜好和朝廷对书写内制、外制的需要,加之开科选士注重考察楷书且务求工整,逐渐形成了风靡当时的“台阁体”楷书,代表书家有沈度、沈粲等。“台阁体”楷书是明代书法重“法”的典型。首先,重“法”表现在平衡结体、均匀笔画,即关注规范性

    书画世界 2023年8期2023-10-19

  • 马愉与明初台阁体后期的文学新变
    071)综观明初台阁诗体,在“三杨”接替退出诗坛后,台阁作家未能将台阁诗学进一步推进,馆阁作品的价值意义逐渐受到质疑。后人对洪熙、宣德文坛尚有褒扬,如清人评价宣德馆臣萧镃:“史称其学问该博,文章尔雅。其门人丘濬称其文‘正大光明,不为浮诞奇崛’,盖洪、宣间台阁之体大率如是也。”[1]P1556宣德以后,台阁诗学由盛转衰,台阁作家点缀升平之作逐渐流为庸肤啴缓,缺乏生机。《四库全书总目》韩雍《襄毅文集》提要:“明自正统以后、正德以前,金华、青田流风渐远,而茶陵、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3期2023-08-21

  • 昙花一现的“台阁体书家”
    作家明代初年,“台阁体”书法统治书坛。该体字形方正,点画光洁,结体匀称,排列整齐。当时的说法是“乌、方、光”——乌,黑得发亮;方,方正,大小一致;光,光滑,流畅。善此种书风者,大多为内阁宰辅之臣,“台阁”一词为宰辅别称,因而得名。明初台阁体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沈度。永乐二年(1404年),朝廷征召擅长书法的士人进入翰林院,沈度得以入选。他奉命书写《孝慈皇后传》和《古今列女传》等,其婉丽端庄的字体,令明成祖朱棣非常满意。此后,沈度每天陪伴皇帝左右,所有诏书及御

    廉政瞭望 2023年4期2023-05-08

  • 解缙之死与明初台阁诗风的生成
    的转变,并推动着台阁诗学审美形态的变迁:端庄敬敏的士人心态是仁、宣时期君臣相谐的重要原因,为台阁文学的生成提供了现实土壤;更重要的是,此种老成心态外化为形式工稳、情感平和的台阁诗风。台阁诗学具有模式化与官僚化的双重特征,从馆阁文臣心态转变的角度入手,有助于探明其生成的内部机制。台阁文学作为明前期重要的文学现象,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近年来,学界对其研究呈现出两点新变化。其一是研究视角由外围的政治制度、君臣关系、文化思潮向诗文观念、文学传统、士人心态与文化人格

    人文杂志 2022年10期2022-12-17

  • “非遗”文化体验中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 ——以班本课程《有趣的台阁》为例
    的就是家乡的“出台阁”活动。台阁,又被称为肩膀上的舞台,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家乡民俗风情之一,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台阁受到幼儿喜爱,本班顺“趣”实施《有趣的台阁》班本课程,引导幼儿在体验“非遗”文化中深度学习。一、分组调查,信息共享(一)成立调查小分队师:东山的台阁节目

    好家长 2022年3期2022-11-23

  • 明代台阁文人文集序中古文统序与文道关系论
    083)明代前期台阁文人的序文(1)中国古代序文文类有书序之序、有赠序之序,参见李南晖主编《中国古代文体学论著集目(1900-2014)》“骈散文编”部分下设“序跋类”与“赠序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81-第304页。书写分为书序与赠序两大类别。其中台阁体书序类中的集部序又以文集序的书写最有文学意义。台阁文人所撰文集序在文体选择、文体功能与文体内容等方面独具特色。但目前研究者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够,对明代前期台阁群体的序体文书写缺乏整体性观照,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3

  • 论明初许彬诗歌的“台阁体”特征
    虽不多,但其诗的台阁体特征极为明显,是“三杨”之体沿袭的表现所在。明代“台阁”一词最早源于宋濂的解释:“台阁之文,其气丽以雄……览乎城观宫阙之壮,典章文物之懿,甲兵卒乘之雄,华夷会同之盛,所以恢廓其心胸,踔厉其志气,无不可厚也,无不硕也,故不发则已,发则其音淳庞而雍容,铿鍧而镗鞳。”[1]622宋濂从创作背景、作家身份以及艺术特征三方面对“台阁”文学进行解释,颇为恳切。正如其所言,“台阁”之气的形成与明代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明太祖立国后,乱世景象终结,国家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1

  • 沈粲:台阁草圣擅一时
    度同为明初重要的台阁体书家,为什么却以草书闻名,赢得『草圣』美誉?说起沈粲(1379—1453年),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提到明初书坛“云间二沈”,那可是相当有名了。沈粲就是“二沈”之一,他是明代台阁体书法家代表沈度的弟弟。所谓“台阁体书法”,是指为宫廷书写公文服务,迎合皇家审美标准而形成的一种规范化、模式化的书法形式。沈氏兄弟同为明初重要的台阁体书法家,被称为“大小学士”,但是他们的书法风格不同:沈度重楷书,以婉丽取胜;沈粲擅草书,以遒逸闻名。其实,沈粲

