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叶

  • 儿童特发性和症状性枕叶癫痫临床分析
    350001)枕叶癫痫是放电起源于枕叶,具有特征性发作特点的一组癫痫综合征。临床上枕叶癫痫发作主要包括主观症状和客观症状。主观症状是视觉症状,可出现幻视(为多彩的圆形图案)、发作性黑朦、眼球偏斜等,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腹部不适等自主神经症状[1],发作如果扩散到感觉运动皮层,可出现躯体感觉异常及复杂视听幻觉。客观症状表现为眼向一侧强直性偏斜或阵挛,眼睑扑动,并可扩散到附近脑区,出现不对称性姿势性强直及自动症[2]。儿童枕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临床儿科杂志 2023年9期2023-09-20

  • 积木式脑综合标本的制作
    .3 第3 刀切枕叶 将脑放置于正常上下位,取一根玻璃棒,与垂直方向呈前倾大约45°角放入大脑纵裂底的胼胝体压部上方,沿一侧大脑外侧沟后端、枕极上方、另一侧大脑外侧沟后端做的水平线横切,至压部上方的玻璃棒止,即一刀切离两侧枕叶。1.2.4 第4、5 刀切侧脑室 脑位置如前不变,左手轻轻掰开大脑外侧沟,解剖刀向下切入岛叶与颞岛盖之间的视辐射与胼胝体毯的白质纤维。再以侧脑室后角为标志,向后转过岛叶后方切断内囊后肢的豆状核后部及下部的纤维束,最后切断胼胝体压部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年3期2023-06-07

  • 成人人类疱疹病毒-7型相关脑炎1例报告
    ~H):左侧额颞枕叶、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磁共振脑血管成像未见明显异常。24 h脑电图:发作间期左侧颞区欠规则尖慢波发放。肌电图、认知量表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常规、免疫球蛋白IgG、细胞学检查正常,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脑脊液(DNA):人类疱疹病毒7型(序列数 5),血清及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及脱髓鞘抗体(AQP4、MOG抗体)阴性。感染标志物(梅毒、HIV、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12期2023-01-09

  • 脑淀粉样血管病1例
    月6 日发生左顶枕叶出血(图1A),保守治疗好转,遗留左顶叶软化灶(图1B)。既往无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25/85 mmHg,神志嗜睡,不完全运动性失语,未发现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部CT示左额叶出血,血肿>30 ml;左侧侧脑室内少许积血;左顶叶软化灶(图1C)。初步诊断为脑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可能性大。予以脱水降颅内压和止血等治疗。3月1日早上7:00时,突发意识障碍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7期2022-08-28

  • 临床诊断的类风湿性脑血管炎1例报告
    MR平扫示左侧顶枕叶交界区异常信号(见图1A),增强示同部位异常强化结节(见图1B)。头部SWI、DWI、MRA均无异常。临床诊断为左侧顶枕叶炎性肉芽肿 继发性癫痫,予丙戊酸钠缓释片(500 mg Bid)控制癫痫,甲泼尼龙(250 mg,阶梯式减量)抗炎后,未再出现癫痫发作。出院后继续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甲泼尼龙片(40 mg,1 w减4 mg),减至8 mg时,患者自行停服丙戊酸钠和甲泼尼龙。2020年3月患者再因四肢抽搐入院,主要症状与上一次发病类似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2期2022-03-11

  • 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①
    发症发生,其中以枕叶梗死较为常见[1]。研究指出,重型颅脑损伤后若发生枕叶梗死,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视觉中枢,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的情况,若双侧枕叶同时梗死,增加全盲发生风险,不利于预后[2]。因此,寻找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十分重要。既往研究指出,术前休克、环池显影程度可能是枕叶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3]。但关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研究较少,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的研究更少。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5期2021-11-16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障碍患者前注意功能的影响
    与额叶有关,还与枕叶结构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其中枕叶结构变化与枕弯曲有关,枕弯曲是神经发育或解剖结构异常[6];Fullard等[7]提出枕弯曲可以做为MDD易感性和治疗有效性的结构性生物标记物。MDD患者枕中回功能和结构异常,导致其注意力下降[8]。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为一线抗抑郁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一般2~4周起效,但对MDD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作用有限[9]。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无创、安全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其作用于皮质区可能会对病理状态下的大脑起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8-24

  • 枕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首发抑郁症患者P300的影响
    认知功能的障碍与枕叶结构性、功能性异常密切相关[4,5]。抑郁症患者枕叶的结构变化(structural alteration)还与枕弯曲有关,枕弯曲是神经发育或解剖结构的异常[6],Fullard等[7]提出枕弯曲可以做为抑郁症易感性和治疗有效性的结构性生物标记物。任务相关的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显示,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07-15

