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瘦鹃

  • 周瘦鹃翻译生态环境管窥
    215000]周瘦鹃步入文坛之初,是靠翻译起家的。他的翻译是从1911年开始到1947年左右结束,总共约有418篇翻译作品。①他的翻译生涯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即晚清向“五四”过渡的时期,因而他的翻译生态环境见证了当时晚清到民国时期翻译界的历史变迁。一、政治环境的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观念让位于“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等新的思潮,中国晚清历史上的翻译活动也因此开始起步。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自上而

    名作欣赏 2023年9期2023-09-28

  • 后实证主义视阈下“哀情巨子”周瘦鹃翻译作品研究
    而“哀情巨子”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流派的执牛耳者,超过四百篇且国属不同的翻译作品就是其不断融合中西文学差异的一个实证,也是其翻译作品文学价值的本质所在。周瘦鹃之所以被称为“哀情巨子”是因为他的翻译作品中具有较强悲情因素和“创造性叛逆”思想,这种思想虽然有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缺点,但却是超脱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践行中国特色整体综合性思想的一种突出体现,所以从后实证主义角度来挖掘其翻译作品的文学价值才能使其研究更加具有批判式的深度。一、“哀情巨子”翻译作品的时代意蕴及其价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2

  • 周瘦鹃深情回忆次子榕
    、周全女士编《周瘦鹃年谱》记载:“1922年,周瘦鹃的次子榕出生;1936年2月,二子榕在紫兰小筑学骑自行车,不幸跌入池塘溺亡,周瘦鹃写了多篇回忆短文,并将池塘填平。”文汇出版社2011年版《周瘦鹃文集》并未尽收这些回忆短文,笔者查阅民国报刊时曾见过其中一些深情回忆次子榕的短文。1937年4月18日《晶报》上有一篇周瘦鹃回忆次子榕的文章《不祥的池子》,文中描绘了“不祥的池子”的原貌:“水是活水,足有一丈多深,每年夏季浅一些,到了中秋以后,就大涨起来,过了年

    苏州杂志 2022年2期2022-11-07

  • 《简·爱》最早中文名为“嫣痕伊尔”
    、诗人、翻译家周瘦鹃之手。1910 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爱之花》是周瘦鹃的处女作,自此他便开始大量写作、翻译文学作品。1917 年,周瘦鹃的译作《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出版,轰动一时。长于言情的周瘦鹃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在当时鼓舞了社会上许多青年男女,在爱情与婚姻问题上反抗封建社会、家庭的斗志,如《情欤孽欤》《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一番花残月缺》等名篇,均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具有进步意义。据考证,周瘦鹃一生译介西方作品超 459 篇,涉及27个

    华声文萃 2022年7期2022-07-06

  • 简·爱最早中文名为“嫣痕伊尔”
    、诗人、翻译家周瘦鹃之手。 1910 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爱之花》是周瘦鹃的处女作,自此他便开始大量写作、翻译文学作品。1917 年,周瘦鹃的译作《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出版,轰动一时。长于言情的周瘦鹃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在当时鼓舞了社会上许多青年男女,在爱情与婚姻问题上反抗封建社会、家庭的斗志,如《情欤孽欤》《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一番花残月缺》等名篇,均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具有进步意义。据考证,周瘦鹃一生译介西方作品超 459 篇,涉及27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4期2022-06-21

  • 周瘦鹃的雅趣人生
    摘要:周瘦鹃毕生致力于对美的追求,工作、家居、饮食和雅趣无不体现出他的匠心独具,这正是他审美品格的极致体现。关键词:周瘦鹃 雅趣 审美人格作为民国通俗文学的领航人,周瘦鹃曾说过:“我是一个爱美成癖的人,宇宙间一切天然的美或人为的美,简直是无所不爱。所以我爱霞,爱虹,爱云,爱月。我也爱花鸟,爱虫鱼,爱山水。我也爱诗词,爱书画,爱金石。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美的结晶,而是有目共睹的。我生平无党无派,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要是说人必有派的话,那么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5期2022-05-12

  • 周恩来1963年苏州行
    家、盆景艺术家周瘦鹃介绍给周恩来。周恩来热情地握着周瘦鹃的手,亲切地询问周瘦老的年龄。当得知周瘦鹃已65岁时,周恩来说:“明天我正要开一个座谈会,邀请与会的60岁以上的老年政协委员参加。”周恩来在会上提出“希望过了60岁的委员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后来被公认为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正式提出的标志。询问完年龄之后,周恩来还对周瘦鹃在政协会议期间的表现给予肯定,他说:“读了你和严独鹤(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的联合发言,感

    新华月报 2022年8期2022-05-03

  • 周瘦鹃小说的现代性元素解析
    350007)周瘦鹃(1895—1968),原名周国贤,江苏苏州人,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学翻译家。作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一开始就被打上鸳鸯蝴蝶派的烙印,对其作品的研究也经历了从全面批评到相对客观的评价。周瘦鹃先后创作《亡国奴之日记》《卖国奴之日记》《风雨中的国旗》《南京之围》《祖国之微》《亡国奴家里的燕子》等爱国作品,成为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著名的爱国作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周瘦鹃的创作一直被认为缺乏现代性,但阅读他的作品,发现得益于他早期翻译西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2-07

