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藏

  • 乾隆末期驻藏大臣成德的事迹及其历史作用
    雍正年间正式设立驻藏大臣以来,先后有一百三十余人担任了驻藏大臣或驻藏帮办大臣,[1]在这些驻藏大臣中,虽然所处时代有差异,个人能力有优劣之分,品质良莠不齐,“宜有裨于藏政者良多,而弱于斯职者不乏其人”[2],可谓贤愚各异,最终的边疆治理成效高低有别,得失互见。但不论功过,这些驻藏大臣均是清朝中央政府治藏理念的主要执行者和核心人物,代表着中央王朝“神圣的尊严和至高的权力,更体现了国家主权的意志”。[3]尤其是精明能干的驻藏大臣,从僧格、成德、和琳、和宁、松筠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8-16

  • 晚清驻藏官员李福林事迹探论
    2)学界对于清代驻藏官员的研究,大量成果聚集在驻藏大臣等重要官员身上。①近些年,受“眼光向下”等研究风气的影响,也有若干成果开始关注其他驻藏官员。②本文利用《有泰日记》等史料,试图勾勒和分析驻藏官员李福林,在晚清西藏历史中的事迹与沉浮,从而更加深入理解那段历史。一、屡获几位驻藏大臣任用的“知藏”官员李福林,号海山,出身汉藏通婚家庭,生长于西藏。[1](P666)就笔者目见,李福林名字第一次在汉文献中出现,是在驻藏大臣升泰奏折后附的清单中。光绪十六年(189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8-04

  • 清代西藏告示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
    藏告示分为两类:驻藏大臣衙门告示及西藏地方政府告示。(一)驻藏大臣衙门发布的告示驻藏大臣及其衙门所颁布的告示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根据皇帝谕旨,由驻藏大臣草拟内容经皇帝批准向西藏颁布的告示。谕旨是封建帝制时代特有的公文。谕者,告知使晓也。清制特降者为谕,因请而降者为旨,凡晓谕中外及京官自侍郎以上,外官自知府总兵以上之黜陟调补,皆以谕行之,谓之上谕。[3](P26)乾隆十六年的《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以下简称“十三条”)与乾隆五十八年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5

  • 丁实存与藏学研究
    块,其著作《清代驻藏大臣考》享誉学林,成为后世藏学研究中的常见参考书目。《中国藏学史》(1949年前)梳理1938—1949年间的藏学相关“政治、经济类书籍”,认为“在众多的印刷品中,最值得一提的首推丁实存的《清代驻藏大臣考》”[1]。但是,关于丁实存先生个人的生涯、履历,至今尚未得到清晰地梳理。他的学术文章也没有经过汇辑、整理,而是大多散落于民国报刊中,也正因此,其著述的学术史意义没有被全面发掘和充分论证。本文即以丁实存先生及其著述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其

    西藏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3

  • 194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职员的日常生活 ——以戴新三 《拉萨日记》为中心①
    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民国时期中央政府正式设立驻藏机构之始,亦是国民政府强化治藏主权的一大成功。近年来,驻藏办事处渐受学术界关注,已有一些研究成果,研究内容涉及该机构的历史作用、人事设置、具体事务等,尚未触及该机构职员的日常生活状况,以及这种生活状况对职员藏事心态、驻藏办事处藏事成效等产生的影响。①相关研究成果如陈立华:《简论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中国藏学》2009年第2期,第15—22页;王川等:《民国中期孔庆宗负责时代驻藏办事处内

    中国藏学 2022年4期2022-04-07

  • 清朝驻藏大臣的“请训”与“陛见”考
    白丽娜驻藏大臣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与上级、同僚、下属、管理对象等发生联系时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制礼仪,这些规制礼仪共同组成了驻藏大臣的沟通机制。清制,钦差及三品以上外任官员赴任时谒见皇上辞行,谓之“请训”①《清会典事例》,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臣下谒见皇帝的行为,谓之“陛见”。按照该制度,驻藏大臣在上任、卸任时会受命前往皇帝处“请训”“陛见”。驻藏大臣的沟通机制在顺畅驻藏大臣与各相关群体之间的联系,彰显驻藏大臣的地位,进而保障驻藏大臣职责的正常履行及宣示清

