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2016-05-14 06:39田爱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文言文语文教学

田爱华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在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儿女应该继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是保持这种传承性的重要手段,但是,纵观语文教学的现状,情况并不乐观,对于初中生来说,文言文犹如天书一般深奥难懂。本人就从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入手,寻找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言文;语文教学;激发兴趣;知识归纳

文言文是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儿女应该继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是传承这种文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深奥难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犹如天书一般。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也一直在探索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要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要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寻找课文与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引导学生自己用心感受作者的情感,自觉接受美的熏陶,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总会报以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心去关注它,研究它。比如七年级课本上的《狼》一文,我把课文编成生动的小故事作为导语,并且将故事的结尾故意设疑,从而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或者也可以让学生搜集平日积累有关“狼”的成语或俗语,并从中分析狼的特征,从而导入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狼的形象,并比较分析与大家印象中的狼的差别。这样一来,学生对《狼》这篇短文充满了兴趣,也急于想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而且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充分利用课堂上的“读”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文言文,没有文言语感,文字生疏,而且无法停顿断句。所以,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熟读”,人们常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字自知”,熟读是多年来许多教师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而且读的方式也有多种,如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等。但是,我认为教学中的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的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能充分把握个别字词的正确读音,例如九年级上册中的《公输》一文中,“为”有时读“wèi”, 有时读“wéi”。

三、知识归纳,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文言文难学,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在实词方面,就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等,我认为知识的归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文言实词的学习,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通假字现象:古代汉语中,有些字词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古字通假现象有一些基本的类型:有的用形声字的音来代替形声字本身,如“满坐寂然,无敢哗着”“坐”通“座”(《口技》);有的字用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的字代替,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与汉阴。”“指”通“直”(《愚公移山》);有的字用读音字形都不同的字代替,如“选贤与能。”“与”通“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大道之行也》)。

(2)古今异义现象:古今词语的变化,是指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一个词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现代白话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词原先的意思就是古义,现在变化了的意思是今义,词的古今意义差别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的扩大或缩小:如古文中“江”“河”一般专指长江和黄河,而现代汉语中的“江”“河”则泛指一切河流。“江”“河”这两个词的意义范围今比古大。2.词义的转移,如古文中的“走”指跑,而现代汉语中的“走”则表示一般的步行。3.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在古文中指地位低下,是一个表示自谦的中性词,而现代汉语中的“卑鄙”则指品行恶劣,属于贬义词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这种情况很难掌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归纳总结。

(3)一词多义现象: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演变,一个词在基本义的基础上又派生出其他的义项,主要包括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这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确定多义词的含义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要结合古义的语言习惯,如“绝”字,“在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中的“绝”当“消失”讲,而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三峡》)中的“绝”就是独特的意思了。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释难解惑,更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样,文言文的学习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毛伟.《中学文言文教学亟需改革》.《语文教学之友》,1997年第6期.

[2]赵志伟.《学会学习文言文》.《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6期.

[3]王槐孙.《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4期.

[4]张梅.《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的用法》.《中學语文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

田爱花,女,临洮县卧龙初中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文言文语文教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