    中华瑰宝 2022年1期2022-01-06

  • 明前期台阁诗学与《诗经》传统
    雍容气象,形成了台阁文学对山林文学的统辖地位。而当宋濂、王袆、方孝孺等浙籍台阁文人在洪武末年至靖难前后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国初诗学的台阁气象便由江右派传承下来,延续到永乐之后,形成了以杨士奇、梁潜、金幼孜等人为代表的台阁体诗学。旨在“鸣一代之盛”的台阁诗学,若探其本质、穷其根源,实与诗法宗尚密切相关。这种宗尚跳出了传统的宗唐抑或宗宋的争论,甚至连汉魏六朝都不是其本原,而是直接将《诗经》作为一种核心的建构力量,安插在诗学大厦的基础位置上。《诗经》不再是一种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31

  • 沈度:气格超迈 台阁之风
    楷书称绝,更因『台阁体』被皇帝赏识而享誉书坛,影响明初百余年,一直延续到清代,被誉为『台阁体第一人』。北京大钟寺有一口青铜大钟,该钟铸造于明永乐年间,被称为“永乐大钟”。永乐大钟除了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之外,还以钟身满铸阳文楷书约23万字的经文称绝于世。这些经文书写法度谨严,字体工稳、挺秀规范,堪称楷书经典之作。书写者就是明初书法家沈度。台阁书风第一人沈度(1357—1434年),字民则,号自乐,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是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

    中华瑰宝 2021年12期2021-12-09

  • 小篆与台阁体的不同命运
    学院美术学院一、台阁体溯源广义的台阁体书法是指广为人们日常所推崇的书法艺术风格,包括楷书、篆书、行书、草书等,且书风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狭义的台阁体是宫廷书家、大臣或者在考取进士时士子、考生所用的书体艺术风格。台阁体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后人对此书风褒贬不一,但是台阁体书法彰显了明代书风,我们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该书法类型。首先,我们应从晚唐名家柳公权的“柳体”开始认知,柳公权书法兼初唐书家风貌,中宫紧密,得“颜体”之精妙,融会贯通,自成

    艺术家 2021年10期2021-11-26

  • 台阁体书法价值意义重辨 ——以姜立纲书法艺术及其社会影响为例
    术与设计学院一、台阁体及其书风形成的时代背景(一)台阁体的形成及特色书法一直就存在着官方和民间两条发展路径,官方书体一般都呈现严谨、整饬的风貌,秦篆、汉隶、唐楷都具有这一典型特征。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干禄书”,到唐末五代王著“小王书”也称“院体书”,宋代有“三馆楷书”等,这或许就是台阁体的前世今生了。台阁体,是明代社会生活中一种规范性的官方书法风格形式,关于台阁体黄惇先生在《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中给出了相关定义:“尚书”在汉代称为“台阁”,因而后世的中书省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2021-09-01

  • 探析明代江西籍台阁体作家群体的成员构成及创作特征
    34001)明代台阁体在明代前期的文坛上风行百年,影响深远。如果从地域的角度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在明代台阁体创作队伍中,江西籍的作家人数最多。这些江西籍作家构成了明代台阁体创作的主要力量,他们出入馆阁、学禀江右,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人生经历,因此在创作思想、创作倾向和创作风格上具有很大的趋同性。又因为他们在日常交往、仕途进退、诗词唱和等互动中关系密切,由此产生自觉的群体意识和公认的文坛盟主,进而形成一个作家群体。由他们创立并倡导的特定的诗文创作范式,即“台阁体”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2021-01-15

  • 明代诗坛上的台阁、郎署、山林和市井
    陈文新台阁、郎署、山林和市井,既可以是四个横向并列的诗坛空间,也可以是四个纵向的历时态的诗坛现象。而从历时态的角度考察台阁、郎署、山林和市井在明代诗坛的更替递嬗,尤其具有文学史意义。台阁体滥觞于洪武年间,而鼎盛于永乐、宣德时期,延续于正统、天顺年间,其风格标志即所谓“富贵福泽之气”;“台阁坛坫移于郎署”则是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发生的最为深刻的文坛格局异动,杜甫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郁顿挫的诗风尤为前后七子所推崇;嘉、隆年间的谢榛、王世懋等人,青睐王、孟、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29

