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布里希

  • 以传统作为参照系——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观念的理解与批评
    为参照系——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观念的理解与批评牟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234)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思潮的关切与他对西方艺术传统的研究密不可分。他追源溯流,把表现主义、原始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艺术运动联入西方艺术史的整体叙事之中;通过对个别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独到阐发,呈现现代艺术观念图景的复杂画面;从具体的文化传统与艺术语境入手,分析现代艺术思潮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克服与现代艺术相关的流行见解,同时也拆解抽象措辞对现代艺术进行的理论虚构。贡布里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期2023-12-29

  • 贡布里希谈话录》
    书 名:《贡布里希谈话录》作 者:[英]E.H.贡布里希[法]迪迪埃·埃里邦 著杨思梁 范景中 译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内 容 简 介贡布里希与迪迪埃,1990年2月阿尔汗布拉宫装饰细节,贡布里希摄,1971年在《贡布里希谈话录》中贡布里希坦承其写作信念由来——任何事情都应该用儿童能懂的语言来说明。这一信念并不纯粹归功于某种先天倾向,而是其形成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交互影响。迪迪埃关于贡布里希论著和观点的巧妙提问更是直击“痛点”,他们的往来,不觉间为观者澄清

    海外星云 2023年12期2023-12-25

  • 贡布里希对原始性偏爱的变迁溯源
    的直接产物。贡布里希身处新旧争锋交替之际,亲眼见证了现代艺术的对理性对传统的蔑视与不屑,深感担忧,于是他开始关注偏爱原始性这一趣味转向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探究其起源与变迁,论述这一审美倾向的合理性。【关键词】贡布里希;偏爱原始性;原始艺术;再现性艺术【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7-0082-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

    今古文创 2023年37期2023-10-27

  • “类型”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反思
    ]和恩斯特·贡布里希一起为美术史的学生撰写一系列手册,其中第一本的主题是图像志,1[英]贡布里希,《艺术与科学:贡布里希谈话录和回忆录》,范景中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第35 页;亦可见于[英]保罗·泰勒编,《贡布里希遗产论铨》,李本正译、范景中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40 页。虽然最终没能成书,但这大概可以看作贡布里希系统性地写作“图像学”相关问题的开始。第二年,潘诺夫斯基著名的《图像学研究》面世,其方法很快在艺术史界占据了统治地位

    新美术 2023年2期2023-08-28

  • 贡布里希多元化的视觉艺术观探析
    摘  要:贡布里希是20世纪西方艺术界伟大的学者,其艺术思想涵盖了各个方面。基于贡布里希的诸多思想,从视觉文化的视角着手,探析他的视觉艺术观,以其视觉艺术认知论,艺术视觉的变异性,视觉艺术观念下的图像逻辑为基点,试分析贡布里希对于视觉艺术观念的多元化认识,进一步探究各种观念之间以何种关系存在。在对其视觉艺术观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试图理性客观的看待其艺术思想。关键词: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认知论;变异性;图像基于当下艺术语境,视觉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学界对贡布

    美与时代·下 2023年3期2023-06-08

  • 形式描述与图像分析
    荣格;詹森;贡布里希(一)、荣格对波洛克创作的影响将梦境和幻想中的画面记录在画布上是荣格式分析心理学中鼓励的形式。荣格派认为,心理学最重要的是情绪。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强烈情绪,如果当事人不能深入无意识世界找出其蕴含的意象,那便只能被其掌控。而艺术创作是荣格相当鼓励的一个治疗方法。同样,弗洛伊德也认为艺术的原动力是无意识的升华形式。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波洛克也开始了婚后生活。同时,接受了他最后一个荣格派治疗师赫勒医生的心理治疗,赫勒医生逐渐成为波洛克重要

    民族文汇 2022年13期2022-05-07

  • 《心理学、艺术与政治一一恩斯特·克里斯、E.H.贡布里希与漫画研究》
    、E.H. 贡布里希与漫画研究》作者:[美]路易斯·罗斯著 牟春译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月内容简介在《心理學、艺术与政治一一恩斯特·克里斯、E.H.贡布里希与漫画研究》这本精彩的传记性学术研究中,作者路易斯·罗斯追踪着维也纳两位知识巨擘的足迹,探讨了克里斯和贡布里希的这一研究,并以历史为序向读者展示了为什么漫画表达了共和政权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分歧。借助丰富详实的记录性材料,罗斯细致入微地重建了乱世之中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的轨道,揭示了希特

