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针

  • 皮内针与穴位埋线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干预效果
    要。本研究运用皮内针及穴位埋线两种方式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现象进行干预。皮内针利用皮内针平刺入腧穴皮内,达到缓解呕吐症状的目的,属于侵入性干预,但起效迅速,时间短,能减轻患者刺激性伤害[1];穴位埋线是在患者穴位埋线后通过持续刺激其穴位缓解恶心呕吐症状,持续起效时间长,但会长时间刺激患者[2],目前,临床上关于两种干预方式的效果仍存在争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皮内针与穴位埋线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现象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1 资料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21期2023-12-28

  • 1例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耳穴贴压联合皮内针:遵医嘱给予患者耳穴压丸治疗,取穴肝、脾、交感、皮质下、神门、心,神门穴具有镇痛、镇静、消炎的功能,交感穴具有疏经理气、活血止痛、养血安神的功能,两穴合用可加强镇痛的效果[2]。耳穴按压3~5 次/d,按压1~2 min/次,每周更换2 次。皮内针治疗取穴阴郗、合谷、内关、公孙、照海,白天每隔3~5 h 轻轻按压埋针处穴位刺激1 次[3],每两天更换皮内针,6 d为一疗程,提高全身痛阈,以达到术后镇痛效果,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症状有所缓解,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9期2023-12-13

  • 皮内针作用于俞募配穴、少阳经穴对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程度、骨密度的影响
    经联系紧密。 皮内针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该方法依靠较短的毫针对经筋和皮部进行刺激,能够达到调动经络、气血的功效。目前临床对于皮内针作用于俞募配穴、少阳经穴治疗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报道较为局限。 基于此, 本研究以2021 年3 月—2023 年1 月本院收治的96 例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象,分析该治疗措施的具体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选取本院收治的96 例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5期2023-11-28

  •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皮内针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调查
    而增加[2]。皮内针是将特制的麦粒型或图钉型针具刺入皮内,并留置一定时间,对皮部给予弱而长时间的刺激[3],具有调经络脏腑、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西医可通过刺激皮下神经末梢感受器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4]。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因大脑局部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等症状[5],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开展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率[6]。皮内针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

    护理研究 2023年17期2023-09-16

  • 托法替布联合皮内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时机也欠规范。皮内针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免疫调节作用,常用于风湿性疾病。作者应用仿研托法替布治疗RA已有300余例患者,临床也常使用皮内针协同缓减患者关节痛,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和门诊RA患者临床资料150例,总结分析疗效以供临床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确诊为RA的住院及门诊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资料完整,根据治疗方式不

    重庆医学 2023年15期2023-08-21

  • 皮内针对缓解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症状的Meta分析
    格昂贵[5]。皮内针疗法是以揿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能够产生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6]。国内不少研究表明皮内针对于CINV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本文检索相关研究,通过筛选后进行Meta分析,旨在研究皮内针对CINV的防治效果,以期为临床防治CINV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1.1.1 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年龄≥18岁,接受化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5期2023-06-26

  • 中药药熨联合皮内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药熨腰部,联合皮内针针刺相应穴位以治疗LDH,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LDH患者9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男54例,女36例,年龄18~80岁。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8~79岁,平均56.68岁,病程1~10年,平均3.76年。观察1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6~77岁,平均55.73岁,病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4期2023-03-03

  • 皮内针对改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观察
    显得尤为重要。皮内针是一种特制小型医用针具,针刺于具体腧穴的皮下或皮内,给腧穴于弱小而持久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功能[9]。本研究旨在探讨皮内针的止呕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膝骨关节科住院,髋关节置换术或者膝关节置换的病人116例,男23例,女93例。根据病人住院期间是否接受皮内针治疗,将病人分为暴露组(60例)与非暴露组(56例),两组病人在性别、手术方式、年龄等基本指标

    全科护理 2022年36期2023-01-11

  • 皮内针运用于慢性支气管炎防治之探讨※
    疗依从性降低。皮内针作为特殊的皮内针具,具有浅刺、无针感、久留针的特点,可在穴位形成长效刺激[5]。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使用皮内针疗法治疗。1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机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要症状,且易反复发作,属中医“内伤”“咳嗽”“痰饮”“喘证”“肺胀”等范畴,与肺、脾、肾密切相关,其标在肺,其治在脾,其本在肾。肺为娇脏,主皮毛,司呼吸,外邪上受,首犯于肺,肺失宣降,可见咳嗽、咯痰之症;久咳则肺气虚损,失于卫外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4期2022-12-27