  • 曹振镛误国
    折上的字体要求是台阁体,看起来有雅驯工整之气。曹振镛在中枢任职之后,推行台阁体,刻意剔除破体字与碑帖字,只要字体齐整,不管字写得好不好看,就评为优等,入选翰林。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很多人亦步亦趋,将台阁体字写成了泥塑字,毫无生气。有人评价曹振镛,说他拘牵文义,挑剔细故,钳制天下人心。等到洪秀全、杨秀清在广西造反的事情暴露以后,各级官吏因怕受到严斥,只能互相隐讳,没有人敢上报给道光帝。后人总结,这均是曹振镛欺上瞒下种下的恶果。(摘自《荆州日报》)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46期2020-12-23

  • 论李东阳、庄昶交游及其诗学意义
    国以来,明诗多以台阁为宗,出现了以“三杨”为代表的文坛宗主。三杨之后,李东阳等人占据台阁诗坛的主流。《明史》云:“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后,东阳而已。”〔1〕不唯如此,李东阳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学界或称之“茶陵派”。值得注意的是,李东阳虽然身处台阁,其诗歌创作却已不同于“三杨”时代的台阁体,其诗中也不乏山林之思。不仅如此,在台阁诗人这一主流之外,成、弘诗坛上还活跃着以陈献章、庄昶等为代表的山林诗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12-12

  • 艺术的政治附加值
    露锋明代初年,“台阁体”书法统治书坛。该体字形方正,点画光洁,结体匀称,排列整齐。当时的说法是“乌、方、光”——乌,黑得发亮;方,方正,大小一致;光,光滑,流畅。善此种书风者,大多为内阁宰辅之臣,“台阁”一词为宰辅别称,因而得名。明初台阁体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沈度。永乐二年(1404年),朝廷征召擅长书法的士人进入翰林院,沈度得以入选。他奉命书写《孝慈皇后传》和《古今列女传》等,其婉丽端庄的字体,令明成祖朱棣非常满意。此后,沈度每天陪伴皇帝左右,所有诏书及御

    华声 2020年10期2020-11-11

  • 年 味
    。晚上,老家在扛台阁台阁还未开始,人群已经在路面密集。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熟悉的闽南语。“台阁开始了吗?”“大奏鼓在哪儿,我要去看看”……虽然音色并不熟悉,这样的语言、语气、腔调却格外熟悉。我们随机问了一位陌生的老太太,用家乡话问她台阁运行的方向,她指了指一条小道,用家乡话说道:“前几天都是从这儿过,今晚应该也是。”台阁开始了。台阁里是耀眼的灯光、是化着浓妆、穿着亮丽衣裳的孩子们,台阁前后,有各种色彩的彩灯、灯笼,有舞龙的队伍,有大奏鼓演员们与众不同的装扮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5期2020-09-27

  • 美丽的鹿台阁
    标志性建筑——鹿台阁。鹿台阁是以商朝的鹿台遗址和《封神演义》为文化渊源建造的,采用商代“四阿重檐、茅茨土阶、泥墙木骨”的方法建造而成,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沿着泰山路一路向南,到了淇水大道交叉口向右一拐,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座像小山一样的建筑物坐落在那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鹿台阁了。当渐渐靠近鹿台阁时,更可以感到它的高大。它的周边呈四方形,下方是土黄色的基座,上方是造型古朴的宫殿。殿檐呈青灰色,中间环绕着白玉色的栏杆,庄严大气。到了鹿台阁前,它显得更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0年20期2020-09-06

  • 早春,与梅花山为伍
    观赏梅主要有朱砂台阁、南京红、绿苔梅、素白台阁、银红台阁、红须朱砂、白须朱砂、玉蝶、七星梅等品种。不过对赏花人来说,最难的不是分类,而是要学会欣赏。古人提出赏花要做到五知:“知色、知香、知形、知韵、知时。此外,古人对观赏梅花的环境也非常讲究,如果在淡云、薄寒、细雨、微雪、晚霞的天气里,或者在清溪、小桥、竹边、粉墙、黛瓦的背景下,赏梅就更有诗情画意。梅花山有许多珍贵的品种,那株400年的明代墨梅,是当之无愧的“梅王”;最为珍贵的是“别角晚水”,是梅花山的“镇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年3期2020-04-09

  • 沈周早中期书法风格的嬗变
    岁之前为早期,以台阁体书风为主,用笔圆润秀丽,结体宽绰;从50岁左右起为融合与发展时期,直取宋人笔法,在苏、黄、米三家间不断尝试与调整。直至60至65岁左右,逐渐以黄庭坚笔法为主。晚年除了以黄庭坚风格为主以外,还存在一种端庄和平的书风。从早年台阁体至晚年黄庭坚书风的过渡时期,是沈周不断拼凑融合各家笔意,最终确定自己风格的过程。明 沈周 春风竹树图轴(局部)纸本墨笔 日本大阪阿部收藏明初,由于帝王喜好以及宋客、沈度、沈粲的推崇,台阁体风靡一时。沈周早期的书法

