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

  • 传统话语背景下近代维新派的民权观
    春 摘 要:维新派的民权观是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维新派有关民权的讨论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维新派阐释民权的过程与其理解和接受西方近代价值理念的过程是基本相应的。权利与权力是维新派理解民权的两个维度。把近代的自由、平等理念置于传统话语背景下加以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进步,但传统话语也导致了维新派民权观的理论局限。关键词:维新派;民权;权利;权力;传统话语DOI:10.16346/j.cnki.37-1101/c.2

    文史哲 2021年6期2021-12-07

  • 传统话语背景下近代维新派的民权观
    春 摘 要:维新派的民权观是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维新派有关民权的讨论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维新派阐释民权的过程与其理解和接受西方近代价值理念的过程是基本相应的。权利与权力是维新派理解民权的两个维度。把近代的自由、平等理念置于传统话语背景下加以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进步,但传统话语也导致了维新派民权观的理论局限。关键词:维新派;民权;权利;权力;传统话语DOI:10.16346/j.cnki.37-1101/c.2

    文史哲 2021年6期2021-12-07

  • 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历史时期重难点突破
    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始;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早期维新派是由洋务派的部分人物发展起来的,以冯桂芬

    中学政史地 2021年32期2021-11-24

  • 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历史时期重难点突破
    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始;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康梁維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早期维新派是由洋务派的部分人物发展起来的,以冯桂芬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1年11期2021-01-16

  • 中国近代民权观念的发生与传播
    别是戊戌时期的维新派把民权的观念引入中国,并且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背景下加以解释,为民权概念赋予了理论内涵。中国近代的民权观对于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革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知识结构和传统的思想文化背景所致,中国近代思想家对于民权的认识还有许多局限,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关键词:民权观念;民主;维新派;传播;历史局限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0)06-0060-09近代民

    理论与现代化 2020年6期2020-12-28

  • 维新变法时期马丁·路德在中国的形象探究
    不乏学者聚焦于维新派人士对路德评价的研究,笔者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探讨不同阶层对路德的认识和评价,以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维新人士引用路德之事迹来声援维新运动而失败的原因,以及近代历史人物形象的书写问题。一、维新变法前路德事迹在中国的传播虽然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早在16世纪时就已在欧洲大陆轰轰烈烈地展开,但直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有识之士提倡睁眼看世界之后,中国人才开始逐渐对路德有所了解。当时传播路德事迹的主要有两大群体:中国的有识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2-27

  • 从《致王仲猷书》看乐嘉藻的知人鉴
    恐怖气氛,目睹维新派人士被杀、被囚、被革职、被流放的悲惨遭遇,受到极大的震撼,灰心丧气之余,返回贵阳。沉寂半年多的他,在与共同参加“公车上书”签名活动之挚友王仲猷的复信中,回答了滞留京城的原因、对康有为的看法以及今后的打算等问题。同时,阐发他对戊戌之变的悲愤心情,对康有为等当事政治人物的客观评述。在变法失败、顽固派得势,大肆诋毁维新人士之际,乐嘉藻仍对康有为等人持客观公允之论,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关键词:乐嘉藻 王仲猷 书信 维新派 康有为光绪二十四年(18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2期2020-06-08

  • 维新派为何没能改变大清国运
    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开办学堂,为维新运动制造舆论、培养人才。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法呼声愈烈。在此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积极创办刊物、组织强学会以推动维新变法。至1898年年初,康有为已多番试图上书,要求推行新政,但他并非四品官,无权上书皇上。直至1月29日,康有为的奏折方才首次被转呈光绪,此后,光绪允许康有为可随时上书。2月,康再次上书建议皇帝效仿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改革,并呈上他所撰写的《日本

    中外文摘 2020年1期2020-01-15

  • 维新派在中国翻译历史上的贡献★
    541004)维新派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时期所产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翻译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贡献。维新派首次提出了系统翻译理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的先河,这个理论也成为了我国近代翻译历史的主体,就此翻译与爱国紧紧绑定,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打破了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局限。因此,对维新派在中国翻译历史的贡献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国翻译历史而言,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虽然中