    海外星云 2022年7期2022-04-29

  • 马丁·肯普和贡布里希的反相对主义
    表了一篇关于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的书评,高度评价了此书。但他很遗憾贡布里希走到了相对主义的反面,他写道:贡布里希认为存在再现的客观标准。……他反复提到检验,矫正,调整,甚至再现的进步——所有这一切都含有某种客观性。事物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被看见”,人们也可用不同的语汇来描绘;但是,我们不得勉强得出结论,说一个儿童再现威文荷公园的素描同康斯特布尔画的威文荷公园一样精确……1古德曼,〈评《艺术与错觉》〉,鄢小凤译,载《美术译丛》1988年第4期,第65页

    新美术 2021年6期2022-01-19

  • 解构图像反思对“时间之点”的假定 ——贡布里希重审莱辛诗画界限的论述
    的著作呢?在贡布里希看来,莱辛之所以能开展如此具体的争论与反复的辩难,是因为他受18世纪西欧艺术理论的影响,诗画的精细区别在莱辛之前就已成为“老生常谈”[2](43)。钱钟书先生的这篇长文对18世纪西欧整体的文化氛围并未涉及,而朱光潜先生则误以为莱辛“在欧洲是第一个人看出艺术与媒介(如形色之于图画,语言之于文学)的重要关联”[3](147)。不过,贡布里希并不认为莱辛区隔诗画只是因为他意欲继承和发扬前人有关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区别,“假如莱辛的《拉奥孔》仅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2-01-01

  • 艺术、理性与社会进步:贡布里希美术史思想的内部张力
    斯·约瑟夫·贡布里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于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一个信仰新教的犹太人家庭.1928年,贡布里希进入维也纳大学,师从施洛塞尔学习美术史,后移居英国.从1950年出版的《艺术的故事》,到在其去世后才出版的《偏爱原始性:西方艺术和文学中的趣味史》,贡布里希发表了数十本著作和演讲集.在《艺术与错觉》中,贡布里希详细阐释了再现问题、错觉主义、概念图式、“先制作后匹配”、“观者的本分”、投射等问题和观点,这本书构成了其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12-02

  • 贡布里希论传统对艺术创新的促进和限制
    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史的发展中不能忽视传统的重要价值,但受限于传统的创作规范亦有可能导致艺术停滞,甚至倒退。研究贡布里希的观点对于今天的艺术创新具有启发意义,所以本文从传统对于创新的促进和限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艺术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传统对创新的重要意义,以及盲目复制传统对艺术创新的阻碍。【关键词】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创新;传统【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今古文创 2021年44期2021-11-24

  • 艺术的本质:丹托对贡布里希艺术理论的批判
    要】 丹托对贡布里希的艺术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并认为其是失效的理论。贡布里希并未对此作正面回应,但其对当代艺术的态度本身也构成了某种有趣的回答。二人艺术观念差异的焦点—也是丹托批判贡布里希的焦点—在于艺术有无本质的问题:丹托通过指认贡布里希为维特根斯坦主义者,将艺术的本质问题拉回到分析哲学内部并形成了本质主义与唯名论的争论。但是,作为“靶子”的贡布里希的学术思想与维特根斯坦主义在反本质主义方面的差异却因此被忽略。丹托由于忽略了这种差异,从而失去了切入和批

    艺术学研究 2021年5期2021-11-14

  • 《艺术与错觉》的形式研究
    森【摘要】 贡布里希(Ernst Gombrich,1909—2001)被看作苏格拉底的继承人。他是20世纪被高度赞誉、推崇的艺术学家,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研究内容涵盖了艺术史、艺术创作、心理学等学科。本文在《艺术与错觉》的基础上,对贡布里希的艺术研究进行综合性地阐述,分析其艺术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并进行扩展性探讨。【关键词】 《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再现;艺术与心理学【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

    今古文创 2021年17期2021-09-10

  • 战斗的悲观主义 贡布里希、克里斯二战前后的漫画研究与政治参与
    界百废待兴,贡布里希[E.H.Gombrich]与他的合作者兼好友恩斯特·克里斯[Ernst Kris]早已因德奥合并离开了他们热爱的故土维也纳。彼时,贡布里希已重新入职英国伦敦的瓦尔堡研究院,而克里斯则在美国纽约心理分析领域立足。凭借自己的学术声誉,克里斯为贡布里希争取到了一份洛克菲勒研究基金,他急切盼望老友赴美,再续战前二人在维也纳学术合作的“前缘”。近日,广西美术出版社即将出版路易斯·罗斯[Louis Rose]教授撰写的《心理学、艺术和政治——恩斯

    新美术 2021年5期2021-04-16

  • “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之对待艺术的看法
    艺术。当打开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一书时,便会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不假思索地会认为贡布里希在怀疑艺术。至此,“艺术”一词的模糊性使得学者不再谈及艺术,也不再企图为艺术定义。关键词:艺术  模糊性  怀疑  贡布里希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180-03一、“艺术”的模糊性历史上,大家对于“艺术”概念的解释,各执一词,各抒己见。在相关基础性的美术理论书籍中我们可

