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 文学典籍翻译中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 ——以《赤壁赋》3种英译本为例
    面临的挑战。《赤壁赋》是古典文学经典名作,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期,记录了苏轼与友人月夜泛舟游黄州赤壁的经历。作品表达的情感丰富:先抒发月夜泛舟赏景的怡然心情,转而怀古伤今,最后表达内心困顿消解后的释然心理,体现了苏轼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全文语言晦涩,显化特征不明显,其中凝聚的深层文化内涵使得文化缺省现象尤为突出。因此,译者需要采取恰当的补偿措施,以传达中国文化精髓。《赤壁赋》现存十几种英译本,如翟理思、李高洁、葛瑞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3年4期2024-01-09

  • 相同意象 别样情怀
    文教材中所选《赤壁赋》和《赤壁》两篇文章,从情怀和赤壁意象入手,站在诗人角度去探究二者所表达的不同情怀,分析写作角度,探究其情怀的缘由,对其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杜牧和苏轼借“赤壁”想要表达的不同情感,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出文赋和词两种文体在表达上的差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增加学生审美体验,提升诗词鉴赏能力。关键词:赤壁;赤壁赋;苏轼;杜牧;比较阅读近年来在新课标理念下,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主流。在学习任务群的体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8期2023-09-01

  • 赤壁赋》 :适意无异逍遥游
    伊德的理论,《赤壁赋》一文中有“三个”苏轼游于赤壁,即“本我”的苏轼、“自我”的苏轼、“超我”的苏轼。“本我”的苏轼与自然山水交融沉醉,“自我”的苏轼忧思萦绕,“超我”的苏轼以佛家和道家智慧劝慰“自我”的苏轼。从“自我”的忧思缠绕到“超我”的乐观旷达,苏轼虽“不言其中有至乐”,但“适意无异逍遥游”。关键词:逍遥;本我;自我;超我《赤壁赋》空旷高邈,出尘绝俗。赏读《赤壁赋》,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同游之客是谁?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秀才李委,有人说是道士杨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8期2023-08-29

  • 独特的写作技法 达观的人生境界
    家霞摘 要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高超的写作技法、深刻的生命哲理成为中国文学星空中一颗璀璨耀眼之星。立足《赤壁赋》独特的写作技法,品析苏轼独特的思想意蕴,以使学生能从中汲取更多的文学给养。关键词 《赤壁赋》  写作技法  思想意蕴《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篇作品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正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的特殊时期。曾经青年得志、一帆风顺的苏轼在“乌台诗案”中险些丧命。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7期2023-08-26

  • 试说《赤壁赋》两面落笔抒写纠结挣扎
    教学苏轼名作《赤壁赋》,在梳理全文情感起伏的脉络时,有学生质疑:苏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倚歌而和之”就是循着歌唱的旋律为之伴奏。歌者快乐,那歌声就该是喜悦欢快的,为其伴奏的箫声曲调自然也应该是喜悦欢快的,怎么会是悲哀的?如果确实这样,伴奏与歌唱又怎么情调合拍?再说,如果是歌声悲哀,“饮酒乐甚”的苏子为什么悲歌?并且,如果苏子悲哀,他又怎么能够旷达地劝说为其伴奏的洞箫客一起摆脱哀情?乍看这是个细节问题,却关涉全文情感悲喜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6期2023-07-24

  • 从赤壁怀古到“赤壁赋”怀古
    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套文学组合一诞生,就在坊间流传开去。当然,光传播辞赋是远远不够的,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听故事,于是乎,苏轼携友游赤壁的故事,也一并成了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苏轼从欧阳修手中接过文坛宗主的旗帜后,挥下便聚集了大批拥护者,形成了一个势力庞大的文人集团。其中不仅包括走文学路线的苏门四学士,还有走绘画路线的王诜和李公麟等人。王诜精于鉴赏、擅长丹青,以驸马的身份悠游于文化圈,在苏轼落难之后多次奔走。李公麟更是当时名满天下的画家。当二人获得苏轼的