  • 从文学家到园艺家:周瘦鹃的身份转型与自我认同
    文学作家代表的周瘦鹃的第二次转型的考察意义就显现出来。周瘦鹃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家,对他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学层面,如对其文学、编辑、翻译、电影编剧等成就的梳理,但对其“生活化转型”的关注尚不多见。周瘦鹃与其他通俗文学作家成员的生活美学存在较强的共性。以周瘦鹃为代表的通俗文学作家们的“志同道合”,不仅表现于文学作品的自成一派,而且表现于生活态度、美学经验、生命旨趣的独具特色上。如周瘦鹃喜欢书画收藏,同为星社成员的赵眠云也爱书法、精篆刻,喜搜罗书画,以藏扇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04

  • 过客的驿站
    “七七事变”,周瘦鹃会在上海与苏州两地度着悠悠岁月:坐下来编编书报杂志,写写身边琐事;蹲下去侍弄侍弄花草树木;端起酒杯举起筷子,狼吞虎咽地赴一次次饕餮大餐。周瘦鹃祖籍安徽黟县,出生地却在上海,从小家庭贫苦,父亲早逝,一个哥哥出门做生意死在外乡,一个弟弟送给别人家作养子,一个妹妹嫁得不好,用周瘦鹃自己的话说就是“所适非人”,家里只剩下他和老母相依为命。十六七岁读中学时,就靠着一支笔养活自己养活全家,很快就声名鹊起。他坐在紫罗兰盦中,炒作自己和紫罗兰的恋爱故事

    苏州杂志 2021年5期2021-10-18

  • 周瘦鹃毕生难忘的日子
    许昆峰周瘦鹃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学翻译家和盆景艺术家,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影响力。他1956年加入民进后,在醉心于文学创作和园艺盆景制作的同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人民政协各类活动,为新中国文化建设建言出力,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关怀,谱写了一段中共领导人与党外人士感人的温情故事。两次见到毛主席周瘦鹃说:人的一生中,往往有几个毕生难忘的日子。而1959年4月28日和1962年4月15日就是他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两天,他见到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第一次与毛

    民主 2021年6期2021-09-05

  • 从文学家到园艺家:周瘦鹃的身份转型与自我认同
    李斌摘 要:周瘦鹃经历了两次身份转型。“园”是探析周瘦鹃身份转型及其转型态度的视窗。他的身份转型不只是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环境变化的产物,也得到了他的心理认同,其心理变化的轨迹隐潜于他的中晚年时期对“园”的态度的渐变中。青年时期是周瘦鹃“园艺家”身份意识在心灵深处被唤醒的阶段:“园”成了周瘦鹃的休闲场所与搭建事业人脉、扩大社会影响力、形成文学家身份认同的重要场所,游园中的交往建构起他的社会评价系统,“园”及“园”的相关意象建构起他的文学自信和情绪健康系统。中年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8-19

  • 儒家思想版图下的西方想象
    鸯蝴蝶派小说家周瘦鹃也是其中一员。他的众多译作中便有“假托他人”之作,他的这些“伪翻译”小说是西方短篇小说的内容与中国儒家思想相融合的典型。虽然这些短篇小说是作家的假想之作,但它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带有西方色彩,是儒家思想版图下的西方想象。关键词:周瘦鹃;短篇小说;伪翻译;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儒家思想体系不仅影响到国家治理体系,它对个人的思想、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甚至是对作家的创作等等都产生影响。周瘦鹃在作“伪翻译”小说时,小说的思想内容便带有

    雨露风 2021年5期2021-08-09

  • 周恩来1963年苏州行
    家、盆景艺术家周瘦鹃介绍给周恩来。周恩来热情地握着周瘦鹃的手,亲切地询问周瘦老的年龄。当得知周瘦鹃已65岁时,周恩来说:“明天我正要开一个座谈会,邀请与会的60岁以上的老年政协委员参加。”周恩来在会上提出“希望过了60岁的委员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后来被公认为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正式提出的标志。询问完年龄之后,周恩来还对周瘦鹃在政协会议期间的表现给予肯定,他说:“读了你和严独鹤(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的联合发言,感

    百年潮 2021年6期2021-08-03

  • 周瘦鹃的饮食生活美学*
    09)一、解读周瘦鹃的新视镜饮食本能生而有之,若要将其擢升至美学之境却非易事。文人往往能将日常饮食和文学艺术创作、人生体验融为一体,造就了独特的饮食生活美学。他们的饮食生活美学不仅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而且影响了周围人的生活,甚至成为一段时期、一个地方的文化标识和传统象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职业作家、自由撰稿人、出版及传媒业负责人等组成的“鸳鸯蝴蝶派”就属于这样的文人。他们依托日益细化的城市分工体系、庞大的传媒市场和多元的市民消费群体,以薪金、稿费、版税等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4-22

