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09-01-18 06:01于季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学生

于季梅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一、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决定了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所以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要多关心、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献出自己一颗真诚的爱心,才能温暖学生的心田。同时,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教师应该多注意学生的身心变化,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当学生把你当做朋友时,就能较自然地过渡到你所教的学科,甚至会把此学科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教师要改变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借助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和数学故事、趣味数学以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增强效果。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可以讲一些与黄金分割有关的典故,如怎样的身材最匀称,节目主持人为什么不站在舞台的中间以及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欧多克索斯对黄金分割的提出等,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黄金分割的来历和文化价值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要难易适当

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所思、有所想,切不可当头一棒,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致一扫落地。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如果在课堂上,学生能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弄明白,各种题目都会做,那么他就会觉得成功了,心中充满了愉快,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数学学习研究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继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更加投入自主地学习。

二、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多设置悬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状态中求知

(一)创设教学情境,与生活相结合,使数学生活化

在教学中,可把数学知识通过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这样可让学生更有亲切感。如在分式方程的教学中,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1/3,小丽家去年12月份的水费是15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则是30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问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是多少?这样的题目,把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二)设置悬念,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

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学生的天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使他们暂不理解,让学生感到惊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线段的比时,通过对人的长度可直接测量,过渡到对参天大树的高度测量。这样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引导学生以人为参照物,把人与树看成两条线段AB、CD,利用数学建模,根据比例的关系,求出大树的高度。

三、动手操作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好动,所以在教学中可适当安排操作实践性强的课题,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掌握新知、提高技能,同时受到方法的启迪。例如在讲授相似多边形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事先准备好的大大小小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拿到课堂上,让学生相互之间对这些图形的对应角、对应边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通过测量、比较、计算、猜想,归纳出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学习的兴致高涨,而且他们还会积极主动地从具体操作中抽象出数学规律,总结出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积极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的创新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使学生始终处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状态中,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我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鲜,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动。如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分为“A、B、C、D”四个等级,以及一些激励性语言“有进步,加油”“继续努力”“真棒”“你的字很漂亮,要保持”等等。

其次,要正确积极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部分学生的奇思妙想要给予肯定;对于少数同学的刨根问底要有耐性;对于部分学生的正确回答可以夸张地表扬,同时必须承认学生个性、素质、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对于思维上出现偏差的学生,教师在他们回答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启发,让他们按照正确的思维进行思考,直至最后的成功。值得说明的是,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与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适应环境和运用数学的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