    山西档案 2019年3期2019-12-16

  • 浅谈近代男女平权运动中女性办报思想的归路
    政治取向。一是维新派,以《女学报》为例,它是典型的由維新派创办的报刊,以康同薇等人为代表,以兴女学为纲,所强调的女子解放多为宣传变法维新。除了直接维护变法强国的女报外,政治态度倾向维新派的还有一种以单纯对女子进行思想启蒙的报刊,“兴女学”,“倡女权”是其打出的旗号。维新派是很注重宣传女性解放的,将其视为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男女平权的提出打破了中国固有封建观念的旧传统,是对维新派变法以示思想革新的一个鲜明的支持,说到底,维新派下的女性报刊虽然在一

    知识文库 2019年13期2019-10-20

  •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分析
    守派势力顽固,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完整的组织体系,变法操之过急等这些重要原因,导致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关键词: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分析一、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自秦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到戊戌变法发生的1898年,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经过如此长时间演变,中国的封建制度在整个社会中已经根深蒂固。正因如此,中国的资产阶级萌芽从发展的一开始就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再加之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仍旧占据统治

    神州·下旬刊 2019年3期2019-04-19

  • 维新派报刊对推动史学研究大众化的探究
    代史学的关联。维新派作为活跃在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政治派别,他们创立的报刊与近代史学相伴而生,对近代史学研究的观念、内容与表达形式的大众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一、维新派报刊推动近代史学研究观念、内容的大众化史学的大众化一般是指以通俗化的形式去表达民众自身所喜爱的历史现象与事物。在史学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史学自身近代化的推动以外,还离不开以报刊传媒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推动,它为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地。成为由研究传统的王侯将相等英雄人物的历史转到研究政治法律、社会经

    传媒论坛 2019年16期2019-03-20

  • 维新派为何没能改变大清国运
    凯,是光绪帝及维新派的致命失误。当时,遭遇到顽固派强势反对之时,手无军权的帝王与康有为等商议之后,完全寄希望于正在天津摇摆不定的袁世凯身上(1895年,袁奉命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建陆军)。拿著光绪密诏的谭嗣同到天津找到袁世凯,让他调动新建陆军“勤王”,诛杀荣禄并兵围颐和园。在权衡利弊之后,袁世凯选择了向荣禄告密(这一行为究竟是在戊戌政变之前还是后,史学一直未有明确论断),此举最终给了戊戌变法狠狠一击。最初之时,袁世凯的主张与维新派非常接近,他与康有为在政治上都

    领导文萃 2019年4期2019-03-11

  • 维新派为何 没能改变大清国运
    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开办学堂,为维新运动制造舆论、培养人才。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法呼声愈烈。在此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积极创办刊物、组织强学会以推动维新变法。至1898年年初,康有为已多番试图上书,要求推行新政,但他并非四品官,无权上书皇上。直至1月29日,康有为的奏折方才首次被转呈光绪,此后,光绪允许康有为可随时上书。2月,康再次上书建议皇帝效仿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改革,并呈上他所撰写的 《日

    读书文摘 2019年2期2019-02-18

  • 因维新牺牲就是维新派吗?
    的人认为他是“维新派”,有的人认为他不是“维新派”,相持不下。从现存的刘光第文献来分析,尽管他因维新而牺牲,但很难说他是“维新派”。首先,刘光第不一定认可维新派。刘光第对国是的主张基本上都呈现在没能“上达”的《甲午条陈》中。其重点有四条:一、“请皇上乾纲独断,以一事权也”;二、“请皇上下诏罪己,固结人心也”;三、“请皇上严明赏罚,以操胜算也”;四、“请皇上隆重武备,以振积弱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第一条是最“猛”的:“况太后现已六旬,正当颐养天和,宁神

    文史杂志 2019年6期2019-02-05

  • 维新派为何没能改变大清国运
    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开办学堂,为维新运动制造舆论、培养人才。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法呼声愈烈。在此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积极创办刊物、组织强学会以推动维新变法。至1898年年初,康有为已多番试图上书,要求推行新政,但他并非四品官,无权上书皇上。直至1月29日,康有为的奏折方才首次被转呈光绪,此后,光绪允许康有为可随时上书。2月,康再次上书建议皇帝效仿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改革,并呈上他所撰写的《日本