    ViVi美眉 2020年5期2020-04-01

  • 明代江西籍台阁体作家群体的生成路径探析
    术界对明代江西籍台阁体作家群体的研究成果虽不多,但关注较早。如1994年廖可斌在《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一书中指出:“明代前期文坛占主导地位的台阁体作家,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台阁体作家以江西作家为主体。”[1]又在《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一书中指出:“在很大程度上,台阁派就是江西派,台阁体就是江西体。”[2]并罗列了31位江西籍台阁体作家生平简介及著作概况。魏崇新《明代江西文人与台阁体》一文也认为:“如果从地域角度考察,就会发现在台阁体成员中,江西文人为数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2-25

  • 图说书法(160)
    这种书体被称为“台阁体”,到清代时期称为“馆阁体”。二沈兄弟被后人指为“台阁体”之首。当时凡朝庭玉册金简,皆出二沈兄弟之手,俱受殊宠,名声显赫。今天我们看二沈书法,潇洒俊逸,点画周祥,结构平实,虽貌不惊人却有逸气在内。沈度以婉丽取胜,沈粲以遒逸见长,只是从艺术角度看,缺少了个性风格,是为台阁体范本而已。明成祖称沈度为“我朝王羲之”,實为褒奖过度了。但另有一点,沈粲的章草却写得很好,挺劲峭拔,洒脱奔放,行气流贯。王世贞称他为“章法尤精,足称米南宫(米芾)入室

    视野 2020年2期2020-02-16

  • 明清修建三台阁研究
    、文昌祠等)。三台阁就是在明代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集兴文运、昌科举于一体的风水景观建筑。虽然明清两代三台阁修建的数量始终不多,目前可查的就更为稀少,但其分布遍及全国大多省份,影响可见一斑。本文将从三台阁名三台与祀文昌之原因、明清两代修建三台阁之具体情况、三台阁修建后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明清三台阁进行研究,以期对三台阁作一全面考察与探究。一、名三台与祀文昌之原因(一)阁名之取义三台是汉代对尚书、御史、谒者的总称,即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

    巢湖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10-12

  • 从《明万历乙酉科中式举人从姪于陞墓志铭》看馆阁体对庶人书法的影响
    影响。而明朝正是台阁体之泛滥时期,明代台阁大臣是使用台阁体的主要群体,因此在官方修书、科举考试中都无不受其影响,以至于民间书手也会受到影响。正如黄惇先生在《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中所言:“台阁体虽以中书舍人为主体,但却蔓延至整个朝野,所以台阁体书法,又并不只限于中书舍人们的书法。”因此此墓志具有台阁体的大部分特征:大小相等、结构紧密、俊美方正、状如算子等。此墓志风格表现出一种清秀、俊朗、典雅的气息,整体给人一种笔画端庄的视觉感受。并且用笔以方笔为主,棱角分明

    书法赏评 2019年2期2019-07-02

  • 京包客专呼台段CTCS-2贯通方案研究
    线(呼和浩特东-台阁牧段)、集包线(台阁牧—包头段)组成。集包线台阁牧(不含)至包头段为CTCS-2(简称C2)级列控系统,2015年1月开始运营动车组列车,目前动车组和普速客车混跑;呼包线(呼和浩特东—台阁牧段)为CTCS-0(简称C0)级列控系统,仅运行动车组列车;台阁牧至6号中继站间设置C0/C2级间转换点;新建张呼客专为C2级列控系统。列控系统设置情况如图1所示。新建张呼客专呼和浩特东至乌兰察布段为C2级列控系统,2017年8月3日开通运营。为实现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9年2期2019-03-04

  • 台阁与山林:元明之际文坛的主流话语
    左东岭一学界论及台阁体,一般的看法是流行于明代永乐、宣德及成化年间,以当时的台阁重臣三杨为代表的诗文流派,其典型特征乃是以理学为基本价值核心,以歌功颂德为主要内容,以平和工稳为体貌特征,迄今为止这种被四库馆臣所定位的台阁体已经成为文学史的基本常识。但随着近20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进展,学界已经使该问题逐渐引向深入。在这期间不仅发表了数量可观的学术论文,也有研究明初地域文学与诗歌史研究论著均会给出专章来论述台阁体及其文学观念,最近几年还出版了以台阁体为专题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02-21

  • 四库馆臣对台阁体派之体认
    前学界分析界定的台阁体作家共有30余位,有22名作家的作品被别集收录,约占台阁作家的73.3%①史小浑,潘林.《四库全书总目》对台阁体的文学批评特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笔者以四库馆臣明言了台阁体的篇目为观察对象,细考发现,在别集类、别集类存目、总集及总集类存目中,其卷一六七至一七三“别集类”,收含评介台阁体内容之籍提要十六种:台阁体作者集八种,非台阁体作者集八种。卷一七四至一八五“别集类存目”,计收台阁体作者集十四种,对