  • 愿君休薄闲花草 ——读《莳花志:周瘦鹃花卉美文集》
    建军《莳花志:周瘦鹃花卉美文集》是周瘦鹃的全新散文精选集,辑录了周瘦鹃晚年闲居家中时所写的关于花木的近60篇散文。作者用简洁通俗隽永的语言,细腻动人的情感,娓娓道来养花的心得经历、各种花的常识、对各种花的体悟,及历代名家吟咏花的诗词。基本信息:书名:《莳花志:周瘦鹃花卉美文集》作者:周瘦鹃ISBN:978-7-5339-5795-7装帧:平装语种:简体中文定价:48元开本:32开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月古人有九大雅事:焚香、品茗、听雨

    青春期健康 2021年4期2021-03-16

  • 周瘦鹃的家庭生活美学*
    215009)周瘦鹃(1895—1968),原名祖福,字国贤,笔名怀兰室主、紫罗庵主人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当下学者研究周瘦鹃时多关注其“锦绣文章”“编场奇才”“影坛圣手”等面向,而对其家庭生活美学的关注并不多。自古以来,“家本位”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社会占据着重要地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肌体的健康、稳定及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家庭细胞维持和决定的。[1]周尚义认为,家文化是社会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家庭精神文化为核心,以家产为物质基础,以家庭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2-10

  • 周瘦鹃外国文学题名翻译的适应性选择
    :作为翻译家,周瘦鹃的翻译风格随社会时代的发展演变而做出各种适应性选择,因此从他翻译作品的题名可以管窥到他的翻译特色和所处的时代特征。关键词:周瘦鹃;翻译;题名;适应性选择作者简介:王敏玲(1977-),女,山西运城人,博士,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学、翻译;黄方宇(2001-),男,浙江温州人,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19商务英语2班学生;蒙雨萱(2000-),女,甘肃平凉人,苏州市职业大学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9期2020-10-26

  • 周瘦鹃的文学心路
    夏的一个雨天,周瘦鹃的女儿周全邀请王友琴、我和怡妹在她家聚谈。下午一点钟的时候。我们三个来到周家花园。这个花园,曾是周全开心和伤心的花园,也是我们开心和伤心的花园,因为我们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耍和聊天。很多年以后,旧时的记忆或情感已经随着岁月的冲洗逐渐淡化。友琴说了一句,不知道还找不找得到昔日的影子。话音未落,见周全开了门,笑盈盈地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一踏进她家的门槛,吸引眼光的是挂在门厅上一上一下的两个漂亮的竹篾鸟笼。两只八哥鸟儿各占一位,雀跃着迎接我们,它

    北京文学 2020年8期2020-08-20

  • 语料库文体学视角下周瘦鹃的小说研究
    的思路与视角。周瘦鹃是20世纪上海市民大众文学的代表人物,“就作家、翻译家和出色的市民大众文学的‘组织家’而言,称周瘦鹃是上海大众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甚至将他列为‘前三甲’,是并不过分的”[3]。从上世纪末开始,周瘦鹃不断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魏绍昌、王智毅编纂了一些关于周瘦鹃的研究资料,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周瘦鹃作为一名作家、文学翻译家的一生[4][5];范伯群编纂了周瘦鹃作品的合辑,向现代读者呈现了周瘦鹃先生的具体文学创作作品及翻译作品,有利于现代读者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07-17

  • 周瘦鹃翻译小说的历时语言特点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
    00)一、引言周瘦鹃是我国最早的文学翻译家之一,他以翻译步入文坛,开始他的笔墨生涯。尽管他同时是位作家和刊物的编辑,但他自己说“翻译工作倒是重要的一环”[1]。王钝根曾提到,“瘦鹃之小说,以译者为多。渠于欧美著名小说,无所不读,且能闭目背诵诸小说家之行述,历历如数家珍。”[2]可见,翻译于周瘦鹃而言确实是其笔墨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周瘦鹃的翻译以小说翻译为主,其翻译生涯从1911年起至1947年,其间共译介小说489篇[3],确实是十分可观的译介数量,周瘦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2020-01-17

  • 周瘦鹃花木小品《插花》
    要:《插花》是周瘦鹃花木小品中关于插花艺术的重要佳作,他推陈出新,在批判性中继承和发展了插花艺术。他尊重史料和传统,但不拘泥迷信,以亲身实践为依据,体现求实、创新精神和时代新风,对插花艺术有独特的美学趣味和追求。关键词:周瘦鹃 《插花》 插花 《瓶史》 美学趣味“作为一位园艺盆景大师,周瘦鹃散文以他写四时花序为顶尖佳品……周瘦鹃的散文充满着文化色彩与知识味汁水。”[1]19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插花艺术文章极少,周瘦鹃的《插花》、《再谈插花》两篇文章,弥补了这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1-26