  • 颅脑外伤后双枕叶脑梗死致皮质盲伴安东综合征1例
    头部CT 示右颞枕叶及左枕叶脑梗死。入院后患者呈持续昏迷状态,病情稳定后行高压氧治疗。12 月3 日患者在某人民医院行“颅骨修补术”,诊断为认知障碍、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吞咽障碍。复查头部CT 示:颅骨修补术后,右颞枕叶、左枕叶大面积软化灶形成。出院时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目前被鉴定人存在吃饭时随意抓物、饮水呛咳等情况,家属诉其在家中行走时缓慢前行,经常撞翻桌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家属认为其已失明,

    法医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6-17

  • 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流和功能连接变化及与记忆功能的关系
    析结果显示,双侧枕叶皮层区存在显著的组别×时间交互效应(FDR校正,P0.05);5年后随访,T2DM组枕叶皮层CBF显著低于对照组(P图1 CBF图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A.CBF图示枕叶皮层存在显著组别×时间交互效应(FDR校正,P表2 2组间CBF及FC交互分析事后检验结果(±s)表2 2组间CBF及FC交互分析事后检验结果(±s)组别枕叶皮层CBF[ml/(min·100g)]基线随访左侧颞叶FC基线随访右侧颞叶FC基线随访T2DM组(n=27)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5期2021-05-31

  • 枕叶癫痫患者的视觉症状分析
    ,乔晓枝,邓艳春枕叶癫痫是一组起源于枕叶的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癫痫综合征,其特征性发作为视觉症状,包括简单视幻觉、视盲、视错觉、视觉延迟、强直性眼球偏转、反复眼睑闭合和眼球震颤等,同样也会有运动症状表现(如头颈部偏转发作、一侧或双侧肢体抽搐等)[1],而运动症状是患者或家属的主诉症状,但视觉症状却不同,多数视觉症状并非患者或家属主动报告的,而是在诊疗中询问采集到的。正是由于视觉症状不被主动报告,易造成漏诊、误诊,提高识别特征性视觉症状表现有助于诊断的明确,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4-20

  • 插图
    MRI示双侧额顶枕叶皮层下多发血管源性水肿;C—D:左侧额叶脑沟内蛛网膜下腔出血;E:头颈联合CTA示颅内多发性节段性脑动脉狭窄;F:随访2个月时,颅脑MRA示颅内节段性血管狭窄恢复正常。A—C:患者入院第6天颅脑MRI示双侧枕叶非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D—F:5 d后复查颅脑MRI示双侧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梗死;G:头颈联合CTA示颅内多发节段性脑动脉狭窄;H:随访3个月时,颅脑MRA示颅内节段性血管狭窄恢复正常。强化延伸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

    实用临床医学 2021年1期2021-04-07

  • 后部皮质萎缩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为主要表现,伴顶枕叶皮质萎缩、进行性认知障碍的神经系统变性病[1,2],1988年Benson等对PCA进行了首次描述[3]。PCA发病年龄早于典型AD,多于50~65岁出现,患者通常在早期出现视觉和后皮质的非视觉症状,包括Balint’s综合征、视觉失认、穿衣失用和环境定向障碍以及Gerstmann’s综合征,且患者的视觉皮质异常症状比记忆、语言和其他认知异常更为明显[4]。现收集2013年至2018年于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后部皮质萎缩8例患者的临床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1期2021-01-03

  • 孕产妇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CT及MR特征探究
    1例病灶范围在顶枕叶,有5例在顶枕叶并基底节,有2例在顶枕叶并基底节、颞叶,有2例在顶枕叶并基底节、颞叶、额叶,有1例在顶枕叶并脑干、小脑半球。2.2 CT检查特征 患者行CT扫描后,影像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出现较多的斑片状稍低密度灶,且病变周围的清晰度欠佳,位置主要是脑白质,呈左右对称分布。2.3 MR检查特征 患者行MRI扫描后,病灶位置、范围、形态等具有较高的清晰度,病灶分布具有对称性的特点,多分布于白质区和皮质下区,呈斑片状信号异常影,T1WI上病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1期2020-12-27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定量参数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中的应用
    1b 显示双侧顶枕叶脑回肿胀,皮髓质分布不清,呈稍长T1 稍长T2 信号;图1c 显示双侧顶枕叶及胼胝体压部呈明显扩散受限高信号;图1d 示双侧顶枕叶及胼胝体压部ADC 值减低,大小约0.62×10-3 mm2/s。Figure 1.A 5-day-old boy has a blood glucose level of 0.8 mmol/L.Figure 1a~1d are T1WI,T2WI,DWI and ADC images respectivel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3期2020-09-12