    新东方 2018年1期2018-11-20

  • 东山新春:愈来愈浓的山浪年味
    与民间工艺、东山台阁、雨花胜境的抬猛将……在大家感慨年味越来越淡的当下,山浪人用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为辞旧迎新涂上一抹艳丽的色彩。特色小吃:香味缭绕中的儿时记忆从大年初一开始,东山西街集市的商贩们就已经将摊位布置一新,跃跃欲试地想将本家特色展示出来。除了民间工艺,东山的特色小吃更是不容忽视。青石板路上,香味在氤氲缭绕的蒸汽中四散,不仅刺激着游客的味蕾,更唤起了山浪人的儿时记忆。猪油糕,是一种糯米为主,猪油丁为辅的苏式小吃。可千万别因为它的名字,而对它的味道

    现代苏州 2018年3期2018-03-01

  • 2015年迄今明词研究述评
    谋的《论明词中的台阁体》一文。“台阁体”本是指明代的诗文流派,并没有涉及到词的领域,但张仲谋先生敢于创新,在“台阁体”诗文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台阁体”词的新说法。“台阁体”诗文和词的内容大体相同,大都是应酬应和之作,多是歌功颂德且均在特定的场合或节日所作。在此篇论文中,张仲谋先生例举了杨溥、王英、金幼孜、夏原吉等人,他们只是诗文中台阁体成员,并不是词中台阁体成员,但是多数成员还是兼具台阁体诗、文、词三类作品的。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明词中的台阁体。首先

    大众文艺 2018年13期2018-01-27

  • 回到现场 ——台阁重臣李光地诗的换位思考
    的结论。一、再论台阁诗“台阁”一词代指辅政大臣,早在《后汉书·仲长统传》中就已经出现:“光武皇帝……,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李贤注曰:台阁谓尚书也,”[3](P1657)亦即直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当事者,与后代宰相职权类似。众所周知,文学史上“台阁”作为一种诗歌类型兴盛于明初,以大学士“三杨”为代表。此时正是明朝的太平盛世,“三杨”备受皇帝宠信,位极人臣,粉饰太平、歌功颂德,饱含富贵福泽之气的应制和应酬之作是他们诗歌的最重要内容与功用;雍容典雅、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1-14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韵味浓 ——靖西“扮台阁”等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浓 ——靖西“扮台阁”等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文|胡雅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历史源流、思想精华、鲜明特质,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如何在当前互联网革命和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是亟需思考的重要问

    今日海南 2017年7期2017-11-23

  • 氮、磷、钾肥配施对桂花品种‘金玉台阁’开花性状及叶片中叶绿素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对桂花品种‘金玉台阁’开花性状及叶片中叶绿素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齐豫川1, 潘远智1,①, 杨亚男1, 鲜小林2a,2b, 陈 睿2a,2b, 刘柿良1(1.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a. 园艺研究所, b. 农业部西南地区园艺作物学与种质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66)以桂花品种‘金玉台阁’(Osmanthusfragrans‘Jinyu Taige’)盆栽苗为供试材料,采用“3414”肥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年2期2017-08-31

  • 明蹇义诗注评
    9)作为被忽视的台阁体诗人,蹇义政名高而诗名低,遍查明代各诗歌集,皆无收录。但在《全蜀艺文志》中,发掘出蹇义三首诗歌,至今未有学者涉足。结合蹇义经历,详细分析其诗歌风格特征,可以确定这三首诗属于台阁体诗。这一发现,不仅有补于明代诗歌研究,也可以引发学界对台阁体相关问题和蹇义诗传世稀少原因的思考。明代;蹇义;诗歌;台阁体明洪武至宣德年间,政权肇建,民生恢复,五代皇帝携手“弥纶参赞之臣”兢兢业业,共同开创了永宣盛世。与此相应,文学史上出现了以歌功颂德、赠答酬应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3期2017-03-21

  • 明前期台阁文人杜诗接受略探
    汤志波明前期台阁文人杜诗接受略探汤志波明前期台阁文人推崇杜诗,其对杜诗的阐释集中在忠君忧国之愤慨、不为世用之悲苦以及诗歌中的激烈感情等方面,但这与台阁诗学中发为治世之音、感情平淡闲雅等要求冲突。台阁诗人对此矛盾避而不谈,仍以“性情之正”为标签推崇杜诗,究其原因,是限于台阁诗学思想中对性情的约束,不敢直面重视杜诗中的真情。台阁诗学 杜诗接受 性情之正 性情之真 明前期明永乐至成化间台阁体逐渐占据主流文坛,内容歌功颂德、风格肤廓啴缓的台阁体盛行一时。在尊唐尤其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3期2016-11-26