    文史博览 2018年9期2018-11-07

  • 维新派为何没能改变大清国运
    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开办学堂,为维新运动制造舆论、培养人才。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法呼声愈烈。在此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积极创办刊物、组织强学会以推动维新变法。至1898年年初,康有为已多番试图上书,要求推行新政,但他并非四品官,无权上书皇上。直至1月29日,康有为的奏折方才首次被转呈光绪,此后,光绪允许康有为可随时上书。2月,康再次上书建议皇帝效仿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改革,并呈上他所撰写的《日本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9期2018-11-05

  • 变与不变的哲学
    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是近代中国的一支重要的变革力量,戊戌变法是他们的巅峰。虽然维新派没有在改良运动中取得成功,但是他们展现出的胸怀天下和以救国为己任的民族精神仍然值得当代人缅怀。东林书院的楹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映照的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1895年,一群只是来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目睹国不成国,甲午惨败的局面,愤然联名向朝廷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史称“公车上书”。虽然没有结果,但也让一大批高级官员和士大夫对清朝统治者产生了根本性怀疑,也使

    记者观察 2018年5期2018-10-24

  • 大难不死的“戊戌第七君子”
    皇帝,大肆逮捕维新派官员,徐致靖也进了监狱。慈禧亲笔批文立即斩决的头一个人就是徐致靖。李鸿章与徐致靖的父亲是同科进士,又是密友,私交很深。李鸿章想方设法救徐。他知道自己出面救徐致靖不妥,只好求慈禧的红人荣禄帮忙。碍于面子,荣禄只好向慈禧说情,不料慈禧大怒,责怪荣禄为帝党开脱。荣禄马上跪地申诉说徐致靖只是个书呆子,根本不懂新政,只是在维新派里唱昆曲、玩围棋而已,且在宣布维新后的3个月内,皇帝一次也沒有召见过他。慈禧立即派太监查询。因宫廷规定,皇帝召见任何人都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36期2018-07-13

  • 变与不变的哲学——戊戌变法120周年
    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是近代中国的一支重要的变革力量,戊戌变法是他们的巅峰。虽然维新派没有在改良运动中取得成功,但是他们展现出的胸怀天下和以救国为己任的民族精神仍然值得当代人缅怀。谭嗣同东林书院的楹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映照的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1895年,一群只是来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目睹国不成国,甲午惨败的局面,愤然联名向朝廷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史称“公车上书”。虽然没有结果,但也让一大批高级官员和士大夫对清朝统治者产生了根本性怀疑

    记者观察 2018年13期2018-06-20

  •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潮述论
    热潮概述(一)维新派创办《中外纪闻》《时务报》随着维新运动在中国的兴起,神州大地上兴起了第一次国人办报热潮。国人办报热潮的兴起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报业的局面,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逐渐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这些报纸的创办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是国人办报的积极倡导者。康有为指出,欲开风气,“非合大群不可”,欲合大群,“非开会不可”,“欲开会,非有报馆不可”[5]133。 康有为在这里所说的“开会”,指的是组织社会团体。1895年8月17日,《

    新乡学院学报 2018年8期2018-02-25

  • 略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无疑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微薄,软弱妥协,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以及维新派内部的分裂有关。关键词:维新变法;维新派;封建制度;失败原因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从此中国开始了一百多年的被西方列强侵略瓜分的耻辱。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宣告失败。这使得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维新学者意识到了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无奈,它却仅仅维持了百余天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国也因此失去了一次救亡图存的机会。这场变

    考试周刊 2017年85期2018-01-30

  •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体制改革上去。维新派批评洋务运动“不务除旧而言布新”,“逐末而忘本”,皆指此而言。本来,洋务运动的目的就是维护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把它抬到“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实际上,洋务运动没有发展成为一次社会改革运动,正是它的先天性的根本缺陷,这就给它的整个进程罩上了阴影,预示着它的最终失败。考察一下与洋务运动同时的日本明治维新,问题就很清楚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是以“富国强兵”为口号而实行的,结果却迥然相异。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本原因就在