  • 2例线粒体脑肌病的影像学表现
    RI示,右侧颞顶枕叶大片稍长T1、T2信号,DWI呈等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脑室、脑池、脑沟增宽,脑萎缩以右侧颞顶枕叶明显。MRS可见1.3 ppm高耸乳酸双峰。头颅MRA未见明显异常。1个月后患者复查头颅MR可见左侧顶枕叶新发片状稍长T1、T2信号,DWI呈高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左侧顶枕叶脑回肿胀,右侧颞顶枕叶脑回萎缩(见图1)。a.T2WI见右顶枕叶长T2信号;b.DWI见右顶枕叶相应位置信号不高;c.1H-MRS右顶枕叶病灶可见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7-17

  • 以色觉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脑梗死1 例
    一种罕见的由于颞枕叶视皮质损害而出现的色觉障碍,它是一种完全的或部分的、伴或不伴其他视觉缺损症状的疾病。后循环系统的卒中累及颞枕叶可以出现视野缺损、视觉失认、视物变形、皮质盲等临床表现,而以色觉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较为罕见。我们报道一例不同时期先后两次发生脑梗死的青年患者,并就其特殊的临床表现进行讨论,希望能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 岁,出租车司机;因“突发视物模糊变色1 天”就诊于我院眼科,眼检:双眼视力0.8,双眼球结膜无充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6期2020-05-25

  •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成人枕叶体积
    构的影像学信息。枕叶是人类的视觉中枢。枕叶病变可导致视觉功能障碍,如视野缺失、视力下降及皮质性失明等,还可引发认知缺陷、记忆缺陷和运动障碍[1],如部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患者认知障碍表现为无明显视力缺陷而存在枕部萎缩[2]。目前枕叶研究多关注其功能[3-5],对形态结构的观察较少。既往由于采集方式多样、纳入标准不统一及图像后处理方法不同等因素,导致MRI研究活体大脑组织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采用MRI测量中国汉族健康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4期2020-05-03

  • 以急性前庭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枕叶梗塞(附 1 例报告)
    合征为临床表现的枕叶梗塞进行报道,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4岁,丧偶,农民,主因“头晕伴恶心、呕吐1天”于2018年12月1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天晨起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晕症状时轻时重,严重時自觉有天旋地转,无视物模糊及复视,伴恶心、呕吐,共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未见鲜血及咖啡色物质,无头痛,无耳鸣、耳胀满感,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胸闷、气短,无发热,未诊治,症状无明显缓解,今日就诊于我院急诊,查头颅CT示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20年2期2020-04-20

  • 大学新生网络成瘾的静息态脑功能结构特征
    回、左楔前叶、右枕叶、颞下回、左颞上回及颞中回、内侧前额叶[9-13].此外,李磊等人的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发现前额叶与左梭状回、左额中回、左扣带回中部和左中央后回和右枕叶和舌回的功能连接异常也与网络成瘾有关[14],这些结果显示太多脑区与网络成瘾都有关联.而这些脑区往往也是其他一些常和网络成瘾共同存在的精神疾病的相关脑区[15-16].一些相关研究没有严格排除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筛选出和网络成瘾相关的关键脑区.网络成瘾者往往花大量时间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4-17

  • 抑郁症患者静息态枕叶θ,α频段能量偏侧化与视觉注意功能损伤的相关研究
    ].抑郁症患者的枕叶存在异常的结构性与功能性变化[2-3].枕叶主要与视觉信息的加工有关,枕叶损伤可能导致个体与视觉相关的认知任务功能下降[4].神经心理测验研究也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和注意等视觉认知任务成绩较健康对照者下降[5],提示抑郁症患者视觉认知功能的下降可能与枕叶功能损伤有关.静息态是指个体处于清醒、闭眼和放松状态时的脑活动,当个体处于静息状态时,神经活动以低频节律为主.近年的研究显示处于静息状态下抑郁症患者的大脑活动与健康人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9年6期2019-12-26

  • 单通道高血流量软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治疗1例报告
    查颅脑CT提示左枕叶区脑出血并破入侧脑室,予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6 d后,患者头痛较前缓解,于2017年1月2日复查颅脑CT提示左枕叶区出血灶大小范围未见明显改变,为进一步诊治而到我院就诊,查颅脑CT提示左枕叶肿块并出血(图1-1),遂收入我科治疗。既往史:患者于4岁时有头部轻度外伤史,伤后无头晕、头痛等症状;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颅内感染及头部手术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时查体:血压122/75 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意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年8期2019-10-11