    博览群书 2023年6期2023-07-11

  • 人教版和部编版《赤壁赋》的同文异样
    静内容摘要:《赤壁赋》在人教版和部编版的编排体例中选文定位、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这三方面均有异同,分析其异同表现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有助于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质量的提升。关键词:语文教材 《赤壁赋》 同文异样《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游览赤壁时所做的游记,也是中国古代写景散文的名篇之一。文章采用主客問答的方式,在描绘月下长江优美景色的同时抒发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该文骈散结合,情景交融,是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经典篇目。一.《赤壁赋》入选编排体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3期2023-06-07

  • 赤壁赋》课堂教学新探
    红内容摘要:《赤壁赋》属于选文类型中的“定篇”,《赤壁赋》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就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对象以及要达到的目标。苏轼“超旷”的文化人格以及“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是重要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确定《赤壁赋》的学习目标是“怎么教”的前提,“课标”与“教材”关于怎么教学的各种论述是相对不足的,至少有一半的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具体操作。“情境化”与“大观念”可能是《赤壁赋》怎样教学需要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最后简要分析评价了一个《赤壁赋》课例。

    文学教育 2023年1期2023-05-30

  • 基于文本再塑视角 探析学习任务的开掘策略 ——以《赤壁赋》《登泰山记》为例
    塑视角,结合《赤壁赋》《登泰山记》的学习任务开发实践,进行初步的探析。一、文本再塑的内涵及运用价值1.内涵界定:对文本再塑的清晰把握文本再塑,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提法。引入到语文学界,比较主流的看法是,“通过对文本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和变形,是阅读教学十分有用的策略和方法”。[2]可见,文本再塑,强调不要固守文本实体,而是可从不同的视角和目的出发,对文本进行有层次、有逻辑、有意义的变化调整。通常而言,文本再塑,常见、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文本词句的替换、文本内

    中学语文 2023年4期2023-04-05

  • 在《赤壁赋》教学中探寻“语言建构与运用”
    们就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谈“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现路径。一、语言解读:用文本细读的介入品味语言细节之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前提是文本细读,以阅读、品味、鉴赏、梳理、升华的细读流程来深入到文本内核,然后把语言掰开、揉碎、咀嚼、内化、外显,最后得出规律性的技巧来。在解读《赤壁赋》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细读流程进行科学解读,在通读全文、疏通大意的前提下采用圈点勾画的阅读方式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认真揣摩圈点勾画的关键性语言,在仔细品味的策略

    中学语文 2022年5期2023-01-11

  • 在《赤壁赋》教学中探寻“语言建构与运用”
    主体。本文以《赤壁赋》为例,借助课堂流程,从语言解读、语言建构、语言运用三个层面来探索“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现路径。关键词 语言建构与运用 文本细读 语言规律 情境设置“語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体性概念之一,理解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是打开文本的最佳方式,也是提升语文课堂质量的有效手段,一旦在眼花缭乱的屏障中找到若隐若现的路径,采取剥茧抽丝的方法,直指内涵的本质,一切包裹在学科核心素养外的障眼法就显得不堪一击。而路径的清晰,会让模糊的目光从混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2期2022-07-21

  • 赤壁赋》两处异文成因及文意重新解读
    忠【关键词】《赤壁赋》,墨迹本,异文,文意解读苏东坡在诗作《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是他宦海人生的第一个伤心地,他虽为黄州团练副史,也只能过着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的管制生活,当时的心境可想而知,而《赤壁赋》便作于此时。幸运的是,我们还能看到苏东坡手书《赤壁赋》真迹,欣赏他的书法和美文,感受那诉诸笔端的思绪。他在抄本跋中写道:“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

    语文建设·上 2022年7期2022-05-30

  • 赤壁赋》两处异文成因及文意重新解读
    忠【关键词】《赤壁赋》,墨迹本,异文,文意解读苏东坡在诗作《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是他宦海人生的第一个伤心地,他虽为黄州团练副史,也只能过着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的管制生活,当时的心境可想而知,而《赤壁赋》便作于此时。幸运的是,我们还能看到苏东坡手书《赤壁赋》真迹,欣赏他的书法和美文,感受那诉诸笔端的思绪。他在抄本跋中写道:“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