    月读 2017年12期2017-12-15

  • 维新派办报思想之报刊社会作用
    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变法的重要手段,关于办报思想的讨论也颇为广泛。王韬、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思想家都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办报思想。他们认为报纸能够广采舆论,使君民互通,从而推动社会改革。在维新派的办报高潮时期,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参与多份报刊的创办,他们的办报思想都对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维新派办报思想中对报刊社会作用的阐述值得研究与探讨,对当下的新闻事业仍然有很大借鉴作用。关键词:维新派;办报思想;报刊社会作用19世纪初,

    卷宗 2017年28期2017-11-04

  • 不一样的维新派
    产生。关键词:维新派;档案;思考一、康有为的档案鉴辨成就康有为“二十七岁而尽读汉、魏、六朝、唐、宋、明及国朝人传注考据义理之学”。所以,康有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有研究。他的成果主要有:(一)《新学伪经考》1、《周礼》辨伪。康有为认为,该书是刘歆伪撰,以欲“附成莽业”,因为书中“与莽所更法立制略同”就是证明。康有为有简述《周礼》行世后,历代学者尊、黜不一的情况。指出在刘歆伪作诸经中,《周礼》之伪,“最易见”,“早为人窥破”。此外,他还指正《周礼》“原出于《管子

    青年时代 2017年13期2017-06-02

  • 试论维新派早期的日本观
    戌变法前一直是维新派宣传变法的主要阵地。维新知识分子借助《时务报》这一平台,发表了大量论说文,其中频繁提及日本,成为考察维新派早期日本观念的可靠材料之一。本文尝试以《时务报》为中心,考察维新派群体早期日本观的内涵、特点及潜藏在日本论说背后的动机,以窥近代中国人对外观念变迁的一个侧面。关键词:《时务报》;维新派;日本观中日交流两千年来双方的互相观察从未停止,至近代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变得愈加频繁与深入。《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发起创办,以维新群体

    大观 2016年12期2017-04-15

  • 陈炽职业教育思想探析
    关键词 陈炽;维新派;职业教育;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 G7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7-0072-05陈炽(1855-1900),字克昌,号次亮,晚号瑶林馆主,江西瑞金县人,近代中国著名的维新派思想家。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相比,陈炽更全面、更系統研究经济问题,尤其重视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学术界对陈炽教育思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陈炽职业教育思想尚缺少专门论述①。一、陈炽职业教育思想的缘起(一)民族危机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27期2017-03-10

  • 戊戌变法毁于日本顾问
    个效仿的目标,维新派给出的答案是日本。康有为就多次上书光绪,要求效仿日本。同时,他还向光绪推荐了一个人—日本的伊藤博文,夸伊藤博文的改革“切中吾弊,深可鉴也”。由于康有为多次在光绪面前推销伊藤博文,光绪慢慢也就欣然接受了。在后来的各种变法措施中,光绪多次照葫芦画瓢,模仿伊藤博文。比如裁减冗员、编制预算等措施,基本都是照搬的。但保守派不干了,他们发现伊藤博文就是发动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对大清来说,就是“头号战犯”。甲午刚刚过去四年,伊藤博文这样一个大清的罪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12期2017-02-08

  • 张锡勤先生对戊戌维新思潮的研究
    张锡勤先生认为维新派思想家为了实现资本主义变革,必然会对作为中国封建制度理论依据的儒学进行批判,也会对儒学加以利用和改造,系统分析了康有为、宋恕、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等主要维新派思想家的儒学观。维新派思想家为了给资本主义变革作理论论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理论武器。西学东渐以来,维新派思想家积极引进和吸取西学,来帮助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张锡勤先生对戊戌维新思潮的研究中,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西学对维新派思想家产生的影响。随着西方文化与西方宗教的传入,一些维新派

    知与行 2017年3期2017-01-25

  • 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倾向性研究
    戌变法”。当时维新派所势单力薄,没有可以放心依靠的对象。从实行变法的目的到变法的具体措施以及变法的收效成果来看,这场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戊戌变法将他的从政生涯推向了巅峰,但同时也为他的后半生埋下了惨痛的伏笔。一、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的原因(一)从国际背景来看19世纪中后期,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欧美等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位居世界前列,而随后发展起来的俄、日等国也迅速强大起来。政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7期2016-08-15