  • 扩散加权成像对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障碍、视觉障碍、枕叶癫痫、脑瘫等严重后遗症。因此,对于低血糖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诊断、 及时进行临床干预和动态随访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 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32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和 MRI 图像。其中男 21 例,女 11 例;糖尿病母亲新生儿2 例、妊高症母亲新生儿1 例、双胎试管新生儿2 例(双胎之后娩出者)。均为足月儿,血糖浓度在 1.1~2.2 mmol/L 之间,MRI 在生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9年4期2019-09-25

  • 视野缺损警惕发生中风
    然发现李先生右侧枕叶部位有异常。经过该院神经内科医生仔细检查,确诊李先生患上脑梗,导致视野缺损。 得知视野变窄是中风所致,李先生懊恼不已。原来5年前,李先生就遭遇过同样的情況,当时,他在买菜时发现右侧视野突然变窄,被诊断出患有左侧枕叶脑梗。这次出现类似的情况,却没有警惕,耽搁两天才来就诊,错过了3小时溶栓的黄金时间,视野不可能恢复如初。 正常人单眼水平视野大约为鼻侧(内侧)65度,颞侧(外侧)91度,这意味着双眼正视前方时,眼睛还能看到左右一定范围,但视野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26期2019-09-10

  • 视而不见 ——1例皮质盲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权DWI可见右侧枕叶急性梗死灶(图3A);此次就诊时颅脑MRI弥散加权可见左侧枕叶急性梗死(图3B);T2WI可见右侧陈旧性梗死灶与新发梗死灶(图3C)。诊断:皮质盲,脑梗死,高血压病。转诊神经内科积极给予降压、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者精神状态较前明显好转,但视力及视野无明显变化。图1. 眼底示双侧视盘边界清晰,颜色红,双眼C/D图2. Humphrey视野检查:A.2年前卒中后遗留左侧下方1/4象限偏盲,右眼上方弧形遮挡;B.此次发病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1期2019-04-11

  • 脑白质疏松相关认知障碍患者的静息态脑网络及格兰杰因果连接
    活增强;MⅤN双枕叶内侧激活增强;LⅤN双侧枕叶外侧激活增强,枕叶内测激活减低;左MeN双侧顶上小叶激活减低,右侧额上回及双侧枕叶外侧激活增强;右MeN左侧额中回、左侧枕叶外侧、内侧区域激活增强,右侧枕叶外侧激活减低;AN右侧额下回激活减低,右侧颞上回激活增强;EN右侧顶上回激活减低,左侧额上回激活增强。与NC组相比,LA-MCⅠ组DMN扣带回后部激活增强,额上回激活减低;MoN在双侧额中回激活减低,双侧颞中回激活增强;MⅤN双侧枕叶内侧、双侧颞中回、左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年3期2019-03-30

  • MRI扩散张量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左侧顶叶、右侧枕叶、左侧枕叶、右侧额叶、左侧额叶、右侧扣带回、左侧扣带回等ROI区的FA及ADC值。1.5 统计学分析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ROI区FA值比较两组患者在左侧顶叶、右侧枕叶、右侧额叶、左侧额叶、左侧扣带回等ROI区FA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右侧顶叶、左侧枕叶、右侧扣带回等R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期2019-03-02

  • 针刺球后穴治疗脑梗死后暴盲案
    医院查头CT示右枕叶梗死。于2017年11月30日至2018年1月3日先后两次住院治疗,效果不显。现双眼左侧同向偏盲伴视物模糊,无头痛偶有头晕,无恶心呕吐。查采用对比视野检查法,测得双眼左侧视野缺损,仅为正常视野的1/2,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粗测视力可,未见眼震及复视,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红伴震颤、苔白,脉弦滑。西医诊断为脑梗死,视野缺损。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暴盲,风邪入络。治以祛风通络。主穴取球后(双侧),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8期2019-02-12

  • 原发于侧脑室胶质肉瘤并颅内转移1例
    T表现 平扫左侧枕叶混杂密度团块影,其内、边缘及左侧侧脑室可见高密度影 图2 GS的MRI表现 左侧枕叶病变呈混杂T1WI(A)混杂T2WI信号(B),周围见水肿带,左侧侧脑室受压,其内见条片状混杂信号 图3 免疫组化表现(×200)患者男,52岁,因“间断性头痛4个月,近2日持续头痛,伴步态不稳”到我院急诊就诊。急诊CT:左侧枕叶混杂密度团块影,其内、边缘及左侧侧脑室可见高密度病灶,CT值约76 HU;提示“左枕部出血,破入脑室”(图1)。颅脑MRI: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8期2018-08-21

  • 磁共振波谱联合弥散张量成像对酒精性幻觉症的研究价值
    I(额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伏隔核及胼胝体)。对RoI进行1H-MRS扫描,扫描采集时间约需40 min。磁共振扫描仪自带软件(MR Systerm Achieva Rlease 2.5.3.0)自动完成分析、计算得到以肌酸化合物(creatine, Cr)为参照的代谢产物比值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化合物(N-acetylaspartate/creatine, NAA/Cr),即NAA相对浓度。代谢产物的化学频移位置分别是:NAA 2.0 pp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21期2018-08-08