    中国藏学 2022年6期2022-02-20

  • 驻藏大臣联豫与波密之役
    平复波密。彼时,驻藏大臣权威日益下降。宣统二年(1910),驻藏大臣联豫发起波密之役,该役是其重振驻藏大臣威信的努力,更是以联豫为代表的中央政府为维护西藏地方的利益,主动消灭割据势力之役。波密之役的发生,关系着清末民初藏东南地区的发展。学界已有关于波密之役原因的研究,有学者认为联豫发起波密之役的原因是他与赵尔丰争夺波密。[1][2]55关于波密之役的原因,本文认为联豫发起波密之役的最根本原因不是他与赵尔丰的矛盾。由文献史料分析可知,防止英国侵占波密是联豫决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2-04

  • 驻藏官员张威白评述
    民国时期中央政府驻藏时间最长的官员,他从1934年随黄慕松入藏致祭十三世达赖喇嘛直到1942年离开西藏,前后在西藏工作了8年时间。张威白在西藏工作的时间跨越黄慕松入藏致祭十三世达赖喇嘛和吴忠信入藏主持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坐床仪式两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期间一度主持中央政府驻藏办事机构工作。因此,张威白是中央治藏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但学界对他的研究一直付之阙如,迄今没有专门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章。有鉴于此,本文拟在档案资料及相关当事人记述的基础上,对这位官

    青藏高原论坛 2021年1期2022-01-01

  • 清末民初《申报》视域下张荫棠驻藏官员媒体形象呈现与塑造
    也是最主要代表的驻藏官员群体的报道篇目众多,其中对奉旨查办藏事的驻藏官员张荫棠在藏期间及前后参与藏事的持续报道,更是呈现出当时驻藏官员所代表的国家形象,也将西藏问题及相关情况展示出来。目前学界关于张荫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藏事改革及与此关联的事件上,而对媒体视域下的张荫棠,尤其是《申报》对张荫棠驻藏官员媒体形象的呈现与塑造方面甚少关注。仅在对《申报》驻藏大臣报道的群体研究和以《申报》张荫棠条目为史料载体的张荫棠生平、交游研究等中有所涉及,如2019年袁爱中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1-29

  • 拉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遗迹
    赖玲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办公处位于拉萨市西郊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党校院内的一座楼房,原为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张经武的办公及住宿用房。 图/ 张静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2001年,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 周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修建了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其造型为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同年,胡锦涛同志为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奠基,2002年在纪念碑落成之际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字。 图/ 张静谭冠三墓及石碑1985年12月6日,谭冠三将军在成都逝世。人们遵照他生前的遗愿把他的骨

    西藏人文地理 2021年4期2021-07-22

  • 武警士兵驻藏时间对体能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平[1]。为了解驻藏时间对武警士兵体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士兵习服及高原体能训练,我们对西藏武警某部战士3 km测试成绩和相关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和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建制中队为单位,分别选取武警某驻藏部队(海拔高度约3700 m)及来自平原地带(海拔高度约50 m)的武警某部义务兵作为研究对象。驻藏部队一直在高原地区训练生活,来自平原地带的部队临时因任务原因进驻相同高原地区(海拔高度约3700 m)执

    武警医学 2021年6期2021-06-29

  • 清朝治理西藏章程是伪造的?
    转世的制度,确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所有噶伦以下的官员及办事人员以至活佛,皆是隶属关系的原则,明确了驻藏大臣统管西藏地方行政、军事、外交,以及每年审核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商上收入及开支情况的权力,它充分体现了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区的主权和有效行政管辖。一些人想方设法否定“钦定二十九条”的真实性,境外有人诡称该章程“只有藏文抄本,而没有汉文、满文原件,因此是福康安伪造的,要求国际社会不应该认可,更不应该将此作为金瓶掣签

    环球时报 2021-02-082021-02-08

  • 驻藏大臣温宗尧筹藏试探
    12082)有关驻藏大臣温宗尧的研究极少(1)仅有研究为笔者拙文《1910年两位驻藏大臣联豫、温宗尧在治藏思路上的分歧与清廷之裁决》,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已有的研究,没有对驻藏帮办大臣温宗尧筹藏的思想与行为全面地梳理与分析。本文拟对此方面进一步探究,既希冀对驻藏大臣个案的研究有一些丰富与深化,又期有助于了解清末中央政府治藏政策变化中的不同面相。一、温宗尧其人及其被任命为驻藏帮办大臣的原因温宗尧(1876—1947年),广东新宁(今台山

