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弟子规朗读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影响

2017-09-28 10:48李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弟子规语文教学

李静

摘要:初中阶段语文阶段性测试会涉及《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同时《弟子规》的朗读也能让学生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本文就以此为引子谈谈对于诵读、学习国学经典与语文课程性质、《课程标准》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学生诵读习惯的影响。

关键词:弟子规 ;朗读学习 ;语文教学;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G623.2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多年的文化内涵。大力开展国学经典,对当代中学生的良性道德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得到哈密市语文教研室的通知,哈密市初中阶段语文阶段性测试会涉及《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并且《弟子规》的朗读也能让学生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想以此为引子谈谈对于诵读、学习国学经典的看法。

《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之一,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他以《论语》“学而篇” 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训蒙文》后来由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一直沿用至今。其中,“弟子”就是指“学生”,“规”就是指“规范”。全文共 1080 字,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是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之一。

对于现代国内教育的导向,很多时候是靠教育主管部门、国内教育家的倡导以及教学一线老师的引导,但起到关键和有效作用的往往是重大的考试。语文教育将《弟子规》学习引入到阶段性测试就很明显地体现了积极倡导学生大量诵读、学习国学经典,并从中汲取精华,来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意图。

首先,要求学生诵读并理解《弟子规》是与语文课程的性质紧密相关的。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的表现是使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很好地投入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诵读理解《弟子规》认识一些以前并不认识的字还有了解一些简单的古汉语的知识。而人文性则把目光放眼于对学生的精神教育上,并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力、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等。具体讲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第一、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要选取“文质兼美”的内容来组织教学,《弟子规》三字一句,文字干練而富有内涵,正符合这一标准。第二、在学习目标的设定上,要求在学习或者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表达独特感受和体验,发挥创造力。《弟子规》正是依据圣人先贤的思想来教育学生的,是历经几千年的风霜雨雪的洗礼而流传至今的优秀文化的精髓。第三、在学习方式方法的选取上,在接受知识、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能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方法或者采用新的探究式的方式。时代在变迁,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时代的要求在吸取《弟子规》精华的基础上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做出调整,才不至于照本宣科。因此说《弟子规》的学习和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尤其是人文性是密切相关的。

其次、要求学生诵读并理解《弟子规》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1]。《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里,有“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以及‘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的说法。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语文素养”。《课程标准》里给语文素养的界定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一些诸如“金钱万能”、“读书无用论”等不良的思想和淡漠的社会风气在浸染着我们纯洁的中学生,再加上不太科学的家庭教育导致学生的自制力、自理能力差,自我意识、叛逆心理强。《弟子规》中“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告诫学生要尊重父母,“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告诫学生要讲诚信,“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告诫学生要关爱周围的人,“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告诫学生要向品行高尚的人学习……因此《弟子规》的诵读和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再次、要求学生诵读并理解《弟子规》对于日常语文诵读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真正意义上的诵读应该是能够让学生可以将没有生命的文字演化成具有立体声音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这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文字的内涵,既增长知识并陶冶性情。但是现在的诵读存在很多问题。第一、仅仅成为公开课的必要环节,大都流于形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诵读是缺失的。第二、诵读中缺少必要的点拨与指导。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想象力的个体差异以及艺术涵养也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学生对同一个诵读作品的理解可能相差甚远。第三、诵读时背景音乐选择不当。在现在多媒体教学普及的形势下,如果在学生诵读时能配有合适的背景音乐,那么会激发学生高涨的朗读情绪,以此达到的诵读教学效果会更好。《弟子规》的诵读我们可以做一个有益的尝试,来改善我们的诵读教学[2]。

我们利用每周固定的诵读课、班会课、部分自习课等有组织有纪律地安排学生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诵读并学习《弟子规》的内容,还要组织学生写“诵后感”,组织辩论会讨论其中的相关的观点,讨论如何把《弟子规》的精髓和现代社会相结合等,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弟子规》活动。

试想,学生有规律、有组织地在中国古典音乐的背景中通过诵读着诸如《弟子规》这样的一篇篇凝聚着先贤们浓郁感情和深邃思想的文字,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趣、情感和情操,最终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因此,学生朗读弟子规对于提高语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效果,同时也为学生的文化底蕴增添了色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中国青年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弟子规语文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思路
弟子规
弟子规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