  •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CT、MRI诊断价值观察
    一。影像学显示为枕叶、双侧顶异常信号或低密度。有研究指出,早期有效诊断并给予治疗,疾病可痊愈[1-2]。但目前国内对该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报道较少;对此,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7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MRI诊断与CT扫描对该疾病诊断的价值,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7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期2018-01-29

  • 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对老年人后循环缺血病灶的诊断价值
    件分别测量其左侧枕叶、右侧枕叶、左侧小脑、右侧小脑脑血流量(CB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在两个PLD时间病例组与对照组前后循环CBF的差异,病例组与对照组双侧枕叶、双侧小脑CBF的差异,以及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两个PLD时间的时间间隔中双侧枕叶、双侧小脑CBF增量(△CBF)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在PLD时间为1525 ms及2525 ms时,前循环的CBF值均高于后循环CBF值,而对照组仅在1525 ms时前循环的CBF值均高于后循环CBF值,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5-09

  • 核磁共振氢谱检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额叶和枕叶的代谢变化
    同发病阶段额叶和枕叶的代谢变化王丹1,郑涌泉2,赵良才1,郑宏1,高红昌1,张华杰1(1.温州医科大学 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药剂科,浙江杭州 310006)目的:运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1型糖尿病大鼠不同发病阶段额叶和枕叶2个脑区的代谢变化。方法:取正常大鼠(n=22)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发病1周(n=8)、5周(n=7)、9周(n=7)的额叶和枕叶组织进行1H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2期2017-03-29

  • 记忆障碍的脑瘤一例临床分析
    诊断:(1)脑瘤枕叶失读症(2)阿尔茨海默病待排除(3)右下肺癌术后。2 讨论本例患者以记忆障碍为主诉,患者家属考虑患者有“老年痴呆症”,特来本院“记忆障碍门诊”就诊。采用MMSE粗略评估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计算力、定向力、语言、视空间等发现,患者目前主要症状为失读,病情发展为突然加重,这不符合AD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头颅影像检测显示左侧侧脑室后角占位性病变,范围大,累及枕叶及颞叶。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不认识字、阅读困难、偏盲,无口语交流障碍,符合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11期2017-01-04

  • 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1例报告
    :双侧颞叶、左侧枕叶多发异常信号灶(见图1A),诊断“病毒性脑炎”后给予抗病毒、护脑营养神经治疗后,患者头痛、发热好转,听力、视力改善出院;出院时(3月10日)MRI示双侧颞枕叶多发异常信号较(2月22日)减少,DWI信号减弱(见图1B);2015年4月15日患者因“头痛伴视物模糊、反应迟钝1 w”再次入院,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自身免疫全套、结缔组织全套、脑脊液检查正常;血沉37 mm/h;(4月16日)头部MRI示:双侧颞顶枕叶及右侧顶叶皮质多发异常信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3期2016-12-19

  • 儿童枕叶癫痫视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电图特点分析与临床应用
    第四医院)儿童枕叶癫痫视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电图特点分析与临床应用靳梅1,徐延昭2,张静1,刘静1,郑华城1,孙素真1(1河北省儿童医院,石家庄 050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枕叶癫痫患儿视觉诱发电位(VEP)、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脑电图(EEG)放电指数的变化特点,为儿童枕叶癫痫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儿童枕叶癫痫患儿46例,其中特发性枕叶癫痫28例(特发组)、症状性枕叶癫痫18例(症状组);同期健康志愿儿

    山东医药 2016年36期2016-12-05

  •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9例CT诊断和鉴别诊断
    均可见单侧或双侧枕叶/额颞顶枕叶表浅部位呈现出锯齿状钙化或粗大脑回状病变,根据影像学特点将6例患者鉴别为脑单侧病灶,将3例患者鉴别为脑双侧病灶。脑单侧病灶患者CT扫描下可见头颅呈明显不对称状态,病变一侧大脑半球可见不同程度萎缩,脑双侧病灶患者CT扫描下可见两侧大脑半球对称或不对称的片状、大片状低密度脑软化灶,同时伴随出现幕上脑室异常扩大征象。结论 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应用CT进行诊断与鉴别的临床价值可靠,CT扫描下以枕叶/额颞顶枕叶表浅部位锯齿状钙化或粗大脑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8期2016-01-28

