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瘘

  • 血清PCT、腹腔AMY 联合血清ALB 早期预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价值
    ,其中最常见的为胰瘘, 在术后与恢复期内有10% ~3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胰瘘[1]。 胰瘘即为胰腺管坏死破裂后, 胰液通过非生理途径的方式向外渗。 胰瘘并发症会导致手术患者腹腔感染大量出血, 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质量的重要原因[2-3]。为了降低患者术后出现以上不良事件的风险, 应及早考虑给予患者综合预防措施。 本研究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 腹腔淀粉酶 (AMY) 联合血清白蛋白 (ALB) 早期预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价值, 现报道如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0期2023-11-07

  • 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危险因素分析
    方案[1]。术后胰瘘是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2-3]。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远端胰腺切除术被越来越多应用于胰腺手术中,但关于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后的胰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大样本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胰瘘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20例行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

    临床军医杂志 2023年8期2023-08-31

  • AD/BMI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临床意义
    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胰瘘、出血、腹腔感染、胆瘘、乳糜瘘、术后胃排空障碍等[4-9]。其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是胰瘘胰瘘所导致大出血、重度腹腔内感染等致命性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引起OPD 术后并发症的因素很多,其中体重指数(BMI)和体内脂肪分布对OPD 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讨论的次数越来越多[10]。大量研究证明BMI 与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术后胰瘘的发生高度相关[11-12]。但是其不能有效地反应脂肪组织的分布和总量,尤其是内脏脂肪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6期2023-07-10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发生风险仍较大。胰瘘为PD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胰液流至腹腔可腐蚀腹腔脏器,还可为细菌增殖提供条件,增加术后感染和出血发生风险,部分患者还可继发败血症导致死亡[3]。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PD 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6 月至2022年3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胰腺外科行PD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纳入标准:①于我院行PD 术,PD 术适应证,术前经检查怀疑为十二指肠恶性肿

    海南医学 2023年11期2023-06-16

  • 术后早期炎症指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胰瘘的预测作用
    要原因。其中, 胰瘘的发生往往继发严重的腹腔感染和出血, 这些都是影响病人预后及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3-4]。近年来, 胰腺外科的医生们对胰瘘的治疗策略从明确有胰瘘发生才采取相应治疗的相对保守的治疗策略, 逐渐转变为在术后早期通过预测胰瘘发生的风险并对高风险胰瘘病人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更为积极的治疗策略[5-6]。所以, 寻找能在术后早期预测胰瘘发生的简单、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

    安徽医药 2023年3期2023-03-14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的管理
    。但是,PD术后胰瘘胰瘘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仍然是目前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PD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仍维持在2%~30%[1],国内外对如何降低胰瘘的发生率有过诸多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完善术前评估,提高手术技术和胰肠吻合的质量,希望从源头上减低或者消灭胰瘘,并提出数十种基于不同理念的胰消化道重建方式[2]。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外科医师渐渐认识到,无论手术技术如何改良,胰消化道重建后胰瘘的发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笔者认为,胰瘘只要能得到通畅的引流,不进展为需要通过介入、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2年11期2023-01-24

  • 机器人及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胃癌手术的开展,胰瘘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4]。胃癌术后胰瘘有时后果严重,可导致大出血、腹腔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5],这种恶性级联反应值得胃外科临床医师格外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胰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胰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由同一组医师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人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行机器人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术后

    腹部外科 2022年6期2022-12-29

  • 胰腺术后胰瘘防治的若干热点问题
    涌 杨尹默手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是胰十二指肠切除、胰体尾切除、部分胰腺切除等术后发生的胰管与外界的异常交通。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中国胰腺数据中心(China Pancreas Data Center,CPDC)2022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胰腺癌术后A级胰瘘即生化漏的发生率为58.0%,临床相关胰瘘中B级胰瘘为25.5%,C级胰瘘为2.5%,是胰腺术后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1]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7期2022-11-25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研究现状
    ,特别是PD术后胰瘘,可能引起腹腔脓肿、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为早期发现并预防胰瘘,PD后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已成为临床常规操作。但是,目前针对PD后的腹腔引流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PD术后是否需要预防性的留置腹腔引流管;(2)腹腔引流方式的选择;(3)腹腔引流管拔除的时机及指征。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以上3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PD后腹腔引流管的合理利用及管理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1 PD后腹腔引流管的预防性应用20世