  • 皮内针疗法在肝胃郁热型吐酸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进度较慢。采用皮内针治疗肝胃郁热型吐酸疗效显著且方式新颖,患者易于接受,本研究旨在探讨皮内针对肝胃郁热型吐酸患者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符合吐酸诊断标准;中医证型符合肝胃郁热证分类标准;年龄在18-65 周岁;自愿参加并能接受随机试验,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患者长期居住在郑州;取得科室对本次研究的许可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1.2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急性和严重慢性并发症,肝、肾、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妊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2期2022-12-16

  • 皮内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过比较西医联合皮内针和单纯西医治疗AECOPD的临床效果,旨在为皮内针治疗AECOPD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AECOPD参照《2022 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5]中的诊断标准;痰热壅肺证参照《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中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符合AECOPD诊断标准;符合痰热壅肺证的辨证标准;年龄45~80岁;病例资料完整;患者对本研究知情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11期2022-11-23

  • 皮内针治疗1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护理
    受到很大影响。皮内针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素问·离合真邪论篇》有“静以久留”的刺法,具有起效迅速、安全无痛、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方便运动及长时间留针的特点[3]。本文总结运用皮内针治疗1 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儿男性,8 岁,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频繁眨眼症状,伴随有清嗓子症状,于2021年9月至本院门诊治疗,刻下症:患儿频繁眨眼,时有清嗓子症状,偶有吸鼻症状,家长代诉患儿精神集中时出现不自主扭头、耸肩症状,易怒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8期2022-11-23

  • 砭石治疗联合耳部皮内针治疗哺乳期乳汁分泌不足1例的护理体会
    用砭石治疗联合皮内针治疗哺乳期乳汁不足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主因“乳房疼痛,产后乳汁不足”于2022年3月20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门诊接受治疗。患者诉入院前乳汁分泌不足,不能满足婴儿需要。同时,患者产后身体呈虚弱状态,乳汁供需不平衡。B超结果示:双乳哺乳期表现,左侧乳房小部分发红,乳房发育不良,腺体导管分泌不足。基于中医辨证诊断为乳痈(气血亏虚型)。入院后给予该患者乳腺专科中医护理技术。患者在乳腺科门诊乳腺手法治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7期2022-11-22

  • 皮内针法应用于1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护理体会
    安[4-5]。皮内针技术又称皮下埋针技术,是将特制的细小针具固定于选定的腧穴部位皮内或皮下并保留一段时间的治疗手法[6]。有研究[7]表明皮内针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有非常好的疗效,因此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科室开展皮内针护理技术,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将科室运用皮内针辅助治疗1 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 岁,主因“突发头痛、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0 天”,以高血压病脑出血并发失眠收入院。患者10 天前早晨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8期2022-09-19

  • 皮内针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皮内针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I期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皮内针肌内效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评估治疗前后的肩手综合征量表评分(SHSS)、Wong-Banker疼痛面部表情评分(NRS)、上肢Fugl-Meyer运动评分(FMA)、手肿胀程度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BICT)、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SASD)肌骨超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1期2022-07-11

  • 皮内针研究热点及趋势:文献计量学及知识图谱分析
    621000)皮内针疗法起于20世纪50年代[1],主要由针灸浅刺法和针灸久留针方法发展而来,是指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上,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2],通过对穴位长久刺激,提高疗效[3]。皮内针针身较短,仅达皮下,不会伤及皮下深部组织及内脏,可减少皮下出血及针刺的次数,从而减轻患者痛苦[4]。皮内针疗法临床广泛应用于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疾病[5],尤其对各种痛证和慢性疾病的治疗应用相对较多[6]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7-09

  • 皮内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效果观察
    要】目的:探讨皮内针作用于子宫、卵巢等穴位,在改善体内激素水平、促排卵、恢复月经、提高妊娠率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例22~40岁之间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组给予皮内针穴位刺激,通过监测基础体温、彩超及性激素水平,观察两组排卵、月经恢复及受孕情况,随访9月,观察月经恢复及妊娠情况,并统计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卵及月经均有所改善,以治疗组更佳(P【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皮内针;子宫;卵巢穴位Observation

    婚育与健康 2022年11期2022-06-29

  • 皮内针联合六君子汤合三拗汤治疗痰浊壅肺型肺胀的疗效观察
    要:目的:观察皮内针联合六君子汤合三拗汤治疗痰浊壅肺型肺胀的治疗效果,为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更科学的实验依据,扩大中医药的应用面。方法:痰浊壅肺型患者随机分3组。对照组治疗方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一治疗方案:在常规西药治疗及基础上加用皮内针联合六君子汤合三拗汤;治疗二组治疗方案:常规西药治疗及基础上加用六君子汤合三拗汤。观察三组患者疗效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