  • 明前期台阁文人“创作论”探析
    241)明前期台阁文人“创作论”探析汤志波*(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241)明前期台阁文人论创作,多标榜性情之自然流露,反对文辞雕琢,追求“不求其工而天真呈露”之效果。但在实际创作中,或出于逞才竞技追求“速而工”,或为符合“性情之正”而加以修饬锻炼。以文辞为职事之作者身份、追求颂世鸣盛之创作旨归,决定了台阁体难以摆脱雕琢之弊。加之题材狭窄有限,台阁体发展至后期雕琢繁缛愈演愈烈,造成了文坛啴缓、肤廓之风流行。尽管台阁文人诗学观与实际创作存在较大

    中国韵文学刊 2016年3期2016-11-25

  • 论胡广与明代文学走向台阁体的过渡
    广与明代文学走向台阁体的过渡伍美洁(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5)胡广作为明朝前期重要的文人和政治人物,具有关键性的过渡地位,这些在他的诗文中都有所表现。他在治国理学系统的建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推动了台阁制度的建立和台阁文风的形成与发展,在从开国文风到馆阁文风的转变过程中,从相对自由的气息到台阁气息增强的过程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处于历史的过渡阶段,时代的反差造成际遇、心灵与文风上的反差,使胡广身上呈现出一些特殊性,心中的愧疚和对生死的思考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29

  • 明代“台阁体”流行时间的重新检视
    文学研究】明代“台阁体”流行时间的重新检视师海军1,2(1.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陕西 西安710119;2.西安财经学院 文学院, 陕西 西安710061)在明代文学中,“台阁体”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文学流派,但关于其具体的流行时间后人却莫衷一是,相关的说法有五种之多。以明代中期的政治生态为切入点,从“台阁体”的得名缘由、“台阁体”的文学活动传统、“台阁体”的具体特点等方面入手,对“台阁体”的流行时间作一重新检视,可以看到明代“台阁体”盛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2-20

  • 台阁体流行时间的重新检视
    师海军台阁体流行时间的重新检视师海军自20世纪初以来,关于明代台阁体研究的相关成果,累积了相当丰厚的数量,具体研究状况可参看史小军、张红花的《20世纪以来明代台阁体研究述评》①史小军、张红花:《20世纪以来明代台阁体研究评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和汤志波的《台阁体研究现状补述及反思》②汤志波:《台阁体研究现状补述及反思》,《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两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均对台阁体研究进行了详尽的总结,于推动台阁

    陕西古代文献研究 2016年0期2016-02-02

  • 洛阳牡丹
    白雪塔白 玉花型台阁皇冠花色白白规格(株)3-5枝3-5枝株价(元)50 50品 名银粉金鳞肉芙蓉花型皇冠皇冠花色银红粉红规格(株)4-6枝4-6枝株价(元)50 40品 名绿香球黑花奎花型绣球菊花花色绿黑规格(株)2-3枝2-3枝株价(元)70 70品 名美红争艳姚 黄花型千台皇冠花色红黄规格(株)3-5枝2-3枝株价(元)40 90银红4-6枝40 贵妃出浴千台粉红3-5枝50深黑紫千台紫红3-5枝50紫兰魁皇冠紫3-5枝40 青龙卧墨池皇冠黑2-3枝

    花卉 2015年8期2015-11-24

  • 明前期台阁文人“风格论”探析*
    0241)明前期台阁文人“风格论”探析*汤志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明永乐至成化间“台阁体”占据主流文坛,台阁文人推崇“和平冲澹”、“舂容典雅”风格,实际创作中亦能与其理想风格相照应。但台阁体泛衍后,其风格逐渐变为肤廓冗沓、啴缓靡丽,以周叙、商辂二人为例,可以看出台阁体风格转变及成因。台阁文人论述诗歌风格之因由,并不注重诗人个性、时代地域之差异,而强调其盛世遭逢与馆阁身份,这正是台阁体风格的重要成因。台阁体;永乐至成化;周叙;商辂;风格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4-11

  • 李东阳与台阁
    之臣,他注定要与台阁体结下不解之缘。这是研究李东阳及其诗文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台阁体又称“馆阁体”,指流行于供职馆阁官员中间的一种文体。明代台阁体产生于永乐时期,盛行于仁、宣之世,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乃其余波。[1]罗玘《圭峰集》卷一《馆阁寿诗序》称:“今言馆,合翰林、詹事、二春坊、司经局,皆馆也,非必谓史馆也;今言阁,东阁也,凡馆之官,晨必会于斯,故亦曰阁也,非必谓内阁也。然内阁之官亦必由馆阁入,故人亦蒙冒概目之曰馆阁云。”明代台阁体,盖滥觞于明初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28