    临床军医杂志 2022年1期2022-11-15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常见的并发症有胰瘘、腹部炎症感染、胆瘘和出血等,其中又以胰瘘最为严重,发生率5%~20%,相关病死率超过20%[2-3]。因此,LPD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已知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手术时间及胰肠吻合方式等均为LPD 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4-6],但上述指标判断胰瘘发生的有效性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LPD 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2年3期2022-08-19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研究
    后并发症,尤其是胰瘘的发生仍然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胰瘘大多发生在胰肠吻合处,所以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即成为整个手术的关键。本文就国内外现在常用的三种LPD胰肠吻合方式的研究作一综述。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胰瘘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是目前外科治疗胰头部肿瘤、胆总管下端癌、壶腹周围癌及部分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方法。标准的LPD切除范围包括胰头部、胆总管下段、胆囊、胃窦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同时需行相应区域的淋巴结清扫

    医学概论 2022年9期2022-07-02

  • 血清PCT SAA CRP ALB对胰腺癌术后胰瘘的诊断价值
    风险也较高,术后胰瘘发生率较高[1,2],严重者会引起腹腔感染和出血,甚至脓毒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术后早期发现胰瘘至关重要,为临床进行腹腔有效引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关早期有效的确诊术后胰瘘一直是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难题。目前尚未发现有关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在术后胰瘘诊断意义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手术前后PCT、SAA、CRP、ALB水平变化,研究血清PCT、

    河北医学 2022年5期2022-05-30

  • 胰管支撑管内外引流对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影响的Meta分析
    外科手术之一. 胰瘘是PD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术后胰瘘的死亡率虽下降, 约为1%[1], 但发生率依然高达10%-35%[2-4]. 胰肠吻合中胰管支撑管的内、外引流作为预防术后胰瘘的两种方式一直颇受争议[5-7]. 近些年来虽国内外进行过相关的荟萃分析, 但我们发现这些研究纳入的文献采用的标准并不统一[8,9]. 因此, 有必要采用2016年国际胰瘘研究小组对胰瘘的定义进行研究[10]. 此次研究分析2016年后采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1年23期2022-01-07

  • 术前影像学评估胰腺软硬程度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研究进展
    PS)提出了术后胰瘘的定义和分级,并得到了普遍认可。2016年,ISGPS对其定义和分级进行了完善和更新,例如将A级胰瘘归为生化漏(biochemical leak),B级和C级胰瘘为临床相关胰瘘(CR-POPF)[1-2]。2005年之后,许多研究致力于寻找PD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测方法。尽管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为了预防PD后胰瘘进行过许多探索,且在一些大容量中心该手术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但是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仍然在10%以上。术后胰瘘一直是PD严

    腹部外科 2021年5期2021-12-05

  • 胰十二指肠术后C级胰瘘的研究进展
    仍居高不下,术后胰瘘是最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C级胰瘘的高病死率更是胰腺外科医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因此积极预防与治疗C级胰瘘极为重要。本文就C级胰瘘的定义、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壶腹癌、十二指肠癌等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同时是一项操作复杂、难度高、创伤大的腹部手术。随着手术技术的提升与外科医师的经验积累,胰十二指肠术后病死率已降至约5%[1],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胰瘘是胰十二指肠术后的常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1年4期2021-11-29

  • 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0%[6],其中胰瘘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有研究证实,壶腹癌患者PD后胰瘘的发生率可高达45%,显著高于胰腺癌患者PD后14.3%的胰瘘发生率[7-8],但目前针对壶腹癌术后发生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探讨壶腹癌患者行PD后出现临床相关胰瘘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中心连续收治的93例因壶腹癌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36例;年龄33~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1年5期2021-10-26