    语文建设 2022年7期2022-05-30

  • 沧海一粟
    名的文章叫《前赤壁赋》。当年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了苏州。在这段时间里,他两次到黄州赤壁游览,并写下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其中在《前赤壁赋》中,苏轼和朋友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意思是说人的这一生十分短暂,像蜉蝣一般微小,匆匆而去,又像大海中的一粒粟米一样微不足道。苏轼认识到人生是短暂且渺小的,但他依然认为,人的一生即便短暂又渺小,也应该努力去创造价值,这樣才能死而无憾。(摘自《少儿国学一百讲·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3期2022-03-24

  • 赤壁赋》与《荷塘月色》之比较
    摘要: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文言文,其艺术造诣之高,使之在近千年岁月中始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的典范,其修辞颇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至美之文”。两者虽然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写作心境、政治生活环境以及自由思想等方面却有很多共同特征,值得读者在细心比较中揣摩与品味。关键词:《赤壁赋》 《荷塘月色》 心境 桃花源 自由苏轼的《赤壁赋》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中学时期的必学篇目,两篇文章都具有较高的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2021-12-06

  • “人间”可抵岁月漫长
    去解析苏轼《前赤壁赋》,得出“超脱”是苏轼最大的精神价值这一结论。其实对苦难的“乐观旷达”可能仅仅是外在表现形式,而对人间美好的眷恋才是抵抗岁月漫长的有力武器。笔者尝试从新的角度去理解这位文学史上不世出的天才,他的自我解脱,他的旷达,他的内心挣扎,都源于对人世间的执着眷恋。关键词:苏轼 《赤壁赋》 人间 热爱一、前言遍观文学史上杰出的文豪,但凡因命运的不眷顾而跌落生命谷底,经过一番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后,倘若能在谷底开出一朵灿烂心花,我们都会用这样一个词去概括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浅析《赤壁赋》中的诗情画意
    家苏轼创作了《赤壁赋》。记载了与朋友泛舟游玩赤壁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感叹,为后世带来了关于美的极致体验,本文将着重探讨《赤壁赋》中饱含的绘画之美。关键词:《赤壁赋》 ;苏轼;绘画一、前言《赤壁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之时,正是苏轼被贬谪黄州,一生中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在此之前,由于苏轼曾写下《湖州谢上表》而被诽谤“谤讪朝廷”,被捕入狱,惨遭折磨,史称乌台诗案。几经辗转后终于被多方所救,于同年12月被贬到黄州,过起了一种“半监视”的生活。在这段时间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0期2021-09-10

  • “赤壁图”在南宋前期成为绘画范式之成因
    以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母体,创作出了一系列的“赤壁图”绘画作品乃至成为南宋前期绘画范式。南宋前期更是出现一系列的“赤壁图”作品,一方面体现了文人画家对苏轼词赋艺术之喜爱;另一方面也归结于南宋皇室对苏轼地位以及其思想的抬高与推崇;苏轼前后《赤壁赋》对景致的描绘,给足了创作者构图的要素与想象的空间及蕴涵于文辞之后的精神寄托和文艺思想;又能很好激发起读者的情感与共鸣。这些都促使了“赤壁图”绘画在南宋时期的流行,也对后世绘画的发展,文化精神

    艺术研究 2021年3期2021-08-05

  • 闲秋游赤壁,对话悟哲思
    摘 要 《赤壁赋》是苏轼笔下的经典之作,记叙了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时的所见所感,文章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抒发了作者月夜泛舟的欢乐、怀古伤今的哀愁与精神解脱的豁达。论文基于以马利坦为代表的二元理论,分别从态度层面的欢乐与忧伤、时间层面的历史与现实、主题层面的变与不变以及最后“我”与“客”达成一致几个方面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剖析夜游赤壁时作者与自己达成和解的过程,以期加深读者对《赤壁赋》的理解。关键词 《赤壁赋》;二元理论;文本解读苏轼因其超凡脱俗的才情流传千古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3期2021-06-08

  • 新教材《赤壁赋》文下注释商榷
    必修上册》中《赤壁赋》文下注释有几处值得商榷。一是把“属”解释为“劝请”不规范;二是“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句翻译得不准确;三是“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注释弄错了句子的结构关系。经过对新教材和原教材注释进行对比,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新教材;赤壁赋;注释;商榷2019年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以下简称“新教材”)中继续选用了《赤壁赋》一文。与原《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二》(以下简称“原教材”)选用的《赤壁赋》一文相比,文下注释做了部分修改,体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5期2021-05-17