    艺术评鉴 2021年4期2021-04-02

  • 诺曼·布列逊对贡布里希再现论的批判及其问题 ——以符号学为视角
    学界关于他与贡布里希学术分歧的热烈讨论。布列逊在该书序言中说:“贡布里希说,绘画是感知的记录,可我说,这是根本错误的!”①新版译作《视阈与绘画:凝视的逻辑》,谷李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年。在这本初版于1983年的著作中,布列逊公然将矛头指向贡布里希,指责后者以心理学为核心方法的艺术研究是“知觉再现论”“认知主义”,批判他忽视了图像的社会性和符号性。紧接着,布列逊提出了与知觉再现论针锋相对的艺术符号学观点:“一旦我们将绘画作为符号的艺术而非知觉的艺术来

    艺术探索 2021年6期2021-02-12

  • 浅析贡布里希艺术史多元研究视角 ——以《艺术的故事》为例
    61005)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被誉为“西方艺术史的圣经”,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赞誉。贡布里希出生于艺术世家,学养深厚[1],他的艺术史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插图丰富。作为一本艺术史的通俗读本,《艺术的故事》以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家的故事为初学者打开了艺术之门;而作为一本学术著作,它以跨学科的宏大视角,融合了图像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方法,将整个西方视觉艺术史融会贯通,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今天中国艺术史的探索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2]。一、艺术的

    大众文艺 2020年16期2021-01-27

  • 贡布里希艺术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深入研究19世纪以前的西方艺术发展、艺术创作以及艺术形式根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思想。贡布里希在《木马沉思录》一书中,以一匹木制小马的形象从“功能替代”的角度对艺术形式的根源进行阐述,他指出这匹木制的小马,它不是马的物象与模真,只是马的替代物,而正是这种替代功能才赋予了艺术更多可能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贡布里希的艺术思想也不断被剖析、提炼,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阐述。一、艺术设计的发展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7期2020-12-08

  • 传统书法艺术的心理空间初探
    ,还可以通过贡布里希的图像心理学得到特殊的阐释和意义。本文立足于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来探索它是否拥有“圖像的意义”亦或是对传统书法是否可以运用“图式”来读解。关键词:传统书法艺术;贡布里希;图像心理学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14-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10一、前言在贡布里希图像心理学风靡艺术史并构建起了图像志的艺术史框架之前,中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2020-11-23

  • 用《世界小史》看“阅读、欣赏、创作之道”
    要:恩斯特·贡布里希被誉为“英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史家”和“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其一生的著作几乎涉及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世界小史》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最特别的一部。从开始动笔到最终交稿,贡布里希仅仅用了六个星期的时间。洋洋二十余万字,囊括了人类自洪荒伊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新世界格局建立过程中发生的几乎全部重大历史事件,目光不可谓不宏阔。但也不必敬而远之,因为它是以一种朗读者的姿态写作出来的,思想是深邃的,语言却是童话且诗意的,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3期2020-10-21

  • 浅谈贡布里希对柏拉图模仿说的阐释与反思 ——以《木马沉思录》为例
    罢了。①二、贡布里希《木马沉思录》或许在美学领域再没有哪一种观点比柏拉图的模仿说影响更加深远了。贡布里希称,模仿说出世之后,哲学家们就“一直忙于对这个定义加以肯定、否定或限定”②。然而,贡布里希的研究却向我们表明,以模仿说为地图理解艺术,哪怕是理解以写真为目的的希腊和文艺复兴艺术,也会使我们误入歧途,无法窥见艺术和世界的真实关系。贡布里希从分析“木马”这一马的替代物入手,巧妙地分析了艺术形式的根源——“木马”更多体现功能的再现,而非形象的绝对还原。为了更好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2020-07-13

  • 视错觉在当代绘画中的发展与运用
    最后的继承者贡布里希这里,视错觉真正结合了符合现当代发展规律下的画面审视与分析,结合心理学与科学的画面分析为后续的创作者提供了认识与扬弃经验的又一路径。文章以贡布里希理论为背景,浅析视错觉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及特征,论述其地位与意义。关键词:视错觉;当代绘画;贡布里希如果我们单纯地将艺术史讲成是模仿客观的发展史,或是将图像都以程式为基础分析,那么不论谈论目的是什么,我们都只会得到片面的解答。因为绘画中的视错觉并非错误信念,随着绘画功能的改变,对客观世界再现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1期2020-05-29

