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

  • 垂体瘤手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进展
    但术后经常出现尿崩症,如频繁排尿、脉压降低、心悸等,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病程,改善患者预后。主要综述垂体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进展,为临床相关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垂体瘤;术后并发症;尿崩症;护理对策垂体瘤的主要发生因素为腺垂体的垂体腺瘤,神经垂体、胚胎期颅咽管囊残余鳞状上皮细胞也是垂体瘤的主要来源。国内垂体瘤发病率高达17%,且通常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仅占1%左右,主要为生长激素瘤

    健康之家 2023年11期2023-08-04

  • 和肽素用于鉴别尿崩症的研究进展
    和肽素用于鉴别尿崩症的研究进展郭洋洋1,谢梦晨1,王昕2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南京 210029和肽素是精氨酸血管升压素的C末端片段,与升压素来源于相同前体,被认为是升压素的替代标志物。与升压素相比,和肽素体外稳定性高且测量方便。研究表明,在尿崩症患者中,高渗盐水和精氨酸刺激后的和肽素试验比禁水–升压素试验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本文就和肽素作为尿崩症鉴别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7期2023-04-16

  • 儿童中枢性尿崩症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害。其中中枢性尿崩症(CDI)是在LCH患者中观察到的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相关永久后果,且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NDCNS)的不可逆和危险因素[1]。因此如何早期判别、预防及治疗合并CDI的LCH患者是提高LCH患儿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关键。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来源 回顾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LCH合并中枢性尿崩症8例,其中3例在外院诊断及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

    江西医药 2022年10期2023-01-17

  • 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1例
    70ml,诊断尿崩症。本院条件限制未行血尿渗透压检查。因孕期母儿风险未行禁水加压试验。监测血压血糖正常。嘱主动限水,多尿无缓解,请精神心理科会诊,排除精神性烦渴。复查肾功,血肌酐(Scr)35μmol/L,血清钠138mmol/L。筛查垂体核磁平扫未见异常。腺垂体功能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均在正常范围。内分泌科会诊考虑妊娠期短暂性尿崩症可能,于37+4周开始予口服弥凝(dDAVP)0.05mg Qd,后控制不佳(监测尿比重1.001,尿量无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12-29

  • 成人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700)中枢性尿崩症的基本特征是患者受到外界影响,造成机体创伤,导致血管加压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不敏感,从而出现低渗性多尿。中枢性尿崩症、肾脏性尿崩症与原发性烦渴有着明确的差异。尿崩症从临床角度来说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水稳态疾病,该疾病的基本表现特征是患者在排泄时会异常排出大量低渗性尿液[1]。患者体内血管加压素主要是由下丘脑所合成,主要功能是将作用于患者肾脏与G蛋白偶联的七跨膜受体结合后,即可有效促使人体细胞内的蛋白基因酶活性化,最终使得低渗性水分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0期2022-12-06

  • 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尿崩症中药专利用药规律分析
    志强,王博龙*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DI)在临床上以多尿、多饮、烦渴、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并且青少年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成年人[1].西医认为,其发病可能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后叶病变使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严重或相对缺乏,肾脏对AVP的敏感性下降,或因肾脏丧失浓缩原尿功能所致[2-5].《金匮要略》载:“男子消瘦,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另有《丹溪心法》云“人惟淫欲恣情……于是炎火上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1-24

  • 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相关因素分析
    除率,但中枢性尿崩症发生率始终居高不下,本研究选取相关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因素纳入研究[4-8],以期为将来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97 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②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 ③可随访6~12 个月且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非首次手术或术前接受放化疗的患者;②采用经鼻蝶显微镜手术或传统开颅手术的患者;③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36期2022-01-13

  • 突然尿量异常增多,可能是尿崩症
    医医院 段正辉尿崩症是一种以极度口渴、大量排尿为主要表现的,由神经分泌性或肾脏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很多人对尿崩症不太了解,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需引起重视。正常情况下人体会分泌抗利尿激素(也称精氨酸加压素),其能够增强肾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控制人体尿液的形成,调节身体中的水代谢,维持血浆正常胶体渗透压。当人们感觉口渴或机体大量失水的时候,身体中的抗利尿激素会随之升高,肾脏将会吸收更多的水分,导致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而当我们饮水量较