  • 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8-9]。 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是DP 术后最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0%~30%[10],常常继发腹腔感染[11]、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胰瘘作为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始动因素,且具有导致并发症呈次联反应的风险,其与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胰腺专业组收治的99 例因胰腺肿瘤行DP 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拟讨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1年9期2021-10-14

  • 降钙素原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中风险胰瘘患者的早期预测及临床指导价值
    也居高不下。术后胰瘘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重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轻时会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延长住院时间,既加重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又加重医疗负担,故术后早期预测胰瘘的发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十分重要。胰瘘风险评分(fistula risk score,FRS)系统将术后胰瘘的发生分为可忽略不计、低、中、高4个风险等级,对于处于可忽略不计、低、高风险的患者,风险界限清晰,医师有丰富的应对经验,本研究旨在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6期2021-10-12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外流的情况,形成胰瘘[1]。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受到胰瘘的困扰,发生代谢失衡,并会影响到营养的消化吸收,导致康复进程的延缓,存在着感染、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患者的术后恢复期间,予以充分引流,并实施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还应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实施营养支持,采取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胰瘘的愈合[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收治的64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5期2021-10-06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率均较低,但术后胰瘘发生率仍较高[4]。胃癌术后胰瘘常发生于术中清扫胰周淋巴结时误伤胰腺、钝性分离胰腺包膜损伤胰腺或腹腔镜器械钳夹和长时间压迫胰腺等情况[5]。由于胰液的消化作用,严重的胰瘘常继发腹腔感染、术后出血、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6]。因此早期发现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发生,加强围术期监护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识别术后胰瘘发生的高危病例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及纳入排除标准采用回顾性分

    腹部外科 2021年3期2021-06-25

  • 延续护理在胰十二指肠术后并发胰瘘携带管路出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十二指肠术后并发胰瘘携带管路出院患者护理时,采取延续护理的价值。方法:择60例患者,分对照组(行基础护理) 、观察组(行延续护理) ,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TNF-α低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IL-6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胰十二指肠术后并发胰瘘携带管路出院患者采取延续护理,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加快患者痊愈速度。关

    健康之家 2021年14期2021-05-18

  • 浅谈腹腔冲洗对腹部手术患者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
    后各种并发症(如胰瘘、胆瘘、腹腔感染等)的应用价值和方法,主要包括对5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生理盐水持续腹腔冲洗引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并做好相关护理,发现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切口的愈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从心理和生理上减少了患者的负担,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关键词:腹腔冲洗;腹腔感染;胰瘘;胆瘘腹腔感染:腹腔感染指的是一系列腹腔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腹腔单个脏器的感染(比如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等)、腹腔脓肿及腹膜炎,根据感染涉及的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2020-12-15

  • 两种钉仓对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式[1]。但术后胰瘘仍是胰腺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并且其与术后严重并发症(出血、腹腔感染等)密切相关。很多研究表明,术后胰瘘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胰腺质地、胰腺厚度等。其中,胰腺残端处理方法被认为是影响胰瘘的关键技术[2]。研究表明,直线切割闭合器闭合残端与手工缝合残端是同样安全的,对胰瘘的影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关于不同钉仓处理胰腺残端对术后胰瘘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未见报道[3]。本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评估不同钉仓类型对术后胰瘘的影响。1 资料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9期2020-10-11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4-5]。术后胰瘘是导致患者术后生存率下降的主要原因[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5 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术后胰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8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8例,女性87例,年龄(57±12)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胰腺恶性肿瘤57例,胆管恶性肿瘤58例,十二指肠恶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0年4期2020-08-25

  • 脾切除术后胰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会导致严重后果。胰瘘最常见于胰头十二指肠和远端胰腺部分切除术后,而脾切除术后胰瘘的出现常常被忽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可继发腹腔感染、肠瘘、腹腔出血等从而引起住院时间的延长、被迫接受介入或再次手术等灾难性后果。目前,世界上各医学中心对胰瘘发生率的统计数据有很大差别,且对脾切除术后胰瘘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缺乏系统的认识,我们回顾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近6年来因外伤和脾肿物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行脾切除术的患者共674人的临床资料,23例术后出现胰瘘的患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10期2019-10-25