  • 文化记忆的官能:论贡布里希的人文科学研究思想
    李晓愚摘要:贡布里希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艺术史家之一,其探索的范围几乎涉及人文科学的整个领域。他还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的教育者,毕生都为捍卫古典价值奋战。本文通过梳理贡布里希的著作、论文、讲稿等相关文献,分析阐明他的人文科学理念。贡布里希将人文科学视为“人类文化记忆的官能”,对专业化、时尚竞赛、学术工业给人文科学造成的危机进行了反思。他建议人文学者在研究时应采取“受控想象”的方式,避免不负责任的主观主义和对“数据偶像”的盲目崇拜。贡布里希的人文科学理念中

    当代文坛 2020年5期2020-01-20

  • 艺术体制论源流新释 ——从贡布里希到阿瑟·丹托与乔治·迪基
    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他才是被忽视的当代艺术体制论的奠基者。根据雷蒙·威廉斯的考证,“institution”的拉丁语词源“statuere”意指建立、创设、安排。到16世纪中叶,“institution”的普遍含义是指用某种方法确立的惯例(practices),因此它与“convention、custom”(惯例、习俗)语义相通④。至20世纪,“institution已经成为一个普通的词,用来表示一个社会中任何有组织的机制”[4](242−243)。可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1-06

  • 理解艺术与艺术家的“矛盾” ——以《艺术的故事》为例
    》这本书中,贡布里希提出:“其实根本没有艺术其物,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真正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的辛劳和痛苦。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艺术的故事》导论中的这句话至今都在影响着艺术爱好者的鉴赏活动,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导论寥寥几千字,看似是简单的“入门引导”,其实是贡布里希对他人在欣赏艺

    艺术家 2019年7期2019-12-16

  • 再论“情境逻辑”
    】本文试图就贡布里希与贡氏所推崇的波普尔的史学方法做一点反思,指出尽管黑格尔主义对历史的整体理解会存在许多“时代精神的谬误”,但它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性。而贡布里希的“图式—修正”“制作—匹配”,包括波普尔的所谓“情境逻辑”,实际是告诉我们对历史的整体理解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一种史学观恐怕只会让我们看到整个人类历史毫无历史理性可言,人类文明不过是丛林法则的结果而已。且不说它无法解释观念、道德这一类精神性的东西如何产生,即便它能够解释某种东西何以是普遍的

    美术界 2019年11期2019-11-25

  • 浅谈皮格马利翁的能力是创造还是模仿
    有一部历史。贡布里希从一个问题“艺术家们在描绘现实时为什么会用如此众多的风格”着手,重新检验了一些已经理所当然的观念,改变了我们的理解。本文着重于第三章,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究其本身到底是创造还是模仿?关键词:《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创造;模仿在我拜读了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这本书时,我从第三章皮格马利翁的能力着手,来谈论一个深刻的话题,艺术这个行为究竟是创作还是模仿。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说道,“希腊的哲学家们把艺术叫做‘自然的模仿,那时艺术家

    大东方 2019年3期2019-10-21

  • 贡布里希图像阐释学在汉代乐舞图像中的应用研究
    笔者在本文就贡布里希图像阐释学在汉代乐舞图像中的应用研究进行讨论和分析,旨在为汉代文化的传播提供有效帮助。关键词:贡布里希;图像阐释学;汉代乐舞;漢代文化汉代乐舞图像用图像的方式向人们再现了两汉时代的文化娱乐生活、民俗风貌以及审美观念等。为更好的将汉代文化展示给世人,人们需要运图像阐释的方法来对这一珍贵的史料进行研究。其中最为常用的图像阐释方法是笔者在本文进行详细分析的贡布里希图像阐释学。1.贡布里希的图像阐释学的概念英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曾说过:“实际上

    广告大观 2019年9期2019-09-10

  • 《艺术的故事》与背后的故事
    年,为了翻译贡布里希的著作《艺术的故事》,范景中开始与贡布里希通信。两人因此结下了长达15年的真挚友谊,直到2001年贡布里希离世。2007年依照贡布里希的遗愿,其藏书四千余册悉数捐赠给了范景中所任教的中国美术学院。7月12日,五年一届的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在浙江美术馆开展。在这场以“大潮涌进”为主题的展览中,观众们在600多件美术作品的簇拥下,感受着时代的滚滚浪潮。而今天笔者要说的,是此次省美展的金奖作品,由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封治国创作的油画作品《艺术

    文化交流 2019年8期2019-08-23

  • 《世界小史》: 沿从古到今的时间轴环绕地球好几圈
    莉恩斯特·贡布里希1909年生于维也纳,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人文主义者、百科全书式人物。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自1936年出版以来,畅销80 多年,被翻译为18 种语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了中文本。这本书被誉为写给恋人和孩子的世界史。1935年,26 岁的贡布里希取得了维也纳大学的博士学位。当时经济不景气,他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正好出版人瑙拉特请他翻译一本写给孩子看的历史书,贡布里希觉得“也许我能写本更好的”。他觉得人们可以做到用简单的语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19年6期2019-08-02