    家庭医药 2021年15期2021-12-01

  • 突然尿量异常增多,可能是尿崩症
    段正辉尿崩症是一种以极度口渴、大量排尿为主要表现的,由神经分泌性或肾脏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很多人对尿崩症不太了解,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需引起重视。正常情况下人体会分泌抗利尿激素(也称精氨酸加压素),其能够增强肾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控制人体尿液的形成,调节身体中的水代谢,维持血浆正常胶体渗透压。当人们感觉口渴或机体大量失水的时候,身体中的抗利尿激素会随之升高,肾脏将会吸收更多的水分,导致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而当我们饮水量较多时,抗

    家庭医药 2021年8期2021-07-28

  • 1例妊娠合并尿崩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
    510000)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指由于下丘脑- 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AVP)缺乏,或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肾脏对AVP 不敏感,致使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此病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和肾性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或低渗尿等。妊娠合并尿崩症在临床上十分少见。201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期2021-03-26

  • 尿崩症致泌尿系扩张积水1例并文献复习
    淄博)0 引言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 DI)导致泌尿系扩张、积水比较少见。最近我们诊治1例以双肾重度积水、双侧输尿管扩张、膀胱大量尿液潴留就诊于泌尿外科最后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的患者,结合文献复习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39岁,主因突发不能排尿并行膀胱造瘘术2月余入院。2个月前患者突然不能自行排尿,不伴发热,亦无其他肢体活动、感觉障碍。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彩超示:双肾重度积水,皮质变薄,双侧输尿管中上段扩张,膀胱内大量尿液潴留。后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2020-12-27

  • 以中枢性尿崩症为首发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
    4]。以中枢性尿崩症为首发症状的HLD罕见,容易延误诊断,现将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9岁,因“烦渴、多饮、多尿1个月余”于2017年10月8日就诊贵州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患者在1月余前感冒后出现烦渴、多饮、多尿。饮水量约10 L/d,尿量与饮水量相当,期间因口渴未能及时饮水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8.5 ℃,伴乏力。上述症状持续无好转。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体型消瘦,面部可见蜘蛛痣1枚,双下肢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5期2020-06-16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的临床特点,阐述诊断方法及处理方法,观察患者的预后。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选取该院收治的1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患者作为样本,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疾病的临床特点。确诊者,均通过抗休克、补液、纠正酮症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方式给予处理。 结果 16例患者中,伴恶心呕吐症状者占93.8%、食欲不振占75.0%、右下腹疼痛占87.5%、多饮多尿占100.00%、意识不清者占81.3%。患者疾病检出率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9期2019-12-11

  • 下消与尿崩的治疗探讨
    认为现代医学的尿崩症中有类似消渴症的下消症,在临床中将“下消症”与“尿崩症”结合起来,辩证施治,收到较满意效果。【关键词】尿崩症;消渴病;糖尿病;三消;下消症【中图分类号】R17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7-252-011 病例资料1.1 李某,男,45岁,患者素性多思善怒,恣意肥甘,酿为消渴,善饥多尿,日夜饮水9000毫升,犹不解渴,饮多尿多,尿色清淡,大便正常,精神困顿,四肢倦怠,肌肉消瘦,脉细无力,舌质淡红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7期2019-07-29

  • 碳酸锂致尿崩症一例
    酸锂中毒致肾性尿崩症尚少,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关键词】 碳酸锂;抗躁狂症药;中毒;尿崩症;双相情感障碍【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2-072-02病例患者查X,男,54岁,因“反复情感高涨与情绪低落交替发作31年,复发3月”入院,诊断“双相情感障碍 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既往史:幼时曾患“脑膜炎”,无后遗症。既往躯体情况良好。家族史:患者父亲患双相情感障碍。入院辅助检查:小便常规示尿比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2期2019-06-13

  • 垂体瘤术后尿崩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技巧分析
    内感染等,其中尿崩症是垂体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17%~70%。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其反应不敏感而引起的多尿、烦渴、尿液低比重的一组症群,并伴随着水电解质失调紊乱。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尿崩症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2]。根据发生时间的早晚可以分为急性尿崩和延迟性尿崩;根据尿崩持续时间的长短,尿崩症可以分为一过性尿崩和持续性尿崩;根据尿量的多少则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尿崩。我们的研究探索了2004年1月至2017年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5期2019-04-24