    西藏研究 2020年1期2020-12-01

  • 旧报刊与新报刊转换视野中的驻藏大臣报道 ——以《申报》(1872-1912)为例
    道转载了军机处因驻藏办事大臣恩麟办事不力,予以离藏处罚的上谕。至此之后直到1903年3月,《申报》对同光年间几乎所有的驻藏办事大臣与帮办大臣的奏报、奏折及皇帝的谕旨,都以“京报”全录形式予以全方位的转载。《申报》创办之初就对中国传统旧式报刊——邸报、“京报”与新报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极力宣扬资产阶级新报的好处,而《申报》何以对“京报”上驻藏官员的奏章及上谕“全遵颁发”,这个问题值得探析。1903年3月之后,伴随着西藏内忧外患的加剧,《申报》对驻藏大臣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9-27

  • 以教翼政: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传昭布施
    案记载,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存在期间,持续开展了对西藏地方的传昭布施,但目前相关研究并不多见,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对驻藏办事处的个别年份的传昭布施进行个案分析,二是在关于国民政府治藏政策等较为宏观的研究中涉及到驻藏办事处传昭布施的内容①,尚未有直接以驻藏办事处传昭布施为对象进行较为全面研究的成果出现。本文试图做一尝试,对其政策背景、开展情况、政治意义等进行梳理和分析。一 实施背景:国民政府的治藏困境与“以教翼政”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后,未能真正建立起民主共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2-22

  • 礼仪的规范与政治秩序的构建 ——以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礼仪关系的变迁为中心
    与中央王朝帝王及驻藏官员的礼仪变迁这一特殊视角来探析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政治隶属关系的确立、巩固、深化,并以此阐释中央王朝的礼制对西藏地方政治秩序构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一、“帝王上座”与“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中统元年(1260)十二月乙巳,元朝“以梵僧八思巴为帝师,授以玉印,统释教”[1](P3021),并掌管吐蕃事务,帝师制度由此而正式确立。八思巴在受封帝师之前曾希望忽必烈“受灌顶之后,上师坐上座,要以身体礼拜,听从上师之言语,不违上师之心愿”[2](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2-19

  • 钟方《小桃源记》文献价值刍议
    红旗汉军副都统、驻藏帮办大臣、哈密办事大臣等职。其在道光二十二年接替海朴为驻藏帮办大臣,据《小桃源记》自序所载:“余自壬寅年嘉平月(即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1842年)奉命驻藏,至癸卯荷月(即道光二十三年六月,1843年)如抵前藏任所。……至甲辰孟秋二日(即道光二十四年七月,1844年)接奉,上谕补放哈密参领、办事大臣,俟新任大臣于十二月间到任后遂交代启行。”[1]可知,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钟方奉旨为驻藏帮办大臣[2],二十三年六月抵藏,二十四年七月接奉,补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02-18

  • 浅析驻藏大臣有泰研究 ——对驻藏大臣整体研究的思考
    李晋才驻藏大臣是清朝统治者对西藏管理设置的最高、最完备的管理机构,在维护西藏地方稳定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西藏地方再次回归中央政府统辖的有力证据,因此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伴随着史料的不断挖掘,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学界对驻藏大臣研究逐渐深入并成熟,成果丰硕。一、关于有泰有泰,字梦琴,蒙古正黄旗人。为“大学士富俊之孙,驻藏大臣升泰之弟。初为监生,同治四年三月,考取额外蒙古协修官。五年八月,签户部,光绪二十一年五月,累升至江苏常州府知府。二十七年十二月,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3-31

  • 以米珠索南班觉为中心探析19世纪初中央治藏政策
    9世纪初期,清朝驻藏大臣的权力达到巅峰,全面主管西藏政治、经济、外交、宗教。由于这一时期清朝中央治藏政策已经成熟,各级官员依据中央制定的章程办事,西藏内部比较稳定。而两次廓尔喀战争后,中央加强西藏边防建设,英国忙于征服南亚各国,西藏外部环境也比较安稳,对这一时期西藏研究成果较其他时期少。对19世纪初期清朝中央治藏,中外学者都有详细研究。其中,首推意大利藏学家伯戴克所著《1728-1959西藏的贵族和政府》,他综合运用中央的汉文档案、西藏地方的藏文档案研究了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2-13

  • 从第穆案处理看清廷治藏策略之变化
    策略的变化。一、驻藏大臣文海、裕钢对第穆案的处置关于光绪二十五年的第穆案详细过程,十三世达赖传记《稀奇珍宝链》如此写道:“卸任第穆⋅阿旺罗桑赤来饶杰曾虽受到施主大皇帝的重恩,闻其为政教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近来借丹吉林拉章的居心正直主持长老去逝之机,勾结其侄儿罗布次仁和屯丹等传承人,对达赖亲政表示不满,企图将达赖谋害杀死,篡位摄政。为了达到此目的,将达赖生年月日,写在符咒上面,埋在布达拉宫四周,桑耶寺之海布山上,以及其他神地,进行诅咒。彼等又送达赖一双靴子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2-09