  • 周瘦鹃钟情紫罗兰
    罗兰主人”。在周瘦鹃对紫罗兰的痴爱背后,隐藏着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1912年,18岁的周瘦鹃执教于上海民立中学时,对务本女校的女生周吟萍一见倾心。他将清淑娴雅、风姿娟然的周吟萍比作洛神。一次,周吟萍参加校庆演出,饰演新剧中的女主角。她丝丝入扣的表演给台下观剧的周瘦鹃留下很深的印象。当天晚上,周瘦鹃就给周吟萍写了一封情书。3天后,周瘦鹃收到回信,信中还附有她的作品《探梅赋》。周瘦鹃一读之下,更为周吟萍的才气所倾倒。从此以后,两人频繁地鱼雁往还、互诉衷情,直至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9年4期2019-09-10

  • 周瘦鹃的现代性“影戏观”
    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鹃在《申报·自由谈》上连续发表了十六篇以《影戏话》为题的文章。其中涉及电影的起源、西方电影的发展概况、西方四大著名女明星的介绍以及对不同类型影片的个人评论等。虽然这些文字还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电影理论文章,但从中可以发现作为文人作家的周瘦鹃较为独特的影戏观念,特别是其中关于女性角色的探讨亦可看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女性主义观点,而这一点是当时其他的电影人如顾肯夫、周剑云、徐卓呆等人所未曾提出的。 关键词:周瘦鹃;《影戏话》;现代性;影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年3期2019-09-10

  • 周瘦鹃集外文五篇释读
    》,均不见于《周瘦鹃文集》《周瘦鹃著译系年》和《周瘦鹃年谱》,当为集外文。结合相关文献,可钩沉周瘦鹃与程砚秋、曹禺等戏剧界人士的交游,梳理周瘦鹃在编辑方面以及戏剧评论方面的贡献。关键词:周瘦鹃;曹禺;程砚秋;苏州文汇出版社2010年推出了范伯群主编的四卷本《周瘦鹃文集》,诚如陈建华所言,“尽管难能涵盖周氏创作的全部,但出自编者的精心挑选,荟萃精华,让我们对周氏有个集中而较全面的了解”①。但周全在《后记》中也提到,由于父亲周瘦鹃“从事文学创作时间跨度长、作品

    当代文坛 2019年2期2019-03-13

  • 游园惊梦话瘦鹃
    ◎ 李 斌周瘦鹃的一生有三项杰作:笔墨之情、编辑之美、盆景之秀。它们都与园林有关。园林是周瘦鹃的精神家园,更是他文学、艺术、生活三位一体的原乡。一1931年,周瘦鹃在苏州买宅定居后,平素欢喜去处就是园林,而且游览后常将园林美景形诸笔端、一唱三叹。如游览虎丘后,他就发表了《姑苏台畔秋光好》一文,用了“尽人皆知”“不用词费”“幽茜独绝”来赞誉虎丘。在这篇文章中,他还点了几座园林之名以作苏园代表:“有创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网师园,清代的

    江苏地方志 2018年2期2018-05-09

  • 情死·自虐·恋尸:论周瘦鹃哀情小说的死亡书写
    00251)周瘦鹃(1895—1968)被称为鸳鸯蝴蝶派的“五虎将”①鸳鸯蝴蝶派的“五虎将”包括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等五位知名作家。参见范伯群:《包天笑及其流派归属》,收入范伯群:《礼拜六的蝴蝶梦—论鸳鸯蝴蝶派》(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5页)。按:至于“鸳鸯蝴蝶派”的名称是否合适或有贬义,又是否应将周瘦鹃归入此派,并非本文重点,况且前人已有诸多论辩,因此暂置不论。详参范伯群:《绪论》,见范伯群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4-03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刚刚中学毕业的周瘦鹃和年轻美丽的务本女校的学生周吟萍相识了。多年后,当两人都已至白发暮年,恐怕谁也没想到,这一次的相识,最终涅成那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周瘦鹃和周吟萍,一个是年轻才子,一个是美貌少女,爱情似乎是一场专为他们设好的局,早已潜伏在相遇的路上。那是甜蜜辛苦的爱恋。怯怯的少年情事,却又有摒弃世间繁芜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执著。见面不敢搭话,心跳如鼓,万千话语只对自己表白,爱人是深刻在心灵照壁的那棵竹子,夜夜吟咏,时时膜拜,却只赢得个相对无言。当年轻的周瘦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7年10期2017-10-18

  • 文人的吃法
    历炼后的旷达。周瘦鹃继承了明清苏州文人的生活情趣,虽非膏粱子弟,却坚持了讲究的吃法,吃的是一种随心而生的笃定。他在苏州作协小组任组长时,每月都召集两次小组会议,名为学习,实为聚餐,就是到松鹤楼去吃一顿。每次聚餐,周瘦鹃都要提前三五天,到松鹤楼去一次,并指定厨师,如指定的厨师不在,则另选日子。周瘦鹃讲究的吃法自有其美食理论作支撑,他认为到饭店吃饭不是为了吃饱,只是尝尝味道,不会吃的人“吃飯店”,会吃的人“吃厨师”。周瘦鹃的不将就,是生活中的逸趣。选定的日子,