  • 造影剂所致肾性尿崩症1例
    na.com)尿崩症(DI)是精氨酸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严重或部分缺乏(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VP不敏感(肾性尿崩症),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肾性尿崩症分为继发性和遗传性。继发性肾性尿崩症是由药物或疾病致肾小管损伤和代谢紊乱,造影剂亦可引起,随着血管造影增多,造影剂所致肾性尿崩症亦日趋增多,现对华北理工附属医院血管外科1例造影剂所致肾性尿崩症病例报告如下。1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2-12

  • 右美托咪定在颈髓损伤尿崩症中的应用1例及文献复习
    颈髓损伤后出现尿崩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脊髓损伤术后应用的诊治要点,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收治的颈髓损伤后出现尿崩症(DI)1例进行临床观察及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结果:本例患者颈5椎体爆裂性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行前路颈5椎体次全切、脊髓减压、椎管擴大成形修复术,术后持续高热、尿崩,垂体后叶素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1周后,体温正常、尿量明显减少。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并对尿崩症有治疗作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3期2019-01-13

  • 伴中枢尿崩症的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
    ),引起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 CDI)。自2012年2月该院收治伴中枢性尿崩症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因多尿、多饮9年余,间断胸闷、气短7年入院。缘于2006年初无诱因多尿、多饮,2006年10月行垂体MRI示:垂体柄后方病灶,诊断为垂体性尿崩症,予氢氯噻嗪等药物控制尿量。2008年10月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且出现胸闷、气短,于某医院就诊,胸部CT提示:右侧气胸形成,双肺感染,以间质为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18期2018-07-11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中大出血继发尿崩症一例报告
    王楷峰,蒋军辉尿崩症(DI)是指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ADH)产生减少(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病变引起肾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ADH受体和/或水孔蛋白及受体后信息传递系统缺陷对ADH失去反应或不敏感,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肾性尿崩症),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2]。中枢性尿崩症又可分先天性(50%~60%)、继发性和遗传性(少见)三种,前者主要有家族性中枢性尿崩症、家族性垂体功能减退症以及先天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2期2018-02-14

  • 异位妊娠致失血性休克并发尿崩症诊治及病因分析
    丽华⋆ 马葵芬尿崩症(DI)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精氨酸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不同程度的缺乏,或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AVP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通常尿量>4000ml。前者抗利尿激素(ADH)不同程度的缺乏称为中枢性尿崩症(CDI),后者因肾脏对AVP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称为肾性尿崩症(NDI)。其临床特点均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或低渗尿。本资料中的7例异位妊娠患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10期2018-01-14

  • 颅咽管瘤术后水电解质平衡管理问题
    要特征。(三)尿崩症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颅咽管瘤与下丘脑、垂体柄关系紧密,术中易损伤神经垂体的ADH合成与排泌机制,导致尿崩症。根据损伤的水平不同,尿崩症的表现形式与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仅垂体柄下段或垂体后叶损伤,常出现短暂性尿崩症;而垂体柄上段及更高水平损伤,将出现永久性尿崩症,因为累及了相关的分泌性神经元。由于尿崩患者ADH分泌减少,故肾小管重吸收下降,尿液无法浓缩,出现尿液异常增多,尿比重降低,甚至可以出现高钠性脱水。Pratheesh等[16]研究表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4期2018-01-12

  • 尿崩症为首要表现之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诊断
    实的3例颅内以尿崩症为首要表现之生殖细胞瘤患者,病人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本组病人年龄分别为17岁,8岁及16岁,中位年龄13.6岁;其中3例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尿崩症,3例病例早期MRI均表现为垂体后叶短T1WI信号消失,2例表现为垂体后叶短T1WI信号消失并垂体柄增粗,1例垂体柄增粗呈结节样;随病情及时间推进,3例病例鞍上区及(或)松果体区出现不规则结节状、块状病变,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2 MRI扫描设备及序列 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20期2017-10-27

  • 颅咽管瘤术后10年并发尿崩症及高钠血症1例报告
    】 颅咽管瘤;尿崩症;高钠血症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082尿崩症及高钠血症是颅咽管瘤术后常见并发症。据研究报道高钠血症往往发生比较早, 多在术后数天之内。尿崩症可以发生在术前、术后暂时性或术后持续永久性。而术后10年才发生尿崩症及高钠血症者少见。本科于2016年9月收治1例颅咽管瘤术后10年出现尿崩症及高钠血症的患者, 现将其临床特征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27岁。因“反复左膝关节疼痛1年”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2期2017-09-07