  • 明代台阁体三论
    34001)明代台阁体是历来学界对之主要持贬抑态度的研究对象,但明代台阁体作为明前期的主流文学,它的流行时间之长,创作队伍之大,文学影响之深远,历史轨迹之鲜明是历代台阁文学中最为突出的。下面笔者将回归到相关史实及明代台阁体创作文本进行追源溯流,论述其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艺术内蕴和时代意义,并对明代台阁体是“诗盛文衰”还是“文盛诗衰”这个“诗文之辩”问题展开辨析。一、明代台阁体的艺术内蕴虽然明代台阁体是直接依附和受制于封建皇权及政治体制的产物,从功利主义目的出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1期2015-03-26

  • 20世纪以来茶陵派文学创作研究综述
    ,首先对茶陵派与台阁体、复古派之间在文学创作上的异同关系进行探讨。通过研究这些关系,来突现茶陵派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廖可斌的《茶陵派与复古派》(《求索》,1991年第2期)是较早研究茶陵派与复古派之间关系的文章。作者认为,茶陵派与复古派在文学理论主张方面相同点为主,不同点为辅。陈书录师的《明代前七子“宗汉崇唐”心态膨胀的诱因》(《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认为明代前七子“宗汉崇唐”心态的膨胀主要有两个文学上的诱因,其中之一就是茶陵派流弊的刺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9期2015-03-20

  • 当代旧体诗词三体并峙结构的初步形成
    大创作群体命名为台阁体诗人、网络诗人和校园诗人。每个群体又可分为两个层次,即核心创作者和一般创作者。这三大群体的年龄分布有一定倾向性,台阁体诗人往往年长于网络诗人,网络诗人往往年长于校园诗人。但三者之间的差异绝非年龄差异,而是艺术追求的差异。网络诗人年轻时未必经历过今天校园诗人的道路,而台阁体诗人更不曾经历过网络诗人和校园诗人的道路。本文即对这三大群体的概况进行逐一介绍。一、台阁体诗人当代的台阁体诗人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其核心诗人往往年辈较高,具有相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19

  • 明前期台阁文人之作家论
    )明永乐至成化间台阁体逐渐占据主流文坛,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三杨”主持文坛数十年,内容歌功颂德、风格肤廓啴缓的台阁体盛行一时。直至弘治中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倡言复古,文坛风貌才有了较大改变。学界对复古派文学思想已有较多论述,但对前期台阁文人之诗学思想却关注甚少,成为明代诗学史研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本文主要探讨台阁文人诗学观中的作家论。从作家天赋、修养、经历入手解析其创作与批评之各环节,是传统文学评论基本方法,台阁文人亦不例外,经常论及诗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19

  • 李世民帝王诗与明初台阁体异同之比较
    成化年间出现的“台阁体”诗作则多涂着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色彩,该诗体实际上是指“当时以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内容上贫瘠困乏,多数为应制、题赠、酬应之作,题材上是颂圣德,歌太平”[2]60,足可见台阁体大抵为应制之作,思想内容空洞,较少真实情感的流露。整体说来,李世民帝王诗与明初台阁体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着截然相异的另一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来加以探讨。一、李世民帝王诗与台阁体的相同之处从宏观上来看,李世民帝王诗中也不乏吟咏俗物、粉饰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鸣己之盛与竞技逞才——从翰林文人心态看台阁体兴盛*
    间占据主流文坛的台阁体与翰林制度有着密切关系。建文四年九月,朱棣登基不久即简拔解缙等七人入值文渊阁,名曰文学侍从,实乃参预机务。这是内阁制度的雏形,解缙等人名义上仍属翰林院;又命解缙等从新科进士中选拔“文学优等”者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就读。至天顺间“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1](P1702)成为定制,入阁成为翰林官员专权,翰林地位日益尊崇。翰林官员读书中秘,专以文辞为职事,凡外邦入贡、地方献瑞、扈从游幸等多有颂词,台阁体兴盛一时。台阁体虽由内阁大臣创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2012-04-02

  • 明人的宋濂文学接受
    的接受情况:“而台阁以易夺之久。而至弘徳间,缙绅以古夺之,至嘉靖不尽程古,亦不尽为易者复夺之。盖至于今,而不复有能举文宪名矣,何论著作!”〔1〕(P52)可见宋濂死后,其文章长时期遭遇冷落,整个明代中期宋文几乎被人遗忘。嘉靖以降,随着宋濂历史功绩的重新认定,王世贞、归有光开始称赞宋濂文学成就,而李贽、祝允明等一些思想激进的文人则对宋濂文学思想和处世方式提出异议。明末的胡应麟、焦竑、何乔远、曹学佺等人都肯定宋濂的文学贡献。清人则在明人的评判基础上,一致认可宋

