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学中的平向勾连与深向纵横

2018-10-30 09:42林海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林海燕

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前对教材的深挖,教学前对教学的精心设计,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机智的成熟应用,教学后理性反思都会使我们的教学异彩纷呈。因此,我们无论在单篇教学还是复习教学中整合教学,采用平向勾连,深向纵横之法,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平向勾连;深向纵横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04

多年以来,分数是衡量学生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为了提高成绩,课堂上教师对每个知识点亲力亲为,生怕遗漏。尽管如此,从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客观上来说,语文知识点较多、较杂,很多地方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可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要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需要另僻蹊径,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

一、在单篇教学中的勾连

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往往对导入进行精心设计,以力求吸引学生。此时可对教材进行整合,从相关知识点切入,既对知识进行梳理回顾,又让新旧知识相互相接。学生更有兴趣。如教授《春》这课时,让学生回顾学过写春的有关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与本课要教授写江南的春景贴近。再如教授有关母爱、父爱类叙事散文导入设计,可让学生通过口头说话来训练把父爱、母爱比喻成什么。这样,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仿写这一考点,可谓一举多得。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横向优化、整合

在有些单元教学中,我们也可开展对单元课文的整合,将知识点进行横向联系。让学生去运用以前的单篇教学的方法来学习,由掌握学某篇课文到学某类课文的迁移。比如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小说单元的学习,学生在前两年学习中已积累学习小说的方法。可把基础背景、人物形象、主题、对于社会生活的意义、指导学生对小说的鉴赏分课来完成。教学设计要求层层深入,一意贯之。多让学生来发现、探讨、歸纳,就人物形象分析,可先回顾刻画人物方法,从精典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刻画,也可从细节描写入手探讨。如可把《故乡》《百合花》作为本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挖掘描写人物细节,再由此到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而发散到对以前学过的课文《孔乙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的联系中,以训练学生对细节描写探讨。学生发言充分,探讨积极,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那么,再到对主题的深入,对生活的意义,就更上一层。最后,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习小说不只是对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解,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小说的鉴赏,对美的追求,进而指导学生对课外阅读小说的选择。

那么,在新课教学完之后的复习期间,时间比较紧,如果知识点散开复习则较费时,效果不好,如果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加工,在教学的处理上体现教师个性化、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处理方式。需要教师对教材全面分析、深入挖掘,将一个个看似散开的知识点和能力的训练点优化、整合成有意义关联的学习内容。

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属叙事课文,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在阅读复习时可分为写人叙事(小说、童话),写景散文两大版块复习。因为小说中分析人物形象,童话中分析童话塑造的艺术形象,与写人叙事中刻画人物相关,可整合在一起复习。这两大版块的知识点截然不同,复习时对知识点系统梳理,让学生头脑里建立知识网,那么学生在解决相关类型的阅读题时就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写人叙事阅读复习可重点把握叙事六要素,概括内容、结构的作用、记叙的顺序、叙事的线索、句子表达方式、人物描写、文章写作手法、叙事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的作用等知识结构。写景抒情的文章重在思考写什么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来写景?作者写景的目的是抒发什么感情?或者表达对生活的什么态度?这样,五个单元的教学知识点浓缩联系在一起,迁移联系学习,知识点就更易内化、深化。

三、对教材纵向的整合、优化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一般讲究一课一得,学生容易把握、吸收。但是体现综合性的考量就显得薄弱。那么可以对教材进行纵横联系,由教材中的知识能力出发,联系旧知识或链接其他相关内容,从而彼此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系统。比如,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柳宗元《小石潭记》、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可就作者、背景、文本、抒情等方面进行纵向联系。归纳出这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解题的技法。

学习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清照《如梦令》归纳出婉约派的特点。学习苏轼《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归纳出豪放派的特点。这只是对教材纵向优化、整合。而实现能力纵向深入更为重要。学习陆游《诉衷情》、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横向比较,两词均为怀古伤今之作。陆词,辛词词风在两词中均有因中原被金人所侵,强烈的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爱国情感。但陆游因“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凉州”的建功之志与在南郑前线抗金半年就被调离的残酷现实,最后“身老沧州”被朝廷投置闲散,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只能在梦中驰骋疆场,英勇杀敌。故而悲壮中尽显沉郁。辛词中结合背景,金人入侵,中原已非己有,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词人希望南宋有像孙权一样的人来收复失地,一统中原。词人在词作中对孙权这位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进行歌颂,体现词作中悲壮不失豪放。教学中教会学生深入品词,鉴赏词作。既要横向品出类似词作的相同点又要纵向品出词作不同点。又比如,教学《小巷深处》对于盲眼英姨独立抚养林莉的艰辛,最后林莉对养母情感变化,以致最后对养母的敬爱、感激之情。处于生活富裕的孩子理解此情此景可能没那么到位,但是对母爱的感悟是每个孩子应有的。因此教学时,可让学生就生活中对父母的感动之时写一段话,把当时的真实心理写下来。对中考语文而言,基础相对容易,阅读和写作都好,才是真正的好。只靠单元作文练习要提高写作是不够的,与其分而治之,不如平时就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四、教学中注重随机教学契机,注重勾连纵横

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预设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学中学生的反应会有无法预料的时候,有时还会成为很好的教育契机,那么对教学的勾连应采取依势而行的处理方式。

在一次阅读训练中,阅读文本是杨绛的《老王》,在评讲阅读题时学生嘀咕,读不懂作者要表达什么?即使把愧怍一词告诉学生理解为惭愧之意,但学生依然疑问杨绛为什么愧怍?她已经给老王钱?虽然老王给了她鸡蛋和香油,她为什么反而觉得愧怍?笔者当时觉得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正好问到文本的重点、难点上。立刻放下解决评讲试题,转而到对文本的理解上。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想要从文本的写作背景入手,当时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下,作为出国留洋的钱钟书、杨绛夫妇是何等的举步维艰,是被打倒、被革命的对象,连坐洋车都会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那时钱钟书病重,谁见他们都退避三舍,不打招呼,只有无儿无女的老王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杨绛送病重的钱钟书入院治疗。并且他把大知识分子杨绛夫妇当作一生的朋友,临死前送去香油和鸡蛋,这是对朋友真挚的感情,也是人类最可宝贵、最崇高的真情,而杨绛却用金钱来量化这样的真情。这是对老王的亵渎,对真情的亵渎,所以杨绛惭愧。背景一解决,学生顿时茅塞顿开,所有习题问题也迎刃而解。这节课的后续教学重点跟上“知人论世”“写作背景”的回顾和应用。虽然打乱教学安排,加长了教学时间,但对教学契机的把握,教学中勾连的落实却让学生获益匪浅。笔者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语文教学从来都不是单一知识点的堆砌,而是对学生构建庞大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目的。那么,如何行之有效构建知识体系呢?只有以教材作为范本,细磨教材,深研教材。把教材进行整合,平向勾连,深向纵横。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构建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力,学习素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通材实验学校 610000)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