  • 2型糖尿病合并尿崩症的护理
    谢树英尿崩症是指精氨酸加压素和抗利尿激素的部分或严重缺乏(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利尿激素反应缺陷(称为肾性尿崩症),造成水,肾小管吸收障碍引起多尿、烦渴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特点是尿和低渗尿比重低。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尿崩症和继发性尿崩症,根据抗利尿激素缺乏可以分为完全性尿崩症和部分性尿崩症,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暂时性尿崩症和永久性尿崩症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1]。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中枢性尿崩症

    医学信息 2016年29期2016-11-28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的特点及诊断工作探讨
    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措施。方法 分析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经过。结果 患者经过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补液纠正、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皮下注射6 U垂体后叶素等治疗之后得到康复, 共治疗12 d。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内分泌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急重症, 患者出现高血钠、多尿现象时, 要能够考虑其是否存在尿崩症, 并对其电解质进行监测, 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从而降低其生命危险。【关键词】 糖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9期2016-08-05

  • 尿崩症首诊的继发于干燥综合征的肾小管性酸中毒一例
    ·病例报告·以尿崩症首诊的继发于干燥综合征的肾小管性酸中毒一例王海英尿崩症;干燥综合征;酸性中毒尿崩症是指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特点是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干燥综合征或舍格伦综合征(sicca syndrome,Sjogren's syndrome,SS)是累及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2期2016-07-17

  • 老年垂体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临床特点
    垂体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临床特点赵璐温滨红(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一科,辽宁沈阳110016)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垂体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分析23例垂体腺瘤手术术后发生尿崩症的患者的防治体会。结果本组老年患者出现尿崩症的肿瘤全切除11例(47.8%),次全切除9例(39.1%),大部切除3例(13.1%);尿崩症轻度4例(17.4%),中度16(69.5%),重度3例(13.1%)。其中12例在1 w~1个月逐渐恢复,6例术后3个月恢复,3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期2016-02-19

  • 儿童尿崩症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李春枝儿童尿崩症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刘晓景 李春枝【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尿崩症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对郑州市儿童医院1995~2015收治的108例小儿尿崩症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肾性尿崩症14例,占13.0%,中枢性尿崩症94例,占87.0%。中枢性尿崩症中,特发性60例,占64.4%(60/94),继发性34例,占35.6% (34/94)。结论 儿童尿崩症以中枢性尿崩症最常见,中枢性尿崩症又以特发性为最多,继发性以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8期2016-02-05

  • 儿童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内分泌问题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泌相关症状包括尿崩症、性早熟、生长受限等;治疗主要是放、化疗结合;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垂体功能减退症、尿崩症、矮小、性发育迟滞等,这些并发症主要采用相关激素替代治疗。该文就儿童生殖细胞肿瘤内分泌问题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关键词: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尿崩症;性早熟;垂体功能减退症;矮小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种发生于颅内的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在20岁之前发病,人们普遍认为其来源为胚胎发育早期迁移受阻的原始生殖细胞。然而,近年有研究显示,脑中的神经干细胞也可

    医学综述 2015年3期2015-12-09

  •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
    瘤患者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杜春晖,张娟,于艳红,张晶晶,张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北京 100048)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护理方法,以期为实施预见性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施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并发尿崩症的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术后并发尿崩症的发生率为22.6%,其中伴有电解质紊

    军事护理 2015年22期2015-04-14

  • 严重创伤导致中枢性尿崩症1例*
    创伤导致中枢性尿崩症1例*康志强,张祚勇,陈庆莹*外伤;中枢性尿崩症;醋酸去氨加压素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CDI)是由于创伤、肿瘤、手术等多种原因引起下丘脑、垂体柄和垂体后叶损伤导致血管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合成、转运和分泌不足而造成的尿崩症,其特点是多饮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患者,26岁,男。因车祸伤及双下肢6 h急诊来院,伤后有短暂意识丧失,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行头颅CT未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10期2015-04-03

