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施措施探究

2021-01-01 11:24孙建斌
考试周刊 2021年8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农村

摘 要: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在根本上决定于德育教育的总体实施导向以及教育媒介手段。近些年以来,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推进速度逐渐增大,路径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初中德育教育应当紧密结合立德树人的宗旨理念,将农村初中生培育成为具备优良人文道德品质的人才。因此,文章重点分析农村初中德育中的立德树人理念的价值作用,探讨完善与创新农村初中德育的具体实践要点。

关键词:立德树人;农村;初中;德育教育措施

初中德育教育的总体实施目标就是培育具备优良人文道德素养的初中生,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育给予必要保障,引导初中生树立更为牢固的是非观念意识。初中德育教育若要实现良好育人效果,关键要点就是秉持立德树人的思路理念。农村初中教师应将立德树人的举措融入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全面增进农村初中生以及农村教师的人文情感交流,突显初中德育措施的优良实践效果。

一、 农村初中德育教育中的立德树人理念内涵

(一)立德树人理念的基本内涵

立德树人理念构成了初中德育工作领域的核心理念,立德树人理念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培育成为拥有优良道德品格以及崇高人文情感的合格人才,充分突显学校在育人工作中占据的关键地位。因此从根本上来讲,立德树人理念的着眼点应当体现在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依托多元化的途径与媒介平台来完成学校育人工作任务。在目前的现状下,立德树人理念正在被普遍融入农村初中的育人实践工作中,展现立德树人理念在培育塑造初中生优良道德品格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在学校德育的范围内,立德树人理念应当被视为核心思路理念,指引学校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培养塑造优良的实践型人才。

(二)農村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农村初中学校来讲,深入落实以及全面推进初中生的德育工作举措具有显著实践作用。初中德育教育有益于初中生巩固与树立正确的人文道德理念,引导初中生养成优良行为习惯,并且可以帮助初中生达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标准。农村初中生所处的日常学习生活环境较为特殊,客观上展现学校德育各项工作举措有序推行的必要性。农村初中学校针对初中生必须要全面普及与推行学生德育实践,切实保障农村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培育塑造具备优良人文道德素养的实践人才。

农村学校在当前背景下必须要面对全新德育形势,客观上决定学校教师以及管理人员需要深刻认识德育教育的路径方法创新价值,对全新的德育教育理念必须贯穿融入于初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践。初中生的思想价值理念以及行为方式习惯都处于非常关键的养成阶段,德育教育在引导初中生树立崇高道德理念的层面上占据关键地位。现阶段的网络信息数据正在加快传播速度,因此导致农村初中生比较容易遭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干扰。学校面临网络数据传播扩散的全新发展形势,学校管理人员有必要将创新政治与思想教育实施模式置于关键地位,确保初中生喜爱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开展方式,启发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境界。

在农村德育的开展实施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占据初中育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学校教师与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承担传授课程知识的职责,同时更加应当着眼于学生德育举措,确保将初中生塑造培育成为优秀实践人才。创新当前背景下的德育教育开展模式,关键思路要点应当体现在积极采纳网络智能化的初中德育媒介平台,增进学生与初中教师的情感联系。创新农村初中现有的德育教育途径,关键举措应当体现为正确利用网络智能化的全新技术手段,选择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开展媒介,进而达到初中生参与热情得以调动的目的,培养与树立初中生的价值取向。

二、 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目前实施开展状况

(一)德育教育工作未能引发师生普遍重视

农村初中目前推行与开展的德育实践工作仍欠缺必要关注程度,根源体现在农村初中生以及农村教师习惯忽视学校德育工作,认为德育工作与农村初中生的课业成绩之间并不具有直接联系。在上述思维认识的影响下,农村初中生就会表现为不良的日常行为习惯,对正确的人文情感价值理念没有产生深刻认识。由此可见,忽视德育教育的状况将会明显阻碍农村初中生的良好情感价值观念建立,甚至还会给农村初中生的未来成长发展带来较多的不利影响。

(二)农村初中现有的德育教育路径手段存在滞后性

具有滞后性与单一性的农村初中德育开展路径手段将会让初中生感到乏味,不利于农村初中生形成喜爱德育教育的情感态度。在目前的情况下,农村初中的管理负责人员针对学生德育教育未能积极创新现有教育模式,因此就会停滞于单一枯燥的德育说教方式。初中德育教育没有紧密结合农村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无法达到激活农村初中生思维的效果。除此以外,农村初中教师对网络技术媒介没有全面贯穿于初中德育领域,初中生无法享有优质的网络德育教育资源。

(三)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欠缺物质资源支撑

农村初中学校的德育教育举措在当前背景下已经获得了政府教育部门关注,教育管理部门针对初中德育教育增大扶持力度,依靠法规与政策支撑手段来深入推进初中德育举措。然而从总体上来讲,农村初中学校德育仍表现为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弊端。例如在部分农村学校中,德育教育的专门场馆与基础设施设备缺失,因此就会明显阻碍农村初中的各个层面德育工作深入开展。

