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单元视域下的作业设计

2021-01-18 21:39金晶晶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

金晶晶

关键词:初中物理;单元作业;长作业

作业,是教师课堂成效与学生接受程度的展示,是体现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地位举足轻重。但因其是几乎每日寻常不过的教学环节之一,很多教师怠于优化作业质量,使得作业的效果未能得以最优化体现。本文以沪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七章《电路》中的7.2.1~7.2.3节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单元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及具体相关的课时作业和试卷设计范例。

一、单元视域下作业设计的意义与遵循的原则探讨

(一)单元作业设计的意义

单元一般是指同一主题下相对独立并且自成体系的学习内容。教师一般可根据教材的自然章节作为单元。单元作业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作业,从单元的总目标出发,设计单元内每课时作业。基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师的教学经验,笔者将这三节内容划分为5个课时,分别为《串联电路的特点》《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串联电路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并联电路的应用》。

相较于单独的课时作业而言,单元作业更具有系统性,递进性,综合性等优点。教师可从整体角度把握教学的进度、作业的难度,宏观体现物理学科的探究性,而不是微观地简单割裂成孤立课时作业。以单元为主体优化每课时作业,不论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上加以精“雕”细选,还是贯穿始末的长作业设计与评价,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效力可想而知,与核心素养观所追求的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契合。

(二)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

单元作业的设计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严控底线,坚决遵守《教学基本要求》,控制课时作业时间,学生完成时间在20分钟以内。

2.视角明晰,围绕重、难点知识,将基本要求、方法能力、育人价值三个视角融合起来,不但关注物理知识,思维品质,还应体现学科素养,全面育人。

3.题型多样,目标应根据学生学习特点细化,体现习得过程,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作业形式以纸笔作业为主的客观作业,穿插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类作业。

4.架设梯度,教师把握好难度和可操作性,层层递进,让不同程度认知水平的学生能力都得以提升。

二、本案例单元作业设计的架构分析

(一)各课时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案例课时安排是五个课时,三节串联部分和两节并联部分,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串联部分后面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和《串联电路的应用》是以《串联电路的特点》为基础,《伏安法测电阻》是中考部分必考的实验之一,考察了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串联电路的应用》体现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其中包括动态电路,故障分析等复杂电路分析。《并联电路的应用》是在《并联电路的特点》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的全面应用,也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加以运用。

(二)各课时作业设计

本案例作业设计虽分成五课时,题型各异,难度有别,但一脉相承,仍是一个整体。主旨是基于让学生通过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探究实验过程,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例1: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导体,其电阻有多大呢?是固定的数值吗?请同学们试着利用实验器材电源初探人体的电阻的影响因素。实验室提供以下器材:电源(<20伏)、电压表、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线若干。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与实验分析可发现影响人体的电阻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环境因素、学生性别、接触位置、皮肤状况、电源电压等。每一小组就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并收集数据,最后得出初步结论并与班级同学交流分享实验过程。

此例题安排在第3课时《串联电路的应用》作业中,通过对人体电阻的测量实验,既巩固了上一章节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又熟练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学生从教材中已知人体电阻的大概数值,进一步对数据的测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同时为计算安全电压做好铺垫,体现了学科素养和育人价值。

例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某同学根据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过程中指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得出结论:①电压表使用过程中有电流流过。②指针偏转角度越大,流过的电流越大。③指针偏转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④使用不同的量程测量同一电源电压时指针偏转的角度相同。

(1)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寫出序号)。

(2)关于以上四个结论,请写出你认为错误的某一条(写出序号)并说出你的依据。

答:  ___________,依据:___________。

此例题安排在第2课时《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作业中,考查器材电压表的使用,除涉及本节课时知识点外,部分问题将之前课时知识点融会贯通,同时与本单元的长作业呼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知识点可以串联形成知识面,而不是绝对独立的。

(三)长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式

案例的长作业设计设置了2道,长作业的设置告别作业量大、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大量重复训练与机械抄写现象。富有新意的长作业能提升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能超越熟能生巧、巩固知识技能的训练。精细化的设计,让长作业发挥多种功效。

例3: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老师有时候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会用一些让学生容易记住语言来描述。比方说“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电压表相当于断路”,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话有道理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设计电路并实验,在我们学过的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给予解释并完成表2。

此作业需要学生按小组课后完成,给予适当的时间给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设计形式可以多变同时老师给予指导。开放实验室给同学们课后自主实验,部分小组完成后将成果在班级中分享,其余小组修正实验方案再次班级交流。

(四)单元测试的目标与评价

1.单元测试与作业目标的关系

课时作业中穿插探究题和小组合作题层层递进,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而单元测试多以教师当堂测试、课后批阅为主,虽也有探究题,但以书面形式呈现在试卷上,题目类型不如课时作业开放性强。

课时作业是每课时新课教学后的练习,多以基础题和中等题为主,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单元测试作为五个课时的综合评价,内容要包括串联的特点、并联的特点、伏安法测电阻、串并联的动态故障分析等,题量更大,综合性更强,多以中等和较高难度为主,以达成更高层级的作业目标为主。

2.单元测试的评价方式与标准

命题时从试题的数量、文字的阅读量和解题的思维量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难、中、易程度努力控制在2:6:2左右。采取闭卷形式,学生独立完成,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以一模和中考中常见的五种题型呈现。

测试成绩〉90分,说明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串并联电路特点,能正确分析并计算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很好地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80分<测试成绩<90分,说明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串并联电路特点,能正确分析并计算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和步驟。

70分<测试成绩<80分,说明学生能知道并理解串并联电路特点,正确分析并计算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尚有困难,未能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60分<测试成绩<70分,说明学生能知道串并联电路特点,分析并计算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尚有困难,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和步骤还有难度。

测试成绩<60分,说明学生不能区分串并联电路特点,分析并计算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较大困难,未能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三、案例设计的进一步思考

在本案例的设计课时难度、课时目标等过程虽充分考虑了本校的学情特点,在编制过程加入了原创和改编题型,以更有利于课时作业和试卷目标的达成。但如何将梯度拉开,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很多值得商榷地方。

(一)练习型、拓展型和创造型作业相结合

这三种类型的作业体现了知道——理解——掌握三个不同的层次。目前我们的作业设计还以基础巩固为主,兼顾能力提升,但课题实践很少涉及。机械重复会磨灭部分优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基础薄弱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兼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需求。

(二)作业中少采用选择题型

选择题命题的好处是可以从多个维度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选项设置灵活,难易可控。但是学生做选择题时大部分都会通过“排除法”来做,有可能并不理解正确选项而碰运气。教师虽可统计正确率,有一定的区分度。但选择题的缺点除了答题中的猜测成分,教师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可考虑在作业类的练习中减少单项选择题型,将焦点更多集中在简答题、实验题上,更好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汤清修.中学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月芬.单元作业设计:价值、特征与基本要求[J].上海教育,2019(05):33-35.

[3]许帮正.初中物理单元视域下的探究教学设计[J].中学物理,2020(06):62-65.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动力
小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试分析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打造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