  • 光绪历史定位的思考
    光绪大多采纳了维新派的建议,很想大有作为。但同时,光绪帝并没有真诚地抛却私心杂念,惟改良派之议是听。他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只是想通过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挽救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由此看来,光绪帝是一个接近维新派的较开明的皇帝。 【关键词】光绪 戊戌变法 洋务派 开明皇帝 【中图分类号】K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55-02 光绪皇帝(1871-1908),姓爱新觉罗,名载湉,即帝位后的年号为光绪,是中国近代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期2016-03-22

  • 试论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人才观
    论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人才观杜雨茜(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浙江杭州 311200)十九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社会的主题。维新派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倡言变法,谋求富强,给奄奄一息的中国注入了生机。为完成变法大业,维渐派深深感到对人才的需要,这些人才就是不同于旧式封建文人的新式知识分子。培养和造救人才就成为维新派进行变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形成了系统的人才观。他们把培养人才看作是变法维新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期2016-03-03

  • 戊戌君子有七位
    是被慈禧斩首的维新派主要参与者: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康广仁。鲜为人知的是,慈禧太后最初要处斩的有七个人,第七位君子是时任二品礼部右侍郎的徐致靖。徐致靖曾上《人才保荐折》,保荐少壮派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后,徐致靖也被捕入狱,慈禧批文“立即斩决”的第一名重犯就是他。李鸿章与徐致靖的父亲私交很深,他想尽办法要救徐致靖一命,便求“后党”红人荣禄向慈禧说情。荣禄对慈禧说,徐致靖是个老糊涂,耳聋眼花,不懂新政,只不过在维新派

    党的生活 2015年6期2015-08-24

  • 戊戌君子有七位
    是被慈禧斩首的维新派主要参与者: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康广仁。鲜为人知的是,慈禧太后最初要处斩的有七个人,第七位君子是时任二品礼部右侍郎的徐致靖。徐致靖曾上《人才保荐折》,保荐少壮派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后,徐致靖也被捕入狱,慈禧批文“立即斩决”的第一名重犯就是他。李鸿章与徐致靖的父亲私交很深,他想尽办法要救徐致靖一命,便求“后党”红人荣禄向慈禧说情。荣禄对慈禧说,徐致靖是个老糊涂,耳聋眼花,不懂新政,只不过在维新派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6期2015-06-16

  • 晚清维新派迁都思想之探析
    0024)晚清维新派迁都思想之探析柳 青(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石家庄 050024)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维新派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亡图存方略,迁都思想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早期维新派还是以康梁为首的变法维新派都对迁都思想作了详细阐述。但是,由于政治环境、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又存在多样性、复杂性,探析近代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对于深入研究维新派以及理解中国近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迁都思想;晚清维新

    唐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2-13

  •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影响
    运动;洋务派;维新派;顽固派;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68-01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签订大量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又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面对如此深厚的内忧外患,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开始放眼欧美,发起一场以“自强”、 “求富”、“安内”、“御外”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其内容包括编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新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8期2014-11-17

  • 维新派和保守派的论战中谈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
    25002)从维新派和保守派的论战中谈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王在骧(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一直是中国学术界不断争论的问题,探讨这一问题就是为了弄明白传统文化究竟是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还是阻碍了中国现代化?晚清时期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论战,其实质是现代化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展开。文本就维新派和保守派的论战,以此探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维新派;保守派;传统;现代化一、维新派和保守派的论战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2014-08-19

  • 薛福成:从洋务派到早期维新派——以《出使四国日记》为中心
    思想转向了早期维新派。这一转变得益于他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经历,转变的原因集中体现在他的《出事四国日记》之中。1 对西方近代工商业的探究薛福成作为洋务派活跃于晚清政坛时就对发展工商业较为关注,1875年他在《应诏陈言疏》中提出的整顿内政思想就涉及商业,提出“商情宜恤”、“茶政宜理”。在出使欧洲之后,欧洲近代工商业使他更加意识到发展工商业的必要性。1889年,薛福成启程奔赴欧罗巴,途经香港、新加坡等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映入眼帘的是“瑰货骈集,阛阓云连”[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8-15