  • 赤壁赋》教学内容选择述评
    摘要:《赤壁赋》作为经典的文言作品一直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经典文本对于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重大,但比起“如何教”,“教什么”更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将收集近十年来的课例和教学设计,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分析归纳,抽取出教学内容,以了解一线教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情况,分析案例存在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优点。最后提出教学建议即依据“文本体式”、服从“学生学情”精准定位教学内容。关键词:《赤壁赋》;教学内容;课例综述;教学建议《赤壁赋》创作于苏轼贬谪黄

    银幕内外 2020年4期2020-11-25

  • 赤壁赋》中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文主要分析了《赤壁赋》中的主位推进模式。通过对文章中每一段落和小句的分析,发现文章中主要使用了主位一致型、延续型和述位分裂型主位推进模式,并以此构建信息框架,进一步实现整篇文章的衔接和连贯。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主位;主位推进模式;语篇分析;赤壁赋中图分类号:H315引言较早提出主位和述位概念的是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 Mathesius。之后,韩礼德接受了该观点,他认为主位位于句子的开头,而剩下的部分则为该句的述位。而Danes在1974年较早的提出了主位

    青年生活 2020年25期2020-10-20

  • 体味情感变化,感受苏子旷达人生
    肖雅[摘要]《赤壁赋》展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作技艺,描绘了开阔壮丽的自然景象,呈现出苏轼旷达的人生境界,传递出苏轼辩证的人生哲学思想,为后世读者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解读苏轼的《赤壁赋》,以体会他的情感变化,理解他旷达的人生境界,领悟他深刻的思想内涵。[关键词]苏轼;《赤壁赋》;情感变化;高中语文[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5-0030-02《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佳作之一。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9期2020-09-30

  • 关于《赤壁赋》中“击空明兮溯流光”的另类解读
    题的提出东坡《赤壁赋》脍炙人口,其吸引人之处不仅是他遭遇挫折后的豁达,还有作品中描绘的奇幻之境,其中的“击空明兮溯流光”更是叫绝。教材对“空明”的注释是:“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按这个注释,“空明”指的就是赤壁清澈的江水。教材对“流光”的注释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这样,这句话就被理解为苏子等人在月光下,划着小船逆江流而上。我在这里提出一点商榷的意见,即认为“空明”是指空中皎洁的月光,“流光”指从天上向人间播洒的月光,此句解为苏子的船桨波动着空中的

    速读·下旬 2020年4期2020-09-06

  • 以“文”化“言”,“言”“文”合一;注重思辨,寻理人生
    水游记类散文《赤壁赋》为例,探究如何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文”化“言”,“言”“文”合一;注重思辨,寻理人生。关键词:文言教学  《赤壁赋》  “言”“文”合一  思辨寻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其在内容的表现方式上、情感的表达方式上以及说理深度上都有所不同。山水游记类的散文虽然不只是对自然风光的单一描绘,都会包含抒情和说理的成分,但《赤壁赋》中的说理部分尤其重要难懂且学生难以对其说理的部分产生共情。所以如何在有限的课时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3期2020-08-24

  • 苏轼“水月”意象背后的处世哲学
    赤壁怀古》到《赤壁赋》再到《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笔下自然之景中“水月”总是占据半壁江山。苏轼为何偏爱“水月”?“水月”意象的背后透露出苏轼怎样的处世哲学?本文将以《赤壁赋》为例进行解读。【关键词】苏轼;《赤壁赋》;水月;处世哲学【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135-02【本文著录格式】王庆庆.苏轼“水月”意象背后的处世哲学[J].课外

    课外语文·上 2020年5期2020-05-25

  • 走进《赤壁赋》,感受言语照应的魅力
    摘要】本文以《赤壁赋》为例,重点分析文章照应的三种方法,即内容与文题照应、内容与作者照应、前后文照应。笔者认为,照应是文章扣住中心的主要方法,因有照应的存在,文章结构上才能前呼后应,内容上才能紧扣中心,照应是文章无懈可击的法宝。【关键词】照应;照应方法;紧扣中心;结构严谨;无懈可击照应这种手法的运用,在苏轼的《赤壁赋》中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一、文本内容应与题目严格照应《赤壁赋》一文中,题目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即“赤壁”“赋”。“赤壁”交代地点,“赋”交代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期2020-03-17