  • 胰腺残端处理技术对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分析
    胰腺远端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方法 60例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患者, 根据胰腺残端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工缝合胰腺残端处理技术, 观察组患者采用闭合器闭合胰腺残端处理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情况及各手术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1.1±3.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1±6.2)d, 住院费用(451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1期2019-09-04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胰瘘经十二指肠瘘窦道内引流治愈一例
    病程中后期常并发胰瘘、胃瘘、十二指肠瘘、结肠瘘等,合并胰瘘者通常病程较长,患者需长期携带引流管,部分患者需放置胰管支架促进胰瘘愈合。本中心收治1例SAP合并假性囊肿穿刺后胰瘘患者,胰瘘与十二指肠瘘相通形成内瘘后进行自身引流最终成功治愈。患者男性,40岁。因突发上腹剧烈疼痛,超声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炎,在当地医院当日急诊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腹痛无明显缓解。次日化验血淀粉酶773 U/L,血钙1.56 mmol/L,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胰腺坏死并周围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9年3期2019-07-01

  • 胰腺切除术后胰瘘研究进展
    从2005年国际胰瘘研究小组标准(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Pancreatic Fistula,ISGPF)[6]到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协作组标准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Pancreatic Surgery Definition,ISGPS)[7],胰瘘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是如何避免和处理胰瘘仍然是个巨大挑战。本次回顾的目的是从胰瘘的危险因素、预测和预防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更深入地理解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年4期2019-03-18

  • 治疗胰瘘的点滴体会
    710032)胰瘘多继发于急性胰腺炎、胰腺外伤和胰腺手术后[1-3]。常因治疗胰腺疾病,置预防性或治疗性引流管,形成胰瘘。其治疗根据胰腺损伤的严重程度、胰瘘量的多少而不同。现将不同原因引起的胰瘘8例处理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8例,男7例,女1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8.6岁。原发病类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2例,胰岛素瘤局部切除1例,胰腺假性囊肿破裂1例,胰腺外伤2例。1.2 病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年3期2019-03-17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研究进展
    [1], 但术后胰瘘(Past operation Pancreatic fistula,POPF) 的发病率仍达到30%~50%[2]。术后胰瘘延长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治疗费用,可导致再次手术甚至死亡。术后胰瘘与胰腺组织的质地、胰管粗细、肿瘤的位置和术中出血量有关,同时也受消化道重建方式、胆道及胰管支架管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的使用等影响[3]。下面就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相关并发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相关并发症

    系统医学 2019年2期2019-02-21

  • 切割缝合器钉仓及胰腺厚度对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
    但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仍然处于12%~49.1%较高的水平[1-3]。根据2016年ISGPF的胰瘘评分标准[4],原2005年ISGPF标准中A级胰瘘定义为生化漏并且属于非术后胰瘘,但是B级及C级则均在术后胰瘘的范畴内,此时就需要临床相关干预来控制胰瘘的发展,胰瘘的发生不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增加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并且增加患者发生胰瘘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为了改善胰体尾术后预后情况,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确定胰体尾胰瘘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是

    中外医疗 2018年34期2019-01-18

  • 胰瘘的内镜诊治进展
    433【提要】 胰瘘是胰液外漏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诊断主要依靠引流液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技术,而胰瘘的治疗则是临床工作的难点。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超声(EUS)引导的经体腔引流,为胰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ERCP治疗胰瘘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放置胰管支架,将胰液引流入十二指肠,减少胰液对瘘口的刺激促进瘘口愈合。EUS引导的经体腔引流主要针对胰周液体积聚,是通过在胃、十二指肠和胰周液体间放置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9年4期2019-01-04