  • 从《戊戌政变记》看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理由,大肆制造维新派误国误民言论。为了进行辩论,争取舆论上的支持,梁启超写下《戊戌政变记》,详细叙述了戊戌变法的来龙去脉。全书采取纪事本末体,共五大篇和附录组成。五大篇分别为《改革实情》、《废立始末记》、《政变前纪》、《政变正纪》、《殉难六烈士传》;附录分为《改革起原》、《湖南广东情形》、《光绪圣德记》,梁启超详细阐述了戊戌变法发生的时代背景、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积怨矛盾、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戊戌六君子等,并对戊戌变法失败以及中国的改革之路都进行了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2014-04-17

  • 浅谈早期维新派的形成
    魏占东早期维新派是在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陈虬、陈炽、马建忠、何启、胡礼垣。早期维新思想家如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都曾积极参与洋务运动。但洋务运动随着深入开展,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早期维新派开始批评洋务派的所谓“变法”是“小变而非大变,貌变而非真变”[1],并且与洋务派发生分化,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一、民族危机的刺激鸦片战争前夜的中国思想界极其沉闷和黑暗。但是,鸦片战争的疾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晚清早期维新派科技观论析
    被称为晚清早期维新派。他们代表了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利益,是戊戍维新派的思想先驱。他们尽管出身、经历各不相同,政治见解也各有差异,但面临日益窘迫的时局,他们有着共同的政治倾向,即从挽救民族危亡出发,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救民道路。其中,他们特别看重西方科学技术的作用。中国古代尽管曾有过四大发明这样的伟大贡献,但没有能够产生近代科学,近代科学是从西方传入的。明末清初时,西方科技初入中国,但内容主要是历法和数学,影响范围也主要限于庙堂之上,社会影响并不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1-22

  • 戊戌变法与西方制度文化中国化的努力
    化的一次努力。维新派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思想启蒙,宣传西方制度文化,并且提出了明确的政治主张,希望在中国实现西方的政治制度文化。这种努力,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维定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的觉醒,加速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戊戌变法;维新派;民族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西方制度文化中国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一步步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深,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8-15

  • 探究设计 激活课堂
    成功经验,你帮维新派和光绪帝设计一下如何减小阻力,推进改革,从而使这场改革有可能成功。最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鉴于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条件的制约,我从网络上搜集了许多历史人物包括康有为本人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反思等相关史料,课上分发给学生阅读,诱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反思变法不能成功的原因。这节课的实施结果异常得好。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思考也并非都是幼稚的,恰恰相反,有的甚至是很有见地、很有思想的。下面撷取学生的一些精彩陈述以共享。学生甲

    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7期2011-11-16

  • 戊戌祭
    格局的嬗变又给维新派出了另一道难题:枝强干弱的中央与地方走向。自明以来的内重外轻格局被太平天国运动改变了。由于旗人已然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下退化成“闲人”,为了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清廷只有依靠拥有新式军队的地方汉族官僚,此后地方实力派地位日益上升,也成了洋务运动的中坚。这些地方实力派幕僚众多,兵为将有,难免有些坐大的势头,手腕高明的慈禧利用牵制平衡的方法,大体维持了这些地方势力的向心力。外重内轻的局面,使得维新派不得不处理与洋务派的关系,而政治经验尚浅的维新派

    领导科学论坛 2011年5期2011-11-07

  • 戊戌祭
    格局的嬗变又给维新派出了另一道难题:枝强干弱的中央与地方走向。自明以来的内重外轻格局被太平天国运动改变了。由于旗人已然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下退化成“闲人”,为了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清廷只有依靠拥有新式军队的地方汉族官僚,此后地方实力派地位日益上升,也成了洋务运动的中坚。这些地方实力派幕僚众多,兵为将有,难免有些坐大的势头,手腕高明的慈禧利用牵制平衡的方法,大体维持了这些地方势力的向心力。外重内轻的局面,使得维新派不得不处理与洋务派的关系,而政治经验尚浅的维新派