  • 53例枕叶癫痫临床分析
    神经内科53例枕叶癫痫临床分析高杰陈燕玲邓艳春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摘要】目的总结53例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枕叶癫痫的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12年12月于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枕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3例,分析枕叶癫痫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头颅MRI情况。结果53 例患者中合并智力低下者28例,27 例患者出现了视觉或眼部症状,脑电图异常者52例,双侧枕导放电者17例,枕导外放电者27例、枕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1期2016-01-24

  •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MRI表现
    组中,累及双侧顶枕叶11例,胼胝体压部7例,侧脑室旁白质2例,1例伴脑室旁点状出血。首次MRI检查表现为病变部位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11例,2例内囊后肢T1WI高信号消失,1例伴脑室旁点状出血呈短T1短T2信号。1个月后MRI复查3例,2例显示双侧顶枕叶软化灶,1例胼胝体仍显示稍长T1长T2信号,DWI稍高信号。结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主要部位为大脑半球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其次为胼胝体;急性期MRI表现主要为损伤部位的水肿,慢性期则表现为受累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6期2015-12-19

  • 磁共振波谱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应用价值
    (VBI)患者的枕叶及小脑代谢物变化。方法:选取9例经临床和MRA诊断为VBI患者和7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化学位移成像采集枕叶及小脑的MRS数据,测量VB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代谢物比值NAA/Cr、NAA/Cr2、Cho/Cr、Cho/Cr2、NAA/Cho,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MRS代谢参数之间的差异;并统计两组间Lac峰出现的例数,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有无差异。结果:VBI患者组枕叶的NAA/Cr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5年5期2015-10-17

  • DWI在新生儿低血糖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脑病患儿,双侧顶枕叶、基底节及视辐射出现短T1、短T2信号,考虑为亚急性早期出血所致。4例MRS显示损伤部位出现倒置乳酸(Lac)峰,谷氨酸/肌酸比值(Glx/Cr)、胆碱/肌酸比值(Cho/Cr)明显增高,而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比值(NAA/Cr)明显降低。结论:MRI是新生儿低血糖脑病首选影像检查方法,以DWI序列优势最突出,不仅显示典型脑损伤部位的高信号,还能显示不典型部位的高信号。低血糖脑病;脑损伤;新生儿;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学新生儿低血

    放射学实践 2015年2期2015-10-09

  • 早发性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的脑电图改变及预后比较分析
    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的脑电图改变及预后比较分析袁爱珍目的对比分析早发性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的临床特点、脑电图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25例儿童期良性枕叶癫痫患儿, 按照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建议区分为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EBOS组)10例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LOS组)15例, 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EBOS组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低于LOS组(P<0.05)。EBOS组与LOS组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方面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2015-03-10

  • 脑动静脉畸形伴永存的镰状窦和枕窦1 例报告
    。头部CT见右侧枕叶血肿,头部T2加权MRI 见右枕叶血肿混有血管流空影,提示异常血管存在,正中矢状位T1像可见枕叶扁平并小脑扁桃体下疝,头部MRA 证实了右枕叶动静脉畸形。头部MRV 示下矢状窦、直窦、右侧横窦及Galen 静脉缺如,而双侧大脑内静脉汇合后引流入上矢状窦后1/3 处,并且可见窦汇和颈静脉球之间有个异常血管通道。半月后复查头部MRV 未见静脉结构变化。综合患者MRV 的表现及各种其他畸形的背景,最后诊断为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合并永存的镰状窦和枕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9期2015-03-10

  • 大脑后部皮质萎缩并癫痫发作1例
    侧通路(顶叶、顶枕叶皮层)受损为主,另一类腹侧通路(颞枕叶皮层)受损为主。其中更少见的类型会有严重的枕叶皮层受累又称为视力受累变异型,以发病后视力丧失及基本认知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2]。PCA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变异型,因为大部分PCA患者的脑部病理为AD的病理表现。皮质基底节变性、Pick病、路易体痴呆、阮蛋白病的病理改变也可以见于PCA患者中[3]。关于后皮层萎缩的病例国内少有报道,2011年孔晶晶等[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5年3期2015-02-06

  • 以头痛和左眼失明起病的青年枕叶脑动静脉畸形伴脑出血一例报道
    )检查,示右侧顶枕叶团块状高密度异常信号影伴周围低密度水肿带(图1),考虑枕叶肿瘤卒中可能性大。急诊静脉滴注甘露醇250 ml、肌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20 ml,头痛症状有所好转,左眼视力有所恢复;当晚即收入病房。图1 颅脑CT结果患者既往无头部外伤史、无其他基础疾病,否认家族史。入院查体:双上肢血压均为128/89 mmHg。意识清醒、语言流利、对答切题、记忆力和精神状态均未见明显异常。颈软,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侧颈动脉区未闻及血管杂音。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9期2015-01-23