  • 胰瘘患者带管出院后再次入院危险因素分析
    610041)胰瘘是胰腺外科独有的最难防治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胰腺术后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因素[1~3]。部分胰瘘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安置腹腔引流,常常携带引流管出院于门诊随访,根据引流情况拔除引流管[4]。由于门诊随访的特殊性,对于胰瘘带管出院的患者,无法实时动态观察患者病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感染加重、引流管意外脱落等外科相关问题导致再次入院治疗,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腹腔出血等严重问题。因此,临床工作中需重视胰腺术后胰瘘带管出院患者的随访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5期2018-10-23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诊断及危险因素
    然居高不下。其中胰瘘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至40%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降低生活质量[2,3]。胰瘘的诊断及治疗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而围手术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诊断及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1 胰瘘的诊断标准胰瘘是指胰液从损伤的胰管漏出。胰液中包含多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等。当胰瘘发生时,这些消化酶被激活后进入腹腔,可腐蚀周围脏器、血管,长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4期2018-04-24

  • 胰腺残端处理技术对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后胰瘘影响的研究
    者行该手术也存在胰瘘这一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而其中造成胰瘘的影响因素中,手术过程中对胰腺残端处理的方式非常关键[1]。关于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后患者胰瘘的发生情况,本院此次则重点观察术中对胰腺残端处理方式的影响,现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5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术中患者胰腺残端处理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手工缝合)和观察组(闭合器闭合)分别为24例、2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23期2018-03-18

  • 利用术前CT评估胰腺因素对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分析
    尾切除术后临床性胰瘘的发生。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行胰体尾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评估包括胰腺预切线厚度、主胰管扩张情况及胰腺质地(胰腺CT值/脾脏CT值)。结果:临床性胰瘘发生率为20%,单因素分析显示胰腺预切线厚度[(18.1±2.8) mm vs (13.7±2.5)mm,P【关键词】 CT; 胰瘘; 胰体尾切除术【Abstract】 Objective:To assess whethe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33期2018-01-22

  • 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的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的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魏兆荣,顾玉青,张彬,许新雷,程志,杨桂元,杨晓俊,钱祝银(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3)目的探讨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的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的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糖尿病、体重指数、术前白蛋白、胰颈厚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失血量、胰腺质地、病理类型等,分析各指标与术后胰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11-02

  • 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胰瘘胰瘘可以进一步增加其他并发症,例如腹腔脓肿、腹腔感染、败血症、出血等[2-3]。许多外科技术及方法被探索来阻止胰瘘发生[4-5],但目前为止,仍未达成共识。本研究对我院自2010年2月—2016年5月所实施的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安吉县人民医院100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7年3期2017-04-04

  • 《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诊治及预防的专家共识(2017)》胰瘘部分更新介绍及解读
    识(2017)》胰瘘部分更新介绍及解读张磊 楼文晖2017年,国内20余名胰腺外科专家经过多次讨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2010版《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和发布,其中胰瘘章节参考了国际胰瘘研究小组2016版的术后胰瘘定义和分级系统,根据是否混有其他消化液,将胰瘘分为单纯瘘和混合瘘,并提出了胰瘘的预防要点和手术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对2017版共识更新的必要性、更新的要点与存在的争议进行解读。胰腺瘘 手术后并发症 分级系统术后胰瘘

    浙江医学 2017年17期2017-01-13

  • 不同吻合方式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 胰胃吻合; 胰瘘; 营养状态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起病隐匿,患者常合并胆管十二指肠梗阻和顽固性疼痛等症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该类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尽管日趋完善的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显著降低了患者围术期死亡,但诸如胰瘘、围术期出血、胃排空延迟(DGE)等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30%~50%[1-2], 显著高于其他腹部手术,其中胰瘘作为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可继发大出血、重度腹腔感染,严重影响预后。胰腺残端吻合是PD术后消化系统重建最重要的一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3期2016-08-09

  • 胰腺残端不同吻合术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影响
    液淀粉酶水平及其胰瘘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分别为(51.14±11.83)、(45.84±10.70)U/L,第7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分别为(8.36±5.43)、(6.97±5.23)U/L,胰瘘发生率分别为12.12%、9.09%,两组患者的引流液淀粉酶水平及其胰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胰腺残端吻合术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影响不大,胰瘘发生率基本一致。[关