  • 醋酸去氨加压素结合术中护理对鞍区肿瘤术后尿崩症的疗效评估
    对鞍区肿瘤术后尿崩症的疗效评估任丽欧目的 探讨醋酸去氨加压素结合术中护理对鞍区肿瘤术后尿崩症的干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 542例鞍区肿瘤患者的手术资料和护理资料。根据患者资料的完整性、实验分析的有效性,1 130例患者符合我们的实验设计要求,其中对照组384例(术前、术中未经过任何干预),单一干预组381例(仅术前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干预组365例(术前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术中护理),术后以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年11期2015-03-07

  • 关于股骨头坏死、骨髓炎、脑垂体瘤、尿崩症的患者临床观察与宣教
    炎、脑垂体瘤和尿崩症(DI)患者的临床观察过程和护理操作技术,阐述了相关医护工作者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方法。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髓炎;脑垂体瘤;尿崩症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2.1031 病例介绍以某患者为例,男,64岁,住院号为164506. 主诉间断发热、乏力、尿黄、眼黄,2014-03入院。入院时体温为36.6 ℃,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

    科技与创新 2015年2期2015-02-11

  • 尿崩症80例治疗体会
    要】目的 探讨尿崩症的药物治疗。方法 选取临床2013年3月~2014 年10月收治的80例尿崩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0例尿崩症经治疗有效,患者饮水量、尿量明显减少,食欲改善,体重增加,脱水热纠正,尿比重、尿渗透压及血生化接近或恢复正常。结论 继发性尿崩者应同时处理原发病。轻症尿崩可不予药物,仅通过饮水及其他对症处理即可,中度以上尿崩症须积极治疗。【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308 (2015)04-0110-02doi:1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4期2015-01-31

  • 浅谈20例小儿尿崩症的治疗
    浅谈20例小儿尿崩症的治疗张玉芹目的 对小儿尿崩症及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患有小儿尿崩症的患儿26例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26例患儿均可痊愈。结论 小儿尿崩症经过治疗,可以取得明显有效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常采取因病治疗与药物治疗等方法。小儿尿崩症;临床治疗尿崩症是由于患儿完全或部分丧失尿液浓缩功能导致的表现为多饮、多尿、尿比重低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本文对小儿尿崩症进行了分析,现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9期2015-01-31

  • 颅底骨折尿崩症诊治体会
    张斌尿崩症是以多尿、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可分为因下丘脑垂体神经病变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及肾小管和集合管引起的肾性尿崩症。由颅脑损伤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在临床上很少见, 有文献报道称约占0.47%, 但是在因颅脑损伤引起的尿崩症案例中, 伴有颅底骨折是最常见的现象[1]。因此, 本文就颅底骨折尿崩症的诊治体会进行以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诊断治疗的30例颅底骨折尿崩症患者的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1期2014-11-12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1例诊治分析
    起多尿、口渴等尿崩症症状。同时在核磁共振中的表现特点为病变广泛侵犯垂体各部位,增强核磁后出现均匀广泛强化。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关键词] 尿崩症;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糖皮质激素[中图分类号] R5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65-03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LyH)是一种以垂体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少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1-2]。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在女性中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2期2014-09-26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症,但同时合并尿崩症非常罕见,近30年来国内报道不足10例[1]。两病症状相互影响,在诊断与治疗上有一定困难,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重度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本文对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能力。1 病例简介患者,男,46岁。主因“多饮、多尿、消瘦2个月,呼吸急促,意识不清6 h”于2010-12-19入院。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8期2014-01-27

  • 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的护理
    )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的护理吴 娟 陈淑丽 陈沙沙 马艳艳(宿迁市工人医院 ICU,江苏 宿迁223800)目的报道16例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16例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经过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对症治疗,精心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必要的。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的护理既包括创伤性损伤的护理,又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记录出入量情况、观察颅脑创伤后的意识与病情,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这些对于患者的护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2期2014-01-25

  • 18例脑外伤性尿崩症诊治分析
    的外伤性中枢性尿崩症(traumatic cranical diabetes insipidus,TCDI)较为少见。其发生率尚无精确统计,据张彦杰等报道发生率为4.9‰[1]。但各家报道不一, 其差异可能与严重头外伤患者由尿崩症引起的多尿症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尤其是在用脱水剂时,延误尿崩症早期的诊断和治疗[2]。由于其常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且临床诊治复杂,不能不引起重视。我们回顾分析了2002~2012年收治的18例TCDI病人,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3年4期2013-04-09