    医学概论 2022年6期2022-05-18

  • 皮内针联合苍附导痰丸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脂肪因子、血脂、性激素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要 目的:探究皮内针联合苍附导痰丸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疗效及对脂肪因子、血脂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妇科门诊脾虚痰湿肥胖型PCOS患者1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39例)采用达英-35治疗,皮内针组(39例)在西药组基础上联合皮内针治疗,针药联合组(39例)在皮内针组的基础上联合苍附导痰丸治疗;比较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性激素及血脂水平、脂肪因子、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2期2022-04-22

  • 皮内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疗效[6]。 皮内针具有针体细小,治疗时少有痛感, 易让患者接受的特点并且安全性高[7]。有研究表明, 皮内针对于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8]。 而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 作为一种无创电刺激的方法,以其对患者侵入程度低,对操作者技术水平依赖程度低等优势[9],被大范围用于卒中后运动、言语等功能障碍的康复,且安全性优异。本研究以此为基础,探究皮内针与经颅磁刺激的联合应用对脑卒中后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5期2022-03-16

  • 穴位皮内针联合腰痛宁胶囊治疗老年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3]。穴位皮内针亦可称为埋针、针刺留针,其是将特制的麦粒型或图钉型针具刺入皮内,并留置一定时间,以实现对皮部给予弱而长时间的刺激,以调经络脏腑功能,实现治病的目的。穴位皮内针在慢性疾病资料中有悠久的历史,《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毫针者,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灵枢·终始》提及“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可见对于邪气入内,久病痹阻的慢病可采用“留针以行气”“留针扶正”的思路治疗。相关报道显示穴位皮内针在面肌痉挛、面瘫、呃逆、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2期2022-02-11

  • 皮内针改善1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体会
    的效果[4]。皮内针是一种特殊针具,是将针具浅刺腧穴皮肤下并留置一定时间,以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本文总结1例采用皮内针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反复失眠2月,伴头晕、乏力”于2020年10月14日收住院,入院诊断为:失眠,紧张性头晕。辨证分型为:肝火上扰。入院评估:患者神情,头晕,乏力,情绪易怒,易燥,食欲不振,夜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每日睡眠时间3~4 h。小便色黄、大便调。舌暗红,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12期2021-11-19

  • 皮内针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要】目的:分析皮内针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01月-06月就诊于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不和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组为皮内针组和中药组,每组各30例,其中皮内针组予皮内针治疗,3天治疗1次,3组穴位交替取穴,5次为一个疗程;中药组口服柴胡疏肝散加减,日1剂,每天两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15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中医主

    康颐 2021年15期2021-11-11

  • 皮内针结合灵龟八法治疗胃火牙痛临床研究
    之中。笔者采用皮内针结合灵龟八法配合针刺的方法治疗牙痛,与常规针刺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间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胃火牙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并对受试者采取单盲。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体分布见表1。经检验,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1.2 诊断标准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9期2021-11-08

  • 综合护理干预在皮内针治疗骨折病人中对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价值
    综合护理干预在皮内针治疗骨折病人中对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价值。方法:把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86例皮内针治疗的骨折病人进行研究,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划分小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病人。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护理形式,实验组选择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VAS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病人的VAS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病人的SAS、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

    康颐 2021年18期2021-10-28

  • 皮内针在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及促进排气排便中的效果观察
    作努力的方向。皮内针疗法也称揿针,能够精确作用于经络穴位之上,持续刺激相关穴位而产生持续的镇痛效果,操作方便,由于针身仅约0.2寸,安全性高,对缓解持续发作的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3-4]。本研究旨在探讨皮内针在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及促进排气排便中的疗效,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19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5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行妇科子宫肌瘤、卵巢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7期2021-08-26

  • 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埋针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讨肌内效贴联合皮内针埋针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的影响,以期探索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白贴组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表1 3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头颅M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2021-06-09

  • 皮内针缓解跟骨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痛基础上,结合皮内针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纳入标准:年龄21~68岁;诊断为跟骨骨折;符合跟骨骨折手术指征;择期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依从性好、容易沟通,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不能耐受椎管内麻醉或者麻醉失败者;有严重肾脏、心脏疾病及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基础疾病者;既往对非甾体抗炎药有严重过敏史者;对烟酒或者药物有嗜好史,对痛觉敏感较差者;有较严重精神病史者;依从性较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2期2021-03-08

