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从自主走向高效

2014-10-14 15:57徐美兰
文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自主高效语文教学

徐美兰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标下的自主学习是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同时加强合作交流,使学生少走弯路。这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 高效

什么是自主学习?语文新课标下的自主学习是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同时加强合作交流,使学生少走弯路。这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下不堪的现状:

1.教师的引导缺乏驱动力。

目前的自主学习出现了一些怪相:教者或是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但讨论出来的结果却差强人意;或是课前设计好问题,回答时,一个答不出来就换另外一个学生,换呀换,一直换到有学生答出来为止。万一学生不能回答出来,教者就会千方百计地追问,学生说不出来,教者就会自己带出答案,化解尴尬。而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当学生为学习内容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教者要能集中问题,适当点拨,化难为易;当学生对问题百思不解时,教者要适当讲解,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教者的引导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的,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当学生迷路时,不是轻易地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辨别方向;当学生畏惧登山时,不是硬拽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学生的学习缺乏目的性。

课堂上,教者往往会让学生去合作讨论、展示讨论,表面讨论得热烈,实际收效甚微。简单的问题,没必要浪费时间让学生“一本正经”地讨论,而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限于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阅历的浅薄,即使“挖地三尺”,也不可能讨论出个“丁与卯”来,所以教者让学生作“讨论状”,毫无意义。

3.学习的效果缺乏过程性

教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要求不具体不明确,造成学生学习的茫然,缺少针对性和目的性。教者和学者都只注重结果的正确性,却忽视了对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高效学习的高效方法:

1.学生的质疑是高效学习的开始。

每篇课文学习前,教者会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这就是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学习文本时,教者会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读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先自己读书,看能不能弄懂,自己弄不懂的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把有价值的问题筛选出来。通过长期高效的指导与训练,学生不但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还知道了如何去解决问题。

教学文言文时,教者不必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帮学生梳理文本的方法疏通文意,可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教者可以先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自读课文,勾画圈点出不会的词句,然后由会的学生去交流解答,教者只需作适当的补充即可。这样初读文言文,学生就不再呆板地接受,而是积极的去解决,字词的疏通不再费时费力。当全班学生不再提出不会的字词自信满满的时候,教者可以有选择性地出示学生忽略的重点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这样疏通文言文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的引导作用,没有填鸭式的硬塞硬灌,而是在师生关系平等的情况下,轻松解决了文意疏通的难题,学生也能体会到前所没有的成就感;

教者还应激发学生在不疑处质疑的兴趣。那些文中没写到的地方,往往是文章最能突出主题也是学生最易忽略的,教者要善于启发学生多做思考。在教学《爱莲说》时,教者提出“以往我们所学的诗词赞美‘莲‘别样红 ‘无穷碧,为什么周敦颐在写‘莲时没有写莲艳丽的色彩呢?是他忘记了吗?还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这个问题,学生就会在已有的认知上产生新的冲突,便会去讨论、研究。通过探讨,学生既能了解“莲”的高雅朴素的形象,又能感受到“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质与艳丽的“红”和“绿”是格格不入的,更加能加深学生对“莲”高洁形象的理解。文章学完后,教者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这样的‘莲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吗?”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引申到课外,使疑问成为学习的新起点,让学生不断地去探究、发现,从而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生的思考是高效学习的深入。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离不开思考,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在高效的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是高效学习的核心。

教者引导学生将阅读与思考紧密相连,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就必须不断地思考,不断把语言转化为形象,在头脑中加工处理。初读文本时得让学生思考写了什么,深入读文本时得让学生思考是怎样写的,体会读文本时得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写,使学生所有形式的阅读都围绕思考展开的,这样的读才是真实有效的。

教学散文《散步》时,教者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得更深入,教者在第一个环节中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文中景美、人美、情美,你从哪一句哪一段读出了什么美”的回答句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教者可设计“一家人温馨散步的场景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强烈地再读文本的兴趣;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中,教者可出示写作背景,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什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整个世界?”,在教者的步步引导之下,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爱与责任”的表面,而是会上升到“生命”这样一个高度,这就是问题引导文本阅读法。教者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学生的认知逐渐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3.学生的朗读是高效学习的基石。

学生预习或初学文本的读为感知读,目的是感知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建立初步的形象,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人、事、景、物,在头脑中“活”起来,形式多为朗读;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读称为理解读,强调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种方式的读以默读为主。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一边读一边想,在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一步一步深化;研究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的,读完后依然可以讨论、辩论、争论。研究读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默读;体味读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将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及独特的心理感受通过读的形式外化出来。此种形式的读多为有感情的朗读或分角色朗读。endprint

这些读的方式不但在整篇文章的教学中循环,而且在每一课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教学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时,教者可以首先通过大声读集体回忆与物候有关的古代诗词来激发学生想要了解物候的兴趣,接着可以教会学生采用精读、默读、浏览这三种方式去读此篇文章。在初读文章的时候,教者可让学生紧扣“物”与“侯”两个字去浏览,筛选主要信息,弄懂什么是“物”,什么是“候”;通过默读教者让学生去概括“什么是物候”,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默读文章;最后通过精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这样的阅读方式符合学生学习说明文这种文体时的理性思维的要求。

4.学生的讨论是高效学习的火花。

合作学习能给学生带来一生的财富和快乐。研究表明,学习者如能在学习中感到趣味,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好、更有效率。教者应该把握好学生讨论的时机,讨论必须在学生充分读书,产生疑问,并且这些疑问是自己无法解决时进行的;教者引导学生讨论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有疑问或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的地方;学生通过这次讨论确实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绝不是伪讨论;讨论必须是在教者带动下的大多数学生参加的学习活动,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是一个多元互动的过程。

教学《台阶》时,教者在引导学生“走进台阶——初识父亲”“我来导演,聚焦父亲”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之后,抓住讨论时机,展开了一个“博客论坛——话说父亲”环节,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这位勤劳善良的父亲,在自己的梦想实现后,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他这样做值得吗?”的讨论中,在讨论中学生进一步走近了“父亲”这一辈的自尊要强谦卑善良的农民形象,正是他们的勤劳与善良才使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作为后辈的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踏踏实实,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高效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者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听讲”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在教者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从依赖性、封闭性的学习走向独立、合作、开放的学习。教者只有不断地尝试、探索和创新,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完善,才能让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才能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西安丰镇初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高效语文教学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