    中外医疗 2016年6期2016-05-14

  • 不规则胰腺切除术对胰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研究不同术式发生胰瘘的几率, 生长抑素与胰瘘发生率、愈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进行胰腺肿瘤摘除术以及胰体尾脾切除术的患者发生胰瘘的几率60.00%、57.89%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生长抑素的患者与未用生长抑素的患者胰瘘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生长抑素患者的胰瘘平均愈合时间(9.8±0.4)d短于未用生长抑素的(22.4±1.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胰腺良性肿瘤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5期2016-01-26

  • 微创原则下胰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疗方法。其中发生胰瘘的患者有5名,发生率为27.78%,而行微创治疗的患者患有了糖尿病或是疾病加重的有3名,占总人数的16.67%。为胰瘘的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包括使用生长抑素和引流,一般在治疗后27d愈合。结论:医院应对本院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对医生的微创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注重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因为其存在着出血少,时间短,术后恢复好,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发生少的优势,将是今后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因此在今后的胰腺良性肿瘤中应注重微创治疗的方法。【关键词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2015-10-21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李滔1,依马木买买提江·阿布拉1,易超1,李海军2(1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外科中心)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根据PRISMA声明制定的Meta分析法,检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相关因素的文献,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结果 共有14篇文献

    精准医学杂志 2015年4期2015-05-09

  • 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后单纯性胰瘘的临床研究
    肠吻合术后单纯性胰瘘的临床研究陈益君, 朱学锋, 顾晶, 黄建军, 朱永胜(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 江苏 泰兴, 225400)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术; 胰瘘; 单纯性胰瘘胰十二指肠切除(PD)胰肠吻合术(PJ)后,胰瘘一直是外科医生术后关注的重点,广义的胰瘘包括:与胰肠吻合失败相关的胰肠吻合口瘘;与胰腺实质渗漏相关的单纯性胰瘘。二者发病机制、处理及预后有明显区别,只有前者可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出血乃至死亡。目前有关胰瘘的临床研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21期2015-04-03

  • 闭合器在预防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中的应用
    远端胰腺切除术后胰瘘中的应用高翔, 高源, 张京平, 王克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普外科, 江苏 常州, 213003)关键词:胰体尾; 胰瘘; 闭合器近年来,胰体尾切除术围术期的死亡率显著降低[1], 但胰瘘相关并发症并没有显著降低[2,8]。据相关文献[3]报道,胰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大约在13.3%~64%。在影响胰瘘发生的诸多因素中,对胰腺残端的处理方式最为重要。胰腺残端处理主要以传统手工缝合为主,这种处理方式受术者个人经验影响,术后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24期2015-03-08

  • 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胰管不置支撑引流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
    管不置支撑引流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李利霞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胰管不置支撑引流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48例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各24例。A组采用胰管内置引流管, B组采用胰管内未置引流管, 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出现胰瘘2例(4.2%,2/48),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 死亡1例;12例出现胃排空障碍(25.0%,12/48);胰腺残端出血2例(4.2%,2/48)。两组患者的胰瘘发生率差异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9期2015-03-08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和胰管引流方式对胰瘘的影响
    和胰管引流方式对胰瘘的影响毛由军1, 陈钟2, 贾玉清1(1. 江苏省扬州友好医院 普外科, 江苏 扬州, 225261; 2.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南通, 226000)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管引流; 胰瘘本文通过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及江苏油田总医院普外科2000年1月—2013年12月施行的38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分析,同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及胰管引流方式对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7期2015-02-23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病死率较高。术后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生受多因素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因恶性疾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围手术期治疗,为减少术后胰瘘发生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共收治352例因癌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242例,女性110例;年龄32~89岁,平均57岁。胰头癌175例,壶腹部癌119例,胆总管下端癌36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4年5期2014-08-04