  • 什么是艺术
    是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说的。他说:“如果某些事情本身就是它自己的目的,那么我们就有权说它是艺术。”这是我看到的关于艺术最好的定义。艺术不仅是美;很多美的东西,不是艺术。也不仅是创造力,很多有创造力的事情也不是藝术。艺术最大的独特性,就是它是一个自我完备的世界。就像贡布里希说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比如,你打扫房间,如果既不是为了请客,也不是为了领工资,就是为了你想把它打扫干净,那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也可能是艺术。为什么?因为一件事如果只是达成其他目的的工具,那目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0期2019-06-27

  • 秩序感表现与个人创作
    的大师级人物贡布里希重要的著作《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为立论,阐述个人创作中具有规律性、装饰性的表现形式中体现的秩序感。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秩序感理论,第二部分是与个人创作的结合。关键词:秩序感 装饰性 贡布里希 创作秩序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规律性,是事物存在、运动、变化、发展的有序性。秩序感的理论基础是波普尔的科学哲学 、赫尔姆霍兹和吉布森等人的心理学成果以及信息论和洛伦茨的生态学研究结论。著名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和艺术哲学领域的大

    参花(下) 2019年2期2019-06-11

  • 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方法分析
    [摘要] 贡布里希(Ernst Gombrich,1909—2001)被看作苏格拉底的继承人。他是20世纪广受赞誉的艺术史学家,具备渊博的学识和宏阔的视野,研究范围涵盖艺术史、艺术心理学、艺术哲学等相关领域。本文主要立足于《艺术与错觉》以及《艺术的故事》,在对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研究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其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 贡布里希 艺术史 社会学贡布里希是古典西方艺术史学的大师,他对艺术史的解读与发现,已经成为艺

    中国美术 2019年1期2019-05-28

  • 《世界小史》:沿从古到今的时间轴环绕地球好几圈
    陈莉恩斯特·贡布里希1909年生于维也纳,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人文主义者、百科全书式人物。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自1936年出版以来,畅销80多年,被翻译为18种语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了中文本。这本书被誉为写给恋人和孩子的世界史。1935年,26岁的贡布里希取得了维也纳大学的博士学位。当时经济不景气,他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正好出版人瑙拉特请他翻译一本写给孩子看的历史书,贡布里希觉得“也许我能写本更好的”。他觉得人们可以做到用简单的语言将绝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9年6期2019-03-02

  • 对绘画再现理论之“错觉说”的再反思:以沃尔海姆对贡布里希的解读为中心
    充说到,不仅贡布里希讨论了错觉,朗格、格林伯格也有相关论述;此外,贡布里希在其著作中不仅论述了错觉,还涉及了解释绘画再现的其它理论。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把错觉说和贡布里希联系起来。不过,流行的错觉说可能是对贡布里希的误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对贡布里希的误读呢?可以从沃尔海姆说起。一、“看见平面”与“看见对象”不可兼顾:沃尔海姆对贡布里希“错觉”的解读沃尔海姆是怎样解读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中的相关观点的呢?沃尔海姆曾发表同名文章,专设一节讨论贡布里希关于错觉的

    艺术设计研究 2019年3期2019-01-10

  • 贡布里希对柏拉图模仿说的诠释与批评
    更加深远了。贡布里希称,模仿说出世之后,哲学家们就“一直忙于对这个定义加以肯定、否定或限定”[2](67)。而著名的艾布拉姆斯只不过占据模仿说这张大图的一个小角落而已。然而,贡布里希的研究却向我们表明,以模仿说为地图理解艺术,哪怕是理解以写真为目标的希腊和文艺复兴艺术,也会使我们误入歧途,让我们无法窥见艺术和世界的真实关系。贡布里希从艺术史的角度重新诠释了柏拉图模仿说的立论意图,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史家的敏锐眼光;而他对模仿说的批评则向我们揭示了艺术与现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1-04

  • 贡布里希热的退潮与当代西方艺术史研究的趋势 ——基于对詹姆斯·埃尔金斯访谈的研究
    翁 晨贡布里希一直是中国艺术史学习与研究者心目中的权威。他的著作、理论从一开始由中央美术学院的周彦教授介绍进中国,到20世纪80年代在范景中教授与《新美术》团队的努力下全面开花,成为像陈丹青这样的大家极力推荐的必读书目。在曹义强教授的努力下,贡布里希研究又与中国美术学院结成了“学术共同体”,影响了一代中国艺术的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20世纪90年代,中国由于实践快速前行而理论与批评滞后,加上在80年代西学热到达高峰之后所产生的国学热复兴,中国的贡布里希研究在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8年5期2018-11-06