    烹调知识 2017年9期2017-09-05

  • 情哀周瘦鹃
    黄恽周瘦鹃高高瘦瘦,颇有些浪漫文人弱不禁风的样子。他喜欢戴一顶帽子,一副墨镜,看不出墨镜后面的眼神蕴蓄着什么喜怒哀乐。也许是文人的缘故吧,不容易掩饰自己的真实内心,他需要借助墨镜;也有人说墨镜只是为了保护他受损的视力,然而终于给人一种不易亲近的印象。周瘦鹃原名祖福,学名国贤,瘦鹃是他的笔名,一只泣血杜鹃的形象。望帝春心托杜鹃,啼出声声带血的哀鸣。一天深夜,周瘦鹃从爱莲堂踅出来,畏葸地望着月下的紫兰小筑,花花草草沐在入水的月色中,白天红卫兵疯狂的劫难已经平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8期2017-08-23

  • 周瘦鹃的初恋
    王吴军周瘦鹃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编 辑和“鸳鸯蝴蝶派”的著名作家, 他还是翻译家。中学时代,周瘦 鹃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第一 篇作品《爱之花》(剧本)。中学 毕业后不久,周瘦鹃就以写作和 翻译为职业,在上海历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等出版 社和报刊的编辑和作者,曾经主 编《申报》副刊十余年之久,还 主编过《礼拜六》、《紫罗兰》、《半 月》、《乐观月刊》等。周瘦鹃毕 生异乎寻常地喜爱紫罗兰花,并 写了许多抒发内心苦闷的哀情小 说,这和他的初恋有着千丝万

    晚报文萃 2017年5期2017-07-01

  • 周瘦鹃小说的标题翻译策略
    【语言与文化】周瘦鹃小说的标题翻译策略李 燕(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周瘦鹃是清末民初颇为多产的文学翻译家。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周瘦鹃译介小说的标题特征,发现其标题翻译主要分为四类:部分或全部借用诗句或惯用语;偏好“两字”标题;直译标题和意译标题,推崇富有诗意的标题。周瘦鹃;标题翻译;诗意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文化史上经历了第三次翻译高潮,大量的文学翻译作品被译介到中国。读者在阅读这些翻译文学内容之前,首先接触到的是这些作品的翻译名称,有时正是

    文化学刊 2017年4期2017-05-12

  • 周瘦鹃戏剧翻译研究
    进行比较,探讨周瘦鹃戏剧翻译的特点。关键词:周瘦鹃;戏剧;翻译;易卜生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175-04作为译者,周瘦鹃的另一翻译成就就是对戏剧翻译的贡献。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期推出了“易卜生专号”,发表了罗家伦、胡适合译的《娜拉》(《傀儡家庭》)、《国民公敌》和《小爱友夫》的节译,刊载了胡适的著名论文《易卜生主义》,集中介绍了被称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在这股文学思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4-15

  • 周瘦鹃究竟是怎样离开良友公司的? ——管窥人物评价与史实撰述的关系
    100875)周瘦鹃究竟是怎样离开良友公司的? ——管窥人物评价与史实撰述的关系宋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北京 100875)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也是著名的出版人;《良友》是民国时期第一本畅销海内外的大型图文杂志。近十年来,前者的通俗文学创作以及在《礼拜六》、《紫罗兰》、《申报自由谈》等杂志的编辑工作,后者的现代气质和文化内涵等,都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不过,对于前者曾担任过后者的主编,而且仅仅半年就匆匆离去一事,却很少有人重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12-17

  • 情痴留遗恨
    年6月30日,周瘦鹃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小职员家庭。6岁那年,由于维持家庭生计的父亲因病去世,生活展开了一幅艰辛的画卷。但幸运的是,周母是一位倔强的女人,为了能让儿子读书,她挑起家庭的重担,日夜为人缝补做活。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周瘦鹃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因为成绩优异和家庭贫困,教过他的老师们都对他另眼相待,他也由此受到免交学杂费的特殊优待,直到中学毕业。其实,早在中学时期,16岁的周瘦鹃就表现出非凡的写作能力。一次暑假,被旧书摊杂志上的一篇爱情故事打

    北方人 2016年2期2016-05-30

  • 周瘦鹃和周吟萍:一生情痴留遗恨
    年6月30日,周瘦鹃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小职员家庭。6岁那年,由于维持家庭生计的父亲因病去世,生活很快陷入了困顿。但幸运的是,周母是一位倔强的女人,为了能让儿子读书,她挑起家庭的重担,日夜为人缝补做活。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周瘦鹃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因为成绩优异,教过他的老师们都对他另眼相看,他也由此受到免交学杂费的优待,直到中学毕业。其实,早在中学时期,16岁的周瘦鹃就表现出非凡的写作能力。一次暑假,他被旧书摊杂志上的一篇爱情故事打动,就下决心把这个