  • 偏转发作在枕叶癫痫中的定侧价值研究
    证实偏转发作在枕叶癫痫中的定位定侧价值。 方法 我们研究9例伴有偏转发作的枕叶癫痫手术治疗患者,应用视频脑电监测记录癫痫发作,术后随访1~2年,分析每例患者的偏转发作与手术侧别,另外还研究其他发作形式与偏转发作的联系。 结果 9例患者共记录到35次偏转发作,偏转方向均指向病变对侧,此外,枕叶癫痫偏转发作较少伴随部分运动发作。 结论 枕叶癫痫中偏转发作具有明确的定侧价值,同时,与额叶癫痫相比,枕叶偏转发作具有不同的发作机制。[关键词] 枕叶癫痫;偏转发作[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9期2014-12-09

  • 表现为视幻觉的枕叶癫痫一例报道
    210009)枕叶癫痫是一组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癫痫综合征,约占全部癫痫患者的1.2%~2.6%。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有关枕叶癫痫病例报道日益增多。作者对1例表现为视幻觉的枕叶癫痫患者进行分析。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8岁,因“右眼视物模糊1周,症状加重伴头昏3 d”于2012年12月17日入院。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眼视物模糊,眼前有闪光感,呈光束样闪击,每次持续1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初始发作次数较少,多于站立或行走时发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4期2014-09-12

  • 双侧枕叶T2高信号病灶的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志义(审校)双侧枕叶T2高信号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的MRI表现,见于多种疾病,由于这些疾病的高度相似性,其鉴别诊断对于临床医师提出了很高的挑战。本研究旨在综述可引起双侧枕叶T2高信号病灶的疾病的MRI平扫、增强及功能成像(如DWI等)等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症状等鉴别诊断的要点,期望有助于正确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以达到改善这类患者预后的目的。1 可引起双侧枕叶T2高信号病灶的疾病许多疾病均可累及双侧枕叶而引起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的病灶,本研究涉及的疾病包括动脉性脑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年2期2014-01-21

  • 伴有视觉障碍的偏头痛患者脑枕叶皮层血流灌注研究
    碍的偏头痛患者脑枕叶皮层血流灌注研究谷涛卫生部北京医院 放射科,北京 100005目的应用磁共振灌注技术来评估伴有视觉障碍的偏头痛患者脑枕叶皮质血流。方法30例偏头痛患者及14例健康志愿者行动脉质子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采用FAIR技术获得受试者枕叶血流rCBF图,并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类,分为灌注不足、正常灌注和过度灌注三类。结果具有视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中枕叶区域灌注表现异常的有9例:6例为低灌注、3例为高灌注;无先兆但伴有视觉障碍临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1期2013-07-24

  • 枕叶脑梗死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和视野检查研究
    州 450052枕叶脑梗死引起典型的视野损害,早期对其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较难把握,有报道[1]视觉诱发电位(VEP)和视野检查在眼外伤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在枕叶脑梗死所致的视野缺损患者中VEP 的作用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VEP和视野检查在枕叶脑梗死患者所致的视野缺损病情轻重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02—2012-04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三科住院的枕叶脑梗死患者40 例,病程2d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6期2012-12-17

  • Half-moon syndrome 1例报告
    (见图1):右侧枕叶前部皮质及皮质下白质高信号,为缺血性改变,诊断枕叶梗死,经过拜阿司匹林、舒血宁等10d后患者视野缺损消失。图1 头部MRI-DWI示:右侧枕叶前部皮质及皮质下白质高信号,为缺血性改变讨 论 Half-moon syndrome又称作单眼颞侧新月形成[1],临床罕见。由于形成枕叶投射时枕叶距状皮质最前部及其皮质下白质只接受对侧鼻侧新月形纤维投射,故病变时引起局限于对侧眼颞侧视野60°~90°范围内的新月形视野缺损,此区域由大脑后动脉的距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6期2012-09-20

  • 枕叶电击伤1例
    盲性中心暗点(左枕叶电击伤)。讨论涉及眼科的电击伤报道较少,眼部常见的电击伤包括皮肤与眼睑损伤、电击性白内障、视网膜脉络膜损伤〔1〕。此例患者眼底检查并未见明显异常,平面视野同侧中心偏盲,符合左侧枕叶后极局限损伤的表现。平面视野与静态定量视野相比可以更好地显示视野缺损的形态以辅助定位诊断。头颅MRI检查并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是因为左侧枕叶损害病灶微小,超出了MRI的分辨能力,这与平面视野仅5°的视野损害相符。项部皮肤瘢痕提示了电流曾流经头部,与枕叶损害密切相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5期2012-01-23