  • 从《赤壁赋》挖掘苏轼的人生智慧
    ◎孔令利《赤壁赋》的魅力往浅了说,是叙事的精炼,写景的优美吸引着人;往大了说,是它阐发的人生哲理散发着璀璨的光芒,让人流连忘返。文中借客人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人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璞归真的情怀,主客双方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面,当认识达到一致时,又合而为一,成为一体。一、从课文看苏轼的哲学思想苏子泛舟赤壁,饮酒作诗,快乐无比,然而客人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哀伤呜咽,苏轼惊问,这是何故?客人说这不是赤壁之战的地方吗?想当年曹公带领20 万大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2期2020-02-23

  • 赤壁赋》读后感
    良摘  要:《赤壁赋》是苏轼的经典文章,脍炙人口,读之,余韵无穷,收获无限。反复品读过后,有以下感悟与心得。关键词:瞻前顾后;享受;珍惜;规律;角度1.人要学会瞻前顾后,既能够回顾过去,也要学会放眼未来。回顾过去,反思过去,总结过去,我们才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以史为镜,以过去为鉴。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更好地前行。同时,我们要学会往前看。晴天,会转为阴天,阴天会转为雨天,雨天之后可能又是晴天。当晴天时,我们能够看到将来可能是雨天;当雨天时,我们也能够预料到未来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期2020-02-14

  • 赤壁赋》群文阅读
    课本助读《赤壁赋》写于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轼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这篇赋在艺术手法上有如下特点:一、“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44期2020-01-25

  • 赤壁赋》一处注释刍议
    中语文必修2《赤壁赋》中关于“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注释过于简单,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没有起到应有的辅助理解的作用,应对其进行修改。关键词:《赤壁赋》 ;注释; 舒窈纠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排、内容均含义隽永、博大精深,越钻研越妙不可言,但也存在少许瑕疵,有待完善。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赤壁赋》中的一处注释有不妥之处。一、注释及其问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2页第5个注释解释“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朗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11期2019-11-15

  • 文徵明晚年《赤壁赋》创作统计分析
    徵明所书苏轼《赤壁赋》作为切入点,以创作风格和技法为导向,对文徵明的书法作品进行一次创新性的探索。尝试通过对作品的考察和对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归纳,进而揭示出文徵明书法艺术所具有的内在规律和艺术雅趣。关键词:文徵明;《赤壁赋》;书法一、背景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徵明,因避祖讳,四十二岁以后遂以字为名,并改字徵仲,又因先世为衡山县人,故自号衡山,苏州人。文徵明少时并不擅书,史载其赴试,因书法不佳,名置三等,由此发奋学书。文嘉《先君行略》载:“始

    大观 2019年7期2019-10-08

  • 对比前后赤壁赋
    程文婕前后赤壁赋是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三年后,被贬黄州时所作。那段时期是苏轼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乌台诗案”前,这位大文豪的仕途本就几经浮沉,而这一次“沉”下去后,虽然在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可是途中病逝。可以说再也没有“浮”上来。这两首前后赤壁赋,是苏轼同一年中秋、冬两季两次泛舟游赤壁——只不过第二次苏轼还上岸登山有不同的感悟——这一点可从《前赤壁赋》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和《后赤壁赋》的“是岁十月之望”两句看出来,前后两篇赋文诞生的时间仅仅隔了三个月。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19年15期2019-09-10

  •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上有一文《前赤壁赋》,突出感觉有些不对,心想这应该是《赤壁赋》吧。便又随手翻检起家里的相关书来,结果,有称之为《赤壁赋》的,也有称之为《前赤壁赋》的,但到底谁是谁非?真还成了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前赤壁赋》,而不是《赤壁赋》。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了真正弄清这个问题,并引起今后编辑出版者重视,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并有教于专家。持《赤壁赋》观点的:人民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域处汉藉珍