  • 碑帖鉴藏家崇恩的西藏仕履—兼及《宋拓圣教序墨皇本》
    知府、山东巡抚、驻藏帮办大臣、内阁学士、阿克苏办事大臣等。崇恩虽然官至二品,但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特别建树,倒是对书画文物极有兴趣。他曾在山东、广东、江苏、浙江、西藏等地任官,每到一处,必以访求金石为乐。著作有《香南居士集》六卷、《枕琴轩诗草》、《香南精舍金石契》、《崇雨舲中丞诗稿守岱集》一卷、《金石玉铭》二十卷等。其中撰成于道光廿八年(1848)的《香南精舍金石契》,是其金石学方面的著作。图1 位于拉萨八廓街北街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崇恩的诗文和书法功力十

    中华书画家 2017年2期2017-02-16

  •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
    杜冬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所在的藏式传统大院名为“冲赛康扎康”,位于古城拉萨八廓街北街,地处拉萨老城区中心地段,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里是清代驻藏大臣历史上比较早期的驻藏大臣衙门所在地,位于八廓街北街,正对着拉萨 “市政府”朗子厦,距离大昭寺也只有咫尺之遥。《西藏图考》中记载, 驻藏大臣衙署“闻系三层楼房, 楼高墙固, 即偶有意外之事, 易于防守”。乾隆十五年,颇罗鼐之子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计划谋反被杀,驻藏大臣所在的“冲赛康扎康”府邸也在战乱中被焚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2016-11-19

  • 再现驻藏大臣的历史风云 纪录片《驻藏大臣风云录》拍摄散记
    政府在西藏设立的驻藏大臣衙门制度。从雍正五年(1727年)开始,至宣统三年(1911年)告终,历时185年,上百名驻藏大臣进藏总理西藏事务。若审视驻藏大臣,可谓贤愚各异、臧否互见。其中既有忠肝义胆、英勇捐躯的傅清、拉布敦、凤全,也有体恤民生、政绩卓著的松筠、和宁、和琳,更有力挽危亡、锐意革新的赵尔丰、联豫、文硕、张荫棠等人。当然,其中也有庸碌无为、贪图享乐、苟且度日之辈。如何以驻藏大臣为主线,重现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经济的事务管理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2016-11-19

  • 众神眷顾晚清的拉萨城
    片繁荣,这在当时驻藏人员的记录中屡屡可见。驻藏大臣衙门和其机构,本身就成为拉萨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驻藏大臣衙门最先设置在八廓街北面的通司岗,前临八廓街,背靠冲赛康,《西藏图考》中记载, 驻藏大臣衙署“闻系三层楼房, 楼高墙固, 即偶有意外之事, 易于防守”。在通司岗之乱中,衙署被焚毁,旧址上兴建了傅清、拉布敦祠堂。驻藏大臣衙门则搬迁到今天小昭寺甘丹康萨一代的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官邸,“业闻多栽树木,引水入内。后因入官,作为该大臣衙门,历任驻藏大臣俱略为修葺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2016-11-19

  • 卷首语
    漫进藏之路。清代驻藏大臣制度,始自雍正五年(1727年),终结于宣统三年(1911年),一共持续186年,这一时间跨度占了清帝国的近七成时间,占了西藏甘丹颇章政权(1642—1959年)的近六成时间,对于清帝国和西藏都有重大的意义。清代的驻藏大臣,在制度层面,巩固了祖国的统一,维护了西藏的和平和政治稳定,保持了西藏与内地道路的畅通,进藏沿线呈现城镇渐起,商业昌荣。大量的汉、满、蒙等各民族军人、商人入藏戍边、从商,许多人在藏生根,甚至彻底地融入了藏族之中。即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2016-11-19

  • 漫长和平与末路狂飙
    国的衰退大家公认驻藏大臣制度在乾隆六十年前后达到顶峰,之后,就开始了漫长的衰退,但以什么时间作为转折点,依然存在争议。有人主张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同一年,英国人指示森巴人(居住在印度北部的道格拉族人)进攻西藏的属地拉达克,西藏边防空虚,致使阿里被入侵。最后藏军虽然击败了森巴入侵者,但未收回拉达克,拉达克落入英国人手中。有人认为是1886年,这一年英国侵吞了锡金,西藏感受到直接威胁,随即在靠近锡金的隆吐山设卡,并与英军激战,三战皆败。随后,驻藏大臣升泰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2016-11-19