  • 《敬献集》的忧虑与启示
    大的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先生。《敬献集——西方传统文化的解释者》就是贡布里希的一部向经典致敬的著作,也是一次拯救人文学科的努力。“现在,让我们赞美名人,和生我们的父辈。”贡布里希用《传道书》中的这道命令作为全书的开头语在序言中使用。他进一步解释,这些“父辈”不是我们的物质祖先,而是我们的精神祖先,那些植入我们智力生活结构中的观念和价值就是从他们那里流传下来的。他声称他有幸在各种场合以这句话向这些“生我们的父辈致敬”。全书精选了十一位文化名人作为贡布里希阐释并向

    新阅读 2018年2期2018-09-10

  • 贡布里希艺术形式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深层结构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观。他的艺术形式观强调,艺术是创造而不是模仿,艺术形式的根源是一种功能替代物的创造,艺术创作的发展模式是从图式到修正。贡布里希开创了一种研究艺术理论的全新方法,利用其艺术形式观对学术界进行艺术形式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艺术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关键词:贡布里希;艺术形式;艺术创作;影响0 前言贡布里希是西方伟大的艺术史家、艺术哲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也是公认的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西方艺术

    艺术科技 2018年12期2018-07-23

  • 艺术的“矛盾”
    要】E.H.贡布里希之作《艺术的故事》一直被艺术史学界视作入门的“圣经”。其行文通俗易懂却不肤浅,洋洋洒洒六十万字,不仅带领读者回顾了几百万年的艺术(主要是美术)史,更多次突出了作者本人的艺术观。本文从艺术鉴赏中常见的两对“矛盾”入手,阐述、分析贡布里希在本书中提出的艺术观。【关键词】E.H.贡布里希;矛盾;知识;眼睛;历久;弥新【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一、其书其人《艺术的故事》自1950年首次出版以来,近70年的时间收获了无数读者。无论是年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0期2018-05-14

  • 后现代语境中的观照和反思:再谈贡布里希艺术批评中的理性原则
    000)一、贡布里希艺术批评的理性原则贡布里希作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史论家和评论家,在他看来,强调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主体中的重要地位,正如《艺术的故事》所说:“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家就是创造好的图像和图式的人,他们的作品是基于艺术家生活经验和心理反应,是对外部世界的内心情感表达。而这些经典的范式和心理情感的表达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审美价值和生活实践中,成为鲜活的、伟大的艺术创作源泉而深深影响以后的艺术创作主体和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2018-04-01

  • 修辞学与贡布里希视觉艺术理论之创新
    列逊的看法,贡布里希立足于认知心理学,将艺术史视为一种视觉图式的发展和修正史,完全将图像研究孤立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外,拒斥将语言学、符号学引入艺术史,对话语理论持批判看法。贡布里希的确倾心于视觉心理学的研究方式,但是,他同时也是将语言学应用于艺术史研究的先驱,并且强调修辞学对于艺术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贡布里希又是将语言学、修辞学应用于艺术史研究的奠基人,而这又直接启发了后来新艺术史家将符号学应用于艺术史研究的理论实践。探究贡布里希如何将语言学、

    山东社会科学 2018年5期2018-01-29

  • 贡布里希“秩序感”的学理剖析
    张宏【摘要】贡布里希强调秩序感是主体对艺术形式的直觉感知和体验的能力。它表现在艺术感知中对客观材料进行最基本的形式组织,使其在知觉层次上达到符合艺术理想的秩序和一体化。通过秩序感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艺术形式创造规律的深层把握。但是,贡布里希把秩序感的内在预测功能解释为一种人的感官功能,这就忽略了秩序感本身的客观属性,割断了感觉和生活经验的联系。脱离形式特点来认识形式规律,这个研究前提就不科学,会给人一种模糊的神秘色彩在里面,当然更不利于指导艺术创作。【关键词

    美术界 2017年11期2017-12-12

  • 贡布里希、李约瑟,以及斯特雷特的《新发明》
    方艺术史权威贡布里希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并以“东方的发明、西方的回应”为线索讨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其中9幅与中国有关的图画,指出:尽管在史料上充分依靠李约瑟的研究,贡布里希却不认可后者信奉的“进步论”,而强调波普尔的“情境逻辑”,认为“循环论”是文艺复兴乃至科学革命早期历史观的主流,他又以“载货崇拜”的隐喻来解释当时欧洲人对新时代的狂热期许。关键词 贡布里希 李约瑟 斯特雷特 新发明 载货崇拜一 斯特雷特和他的系列版画《新发明》