    旗帜文摘 2019年5期2019-09-10

  • 长江明月岂终极,妙语禅心有乾坤
    写下散文名篇《赤壁赋》,文辞优美,意蕴丰厚。本文旨在对照西方文论的基础上从“永恒观”的角度去简要解读其文化意味,明确苏轼集“儒释道”传承为一体的独特世界观。关键词:苏轼;《赤壁赋》;永恒观宋人谢枋得在《文章轨范》中谈及《赤壁赋》时写道“余尝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与天宇合而为一,始知此赋之妙”。想想东坡一生仕途坎坷,毕竟慧根深植,才得在宦海沉浮中泰然自若,出言豪壮,放语旷达,且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我辈之人,真是望尘莫及——东坡被贬黄州,寄情江月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2期2019-09-10

  • 立足儿童视角,绽放课堂活力
    展开论述,以《赤壁赋》一文为例,论述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如何立足于儿童视角以展开教学活动。 【关键词】  儿童视角 《赤壁赋》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8-137-01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也指颠倒课堂。这是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学习、课后完成作业”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调整,引导学生先在课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2019-09-10

  • 从“美人”看《赤壁赋》的悲欢
    生是坎坷的。《赤壁赋》写于诗人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际,虽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苏轼仕途不得志,内心苦闷,在沉重的现实压力下,欲申其志而不可得,只能在大自然中忘怀得失,寻求精神解脱,这种悲欢交替的情绪正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也是本文的魅力所在。关键词:美人;悲欢;旷达《赤壁赋》是人教版必修2的重点篇目,单元目标要求学生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赤壁赋》的教学重点是虚设的主客问答。其中,作者为何会借客

    考试周刊 2019年64期2019-08-29

  • 赤壁赋》视觉传播新貌
    摘要:自苏轼《赤壁赋》创作以来,历代画家创作了大量以赤壁之游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我们把这类题材的作品定义为“赤壁图”。近现代画家张大千常以“今之东坡”自况,其有感于苏东坡的赤壁情怀,曾创作过不少以此为题材的画作。这些作品不论在构思立意上,还是在绘画技法上,对古人都有所突破,作品保留了“赤壁图”传统并有所创新,充分展现出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精妙构思,开创了《赤壁赋》视觉传播新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关键词:张大千 赤壁图 经典图式 艺术风格一、赤壁情结与古代绘

    艺术研究 2019年4期2019-08-27

  • 浅析赵孟頫《赤壁赋
    本文对赵孟頫《赤壁赋》的艺术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对赵孟頫书风的形成做出了简要的概述。同时,对其用笔、结字、章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究赵孟頫行书的艺术风格,这样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赵孟頫书法的精要之处。在学习赵孟頫的《赤壁赋》时,还要同苏轼所写的《赤壁赋》进行风格对比。对赵孟頫《赤壁赋》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关键词:赤壁赋 艺术风格 研究 心得体会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秦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故称“赵吴兴”。南宋末至元初著名的书

    都市生活 2019年3期2019-07-15

  • 赤壁赋》赏析
    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里的黄州赤壁,并非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而是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苏轼多次到此地游览,凭吊三国人物,表达了他思想深处的矛盾及其达观圆融的生活态度。这篇文章开篇写景如画,描绘了一个水天一色、江月辉映的逍遥世界。苏轼吟歌,客人吹洞箫而和。不过,洞箫声却含着悲伤。歌中的“美人”,是作者的隐喻比兴之法,指贤明君主或美政理想,也是作者“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感流露。接着,客人申诉了对人生之悲的感慨:英雄的功业随着时光的流逝终归寂灭。即使可以

    铁军 2019年7期2019-07-11

  • 以《赤壁赋》为例,谈高中文言文个性化阅读
    要:阅读理解《赤壁赋》等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是新课标的要求。现从基本能力形成、典型特征认知、读后多元拓展等角度,对高中文言文个性化阅读进行深入探讨。关键词:高中文言文;个性阅读;《赤壁赋》;人文关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阅读难度较大的文章,尤其是一些文言文作品时,应当能够依靠注释及工具书,对词义、文章内容进行基本理解,并可以在阅读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新课标十分明确强调了“读懂文章内容”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这样的基础知识,才能实现个性化阅读。为此,教师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6期2019-07-01