  • 别有洞天 驻藏官员眼中的西藏
    萨,最先震撼这些驻藏官员的,乃是拉萨寺庙和宫殿的宏伟富丽,这和他们对西藏蛮荒的想象是完全不同的。《卫藏通志》中有对拉萨寺庙的记载,虽然文字简略,并且历史和渊源记录存在一些错误,但建筑的宏伟壮观,依然表现于字里行间。乾隆时代进藏的四川总督孙士毅《木鹿寺》(今木如寺)诗: “几重楼阁耸朱垣,落日登临气象尊,欲问佉陆左行字,寺门西去有经院。”该诗不但描写了木如寺的宏伟,也表明寺庙的西面曾有一所经院。对于这所经院,孙士毅的幕僚周蔼联在他的笔记《西藏纪游》中有非常有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2016-11-19

  • 福康安家族与藏地的不解之缘
    洲富察家族在清代驻藏的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高祖父:哈什屯曾祖父:米思翰祖父的兄弟:马齐,康熙朝和张廷玉齐名的大名鼎鼎的宰相之一,并且辅佐了雍正数年。祖父:李荣保,功劳比起自己的祖父和父亲而言,并不算特别突出,但他有九子二女,长女是乾隆青梅竹马的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再次飞黄腾达从此开始。叔叔:傅清,没错就是死于通司岗之乱的那位驻藏大臣傅清,此人为人严肃正直。父亲:傅恒,清代数得着的名将,平定了让乾隆头疼不已的金川,又远征缅甸,并敕建宗祠,祀哈什屯、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2016-11-19

  • 读书
    清代驻藏大臣传略简介 由吴丰培、国庆编著,记录了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喇嘛监理西藏地方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财政收支的稽核,地方金瓶掣签的金瓶,军队的指挥,涉外事务的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项政务的督察等。此外,驻藏大臣还专司监督有关达赖喇嘛、班禅及其他大呼图克图转世的金瓶掣签、拈定灵童、主持坐床典礼等事宜。推荐 此书为136位驻藏大臣各立小传,是迄今收录驻藏大臣最多的一部史籍。清代驻藏大臣,良莠不齐,贤愚各异,臧否互见。不乏出类拔萃、政绩卓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2016-11-19

  • 驻藏大臣
    篇长久以来,关于驻藏大臣,在清代的政治史上,以及在西藏地区政治史上,都鲜有深入的研究。历代驻藏大臣接旨派驻、入藏、巡查边防和粮库、主持金瓶掣签、拜祭祠堂和神庙,交接离藏,一切都在严密的制度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如同精密的螺丝钉。这些满族、蒙古族、汉族等官员们的个性,或清正,或懦弱,或潇洒,或多谋,在激烈的战争爆发时,更能看清那一个个鲜活的灵魂:皇帝、驻藏大臣、达赖喇嘛、班禅喇嘛、以及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们……讲述了中华民族,一个伟大国家长达数百年的凝聚与奋斗过程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2016-11-19

  • 名臣的时代
    和珅的亲弟弟。在驻藏之前,先后任笔贴式、御史,负责巡视漕运,又任兵部和工部侍郎,很有才干,得到乾隆的赏识。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一直在文职岗位上的和琳突然被授予正蓝旗汉军副都统这一武将衔,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根据清代制度,只有武将才能成为驻藏大臣,和琳即将参加到这一年的一场大战之中——讨伐廓尔喀之战。战争中,和琳负责拉萨以东的军需、粮草运输,从拉萨到前线的粮草,由和琳和鄂辉两人共同负责。和琳很快制定出了一条制度,将从内地起运至拉萨的补给线分成54站,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2016-11-19

  • 扬威绝域
    给廓尔喀。拉萨的驻藏大臣和噶厦政府以此文口气傲慢,没有理会。此时的驻藏大臣为庆麟(蒙古镶黄旗)其祖父是著名的班第,同样是驻藏大臣,通司岗血案最后的处理者,功勋卓著。但他的孙子却是个庸才,这封信到了庆麟这儿,被置之不理,从上到下,对廓尔喀人的威胁毫无警惕之心,反应极其迟钝,最终酿成两年后和7年后,也就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和五十七年(1792年)的战祸,在中国史书上分别被称为“巴勒布之战”和“廓尔喀之战”。红帽喇嘛与货币战争廓尔喀即尼泊尔的沙阿王朝,自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4期2016-11-19