    湖北教育 2011年5期2011-08-15

  • 关于戊戌变法性质的认识
    ”对于谭嗣同等维新派同仁想开议院的主张,康有为同样持反对态度:“於时复生、敦谷又欲开议院,吾以旧党盈塞,力止之。”这阶段材料表明康有为确实在戊戌变法之初就有考虑过立宪问题,但迫于现实条件不成熟,只好暂时放弃设议院、开国会等立宪的主张,是一种理性的控制。变法过程中的转变:《为变法自强,宜仿泰西设议院,以期上下一心事》被视为可以反应戊戌变法性质的真实材料。从“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自上”一言可以看出,康有为此时所谓的议院制度跟西方真正的议院制度是有本质区

    群文天地 2011年8期2011-08-15

  • 维新派留下的新闻思想精华——读徐新平教授新著《维新派新闻思想研究》
    荡的晚清社会,维新派是一支重要的政治文化力量。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离不开他们呼吁与推动,各种进步社会思潮的出现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离不开他们的宣传与提倡。作为具有强烈爱国精神和改革意识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怀着“先觉觉后觉”的责任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借助于报纸这一新兴的传播工具,企图以言论报国和以言论救国。从早期维新人士王韬、郑观应,到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他们无不凭借着报刊活跃于当时的政治文化舞台。他们或长或短、或专职或业余的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4-13

  • 维新派新闻思想研究的新成果 ——读徐新平《维新派新闻思想研究》
    杨海洪维新派新闻思想研究的新成果 ——读徐新平《维新派新闻思想研究》杨海洪徐新平教授的新著《维新派新闻思想研究》2010年10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全面研究我国近代维新派新闻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它的问世,表明这一领域的研究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见该书吴廷俊序)展读全书,我觉得这是一部资料丰富、视野宏阔、论证严密、独出机杼的好书。作者采用纵横交替、述论结合的写作方法,以现代性的眼光,既对中国近代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及其思想进行了整体审视,又对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4-08

  • 论《时务报》初创时期张之洞与维新派交善的缘由
    创时期张之洞与维新派交善的缘由刘兴豪1向章宇2(1.衡阳师范学院 新闻传播系,湖南 衡阳421002;2.邵阳师范学校,湖南 邵阳 422000)《时务报》创刊,张之洞出资出力,得到了他的支持和拥护。因为在“救亡图存”的面前,张之洞求变通以救国的思想与《时务报》的宗旨合拍,成为张之洞支持维新派的一个基础,并且张之洞与维新派之间的许多变法主张具有共通性;对维新派来说,与张之洞合作,对加强自身力量和推动维新运动也是可行的。可以说,《时务报》的初创时期正由于张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2011-04-08

  • 试论维新派的实业教育思想
    0128)试论维新派的实业教育思想王浪(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在民族危亡之时,维新派知识分子在文化教育领域提出了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适应的思想主张:开民智、图国强,舍旧学、兴西学,废科举、立学堂,形成了当时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在教育目的、内容和制度上无不体现出高度重视实学的思想和实践,奠定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法制的萌芽。维新派;实业;救亡图存;实业教育一、维新派实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一)对民族危机的

    职教通讯 2011年11期2011-02-20

  • 19世纪末湖南维新思潮中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
    侵略,所以湖南维新派极力宣扬公法观念和主张文明排外的思想。不过,湖南维新思潮中的民族国家观念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即对帝国主义侵略性一面缺乏准确的认识。湖南维新思潮;民族国家;公法;文明排外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是近代世界列强并列的国际政治体制的产物,其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主权”观念的确立和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即国家由民族和人民组成,占有一定的领土,不受外来统治,拥有一个组织的政府——对外能维护国家主权,对内能有效管理人民。在传统哲学中,是不存在民族国家观念的,反映民族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帝党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新探
    党的努力、采纳维新派新政并重用维新人士有密切关系,帝党与维新派新政建议的相同或相近也是促成百日维新出现的一个关键所在。同时,帝党的政治主张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相比也有许多矛盾之处。不弄清楚帝党与维新运动之间的关系,就难以对帝党这一政治集团作出恰当的评价,难以充分了解维新运动的复杂性,也难以深刻阐明维新变法所留下的历史教训。百日维新;帝党;维新派;变法失败在戊戌变法时期发挥作用的各种政治力量中,帝党是十分重要的一支,对维新运动的兴衰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从维新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4-08