  • Gastaut型特发性儿童枕叶癫痫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ut型特发性儿童枕叶癫痫(COE-G)是一种少见的、枕叶起源的部位相关性的特发性癫痫,约占儿童良性局灶性癫痫的2%~7%[1]。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日间视觉发作,典型的发作间期脑电图显示枕区阵发性棘波,在睁眼时减少,闭眼时增加。Gastaut等[2]通过对36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提出了伴枕区棘波的良性儿童部分性癫痫应作为一个新的癫痫综合征看待。198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标准确认了该综合征特点为伴脑电图枕区阵发性异常的儿童癫痫:癫痫的发作由视觉症状开始(黑矇、幻

    海南医学 2011年15期2011-04-09

  • 双侧枕叶梗塞1例报告
    50051)双侧枕叶梗塞多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一部分,单纯表现为对称双侧枕叶梗塞,临床并不多见,现将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6岁,主因突发意识不清,双眼视力丧失6小时,于2007-11-25入院。既往无脑血管病史,无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及心脏瓣膜病史。患者于入院前6小时晚间打麻将,时间较长,突然起立觉头晕,勉强走几步后倒地,意识不清,5-6分钟后醒来,发现双眼视力消失,看不到任何光亮,仍头晕,伴恶心,未有呕吐,肢体有力,无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肢体抽搐、二便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3-31

  • 针药结合治疗枕叶梗死后失读症1例
    朗读障碍为主症。枕叶梗死后失读的表现为不能理解文字以及有朗读障碍,而其他语言功能基本保留,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典型病例患者,男,55岁,2010年3月26日就诊。主诉:头晕、不能阅读5个月余。就诊时头晕、双眼向右侧视物不明。颅脑核磁示两侧基底节、左枕叶区梗死灶。双眼向右侧偏盲,右侧肢体肌力Ⅳ级。诊断为枕叶梗死后失读症,证属窍闭神匿,肝肾阴虚型。针刺选穴:内关、水沟、三阴交、人迎、睛明、球后、合谷、太冲,除水沟外余穴均取双侧。操作:

    天津中医药 2011年5期2011-03-16

  • 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的MRI表现
    影像学表现可有顶枕叶低密度灶或 MRI顶枕叶异常信号[1]。1996年Hinchey[2]等报道一组急性起病。以头痛,精神改变,癫痫发作,视力下降为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可逆性大脑后部(以顶枕叶为主)白质损害的病例。从而提出了RPLE概念。以后Schwartz[3]等发现患者的表现并不总是可逆的,神经影像学表现也并不总是局限于大脑后部白质。建议用“高灌注性脑病”(hypererfusionencephalopathy)取而代之。Dillon[4]等认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5期2010-08-15

  • 脑叶出血的临床分型及其意义
    (10.5%)、枕叶 14例(5.6);跨叶出血92例,其中颞顶叶 36例、顶枕叶 26例、额顶叶 12例、颞顶枕叶 10例、颞枕叶 6例、额颞顶叶 2例;多灶出血 9例。出血量:本组为 4~120ml,平均血肿量 32.9ml,按出血量划分为小量出血(<20ml)98例、中等量出血(20~40ml)84例、大量出血(>40ml)66例。1.3.2 MRI、MRA、CTA、DSA检查 共检出 9例为AVM,4例动脉瘤,2例脑肿瘤出血。1.3.3 手术及病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8期2010-02-09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及轻偏瘫7例;⑤枕叶症状:对侧偏盲2例,皮质盲1例。(3)疾病转归:死亡6例,留有一定程度神经功能缺损4例,痊愈2例。1.3 头CT扫描 12例患者入院后行头CT扫描,其中双侧丘脑出现低密度灶8例,脑干出现低密度灶6例,枕叶出现低密度灶4例,颞叶出现低密度灶1例。1.4 头MRI检查 12例患者于住院期间均行头MRI检查。双侧丘脑出现长T1,长T2信号为9例,脑干(主要是中脑)出现长T1,长T2信号为8例,枕叶出现长T1长T2信号为6例,颞叶出现长T1,长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3期2009-02-19

  • 头皮针治疗皮质盲12例
    变。脑梗塞部位:枕叶4例,顶、枕叶3例,顶、枕、颞叶2例,内囊后肢1例。出血部位:枕叶1例,顶、枕交界区1例。12例患者急性期均住院治疗。脑梗塞患者中8例用精制蝮蛇抗栓酶静滴21天,2例用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3天及脑活素治疗等。脑出血急性期常规治疗,其他症状好转,但仍有视物不清,偏盲,畏光等。2 治疗方法用0.32mm毫针。方法:取矢状缝与两眶上缘向后的平行线,在枕后的交点为第1进针点,与第1点平行向两侧每隔1cm为1点,各取2点,共5个进针点,。同时取两侧

    中国针灸 2000年8期200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