    科学文化评论 2017年5期2017-05-30

  • 摒弃虚伪的“抒情”
    曾莎摘 要:贡布里希作为英国著名的美学家和艺术史家,他看待艺术的角度和大多数经验主义艺术家不一样,他看到了复杂的现代艺术表面之下隐藏的人类理性不变的核心。科学精神是最广泛的艺术精神,看待艺术问题需要不断地突破一层一层的壳。本文通过对贡布里希和西方绘画中关于科学精神的分析并结合马奈绘画中的现代科学精神的体现,从理论上升到绘画,从而对中国当代绘画中“伪现代抒情”作品进行反思。关键词:科学精神;贡布里希;马奈;抒情主义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4期2017-05-25

  • 贡布里希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
    的圣经”,是贡布里希教授(E.H.Gombrich)的主要著作之一,什么是艺术?从史前文化到现代主义艺术史的发展流变过程经历了什么?在本书中都可以一窥究竟,作者采取图例与史实并用,对比与分析共存,他广阔的艺术知识与敏锐的洞察力结合,使得整个艺术史的主线脉络在读者心中铺陈开来。本文以书中所述的艺术史发展进程,对当时的艺术特征、艺术风格、表现内容等进行探析。关键词:西方艺术史;西方艺术家;贡布里希作者简介:翟羽嘉(1988-),女,苗族,湖南省怀化市人,四川音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1期2017-05-18

  •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原因探析
    30022)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与原因探析高尚学(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广西艺术学院 人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在中国自1980年代以来得以迅速传播并产生较大影响。但在1990年代起门庭冷落。分析其在中国由热到冷的内外深层境况可知,就内部情境而言,贡布里希的图式理论存在缺陷,其对传统图式过分依赖,其知觉主义图式修正理论掩盖了图像的社会性;就外部情境而言,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艺术已经走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4-10

  •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罗小华摘要:贡布里希既是图像理论的继承者,又是最有力的批评者,这首先反映在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相关问题的分歧上。此外,贡布里希肯定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价值,但反对天马行空的图像阐释,认为败坏了图像学的名声。为此,他特地缩小了图像学的应用范围,创造性地将潘诺夫斯基的意图追寻观念发展成方案重构与类型定位两原则,在哲学基础上摆脱了潘诺夫斯基形而上学的牢笼,以实用主义取而代之,有效地规避了图像学研究中的过度阐释问题。他对波提切利作品《春》和《维纳斯的诞生》的精彩阐释,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28

  • 最后的贡布里希:“偏爱”的合理性及其危险
    学者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 Hans Gombrich,1909~2001)将两幅画并置在一起,一幅是典型的沙龙绘画——画院院长布格罗的《维纳斯诞生》,另一幅则是“原始”的先锋绘画,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贡布里希试图说明,如果没有前者,后者就不会产生。20世纪的现代绘画,本质上是对绘画传统中浮华之风的反抗,“原始主义运动”是对媚俗的规避。这一主题,经过40年的不断沉淀与磨砺,最终形成一本书:《偏爱原始性:西方艺术和文学中的趣味史》。未及看到付梓样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1期2017-01-11

  • 论艺术中的错觉
    52000)贡布里希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从一般到个别,强调了传统图式的重要性,很多大师的作品都有很多图式的元素,没有图式,就难以进行创作,就像让绘画初学者画风景一样,如果不告诉他如何去画(绘画技巧),那么他将无从下手。图式是创作的出发点,之后再顺应画面需要进行矫正,这便是他的“制作与匹配”的观点。马尔罗提出艺术产生于艺术,而不是自然。贡布里希也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包括自然主义的作品更多地是从其他作品中汲取营养,他认为一切的艺术都与图式有着很大的联系。这与我们曾经以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2016-11-26

  • 浅谈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
    /孙一鸣浅谈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文/孙一鸣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受到广泛的赞誉,几乎可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部艺术史著作。贡布里希被授予爵士勋位,也主要是凭借这本书产生的深远影响。一部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著作,其中必然包含着深刻的洞见和方法论上的意义。《艺术发展史》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书写作技巧上的通俗生动以及道理的清晰浅显,它向我们呈现了西方艺术发展历程的动人故事。贡布里希的艺术史要向我们解释清楚在特定的情境下艺术家的可能选择以及伟大艺术品

    北极光 2016年8期2016-11-26

  • 贡布里希的神经元[1](下)
    译理论研究贡布里希的神经元[1](下)(英)约翰·奥尼恩斯(John Onians) 梅娜芳 译图1 斯洛伐克民间服饰中的帽子,19世纪,图片来源:贡布里希,《秩序感》,牛津,1979年,图1。(接上期)2000年,在名为“科学艺术”(Sciart)的项目范围内,伦敦的维康信托(Wellcome Trust)资助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试图探究专业肖像画家汉弗莱·欧什(Humphrey Ocean)和业余画家在复制肖像画时大脑活动的区别。研究成果非常鼓舞人心