    现代妇女 2016年4期2016-04-20

  • 年少情长,像紫罗兰的幽香
    兰的幽香◎郁之周瘦鹃18岁那年决定辞去教师职务,准备潜心于文学创作,不曾想爱情却在不期然间翩翩而来。从前曾有过无数设想,他会和怎样的人相爱,会有怎样浪漫绮丽的邂逅,可真的等到与她相遇时,才发现爱情毫无轨迹可寻,亦毫无道理可言。那日虽是暮冬时节,可江南的风异常柔软,周瘦鹃去观看上海务本中学的话剧演出,剧场内熙熙攘攘,而他向来不喜欢嘈杂的环境,便百无聊赖地待在一旁,四周是一阵歌舞升平的喧闹声,唯他一身清冷,显得与此格格不入。不经意间,他看见了同样静坐在角落里的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1期2016-03-22

  • 管窥从林纾到周瘦鹃的“现代性”参与 ——以《洪罕女郎传》和《缠绵》为例
    管窥从林纾到周瘦鹃的“现代性”参与 ——以《洪罕女郎传》和《缠绵》为例王 之 杰(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林纾和周瘦鹃作为清末与民初的两代译者,在文学的横向跨越过程中以翻译的方式参与了文学的“现代”化过程。从翻译选择和翻译过程两方面看,译本《洪罕女郎传》及《缠绵》在本土文学语境中存在纵向联系,即是对“现代性”的接驳。借由二位不同时代各自的译本可以看出清末民初的译者以怎样的方式创造或者满足本土文学系统“现代”化的需求。关键词:翻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9

  • 试谈昆曲艺术对苏州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周瘦鹃创作作为考察中心
    作的影响——以周瘦鹃创作作为考察中心蒋霄(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要:昆曲艺术对现当代吴地作家的文学创作,无论是显在影响还是潜在影响,都有着不言而喻的滋养作用,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作家。本文主要以苏州现当代作家周瘦鹃作品为例,考察昆曲艺术对周瘦鹃文学创作的渗透作用。关键词:昆曲艺术周瘦鹃时代精神文学性移注与渗透谈及周瘦鹃及其早年,毋庸置疑,他以通俗小说为人熟知;到其晚年,则专攻散文小品,五百多篇的精品散文流传后世,可谓现代文坛上一

    文教资料 2016年3期2016-03-16

  • 周瘦鹃外国小说译介活动的生态翻译学考察
    35000)周瘦鹃外国小说译介活动的生态翻译学考察季淑凤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摘要:周瘦鹃不仅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代表性小说家,更是清末民初译介外国小说的著名翻译家。周氏的域外小说译介活动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是当时翻译生态环境折射出的经典个案。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关照下,可以发现,周瘦鹃在翻译过程中,在自身需求及个人情况、翻译生态环境要素与具体翻译方法三个方面,充分展现了他过人的适应和选择能力。周氏翻译小说的“事后追惩”,是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5

  • 论昆曲艺术对苏州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周瘦鹃创作作为考察中心
    作的影响——以周瘦鹃创作作为考察中心蒋霄(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215000)摘要:昆曲艺术对现当代吴地作家的文学创作有着不言而喻的滋养作用,无论是显在影响还是潜在影响,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作家。本文主要以苏州现当代作家周瘦鹃作为例,考察昆曲艺术对周瘦鹃文学创作的渗透作用。关键词:昆曲艺术;周瘦鹃;时代精神;文学性;移注与渗透有江南水乡之称的苏州,以昆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五四”以来,主流研究者通常将对周瘦鹃的研究定位为鸳鸯蝴蝶派作家,不可否认,在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2016-01-28

  • 社会历史语境对周瘦鹃译本《妻》的制约
    社会历史语境对周瘦鹃译本《妻》的制约陈章晓南京理工大学译本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也不是在真空中被接受的,任何译本都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在进行翻译批评的时候,必须考虑社会历史语境对译者的制约,才能保证翻译批评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选取了民国著名翻译家周瘦鹃对《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的译本,从其语言风格,翻译策略,语言形式三个方面探讨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对译者的影响。周瘦鹃;妻;民国;翻译批评翻译作为一种人类活动,是为一定目的服务的,而且这种翻译目的和动机产生于某种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3期2016-01-27

  • 周瘦鹃的西方“哀情十记”:周氏《心弦》编译考论
    周瘦鹃的西方“哀情十记”:周氏《心弦》编译考论叶小宝,男,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学翻译研究。葛文峰,叶小宝(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摘要: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的核心作家,以著译哀情小说闻名,世称“哀情巨子”。周氏编译的《心弦》收录西方小说十篇,却鲜有相关论述。经考证,作为“我们的情侣”丛书之一的《心弦》,选择编译的十篇小说均为经典之作,其主题与周瘦鹃的“哀情”文学观密切相关。从《焚兰记》、《赤书记》与《重光记》的译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12-21