  • 论维新政论报刊舆论对维新运动的影响
    热忱的驱动下,维新派深知救亡图存,有待于政治革新,“手无斧柯,所以报答国民者惟恃三寸之舌,七寸之管”来发抒意见,传播声气,以求达成言论报国的心志。“以庞大之中国,败于蕞尔之日本,遗传惟我独尊之梦,至斯方憬然觉悟。在野之有识者,知政治之有待改革,而又无柄可操,则不得不籍报纸以发抒其意见,亦势也。”[3]时代迫切需要通过办报来制造舆论、唤醒国人。在这种情势下,大批知识精英如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掀起了近代国人自办报刊第一次高潮。《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城市学刊 2010年6期2010-04-04

  • 关于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的政治原因分析
    会变革的进程。维新派以其薄弱的力量,无法使戊戌变法在恶劣的国内政治环境下取得胜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维新派;政治制度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东亚近代史上的两次重要政治改革,对两国近代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中叶,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威胁。随着国内外矛盾的不断激化,以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为中坚力量的倒幕派联合各阶层力量,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推翻了幕府统治,实行资产阶级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的情况与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1

    肇庆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2-16

  • 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体育思想
    风云人物。近代维新派在反思近代中国被欺辱的教训,认为没有强健的国民,国家难于自立于世界的竞争,针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情况,提出了体育强民救国的思想;体育在于塑造国民的精神人格;“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形成了体育思想体系。关键词:中国 近代 维新派 体育思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经历“传统”向“近代”的艰难转型。这期间,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激烈震荡和深刻的变化,并涌现许多推动这种转型的叱咤风云人物,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大家 2009年9期2009-12-17

  • 康有为:地产大鳄兼超级旅行家
    清政府举国通缉维新派人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灾难,前后共在国外漂泊了16年。在此期间,他“身旅外洋”而“心忧中土”,经常饱含热泪,回望神州,时刻为祖国的命运担忧。为了筹集环球旅行的费用,康有为在游历考察的同时,也从事起商业活动,做起地产生意。1906年春节,康有为访问墨西哥时,当时墨西哥城正筹款修筑有轨电车,康有为利用各地华侨提供的捐款,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不久以后,这些地产价格上扬好几倍,让他净赚10多万银元,约可折合今天的700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09年6期2009-07-13

  • 发挥历史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袁世凯没有出卖维新派,戊戌变法会不会失败?为什么会失败?”时,学生们的讨论非常激烈。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没有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戊戌变法就会成功,中国从此就会走上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也会像日本一样迅速繁荣昌盛,国力增强。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即使袁世凯不出卖维新派,戊戌变法也会失败:原因之一,维新派当时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反对的是势力非常强大的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对比悬殊;原因之二,维新派采取的改良措施和所走的道路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中国当

    甘肃教育 2009年8期2009-05-21

  • 中国报业论战的第一个高峰
    始于政论报纸,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甚至于“只有论说一篇,别无纪事”。维新派主将梁启超的政论情结,则更是特色鲜明——大名鼎鼎的维新派机关报《时务报》,梁启超每天要为之撰写4000多字的评论,其大胆而新颖的言论使朝野大为震动,以至于“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据说当时上至京城省会,下至穷乡僻壤,无人不知广东新会人梁启超的大名。20世纪初,待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伴其出场的,也是一张张漫天飞舞的政论报纸,其中包括陈少白的《中国日报》、幸

    百家讲坛 2008年24期2008-12-29

  • “无力回天”的百日维新
    他和帝党官僚受维新派的影响,逐渐倾向变法。随着变法的密锣紧鼓,维新派同顽固派之间,帝党同后党之间,斗争越演越烈了。维新潮流逐浪高1898年1月,康有为上了“统筹全局”的奏折,列举一些国家由于守旧不变,终于亡国的例子,强调中国“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竭力推荐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要求“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皇帝每日到局议政,商榷新政,重定章程,然后公布施行。这实际上是要求让维新派参与政权,建立君主立宪国家。4月,康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8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