    画刊 2016年2期2016-11-01

  • 贡布里希的神经元[1](上)
    娜芳理论研究贡布里希的神经元[1](上)(英)约翰·奥尼恩斯(John Onians) 翻译:梅娜芳“我的方向一直是生物学的。我总是试图追寻到问题的最初点。”[2]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注意到这句话是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 Gombrich,1909—2001年)提出来的,但事实确实如此。此话出自迪迪耶·埃里邦(Didier Eribon)尖锐的长篇访谈《毕生的兴趣:与迪迪耶·埃里邦谈艺术与科学》(1993年),此书似乎比较清楚地总结了贡布里希对其事业的看

    画刊 2016年1期2016-11-01

  • 浅析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中的图像阐释
    00)浅析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中的图像阐释吕丹(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摘要: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是一部公认的理论经典著作,此书填补了在艺术史和哲学之间的空白地带,旨在回答艺术为什么会有一部历史让我们对图式的矫正和制作有深入的认识;对绘画与错觉的关系、绘画与透视的关系、绘画与视觉的关系以及漫画的演变历程有更深的了解。本文主要从观看者的角度分析对贡布里希的图像阐释学进行研究,并结合图式学说、情境逻辑理论、知觉理论等剖析贡布里希图像阐释

    人间 2016年20期2016-07-16

  • 贡布里希艺术理论的反思
    张宏我对贡布里希艺术理论反思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他的艺术理论处于不可逆的时间过程中,是他对西方艺术史、艺术家和一切艺术活动的经验总结,是对西方传统艺术史学精神的特殊存在。正因为艺术理论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对他的艺术理论反思就有了必要性。其二,如果我们不了解一种艺术理论的途径、模式和结构就根本弄不清哪种艺术理论的方法论才是合理的,也就无从把握这门学科的未来走向。所以,没有对他的艺术理论的真正反思,就没有足够自觉的艺术史研究,艺术史就只能成为历史研究中的一个

    文艺争鸣 2016年5期2016-05-14

  • 贡布里希的视觉图像观及其反思
    1105)贡布里希的视觉图像观及其反思杨向荣袁刘旸(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摘要:视觉图像的出现不是偶然也不是必然的,是社会发展中人们创造的。贡布里希对于视觉图像的意义提出了“图式”与“观者之眼”等观点。图式是人们的认知,是知识的储存。图式是观者与艺术家达到共鸣的必要因素。反思贡布里希的视觉图像观,笔者以为,视觉图像观在某种意义上也阻碍了艺术的发展,是对艺术的一种制约,同地也是艺术家创作的牢笼。关键词:贡布里希;视觉图像;图式;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15

  • 艺术中的仪式化手势与表现 ——读《贡布里希论设计》有感
    现 ——读《贡布里希论设计》有感唐瑜蕾(东华大学,上海 200051)文章主要讨论了《贡布里希论设计》中的艺术的仪式化手势语表现,首先分析了整片文章的框架,其次结合贡布里希的生平与文章内容分析了文章的特色,最后着重结合以前的欧洲艺术作品分析了仪式化手势的表现,使读者能更透彻的理解西方艺术中的仪式化手势。艺术;仪式化手势;贡布里希此文是贡布里希在1966年6月的“动物和人类行为仪式化问题讨论会”上提交的,从仪式化手势这个比较小的切入点来讨论了人类的仪式化行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3期2014-06-10

  • 贡布里希对原始主义的描述
    32001)贡布里希对原始主义的描述刘登峰(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安徽淮南232001)2001年11月著名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英国逝世,2002年贡氏遗作《对原始性的偏爱》出版,也成为其艺术史研究的盖棺定论之作。在这本书中,贡布里希通过对儿童及未受正规学院教育学生绘画的研究,总结了一种可称作“原始的”艺术图式,其特征可归纳为两点,即“最低限度模式”及“基线模式”。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为之后研究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的否定态度提供了最基础的依据。原始艺术;最低限度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8-15

  • 艺术史的真面目
    术发展史》是贡布里希的一部力著。作者在以全新的观念重新审视了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之后,认为:“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有两种意义,其一是对我们现实的意义,其二是对历史现实的意义。对前者的研究可以揭示作品的永恒性;而对后者的不断探讨,能够使我们愈来愈明确作品产生的历史合理性,从而接近作品乃至艺术史的本来面目。后者正是以贡布里希和帕诺夫斯基为代表的瓦尔堡学派所侧重的。当《圣经》中的故事和巴黎圣母院已广

    读书 1989年6期198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