    中国文学研究 2011年3期2011-11-20

  • 呼准鄂铁路客运系统引入呼和浩特枢纽方案研究
    线陶卜齐站,西至台阁牧站,南至呼准线甲兰营站。枢纽内既有车站6个,为别陶卜齐站、白塔站、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西站、台阁牧站、甲兰营站。其中,呼和浩特站为主要客站,呼和浩特西站为枢纽货运技术作业站。目前,在建集包三四线引入枢纽新建货运南绕线和呼和浩特东站,随着呼和浩特至准格尔至鄂尔多斯铁路引入,呼和枢纽将形成以呼和浩特东站为主要客运站,呼和浩特站为辅助客运站,货运经南绕线运行的“客内货外”环形枢纽格局。2 枢纽内存在的问题呼和浩特枢纽现衔接京包、呼准两条铁路

    科技传播 2011年2期2011-08-15

  • 朱元璋对台阁体形成的基础作用
    072)朱元璋对台阁体形成的基础作用何坤翁(武汉大学 文科学报编辑部,武汉 430072)明代台阁体是威权政治的产物,由儒家叙事传统与皇帝威权结合而产生。明王朝缔造者朱元璋,以祖训和大诰的形式,为后世子孙垂宪立法,直接影响了明初文学的走向,在洪武时代就形成了台阁体的潜流。明代文学;洪武;朱元璋;台阁体明代的台阁体是以杨荣、杨士奇为代表作家的。他们主要活动在从永乐后期到正统初的时段。纯粹以文学方式来讲述台阁体,应当直接从永乐后期开始,也可以斩断一些无谓的文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04-07

  • 台阁体”不能等同“馆阁体”辨析
    464000)“台阁体”不能等同“馆阁体”辨析徐伯鸿(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明代从永乐到弘治这一百多年间,文坛上占着主导和主流地位的文学形态是“台阁体”。有关它的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当今学者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即如它的称谓也存在着偏颇的看法:把“台阁”等同于“馆阁”,“台阁体”等同于“馆阁体”。事实上,明代的“馆阁”和“台阁”的指称有着明显的等级和地位差别,二者之间不能等同和相互替称;且考察“馆阁体”和“台阁体”在明、清两代用法的演变,可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5期2010-04-11

  • 压缩语段题解题指导
    OVE玉”……三台阁上的这些“题词”看得读者姚大妈气不打一处来:“我看啊,西湖边乱涂乱刻最厉害的地方,要数三台阁!”昨天上午,记者从龙井路双峰村附近上山,路边挨近台阶的树木都遭了难,被刻得乱七八糟。旅游区游客乱涂乱刻并不鲜见,不过像这样几乎每一棵树都未能幸免的,还真是少有。再往前走,三台阁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因为柱子是朱红色的,红漆剥落下来,露出里头白花花大片的石膏,就成了“题词家”们喜欢的下笔处,巴掌大的字比比皆是,十分醒目:“×××到此一游”“馨奇携手

    新语文学习·高中 2009年6期2009-07-20

  • 童年的扛台阁
    活泼跃动的旋律,台阁将来了。从远方射来一道白光,“哇!近了!”我情不自禁欢快地喊着。扛台阁是我们家乡传统的渔民庆丰收习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扛台阁时,整个渔镇一片欢腾,台阁队所到之处,人们夹道相迎,欣赏台阁中由童男童女装扮的文学、戏曲人物。每到元宵节,南新区那边便人山人海的,那里是扛台阁的起点。扛台阁一共进行七天左右,我每天都准时到场。每次都是我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去南新区。在出门前,妈妈总会叮嘱哥哥:“把弟弟管好,妈妈一会儿再去,小心点……”没等妈妈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8年5期2008-05-29

  • 金城名胜——兰山
    另有一番情趣。三台阁是兰山的最高处,亦是兰州市区的最高点。明朝这里曾建魁星阁,民国九年建三台阁,四修而四毁。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名胜古迹的保护和修复,198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重建三台阁,历时两年建成。三台阁台高三层,直通苍穹,雄伟壮观,令人惊叹。登上三台阁可以饱览兰州市容。昔日有“兰州八景”之说,“兰山烟雨”是其中一景。兰山逢到秋霖夏雨之时,蒙蒙细雨飘过半空,犹如一幅轻柔的纱幕。透过薄薄的纱幕,只见那被雨淋得绿茫茫的兰山上,悠然升起一片片湿漉漉的烟

    丝绸之路 2002年7期2002-07-29

  • 读《论台阁体》
    宋 远《论台阁体》,并非单纯讨论文学及一种文学创作的形式,而是将之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来进行追源溯流的研究。洪武废相,渐后,始有内阁。乃自翰林院中简任词臣,作为天子的文学侍从,“职司代言”,能“预机务”,因有台阁之称。而台阁体,即是这样一批“毫无事权”的“文墨议论之官”(见《神宗实录》)所创立并倡导的文体或曰诗文模式。在文学史的讨论中,台阁体向不为所重。此类作品,缺乏创造性,内容贫弱,徒具典雅工丽、雍容华赡的形式而已。对这样一种并无多少艺术价值可言的文体,

    读书 1991年6期199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