  • 理筋手法联合皮内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
    用理筋手法联合皮内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重庆市中医院骨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为内翻型损伤。在治疗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中途出现不适退出试验,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治疗组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22.65±2.82)岁,平均VAS评分为(7.26±1.61)分,平均AOFAS评分为(56.20±3.15)分,患肢平均踝关节肿胀度为(2.62±0.5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2期2021-03-03

  • 皮内针治疗失眠38例
    要】目的 观察皮内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失眠患者采用皮内针治疗,主穴:双侧安眠、神门,运用过程中随证加减。结果 临床治愈34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 皮内针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关键词】皮内针;失眠;安眠;神门穴【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3..02【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33期2020-12-23

  • 皮内针调理肝肺法治疗慢性难治性咳嗽的临床效果
    上,治疗组给予皮内针治疗,对照组给予真穴安慰针治疗。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4周随访1次。以咳嗽症状积分、莱切斯特咳嗽量表(LCQ)和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作为主要评估指标。 结果 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3例,失访2例,出差1例,剩余9例。咳嗽症状积分:日间咳嗽时间点比较差异、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夜间咳嗽评分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组间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30期2020-12-14

  • 针灸对老年慢性病治疗的实效
    的微型针刺,即皮内针,又叫揿针,在治疗上突破了传统针灸只能在特定场合和在专业人员操作下才能实施的限制,弥补了传统针灸过程中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体位不适以及对针刺恐惧的不足之处。皮内针形状类似文具店的图钉,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针体仅0.2mm 粗,0.3~1.5mm 长,刺入皮肤时几乎无痛感。当皮内针粘贴在皮肤特殊穴位后,可以随时进行按摩刺激,以增强疗效。由于针体小,韧性好,不会出现传统灸针断针、弯针、滞针的现象,故针灸医师和患者们的接受度都很高,公众的知晓率在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5期2020-12-13

  • 中药面膜联合皮内针治疗瘀血证黄褐斑的临床体会
    用中药面膜联合皮内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临证治疗黄褐斑的心得总结如下。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1.1 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溯本求源,最早在《黄帝内经》中称“面尘”,是有关黄褐斑最早的记载。散见于古文献中的“黑奸”、“面奸”、“奸赠”、“黔黯”等称谓亦属于黄褐斑的范畴。中医藏象理论认为“有诸内必行于诸外”。黄褐斑病位虽在颜面,但其发病多与脏腑病变有关。但笔者认为本病的关键是瘀血停滞于经络,肌肤失养而发生黄褐斑。诸如最早对其进行描述的是《难经》:“手少阴气绝,

    智慧健康 2020年34期2020-12-05

  • 皮内针法对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討皮内针法对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接诊的气阴两虚型干燥综合征患者79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皮内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口干眼干客观指标、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P〔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皮内针;气阴两虚;免疫功能;炎症因子〔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B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7期2020-08-12

  • 皮内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疗法基础上配合皮内针埋针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目前针对皮内针的最佳留针时间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因此,本研究观察皮内针不同留针时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不同疗效,拟筛选出最佳留针时间,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皮内针12 h组、皮内针24 h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43±3.11)岁;平均病程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8期2020-05-22

  • 皮内针治疗急性期肱骨外上髁炎57 例临床研究
    影响生活质量。皮内针是一种用于皮内埋藏的特制针具,该针具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由国人引进、改良和创新[4]。而皮内针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所载“十二刺”中的浮刺法和直针刺法及“五刺法”中的半刺法,均与浅刺、埋针有关。虽然传统针刺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治疗时需要患者保持固定体位,多有不便。相比于传统针刺,皮内针具有动态留针、效应累积、安全无痛、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在治疗骨关节痹证上多有应用。近年来我们临床采用皮内针治疗急性期肱骨外上髁

    江苏中医药 2020年3期2020-03-25

  • 艾灸结合皮内针止崩漏治验体会
    者运用艾灸结合皮内针能够快速止血,3年期间治疗10余例,疗效肯定。【关键词】艾灸;隐白穴;皮内针;止血要穴【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2崩漏,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证。对应于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本病由于经期紊乱及经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且生活质量大大下降。为此,临床中如何快速止血显得尤为重要,近3年运用艾灸结合皮内针为近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期2020-01-17