  • 胰管内置入引流管降低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0%[1-2]。胰瘘(pancreatic fistulaPF )是 PD 术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4.3%~26.7%,是引起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3-5]。为了预防PD的发生,医学家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来降低PD的发生。有前瞻性研究认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内放置引流管能降低胰瘘的发生率[6-7],但也有一些研究提出了质疑。基于随机对照 试 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的Meta分析是一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5期2014-07-14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
    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刘其雨1,李 立1,夏红天2,张文智2,蔡守旺2,刘志伟2,冷建军2 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云南昆明 650031;2解放军总医院 肝胆外科,北京 100853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 - 12月完成的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并对围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2014-07-07

  • 手工缝合和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胰体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对照研究
    闭胰腺残端对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158例胰腺病变患者,行胰体尾切除术,其中97例在开腹手术中采用手工缝扎胰腺残端,61例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封闭胰腺残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胰瘘发生率。结果:直线切割闭合器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相关胰瘘发生率为27.9%(17/97),手工缝合组为29.9%(29/6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在胰体尾手术中,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封闭胰腺

    上海医药 2014年8期2014-07-02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
    [3-4]。术后胰瘘、腹腔出血、腹腔脓肿形成以及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时有报道。术后胰瘘依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5],其发生率从2%~40%不等[5-6]。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往往需要药物或再次手术干预,以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风险因素包括一般因素(年龄[7]、性别[8]、黄疸指数[9]、营养状况)、疾病因素(胰腺病理学、胰腺质地[10-12]、胰管扩张程度[13-14]、胰液输出量)和手

    现代临床医学 2014年2期2014-03-03

  • 放置胰管外引流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原因分析
    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原因分析袁 强 王毅军 邢谦哲 杜 智△目的 探讨放置胰管外引流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1999年—2011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放置胰管外引流的133例患者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合并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胆管炎、术前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术前胆管引流、胰管直径、胰管引流通畅与否、病理类型和术后是否应用生长抑素与发生胰瘘的关系。结果133例患者中24例(18.05%)术后发生胰瘘,其

    天津医药 2014年4期2014-02-10

  • 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成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成因分析及治疗体会高 岩 张恒春 孙治国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3年1月来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4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胰瘘患者23例,与非胰瘘51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法、术前指标等比较,分析胰瘘的危险因素,对胰瘘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本研究共有23例患者发生胰瘘胰瘘发生率为31.1%(23/74),胰瘘死亡5例,死亡率为21.7%(5/23)。与非胰瘘患者组比较,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4期2013-06-07

  • 特制导管插入法胰管-空肠四点吻合36例分析
    D主要并发症包括胰瘘、胆瘘、胰腺炎、胃肠吻合口瘘、败血症、消化道出血、胃瘫等。其中胰瘘是PD术后最常见、最具危险性的并发症,是PD术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国内报道胰瘘的发生率为4%~15%,而致死率可高达25%[2]。因此预防胰漏的发生,熟知判别胰瘘的各项指征、掌握胰瘘的治疗是外科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分析我院近几年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6例的临床资料,就术中特制导管插入胰管外引流预防胰漏的发生加以分析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外科2004年2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期2010-02-18

  • 腹部手术后胰瘘27例分析
    论著·腹部手术后胰瘘27例分析菅志远 兰明银 张敏 曾少波 江斌目的分析总结腹部手术后胰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腹部手术后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有25例根据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2例采用穿刺抽液检测淀粉酶确诊。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5例进行再次手术引流。15例患者采用肠内营养,6例采用全静脉营养,6例采用静脉加口服营养治疗。全组病死3例,均为静脉营养组患者。13例带管出院,其中出现假性囊肿再次手术2例,其他11例出院后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09年6期2009-02-09

  • 胰腺良性肿瘤21例临床治疗分析
    及浆液性囊腺瘤。胰瘘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经通畅引流和应用敏感抗生素均未手术而治愈。结论 CT扫描对确立诊断以及可切除性的判断有很大帮助。通过术中结扎主胰管、妥善处理胰腺创面及双腔引流管冲洗引流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胰瘘发生率及由此继发的感染。[关键词] 胰腺良性肿瘤;诊断;治疗;胰瘘[中图分类号] R73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6-118-02胰腺的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36期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