  • 赤壁赋》中通过景色描写体现哲学思想的若干思考
    明【摘 要】《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散文作品。本文通过分析该文景色描写中的哲学思想问题,认为作者成功地通过景色描写体现了相对性哲学思想、自然价值哲学思想等,实现了哲学思想和文学描写的融合和统一,体现出高超的艺术化创作手法。最后总结了这种创作方法对语文学习和文学创作的启示。【关键词】赤壁赋;景色描写;哲学思想;老庄哲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82-02在传统文学创作中,借景抒情、以景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2期2019-06-17

  •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上有一文《前赤壁赋》,突出感觉有些不对,心想这应该是《赤壁赋》吧。便又随手翻检起家里的相关书来,结果,有称之为《赤壁赋》的,也有称之为《前赤壁赋》的,但到底谁是谁非?真还成了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前赤壁赋》,而不是《赤壁赋》。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了真正弄清这个问题,并引起今后编辑出版者重视,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并有教于专家。持《赤壁赋》观点的:人民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域处汉藉珍

    博览群书 2019年5期2019-06-05

  • 情随景生,境由心造
    【摘要】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即后人所称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散文,各具特色,尤其是《前赤壁赋》,堪称散文中的千古名作。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而是黄州赤壁。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的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风景胜地,那儿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而周瑜破曹是在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 2019年4期2019-04-25

  • “扁舟一叶”与“孤鹤东来”
    张钰婧摘要:《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名篇,二者的内在关联与题旨向来说法不一。“扁舟”与“孤鹤”是前后《赤壁赋》中的核心意象,“扁舟”贯穿二赋,引领了赤壁之游的行进路线;“孤鹤”来翔与幻化为后赋的点睛之笔。舟与鹤寄寓了苏轼的内在情感与精神追求,其丰富的哲理内涵是将前后赋统一为整体的关键。关键词:苏轼 前后 《赤壁赋》 扁舟与孤鹤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1082),这一年中,苏轼曾三游黄州城外赤壁矶,先后作有二赋一词,其中,前《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2期2019-04-15

  • 此心安处是故乡
    关键词】苏轼;赤壁赋;生命意识【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三咏赤壁,写出被称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那一年他47岁。对于这三篇作品的艺术魅力,从文辞、意境到风格等方面,前人已作了充分的阐述,历代读者也能够直观地领略。而对于其中所体现的思想力量和人格精神,则需要从苏轼的人生经历、处世态度和支援意识等方面入手,方能体会和理解。本文赓续前贤,对此一问题略加申论。苏轼的一生,历经坎坷。三咏赤

    课外语文·下 2019年2期2019-04-10

  • 从《赤壁赋》的情感变化看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赤壁赋》 情感 乐观旷达【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059-01【教学目标】1.理清文中的情感思路。2.情感为何会变化。3.认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乐”“悲”“喜”的情感变化。【教学过程】一、导入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写道: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8期2018-11-07

  • 浅析苏轼《赤壁赋》中天人合一思想
    哲学。本文以《赤壁赋》为例,浅析其充满哲学意味的“天人合一”之道。关键词:苏轼;天人合一;道家;乐观豁达作者简介:庄众显(1993.12-),男,汉族,江苏泗阳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发展及社会生态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02一、苏轼辞赋中“天人合一”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漂泊困郁的政治生涯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2018-09-17

  • 赤壁赋》教学设计
    神。关键词:《赤壁赋》;苏轼;乐观豁达;以读促赏【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色。3.体会苏轼身处逆境而乐观豁达的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教学重难点】1.以读促赏,品味课文精美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2.理解赋的文体特点,重点领会作者旷达乐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问题探究法、提前布置预习及阅读。【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显示

    新课程·下旬 2018年6期2018-09-10

  • 简析《赤壁赋》的人文哲学意蕴
    容摘要:苏轼《赤壁赋》写秋夜泛舟赤壁,经历了由乐变悲再由悲变喜的发展过程,思想也经历了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发展过程。很好地把抒情、写景、说理结合起来,是感性知情相契合的最好表达。关键词:简析 《赤壁赋》 人文哲学意蕴苏轼《赤壁赋》写秋夜泛舟赤壁,那是圆月当头,“清风徐来”,“歌窈窕之章”,仰目“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弥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景色与心情俱佳,一样澄澈、洒脱,“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茫茫水波,任其飘荡,宇宙浩大

    文学教育 2018年9期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