  • 周瘦鹃的编辑出版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内容摘要:周瘦鹃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出色的编辑出版家,他投入毕生精力进行报刊杂志的内容创作与经营运作。他坚持创新为本的编辑出版理念,对期刊编辑出版活动中的内容写作、装帧设计到营销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周瘦鹃用他自身的经历为当代编辑出版者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从业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关键词:周瘦鹃 编辑 出版周瘦鹃不仅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作家、文学翻译家,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出色的编辑出版家。以1914年加入《礼拜六》为其编辑活动的开始标志,他先后参与过《申

    文学教育 2015年8期2015-07-10

  • 张爱玲与周瘦鹃
    周瘦鹃和他的花木盆景读了张爱玲 《小团圆》 的人们,都知道所谓汤孤骛者,就是周瘦鹃。《小团圆》 中这样写道:有个二〇年间走红的文人汤孤鹜又出来办杂志,九莉去投稿。楚娣稍稍地笑道:“二婶那时候想逃婚,写信给汤孤鹜。”“后来怎么样?”九莉忍不住问“见了面没有?”“没见面。不知道有没有回信,不记得了。”又道:“汤孤鹜倒是很清秀的,我看见过照片。后来结了婚,把他太太也捧得不得了,作的诗讲他们‘除却离家总并头,我们都笑死了。”那时候常有人化名某某女士投稿。九莉猜想汤

    读书文摘 2015年5期2015-05-07

  • 民初翻译规范影响下的周瘦鹃翻译研究*
    译规范影响下的周瘦鹃翻译研究*乔澄澈(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民国初期外国文学翻译家希望通过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启蒙民众,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变革,实现富强民主。当时的翻译家大多较为关注翻译文学能否实现预期的社会功用,而并非对原作的忠实,因而在这一历史文化语境下形成民初独特的翻译规范。周瘦鹃作为民初最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翻译家之一,在上述翻译规范的影响下创造性地进行具有鲜明比喻特征的外国文学翻译。本文拟从译入语视角考察在民初翻译规范影响下周瘦鹃的外国文学

    外语学刊 2015年5期2015-03-18

  • 周瘦鹃的编译出版思想及启示
    +叶小宝摘要:周瘦鹃是民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编译家、出版家。他以报刊图书为阵地,行走在文学翻译与编辑出版之间,紧追时代步伐、寓教于乐、编辑手法新颖、传播渠道多样是其编译出版思想的特点。他的编译出版活动融时效性、可读性、启蒙性于一体,既顺应了现代稿酬制度,培育了大批文学翻译人才,又推动了书刊出版的革新,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创新。直至当下,周瘦鹃的编译出版思想与实践仍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周瘦鹃;编译思想;出版活动;启示周瘦鹃(1895~1968)是鸳鸯蝴蝶派“五虎

    现代出版 2014年5期2014-09-16

  • 周瘦鹃的编译出版思想及启示*
    葛文峰 叶小宝周瘦鹃的编译出版思想及启示*◎ 葛文峰 叶小宝周瘦鹃是民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编译家、出版家。他以报刊图书为阵地,行走在文学翻译与编辑出版之间,紧追时代步伐、寓教于乐、编辑手法新颖、传播渠道多样是其编译出版思想的特点。他的编译出版活动融时效性、可读性、启蒙性于一体,既顺应了现代稿酬制度,培育了大批文学翻译人才,又推动了书刊出版的革新,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创新。直至当下,周瘦鹃的编译出版思想与实践仍具有现实意义。周瘦鹃;编译思想;出版活动;启示周瘦鹃

    现代出版 2014年5期2014-09-16

  • 周瘦鹃逸事
    珉笔名“瘦鹃”周瘦鹃生于1895年6月30日,原名祖福,字国贤。因为他常用“瘦鹃”为笔名发表文章,就以瘦鹃名世,周祖福、周国贤反而很少有人知道了。1912年,17岁的周国贤开始翻译外国小说,他自取了一个笔名“瘦鹃”,稍后,开始小说创作,也以“瘦鹃”为笔名,接着以“红鹃啼瘦楼”命名自己的书斋。周瘦鹃成名之后,曾有好多人问及笔名的出处。周有过一段诠释:“别号最带苦相的要算是我的瘦鹃两字,杜鹃已是天地间的苦鸟,常在夜半啼血的,如今加上一个瘦字,分明是一头啼血啼瘦

    钟山风雨 2014年3期2014-06-20

  • 周瘦鹃后期散文“配方”及其创作局限性
    215123)周瘦鹃后期散文“配方”及其创作局限性孙予青(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周瘦鹃晚年的散文集为充满着崇高热烈风潮的文坛带进了一股清淡的古雅之风。在新时期的创作中(1951—1968),周瘦鹃没有延续以往的写作风格,他一刀斩断往昔的哀情脉络,开始专注于清新明丽的散文写作。体裁发生变化的同时,内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耽于描写花草、盆景和游记。然而,拨开光鲜的云雾,周瘦鹃后期看似淡然平静的文风背后,隐约暗藏着明哲保身的生命焦虑和内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4-10