  • 皮内针刺激足三里对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损伤的影响
    刺治疗(电针、皮内针)后,大鼠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细胞功能及血脂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说明针刺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功能,延缓病情进展,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5]表明,针刺(电针、皮内针)疗法可以有效提高GLP-1水平,可能因此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基于以上研究,本实验首次探究皮内针刺激足三里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改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质量200 g左右,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12期2019-12-17

  • 揿针疗法在骨科常见慢性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揿针;皮内针;骨科;慢性疼痛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20.048文章编号:1006-1959(2019)20-0153-03Application of Sputum Acupunctur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

    医学信息 2019年20期2019-12-02

  • 皮内针结合人工泪液对干眼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者依从性差,而皮内针治疗可避免上述弊端。皮内针类似针刺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本研究即采用皮内针结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8年1-9月收治干眼症患者88例,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20~60岁,平均(51±5.32)岁。观察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22~58岁,平均(50±5.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①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8期2019-11-06

  • 皮内针、捏脊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儿脑瘫患儿采用皮内针、捏脊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主体人员主要为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脑瘫患儿,均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两个组别,一组为40例对照组、一组为40例观察组;将常规治疗方法应用于对照组临床,观察组采用皮内针、捏脊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ADL评分的比较,观察组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5期2019-09-10

  • 改良皮内针操作流程辅以个性化宣教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110032)皮内针治疗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刺入皮内后固定,利用持续性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针刺疗法,又称埋针法,临床上常选择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埋藏[1]。《素问·离合针邪论》有“静以久留”的刺法。针刺人皮肤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时间,给皮肤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可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3]。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是颗粒针或揿针具[4]。本文笔者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患者常存在因刮针、断针及埋藏后局部疼痛等原因,造成皮内针使用依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2期2019-07-02

  •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应用;皮内针;技术【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mechanism, application methods, characteristics and scop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putum acupuncture therapy,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lin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0期2019-07-01

  • 皮内针的优势病种及运用前景分析
    吴巧凤摘要:皮内针是一种特殊针具,将这种针具浅刺腧穴皮肤下并留置一定时间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国古代就有皮内针的使用,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皮内针因其方便有效等独特优势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特别是日本等国家对其工艺的改进和使用推广等有了极大发展。本文对皮内针的起源、优势病种、操作标准、发展现状及运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其对这一领域的概况进行总结综述,促进皮内针的推广与应用。关键词:皮内针;适宜病症;针灸;针具中图分类号:R246     

    医学信息 2019年6期2019-06-09

  • 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30例
    目的 研究采用皮内针联合隔姜灸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文立项时间选择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将在此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30例。本文对照组患者单纯选择采用皮内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皮内针治疗基础上配合隔姜灸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有效治疗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治疗22例,治疗有效率为73.33%,观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2期2019-06-05

  • 皮内针疗法临床应用概述
    200021)皮内针是一类用于皮内埋藏的特制针具,其针尾呈椭圆颗粒状的称为颗粒型皮内针,又称麦粒型皮内针,而针尾呈环形并垂直于针身的称为揿钉型皮内针,又称图钉型皮内针[1]。日本针灸家赤羽幸兵卫在1952年首创知热感度测定法和皮内针疗法[2,3]。我国近现代著名针灸大师、现代针灸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承淡安先生,毕生致力于弘扬针灸学术,他受赤羽幸兵卫的启迪,不仅引进并仿制了皮内针,在此基础上还发明了使用更为便捷的揿针[4]。1959年由其女婿梅焕慈、其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2019-03-17

  • 近10年皮内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研究概况※
    帝内经》中记载皮内针“深纳而久留,以治顽疾”,即于固定位置埋针,通过手压按针或机体活动产生刺激,在一定时间内给机体弱而长久的刺激。皮内针疗法现主要用于某些顽固性疾病以及一些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常用皮内针疗法与其他疗法相互配合来治疗失眠等疾病,均疗效显著。本文收集了近10年来皮内针治疗失眠的临床报道文献并加以归纳整理,现综述如下。1 单纯应用皮内针治疗失眠1.1 耳穴埋针治疗失眠 耳穴是埋针常选的部位。耳穴主要分布在耳郭上,耳郭的神经、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2期2019-01-29

  • 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30例
    摘要:目的探讨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予以皮内针埋针法,刺入焦顺发头针双侧生殖区、双侧足运感区,耳穴的前列腺、尿道、肾、三焦、膀胱、内生殖器,其中耳穴刺激部位两耳交替,每次选择三穴刺激,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结合隔姜灸中极穴、关元穴、膀胱俞、肾俞,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结果经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结论皮内针结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6期2018-12-27

