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03-14 05:03冯大力
文理导航 2016年5期
关键词:方法策略问题意识初中数学

冯大力

【摘 要】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方式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也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成为共识,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方法策略

引言

问题意识是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想问、敢问、会问才能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本文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实践,简要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策略。

1.转变观念,让学生敢问

教师观念是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给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平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很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始终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不容侵犯,这种现状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也使得灌输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改变这一现状,积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完成角色转变,从一个课堂的支配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从一个知识的单纯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才能让学生从一个单纯的倾听者成为一个问题的发现者,从而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数学课堂学习效果。

2.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

情境创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创设合理情境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一是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情境,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可以利用故事、游戏等创设情境,初中生年龄小,玩心重,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积极利用故事和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三是利用实践操作创设情境,“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再高深的理论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容易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四是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丰富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手段,利用多媒体声像兼备、图文并茂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3.传授方法,让学生会问

传授方法,让学生会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在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发现问题,但是却不能用正确的方式提出来,或者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这充分说明发现问题重要,但是如何正确的提出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的,而初中生年龄小,缺少经验,在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的过程中往往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方法指导,教给他们科学的提问方式,克服学生提问题的盲目性、随意性,让学生会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明确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学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并利用科学的方法提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如教师可以通过大量讲述一些大发明家、大科学家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这些古今中外的发明家、科学家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在效仿他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合理评价,让学生勤问

合理评价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动力。杰姆士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任何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评价,这有助于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善思勤问的习惯。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好的问题不要做简单性的表扬,要不吝赞美之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奇思妙想,不要进行打击,也要进行正面的评价,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为进一步激励学生提问,教师要对每一堂课的学生提问进行作好记录,做好过程性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年终总评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勤学善问的好习惯,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5.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合理情境、传授科学方法、重视鼓励评价等方式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勤问,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杨跃鸣.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及若干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02(4):77-80

[2]赵晓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数学教学通讯,2006(1):1-4

猜你喜欢
方法策略问题意识初中数学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