  • 千年八廓街的历史故事
    蕃会盟碑、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邦达昌、文成公主柳等景点一一映入眼帘,仿佛是一页页掀起的历史画卷,诉说着千年的民族团结史。大昭寺经过大昭寺门口的安检口,迎面看到的是大昭寺屋顶上双鹿听经的雕塑,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据说如来佛祖讲佛经的时候,两只小鹿也过来倾听,佛经里面的道理听得它们如痴如醉,醍醐灌顶。大昭寺在信教的藏族同胞心中是一块圣地,相当于伊斯兰教信众心中的麦加。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祈祷是他们每天必修的功课之一。大昭寺里面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6年2期2016-05-30

  • 演绎《驻藏大臣》传奇
    月24日,电影《驻藏大臣》在拉萨市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举行开机暨新闻发布会。电影《驻藏大臣》是一部反映清朝中央政府派军抗击外敌侵略,加强对西藏地方管辖,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历史题材电影。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六世班禅的异母兄弟沙玛尔巴勾结廓尔喀入侵西藏,乾隆派福康安、和琳二人率藏、汉、满、蒙等各民族军队赴藏,联合抗击廓尔喀侵略者,巩固了驻藏大臣制度,建立了活佛转世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领土主权完整。担纲影片主演的是香港著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5期2016-05-14

  • 浅析久美朗杰其人
    、对抗达赖喇嘛及驻藏大臣、阻断塘汛、勾结准格尔汗王葛尔丹、阴谋叛乱等几个方面分析阐述了他的为人及本质,揭示了事实真相。叛酋;乖张;残暴久美朗杰(vgyur-med-rnam-rgyal)何许人也?他就是清代大名鼎鼎的一代著名爱国郡王——颇罗鼐(pho-lha-nas)的次子,后因世袭了其父郡王宝座的“珠尔默特那木扎勒”(?-1750,因历史上满族人发音藏语的缘由,清代官方文献记载之)。然而,曾几何时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愚骗世界舆论,不惜歪曲篡改藏族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4-11

  • 驻藏大臣和瑛的大一统思想 ——以西藏诗为中心
    严寅春论驻藏大臣和瑛的大一统思想 ——以西藏诗为中心严寅春大一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瑛学习传承了这一传统文化并在自己的诗歌中时常加以展现。其西藏诗的创作中,通过称美驱逐廓尔喀、咏歌文成公主、礼赞金瓶掣签、平等相接达赖喇嘛等方面的描写,充分展示了他的大一统思想。和瑛;和宁;驻藏大臣;大一统思想驻藏大臣制度是清代治藏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钦差驻藏大臣代表封建王朝总理西藏一切事务,具体落实中央政府的治藏决策。*国庆:《论清代驻藏大臣的历史作用》,《

    关东学刊 2016年9期2016-03-15

  • 千年八廓街的历史故事
    蕃会盟碑、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邦达昌、文成公主柳等景点一一映入眼帘,仿佛是一页页掀起的历史画卷,诉说着千年的民族团结史。大昭寺经过大昭寺门口的安检口,迎面看到的是大昭寺屋顶上双鹿听经的雕塑,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据说如来佛祖讲佛经的时候,两只小鹿也过来倾听,佛经里面的道理听得它们如痴如醉,醍醐灌顶。大昭寺在信教的藏族同胞心中是一块圣地,相当于伊斯兰教信众心中的麦加。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祈祷是他们每天必修的功课之一。大昭寺里面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

    党政论坛 2016年4期2016-03-07

  • 述论1949年噶厦对国民政府驻藏官员的驱逐
    年噶厦对国民政府驻藏官员的驱逐赵崇荣①邹敏②(①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中心②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1949年7月8日发生噶厦政府“驱逐国民政府驻藏官员事件”。该事件看似由噶厦政府突然发动,实则是噶厦政府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暗中筹备与周密部署之后,在英人的挑唆下,利用国内战争和国民政府政权崩溃之机悍然发动的。面对噶厦政府突然宣布驱逐,国民政府驻藏机关和人员在毫无准备与后援的情况下,只好服从,按照噶厦政府指定的路线撤离西藏地方,导致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2-19