  • 原俞配穴埋线联合皮内针疗法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讨原俞配穴联合皮内针疗法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失眠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原俞配穴埋线联合皮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的PSQ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PSQI的改善都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P关键词原俞配穴;皮内针;失眠失眠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研究显示,我国睡眠障碍患病率达42.7%,失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0期2018-12-11

  • 耳穴贴压配合皮内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耳穴贴压配合皮内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李彩莲1,段晓荣2,田春艳1,管浩1,廖雪1(1.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昆明 650500)观察耳穴贴压配合皮内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皮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较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8期2018-09-20

  • 基于皮部理论浅析皮内针疗法之应用
    苗【摘 要】 皮内针疗法在临床上主要运用于需要持续留针的各类慢性疾病的治疗,对各种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尤为适宜。文章从皮部相关理论出发,对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基础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探讨。【关键词】 皮部理论;皮内针;浅刺法【中图分类号】R245-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8-0006-02古代虽没有皮内针的明确提法,但有关皮内针这一概念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早在《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就有“静以久留”的刺法;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4期2018-09-18

  • 皮内针配合针灸治疗30例肋间神经痛
    者62例,分析皮内针配合针灸治疗应用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价值,取得较为满意结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肋间神经痛患者62例,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4.2±8.3)岁,病程时间2~7个月,平均病程时间(4.9±3.1)个月;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3.9±8.4)岁,病程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9期2018-08-21

  • 皮内针结合手法训练治疗脑性瘫痪临床研究*
    的疗效[7]。皮内针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脑瘫患儿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特点。通过埋针的方法对患儿的穴位进行持续性的刺激,避免了传统针灸疗法反复针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繁杂[8]。本研究通过将在本院治疗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分别治疗,观察组采用皮内针结合手法训练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结合手法训练的方法。旨在通过实验结果为治疗脑瘫患儿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

    陕西中医 2018年1期2018-03-21

  • 基于皮部理论浅析皮内针疗法之应用
    02古代虽没有皮内针的明确提法,但有关皮内针这一概念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早在《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就有“静以久留”的刺法;而《灵枢·官针》篇所记载的“十二刺”记载有“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则是可追溯到的有关于“浮刺”的较早文献记录[1]。而后,人们把浮刺与久留针相结合,加之于针具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逐步发展成为今日形式多样的皮内针法。皮内针疗法是指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也常被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8期2018-01-23

  • 皮内针法治疗失眠规律探析*
    常睡眠的病症。皮内针法是以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需要持续留针的慢性疾病。因此,应用皮内针法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通过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以治疗失眠。笔者对1982年以来的所有皮内针法治疗失眠的期刊文献及学位论文共24篇进行了整理,以期从中发现临床运用规律,为今后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1 选穴处方皮内针法治疗失眠的选穴有耳穴也有体穴,既可在耳穴埋针,也可在体穴埋针。1.1 耳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8期2018-01-19

  • 皮内针久留针治疗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310009)皮内针久留针治疗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疗效观察徐纬,孙丹,陈娜,叶文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 310009)目的观察皮内针久留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3组均接受内科基础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康复干预措施(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皮内针久留针治疗,治疗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治疗3星期后,观察3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11期2017-11-28

  • 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失眠症60例疗效观察
    察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 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4%和95.0%,对照组分别为48.3%和78. 3%,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方氏”头皮针;皮内针;四花穴;失眠症中图分类号:R256. 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4-0062-02失眠症是针灸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4期2015-08-20

  •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揿针 皮内针 技术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2-0031-02揿针,又称为揿钉型皮内针,是针尾呈环形并垂直于针身的皮内针,是临床皮内针的常见类型。皮内针刺法又称“埋针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与古代的“静以久留”意义相似,其作用是给皮部以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临床常用揿针类型有:①麦粒型皮内针,一般长1 cm,针

    上海医药 2014年22期2014-12-09

  • 皮内针留置肝腧穴配合雀啄灸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136200)皮内针留置肝腧穴配合雀啄灸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观察王 龙 周志跃(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吉林 辽源 136200)目的 本课题旨在观察皮内针留置肝腧穴配合雀啄灸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体现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探索出一套更加完备的中医药治疗弱视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针灸推拿科儿童弱视患者30例,通过皮内针留置肝腧穴配合雀啄灸进行治疗,观察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30例46眼的患儿中,其中痊愈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201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