  •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域下周瘦鹃译介作品研究
    215123)周瘦鹃是民初著名的作家和编辑,在其笔墨生涯中,翻译工作占有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周瘦鹃一生译作418篇。[1]15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位才华横溢、著作等身的大文人,一直未受到重视。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可以看到,他在翻译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翻译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周瘦鹃的译作大多是短篇小说,题材选择上倾向于言情、侦探、伦理、爱国、秘史轶事以及社会小说。本文试用翻译适应选择论对其翻译作品的题材进行分析,探讨其译作选择的影响因素。一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11-13

  • 周瘦鹃翻译小说的写情化与通俗化——以《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为例
    一直声名狼藉。周瘦鹃历来被视为鸳鸯蝴蝶派的一员而冠以“哀情”小说家的身份。周瘦鹃创作的大量所谓哀情、惨情小说在小说模式、思想、语言上与徐枕亚等旧式言情作家确有很多相似之处,从这个层面上,可以把他列为鸳鸯蝴蝶派。但周瘦鹃的文学活动远比徐枕亚等人丰富。他长期从事报刊活动,先后创办、主编或与人合编了《礼拜六》、《游戏世界》、《半月》、《紫兰花片》、《上海画报》、《紫葡萄画报》、《良友画报》等多种报刊。在这些报刊上,他既创作小说,又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还写杂文、影评

    文教资料 2013年35期2013-08-15

  • 爱到地老天荒
    八岁的姑苏才子周瘦鹃暗恋了,他爱上了上海务本中学的校花周吟萍,一个活泼秀美、风姿绰约的富家千金。周吟萍豆蔻年华,善唱昆曲,《牡丹亭》诸折均能朗朗上口。在务本中学一次联欢演出上,台上的周吟萍生动俏丽、风华绝代,让周瘦鹃一见倾心。少年情事,总是怯怯。周瘦鹃幼年丧父,家道贫困,虽在文坛小有名气,但他的内心是自卑的。“记得城南花巷里,疾心日日伺秋波。”伊人放学回家的小巷,徘徊着他守候的身影。她家门前、学校门口,也闪动着他羞怯的眼神。三个月后,被爱的风帆鼓胀得发疼的

    读者·校园版 2011年13期2011-05-14

  • 周瘦鹃论*
    范伯群周瘦鹃论*范伯群鲁迅等于1936年起草《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时,确定包天笑与周瘦鹃为通俗作家代表人物。周瘦鹃作为市民大众文学最有代表性作家的身份,被广泛公认。他著、译、编皆能,又是杰出的园艺盆景专家。他翻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被鲁迅誉为“近来译事之光”。他以撰写散文与短篇小说著称,并初具现代都市文学特征。作为一位“名编”,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几乎撑起了上海市民大众文坛的“半爿天”,推出了张爱玲、秦瘦鸥等著名作家。他办《礼拜六》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2-11

  • 走进小巷深处的中共领导人
    周家花园的主人周瘦鹃说起。周家花园及其主人在民国以来的旧小说家中,周瘦鹃是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从16岁开始文学生涯,翻译介绍过大量的外国作品,创作了许多小说、散文、诗词,并制作了大批有苏派特色的盆景,是一位知名的翻译家、作家、编辑及盆景专家。周瘦鹃生于1895年6月30日,原名祖福,字国贤,号瘦鹃。因为他常用瘦鹃为笔名发表文章,所以反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本名周国贤。据他自己说,祖上是里下河泛宅来苏州的船民,以后在苏州定居,所以自己祖籍是苏州。其父周祥伯在“

    钟山风雨 2009年3期2009-07-18

  • 周瘦鹃”条
    ·现代分册》“周瘦鹃”条云:周瘦鹃“作品主要有抗日战争时期写的意在唤起同胞奋起抗敌救国的短篇小说《亡国奴日记》、《祖国之徽》、《南京之国》、《卖国奴日记》、《亡国奴家里的燕子》等”。查阅有关资料,除《南京之国》以外各篇,均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作品,兹录有关材料三则以作印证。一、一九二二年八月出版的《紫兰花片》第一集,载周瘦鹃《说觚》云:“往岁予感于五月九日之国耻纪念,尝有《亡国奴日记》一作。……原篇见中华书局出版之《瘦鹃短篇小说》。民国八年五月,青岛问题起,国

    读书 1983年7期1983-07-15

  • 清秀古雅的盆梅
    王稼句周瘦鹃是全国闻名的园艺专家,盆景艺术的造诣极深。他的盆梅尤为卓绝,枯干虬枝、瘦鹤独舞,放置案头清供,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周瘦鹃的小品文就象他的盆梅一样,是一种小摆设。它是一种点缀闲适的散文,属于供人饭后茶余消遣的软性文学。周瘦鹃早在二十年代就蜚声海上文坛,编过报刊,写过小说,又搞过翻译,是我国较早介绍西方进步文学的作家。“九·一八”以后,周瘦鹃感慨国事日非,文笔不济于世,乃投笔毁砚,在苏州建筑了“紫罗兰庵”,以陶渊明、林和靖自况,经年陶醉于花木水石之

    读书 1982年5期198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