  • 从档案史料看民国时期中央驻藏机构的设立变更与职官任免
    料看民国时期中央驻藏机构的设立变更与职官任免张子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资料馆 北京 100101)本文主要利用先前业已公布的《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等文献资料,并结合近几年来最新公布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大型影印丛书中所涉及的部分档案史料,对民国时期中央驻藏机构的设立变更与职官任免作一简要梳理分析。民国档案;驻藏机构;设立变更;职官任免民国时期,由于历届中央政府坚持维护对西藏主权的斗争,从而有力地驳斥了境内外分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6期2016-02-19

  • 英国外交部有关中国西藏档案(五)F.O.535(1903-1908)
    的代表团应当进见驻藏大臣,对他说,有理由相信被他委派为边务委员的知府何大人已经站在英国人一边,并且继续在同他们私下谈判;他(驻藏大臣)也受到知府言论的影响,没有做任何他应该做的事情;因此,他们(全藏会议)决定为捍卫他们的宗教教义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由于西藏同属于中国皇帝陛下和西藏政府,中国军队得到皇帝陛下发给的军饷和西藏政府供应的上等大米及各种军粮才得以维持,其责在守卫国土,因此像现在这样敌人正在入侵国土的时候,应该动用他们;像这样的危急关头,驻藏大臣甚至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6期2016-02-19

  • 驻藏大臣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收获 ——评《研究—驻藏大臣有泰的思想、行为与心态》
    712082)驻藏大臣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收获 ——评《研究—驻藏大臣有泰的思想、行为与心态》陈鹏辉(西藏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咸阳 712082)康欣平博士所著《研究——驻藏大臣有泰的思想、行为与心态》一书,作为他主持完成的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成果暨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藏历史与文化”丛书之一,于2015年7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七章,约27万字,作者利用《有泰驻藏日记》以及密切相关的资料,以全新的理论视角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8

  • 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和历史作用微探
    清廷在西藏派遣了驻藏大臣。本文就设置驻藏大臣原因以及历史作用进行了一些微探。关键字:驻藏大臣;设置原因;历史作用西藏是清廷的领土,在清朝初期中央疏于管理,但是由于其地理的特殊性以及民族的复杂性导致外敌入侵以及地方势力的内讧等。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清廷派遣大臣長期驻藏西藏,这就是驻藏大臣的由来。一、清代驻藏大臣的简述驻藏大臣是清廷为了加强对西藏地统治而设立的一个制度,代表清中央政府处理西藏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个制度是一个王朝至高无上的尊严,体现了中央对西藏主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8期2015-11-25

  • 浅析联豫《开设白话报及汉文藏文传习所片》奏折 ——读吴丰培主编《联豫驻藏奏稿》
    吴丰培主编《联豫驻藏奏稿》翁盼盼(西藏民族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82)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中央王朝,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根据西藏局势的变化,政策也在不断的调整。清朝末期,驻藏大臣联豫主张在西藏进行一些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的统治,光绪三十四年,上奏开设白话报及汉文藏文传习所,加强文化的交流,加快政策的传达,本文主要简析这个奏折,从这个奏折中可以看出联豫的治藏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联豫奏折;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引言清初驻藏大臣的设立,一方面为了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2015-07-10

  • 《〈有泰驻藏日记〉研究》序
    875)《〈有泰驻藏日记〉研究》序张皓(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康欣平的专著《〈有泰驻藏日记〉研究》,可称第一部全面研究驻藏大臣有泰的著作。该著在没有肯定有泰其人的基础上,通过对《有泰驻藏日记》及其他史料的仔细爬梳,来分析研究在具体历史情境下的有泰其人其事,从而丰富和深化了对驻藏大臣有泰以及晚清西藏政治社会风俗等的理解。《〈有泰驻藏日记〉研究》;有泰;驻藏大臣近些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研究民国时期的西藏问题,对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如何治理西藏关注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02-21

  • 国内近三十年来驻藏大臣制度研究综述
    叶 健驻藏大臣制度并非清朝立国之时就存在,它是历史的产物,伴随清军入藏平定内乱和抵御外侮之后设立,遂而成为定制。最初作为钦差大臣的驻藏官员,仅仅协理西藏事务,尔后其职权才日臻完善,其地位也与达赖、班禅平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直至1727年清廷才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并随清王朝的兴盛、衰落、灭亡而成为过去之制。鉴于驻藏大臣的历史作用,在民国时期已有研究此方面的学术专著,丁实存的《清代驻藏大臣考》是当时唯一一部专著。尔后,新中国时期,国内学界也并未对其深入研究,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4-09