三、 基于立德树人的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完善优化对策

(一)转变农村初中师生的德育教育思路认识

农村初中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初中生目前针对学校德育工作都要转变现有的态度认识,确保农村初中的全体人员都能够准确认识德育工作价值。具体在立德树人的初中德育实践范围内,教师应当给予初中生更多的情感价值观念引导,充分确保农村初中生对于崇高的人文道德情感能够予以接受。学校管理人员针对初中生的日常德育工作必须要增大物质投入力度,全面修缮与维护农村初中现有的德育基础设施体系,致力于为初中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例如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来讲,语文课的总体教学实施目标应当体现在立德树人,依靠语文课堂的媒介来传播正确崇高的思想价值理念,引导初中生接受优良的人文情感熏陶感染。在现阶段的科目大纲体系范围内,思政元素已经被完整贯穿于大纲各个关键组成部分,深刻展现了思政元素加入语文授课实践过程的必要性。思政课堂的实践效果必须要借助于潜移默化方式,因此决定了教师应当更多关注于启发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课堂环境气氛中传递思政教育元素。课堂不能缺少思政元素的渗透融入,思政元素只有在充分融入贯穿于课堂的情况下,学生的崇高道德情感才能获得全面激发,有益于学生接受正确道德理念的引导,巩固良好人文综合素养。

(二)引进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媒介技术手段

德育教育赖以开展运行的网络新媒体手段应当逐步得到丰富,农村初中生同样应当享有网络新媒体资源的共享使用权利。在此基础上,农村初中的管理人员针对多媒体平台必须要积极引进于学生德育领域,倡导初中教师更多结合网络媒体资源来推行学生德育。初中生如果能感觉到网络新媒体给自身带来的强烈情感冲击影响,有益于农村初中生形成喜爱学校德育教育的全新思维理念,提升初中德育工作的整体实践成效。

农村初中教师对于初中生应当给予全方位的情感观念指引,运用渐进性的学生德育实施路径来巩固初中生的正确思维认识。初中教师目前有必要将学生德育举措全面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日常学习中接受正确的人文情感观念,摒弃存在偏差与错误的思维认识。农村初中教师对于更加新颖的学生德育工作表现形式应当积极展开探索,启发学生自身生活中发掘德育教育案例,并运用师生分享的方式来树立初中生的正确理念。

而且,初中德育教育与全新网络媒体平台的融合有助于初中生保持正确价值理念,启发初中生对主流价值理念与崇高人文情感进行接受。教师目前应当善于引导初中生增强是非鉴别判断能力,对网络中的复杂数据信息能够自觉进行正确的筛选处理。对校园借贷给初中生带来的身心危害性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媒体短片与真实的视频场景来引导初中生,启发初中生正确看待校园贷的潜在危害性。初中生在观看真实与生动的网络媒体视频短片过程中,学生针对校园贷将会形成必要的警惕认识,有益于初中生自觉控制物质需求欲望,远离各种类型的校园贷款陷阱。网络技术手段本身具有立体化与动态直观的独特实践运用优势,农村初中教师对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德育教育媒介必须要正确进行利用,引导初中生转变针对德育教育的狭隘认识。

(三)为农村初中德育提供必要资源保障

政府教育部门针对农村初中有必要提供学生德育工作的物质资源保障,划拨更多的政府教育经费用来支持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管理部门对于农村初中现有的网络媒体设施、德育教育场馆以及其他基础设施都要全面加以修缮,更新现有的德育教育基础设施。教育管理部门针对农村初中德育的支撑保障政策体系应当尽快加以完善。农村教师以及初中生必须要保持平等与友善的良好人际交往氛围,激发初中生对德育工作的自觉配合意识,保持初中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除此以外,农村初中教师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力度必须要全面进行增加。初中生的内心情感较为敏感脆弱,部分学生在遭遇外界挫折或者陷入生活学习困境时,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将会遭到威胁。师生之间需要保持友善平等的良好人际关系,让初中生感觉到教师对自身的关怀支持,帮助初中生形成更加向上与乐观的良好情感态度倾向。现阶段的初中生由于面临外部环境以及自身心理情感因素的波动变化影响,因此比较容易导致初中生陷入消沉与倦怠等情绪中,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构成损害。教师必须要及时关注与发现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的初中生,对陷入情感心理困惑的初中生进行耐心帮助。

四、 结语

经过分析可见,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脱离立德树人理念,农村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都要将立德树人渗透于学生德育日常工作。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部分农村初中现有的德育教育工作并未引发全体师生关注,德育教育路径手段存在滞后性,并且德育教育欠缺物质资源。为了在根本上促进农村初中的传统德育模式实现转变,农村学校师生首先需要实现自身的思维认识创新,应用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媒介技术,同时应当为农村初中德育提供必要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正业,黄喜华.关于加强和改进山区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1):74-76.

[2]童澤娟.新时期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52-53.

[3]李清清,娄博华,刘曼.农村寄宿制初中校园欺凌起因的德育审视[J].教学与管理,2020(24):63-65.

[4]李文.提升农村中学德育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才智,2020(17):201.

[5]陕彪.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211.

[6]闫永生.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思考[J].发展,2020(4):95.

[7]陈新.农村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52.

作者简介:

孙建斌,山东省莱西市,山东省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中学。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初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