  • 尿崩症治案二则
    610072)尿崩症治案二则陈 芸1,杨东东2(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成都 610072)我们用中药治疗尿崩症2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典型病例杨某,女,17岁,于2012年4月8日诊。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尿频、尿急,每天饮水量约4000mL,饮不解渴,饮后约10min即感尿意,尿急,稍晚如厕即小便流出,尿量多,夜间亦如此,严重影响睡眠,白天倦怠无力,腰酸困,心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12期2013-04-07

  • 鞍区肿瘤术后并发尿崩症的相关因素与护理
    内一科 张熙婷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后叶通路受损导致的尿量增多、尿比重降低的临床综合征,是颅脑手术后、特别是鞍区肿瘤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影响病人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 尿崩发生原因分析手术中牵拉所致的脑损伤及颅底动脉发至下丘脑的穿通支受损而损伤下丘脑导致抗利尿激素生成障碍,或垂体柄断裂引起抗利尿激素(ADH)传输障碍,或术前因肿瘤的压迫、侵蚀而造成的下丘脑功能障碍,在肿瘤切除后下丘脑功能不能恢复,或术后脑组织水肿移位,均

    药品评价 2012年30期2012-12-08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尿崩症1例
    致的中枢神经性尿崩症,给予鞘内注射甲氨喋呤15 mg+地塞米松5 mg并口服卡马西平及双氢克尿噻2 d后症状改善,尿量3000~4000 ml/24 h,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坚持口服卡马西平、双氢克尿噻维持治疗。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造血组织中某一系列或某几系列血细胞无控制地增生,并浸润其他组织,骨髓和外周血中常有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白血病引起的尿崩症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前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即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影响垂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4期2012-04-13

  • 上消化道大出血继发暂时性尿崩症1例报道
    进而继发暂时性尿崩症,出现尿量每天波动在2~10.3 L,多尿期间尿比重波动在1.003~1.015之间,尿渗透压波动在135~490 mmol/L之间,既往无慢性肾损害、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考虑消化道大出血继发暂时性尿崩症。未进行禁水—加压试验及激素替代治疗或其他抗利尿药,随着止血、抑酸、补液综合治疗休克纠正后,多尿持续约1周,后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讨论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DI)是指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年7期2012-03-19

  • 禁水加压素联合试验期间的护理
    用于诊断和鉴别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和肾性尿崩症,并可用以鉴别完全性和部分性尿崩症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原理:正常人禁水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循环血容量减少,二者刺激ADH(抗利尿激素)释放,使尿比重升高,尿渗透压升高而血渗透压变化不大。中枢性尿崩症因AVP分泌缺乏,或肾性尿崩症对AVP无反应,在禁水后仍排出大量低渗透压低比重尿[2]。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8-01-2011-01共收治尿崩症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0~50岁。1.2试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期2012-01-23

  • 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诊治体会
    伤所致的外伤性尿崩症临床上较少见,但由于其常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诊治中要引起重视。我院2002-01-2010-12收治颅脑损伤所致的外伤性尿崩症患者28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者,男21例,女7例,年龄16~62岁,平均34岁。其中交通事故23例,坠落伤3例,钝器打击伤2例。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GCS 4~8分14例,9~12分12例,13~15分2例。昏迷患者表现为多尿,清楚患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期2012-01-22

  • 下丘脑外伤所致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障碍,其中合并尿崩症者72例,脑性盐耗损综合征者25例。CT和MRI示:下丘脑受压水肿者65例,严重脑挫裂伤或脑干伤合并下丘脑挫伤者32例。1.2 治疗方法尿崩症:轻、中度尿崩症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商品名:弥凝,Ferring AG,H20090427)0.1mg,口服,(2~3)次/d。重度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5~10U肌注,同时根据出入量补充适当液体,调节由尿崩症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脑耗损综合征:在限制入水量的同时,给予3%高渗盐水静点。2 结果97例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7期2011-08-15

  • 脑外伤后迟发性尿崩症的诊断及治疗探讨分析
    张晓娜 聂晓飞尿崩症是颅脑损伤后较少见的并发症,但目前已引起重视,但国内迟发性尿崩目前报道不多。脑外伤后迟发性尿崩一般是指颅脑损伤后除外伤前伴原发性下丘脑疾病、糖尿病、肾性疾病或鞍区占位病变,早期尿量基本正常,5~7 d后开始出现尿量增多,在未使用脱水利尿剂的情况下,尿量>4000 ml/d,尿钠明显升高,肾功正常,尿比重<1.005。本文总结了我科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0例脑外伤后迟发性尿崩的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5期2011-08-15