  • 浅析百年驻藏大臣研究成就与不足
    个世纪以来,关于驻藏大臣的研究,百余位中国大陆及台湾几代学者前赴后继不断努力探索,力图将清中央政府施政西藏地方的一些方针、举措乃至具体办法介绍给国人,不仅将几十位驻藏大臣的奏折、奏稿 (牍)、游记、日记、著述等整理出版,而且还撰写出了大量文章、论文、著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然也还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兹阐述之。(一)文献资料20世纪60-70年代,相关驻藏大臣文献资料有《赵尔丰奏议公牍全集:康藏资料》油印本[1]和台湾文海出版社重印出版的《卫藏通志》(上下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4期2014-04-04

  • 论百年驻藏大臣研究进程
    曾国庆一驻藏大臣研究迄今已有整整一百年的历史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清王朝尚未解体,就有人致力于驻藏大臣及其典章制度的研究了,撰文探讨发表了“驻藏大臣之特权”一文[1]。其后清王朝覆灭,军阀争霸,内战不断。及至上世纪30年代初,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世界诸多强邻环伺,觊觎边疆乃至西藏的野心日盛,国家主权日益受到侵害,在这种危机四伏、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激发起国人对边疆问题的关注与研究,也推动了边疆考察与著述风气的兴盛。西藏作为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部分,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4-04

  • 20世纪40年代前期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涉外藏务调查研究
    版的《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档案选编》等资料,探讨驻藏办事处1940年代前期对涉外藏务所做的调查,并进而分析上述调查对国民政府治藏所产生的影响。一、查明敌伪涉藏情形由于东部国土的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藏顿时成为抗战后方。尽管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尚未完全深入到西藏地区,日本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也没有结成稳定的政治关系”[3],但日本确有派人入藏搜集情报,并进行蛊惑性煽动,以为侵藏之准备。在此情形下,查明敌伪涉藏情形,确保西藏不为敌伪蛊惑显得分外重要。194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04

  • 驻藏大臣奎焕评述
    年),升泰擢升为驻藏办事大臣,帮办大臣职位空缺,清政府当年任命山西布政使绍缄为驻藏帮办大臣,但绍缄于1891年在上任途中病死。当年,清政府“赏(奎焕)记名副都统、副都统衔,往藏办事。十二月抵藏,补绍缄未到任之缺,为驻藏帮办大臣。”[1]1892年9月24日,升泰因喉疾死于仁进岗。1892年10月l日,清政府命驻藏帮办大臣奎焕接续办理续约工作(即在签订《中英会议藏印续约》过程中的相关事宜),立赴藏边。10月22日奎焕抵达仁进岗,陪同的还有几名噶伦。不久,奎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3-03

  • 驻藏大臣孟保与森巴战争
    红旗蒙古副都统为驻藏帮办大臣。十九年(1839年)十月升为驻藏大臣。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奉诏回京,以海朴继任,二十三年(1843年)三月又命为驻藏大臣,十月召回,以琦善继任。”[1]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上谕召孟保回京,然其并未回京一直在藏。又,孟保于“二十四年(1844年)八月,因前曾任听诺门罕请给外番印照住牧,革去副都统,赏给三等侍卫,在大门上行走,九月又以前滥行借支火药,革职,十一月又以前自行提用缎匹、银牌,被参查办,解赴四川审讯,发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4-10

  • 从“驻藏大臣”制度看清朝对西藏的统治政策*
    00081)从“驻藏大臣”制度看清朝对西藏的统治政策*周 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1)驻藏大臣是清朝总理西藏一切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驻藏大臣从最初设立到最终形成稳定的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也可以说是清朝对西藏统治政策的一个“法制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清朝政府制定了较为全面、完善的治藏法令。这些法令的颁布和实施对维护当时国家的统一,促进西藏地方的稳定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及其完善的过程出发,分析清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清代前期驻藏大臣权限的变化
    几十年,学者们对驻藏大臣非常的关注,大部分的著作主要关注驻藏大臣的设置作用,较少有学者从驻藏大臣权限变化这个角度进行分析。于是,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论述。一、驻藏大臣设立的背景清初,全国刚刚统一,清王朝的统治者主要精力集中于巩固中央政权,尚无力顾及西藏地方事务。但是,为了笼络控制蒙古王公势力,又不得不对西藏的达赖喇嘛表示关注。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觐见清朝顺治皇帝,受到了顺治皇帝特殊的礼遇和丰厚的赏赐。在五世达赖返藏途中(1653年),清朝政府派出官员,携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9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