  • 颈脊髓损伤致尿崩症22例临床分析
    )颈脊髓损伤致尿崩症22例临床分析黄祖珍(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643000)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低钠血症的机制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颈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中经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19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颈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低钠血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予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脊髓损伤;尿崩症;低钠血症颈椎骨折致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导致高

    重庆医学 2011年4期2011-03-31

  • 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分析
    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分析邓寿喜 薛岩丰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的临床特点、病因及预后。方法 对18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进行随访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崩症在1~2周内控制者3例,2周~4周控制者13例,2个月内控制者2例。结论外伤性中枢性尿崩症的预后与颅底骨折、脑损伤程度、尿崩症出现的时间、尿量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颅脑损伤;尿崩症;预后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多尿、烦渴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0期2011-02-10

  • 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观察
    的良性肿瘤。而尿崩症是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量的增加,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严重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而导致死亡。现对我院120例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0例,均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其中男 62例,女 58例。年龄 17~72岁;ACTH腺瘤 20例,GH腺瘤 40例,PRL腺瘤 35例,无功能型腺瘤 25例;切除范围为行单纯腺瘤切除 80例,行肿瘤加瘤周组织切除 40例。2 临床观察2.1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8期2010-08-15

  • 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护理体会
    0%~12%。尿崩症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手术损伤了垂体后叶、室旁核,影响了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和分泌,导致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而导致尿崩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量的增加,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严重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导致死亡。现回顾分析我院 60例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院 2007年 1月至 2010年 2月我科住院治疗垂体腺瘤切除 60例,其中男 32例,女 33例。年龄 17~72岁;ACTH腺瘤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8期2010-08-15

  • 3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临床少见,常引发水电解质紊乱,给治疗造成困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院2004年2月~2010年8月共收治此类患者38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17~63岁,平均36岁。车祸伤28例,坠落伤6例,击打伤4例;其中颅底骨折20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硬膜外血肿12例,硬膜下血肿2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2例保守治疗,其余36例分别行去骨瓣减压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4期2010-08-15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观察及护理
    术效果[1]。尿崩症是其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进一步认识和探讨尿崩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对92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及系统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本科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后患者92例,男42例,女50例;年龄19~76岁,平均47.1岁。其中泌乳素(PRL)腺瘤58例,生长激素(GH)腺瘤10例,泌乳素+生长激素(PRL+GH)腺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7期2010-04-12

  •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的并发症护理
    ,但术后常并发尿崩症、脑脊液漏、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垂体功能低下、鼻中隔穿孔或弯曲、脑卒中,甚者死亡[1]。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6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现将并发症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24~67岁,平均38.7岁;病程9月~13年,平均4年;临床表现:月经紊乱或闭经、溢乳5例,肢端肥大3例,性欲减退4例,多饮、多尿2例,多种症状并存3例;经

    护理与康复 2010年8期2010-04-07

  • 可控膀胱造瘘术治疗成人肾源性尿崩症所致巨输尿管-巨膀胱综合征1例报道
    治疗成人肾源性尿崩症所致巨输尿管-巨膀胱综合征1例报道付启忠 杨建勋 吕光耀 董圣芳 刘颖 金泰乙目的探讨成人肾源性尿崩症所致巨输尿管-巨膀胱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肾源性尿崩症所致巨输尿管-巨膀胱综合征患者,施行可控性膀胱造瘘术,观察患者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控尿效果良好,随访1年,肾积水减轻,膀胱容量减小,肾功能正常,电解质检查正常,每日自行插管1~2小时1次,尿量500~700ml,膀胱造影显示膀胱容量较术前减小明显。结论可控膀胱造瘘术治疗成人肾

    当代医学 2010年12期2010-03-08

  • 耳穴压丸治疗特发性尿崩症的护理
    词 耳穴压丸 尿崩症 辨证施护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45特发性尿崩症在中医属“消渴证”范畴,西医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患者病程长,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较大。耳穴压丸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手段,通过穴位贴压“王不留行籽”等中药药籽刺激相关经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我院中医科采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特发性尿崩症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为内分泌、遗尿点、膀胱点、交感、神门等。配穴可根据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9期200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